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预习作业设计之我见
2020-03-07姜秀霞
姜秀霞
摘 要: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强调不管做什么事,要事先有充分的准备。本文从课前预习作业要有操作性、课前预习作业要有层次性、课前预习作业要有点拨性、课前预习作业要有趣味性、课前预习作业要有反馈性等方面,浅谈初中数学预习作业设计之我见。
关键词;初中数学;预习;操作性;层次性;点拨性;趣味性;反馈性
有效的预习作业设计凸显了引导性的作用。这一过程中,学生经历了自主、独立的学习尝试,引导学生完成课前预习活动的真正目的,就是要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并与新知识建立起联系。
我认为初中数学预习作业设计要做到一下几点:
(1)课前预习作业要有操作性
课前预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他们接触到的是新的甚至陌生的学习材料,所以,预习作业是否要求具体,便于操作,便于展开自学,直接影响学生预习的效果。布置预习活动任务,要防止出现“今天请同学们回去预习第几课、看教材第多少页”等这样空洞的预习要求。教师要将预习要求分解为若干小问题呈现给学生。
例如,《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一课为学生设计的预习作业是:
设计1、等腰三角形有哪些性质?认真阅读教材,结合教材上内容写出这些性质的数学语言,但考虑到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性质的数学语言比较难写,可设计三个填空题:请根据右图填空:
①∵AB=AC,∠BAD=∠CAD∴ ;
②∵AB=AC,BD=DC ∴ ;
③∵AB=AC,AD⊥BC ∴ 。
设计2、认真研读例1后试做练习:
①等腰三角形有一底角为75度,那么顶角为 度;
②等腰三角形顶角为100度,那么底角为 度;
③等腰三角形有一个角为75度,那么顶角为 度;
④等腰三角形有一个角为100度,那么底角为 度。
设计3、看懂例2后试着在自己的预习本上画一画,若有不懂请做好记号上课时提出来。
设计4、在预习本上做教材上的课内练习1、2两题,能说清做题的思路和每步的依据。
预习作业的量不要太大,否则学生不但完不成,而且会反感,导致预习质量大打折扣,所以在设计预习作业时要精挑细选,要针对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及相应的教学内容。
(2)课前预习作业要有层次性。
在设计课前预习作业时,要充分考虑学生们在兴趣爱好、个性特点、学习方法等方面存在的个体差异性,改变“一刀切”的做法,尽量分层设计。
例如,《二次函数的图像》的第三课时的预习作业分层设计为:
尖子生:尝试把二次函数一般式y=ax2+bx+c(a≠0)化成顶点式y=a(x-h)2+k,推导得出一般式的顶点坐标公式,并记住这个公式,在预习本上完成教材上“做一做”的两道练习题;
中等生:阅读教材一般式化成顶点式的推导过程,理解变化过程,记住顶点公式,在预习本上完成教材上“做一做”的两道练习题;
潜能生:只要记住顶点公式,模仿例4在预习本上完成教材上“做一做”的两道练习题即可。
(3)课前预习作业要有点拨性。
由于预习内容是学生尚未学习的新知,且是在没有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因此,设计的问题越小越好,把要学习的新知“潜伏”在课前预习作业之中,牵引着学生在练习中去发现,去思考,去探究,为学习新知做好准备。设计时要深入浅出,在原有知识经验和新知之间搭建起桥梁,重现相关旧知,为学习新知识提供支点,这样的课前预习作业,通过引领与点拨可以激活学生认知结构中的相关信息,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心理上和知识上的铺垫。
例如,《一元二次方程定义》的预习作业设计,可以让学生去复习一下的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便于学生通过对比学习,发现新知,做到温故而知新。
(4)课前预习作业要有趣味性。
预习作业切记单一枯燥,要富有色彩、充满情趣,由此激发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感官体验,在愉悦合理的情景中获取知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几何图形》这节课中有一探究活动是关于七巧板的知识,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七巧板,设计了如下的预习作业:以小组为单位,到网上查找七巧板的有关知识,在自己動手用硬纸板做一副七巧板,弄清楚组成七巧板的七块形状及关系,并尽可能多地拼出各种图案,上课时比一比哪个组获得的知识多、拼出的图案有创意。
这样的预习作业不仅有趣味性,而且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让学生真正地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5)课前预习作业要有反馈性。
预习应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一座桥梁。教师在要求学生完成预习要求时,更要积极鼓励学生向教师提出问题,既可以是预习过程中尚不能解决的问题,也可以是其他的想法或要求。作为教师要重视预习作业的反馈功能,以便进一步确定授课时教学时间的分配.
例如,对于学生普遍已能理解的知识,应该略讲,而对于学生不懂的地方则要舍得花时间答疑解惑,详细讲解,做到详略得当。教师在上新课之前可在三类学生中各抽取3--5本预习本,查看学生的预习情况,做到心中更有数,上课时针对性更强。
总之,教师在数学预习作业的设计中,应积极采用多样化作业形式,满足不同学生的实际需要,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给学生提供更多自我表现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学生有了预习的兴趣、掌握预习方法之后,学生对预习应该有了自己的认识。久而久之,让学生渐渐养成预习的良好习惯。
参考文献
[1] 黄继仁.初中数学预习作业存在问题与对策[J].广西教育,2017(17):110-111.
[2] 崔海燕.优化设计 追求高效——初中数学作业设计之我见[J].学子:理论版,201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