小学一年级语文识字写字教学策略探析
2020-03-07郭绘春
郭绘春
摘 要:对于低年级小学生的语文教学主要是提升学生们的识字写字能力,为后续更深入的语文知识学习做准备,因此,为有效提升小学生们对汉字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们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本文主要从多样教学、加强指导、创设情境三方面入手,简要分析对一年级小学生的语文识字写字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一年级;语文;识字;写字
一年级是学生们从幼儿园的自由生活向小学规范生活过渡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我们作为教师除了要帮助学生们适应小学生活、感受小学生活中的乐趣以外,更要帮助学生们感受小学知识的魅力、在快乐中收获成长。对此,本文作者立足自身实际语文教学经验,对小学一年级语文识字写字教学策略进行简要分析如下。供各位同仁参考、交流。
一、多样教学,激发学生写字识字兴趣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一年级小学生来讲,语文识字写字教学方式及教学内容都相对枯燥,学生们需要强制记忆的东西比较多,容易使学生们产生畏难情绪,上课容易走神儿。因此,在实际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就要努力创新教学方式,为学生们营造宽松、活泼的教学氛围,进而使学生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识字写字的教学活动中来。
我在小学语文的识字写字教学中就抓住了小学生们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在课堂上开展“变字”活动。例如,在学生们掌握了一定的生字知识之后,我就会在班上带领学生们开展“加一加、减一减”的游戏,元旦的“元”字,加上一个“口”字框就是幼儿园的“园”,加上一个“宀”就是完成的“完”;植树的“植”和值日的“值”分别减去偏旁就是直线的“直”,漂亮的“漂”和飘扬的“飘”减去偏旁就是车票的“票”,等等。还可以让学生们根据自己掌握的汉字知识,开动脑筋去寻找类似的“汉字加减”游戏,找出越多越好。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们掌握汉字知识,还能激发学生们对汉字学习的兴趣。
二、加强指导,教給学生识字写字的正确方法
小学时期是学生们接受全面、系统教育的启蒙阶段,尤其是小学一年级,我们作为教师要帮助学生们完成从幼儿到小学生的思想以及行为转化,同时在语文的识字写字教学中也是一样,我们要加强指导,不仅要教会学生们识字写字,更要教会学生们如何识字、如何写字,使学生们掌握学习的正确方法,进而帮助学生们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
例如,在识字教学方面,我除在课堂上教会学生们正确的汉字发音外,还会教导学生们正确的查字典方法,让学生们在平时的阅读与生活中遇到生字时能够自己解决。同时还会帮助学生们拓宽识字渠道,引导学生们能够从身边事物(学校布告栏、黑板报、街道宣传语、电视节目等)中留意汉字,并能够随时随地学习汉字。在写字教学方面,从一年级入学的一开始,我就会注意纠正学生们错误的写字方法,引导学生们掌握正确的书写方法,比如,在写字时需要腰背挺直,眼镜距书本一尺左右的距离,身体距课桌一拳距离,写字时也要注意掌握汉字的书写顺序和书写结构,争取做到横平竖直、卷面整洁、书写正确,帮助学生们打好写字基础,养成良好的汉字书写习惯。
三、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汉字
一年级的小学生由于年龄比较小,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理解能力等各方面发育还不完善,使其不能够完全理解汉字的意思,进而不能够正确的运用汉字。对此,我们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就要在革新教学理念的基础上,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为学生们创设课堂教学情境,使单调、死板的教学内容生动化、形象化,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汉字、掌握汉字、运用汉字。
一年级的小学生在语文的学习中,最喜欢的文体就是故事,所以抓住学生们的这一特点,我们在语文的识字写字教学中,就可以为学生们创设故事情境,引导学生们在故事中掌握汉字、理解汉字。例如,在课堂上教学“我”这个字时,有学生问我:“老师,‘我字右边‘戈念什么呀?”我告诉他们:“念gē,是一种武器。”学生们更纳闷了:“那‘我这个字是让打架的意思吗?”我很开心学生们猜到了这个字得“原意”,就跟学生们说:“大家很聪明,一下子就猜到了它的‘真相,确实这个‘我字在很早以前就代指一种武器,不过从甲骨文开始,就用来表示第一人称。”之后,我又为学生们讲解了《汉字演变500例》中关于“我”字的演变。学生们都听得津津有味,不仅掌握了“我”字,还知晓了“我”字的“前世今生”,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和理解了汉字,并传承了汉字历史,一举多得!
综上所述,识字写字教学是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我们作为新时期的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优化教学方法,注重课堂教学质量地提升,还要激发小学生们对文字的学习兴趣,教给他们正确的识字写字方法,帮助小学生们正确地理解和掌握汉字,为后续语文知识学习奠定基础,并有助于促进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
参考文献
[1] 王秀丽.如何让小学一年级学生在快乐中识字[J].教育世界:下半月,2017,(3):150-150.
[2] 陈小平.部编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识字写字教材解读与教学建议[J].教育视界,2018,(2):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