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农业经济管理现状与发展趋势的分析

2020-03-07张贞敏

财经界·下旬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发展趋势农业经济

张贞敏

摘 要:科学不断进步,紧跟发展潮流,农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管理成为了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基于此,本文对农业经济管理现状、发展趋势和改变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现状的措施几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为提高农业经济管理水平做参考。

关键词:农业  经济  管理  发展趋势

农业是我国社会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经济管理对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有着重大作用。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农业呈现出了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发展速度的加快,使农业经济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凸显出来,对我国农业的发展造成制约。因此,必须对农业经济管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做研究与探讨,以期解决农业经济管理方面的问题,促进农业经济的良性发展。

一、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的现状

(一)农业经济管理体制

在管理体制缺失的大环境下,农业经济的发展执行力不够,导致许多经济活动无法顺利展开,降低农业的生产经营效益,阻碍农业经济的发展。各方利益无法协调,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产品的生产经营,所以,当下的首要目标就是对农业经济管理机制的完善与更新。

现行的农业管理机制没有对农业生產经营中的风险进行及时预测,使得风险发生概率增大,给农业生产的收益造成影响。基于此,第一:国家相关部门应该提高风险意识,对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风险作出合理有效的规避措施。第二:根据管理需求,对各机构和部门的职责进行严格划分,对可能出现的经济管理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找到解决的办法,并据此制定专业性的方案和计划。第三:由于部分农业管理部门没有制定标准化管理机制,管理工作不能贯彻落实到具体生产环节,使经济管理无法发挥出促进农业现代化的积极作用。

另外,转变农业经济管理理念,提升农业经济的管理效果,是使管理体制得到改善的先决条件。加强管理体制的更新建设,需要从转变管理理念入手,从而使管理工作得到开展。农业经济管理重视度不足,管理人员执行力不够,管理体制的不和谐是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体制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农村财务管理模式上,由于财务管理方面的管理不规范,造成了与农业经济的不相融合,所以要尽快实行规范化的管理体制,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实行相应的管理方案,强化对管理体制方面财务问题的改进,提高财务工作的实施效率。

(二)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缺乏专业性

首先,农业经济管理的过程中,以农民为主体,缺乏管理方面的人才。当下农民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中小学毕业的农民占很大的比例,他们没有系统的学习管理方面的知识,所以管理水平差,对经济管理的认知程度低,从而对农业方面的管理没有达到良好的效果。

其次,没有认识到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要性,专业人才缺乏,较高层次的管理工作人才更倾向于去一、二线等发达城市发展,不愿意从事这方面的工作。造成人才的大量流失,经济管理方面的水平差。

最后,由于区域发展不均衡,资金支持少,我国农村呈现两极化。政府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对农村城镇化的建设投入非常大的比例,忽略了农业经济发展变化,导致经济管理缺乏资金的支持。农民在城镇化建设中会失去部分权益,如宅基地的使用权等等,从而影响生活的安定,不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

另外,在农业管理中部分管理人员迫于竞争压力为达成大量的生产目标,将时间和精力放在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上,忽视了生产质量及效率,致使农业生产效益下降造成损失,专业知识的匮乏造成了严重的后果。管理人员缺乏专业性管理知识,对管理方面的重视不够,执行力不足,拖慢了经济效益提高的步伐,因此,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性是使农业经济管理得到推广的重要前提。

二、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的发展趋势

(一)现代化

近年来,传统农业不断改革发展,农业经济管理也进入了全新的发展时代,现代化的发展趋势是必然的局面。作为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成分,经济管理对农业起着导向性的作用。为促进农业经济的进步,对农业经济管理进行创新与改善是必然的措施。

与时俱进,在现代化的发展趋势下,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模式,使农产品整个规模的产量及质量得到提高,推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促进农业的现代化发展,在农业经济管理过程中要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将农业科研成果运用到农业生产上,同时,通过科技创新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满足市场对绿色无公害产品的需求,进一步提高经济收入。

农业经济管理的现代化理念必须要渗透到各个农业生产环节中,其中包括种植与再加工等等,重视农产品的质量与生产环境的保护,使经济得到可持续发展,促进农产品市场的扩展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创新管理体制是适应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之一。为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扫清农业发展道路上的障碍做准备,要不断研究创新新的农业技术,在科研技术方面加大时间及精力的投入,适当调整农业经济生产的结构,增强对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方面的培训,最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

(二)信息化

我国科技高速发展,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进步,信息化技术在各个领域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运用。在农业经济的管理中,将信息化技术运用到农业管理上具有重要意义。加强对信息化管理的重视与应用,可有效提高经济管理的工作效率,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实现信息化的管理模式,既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又可以减少精力与物力的消耗,为农业生产提供保障。因此,农业经济管理向信息化发展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必然趋势,也是将农业经济管理与社会经济结构结合的必然措施。

利用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可以做到经济管理的民主性及透明性,将财务管理情况公开,接受农民群众的监督,同时建立财务管理监督体制,发生农业财务变动的情况需通过相关部门的允许方可实行,避免管理模式出现漏洞情况的发生。通过在各部门之间搭建信息化交流平台,更好地达到生产计划的目标。积极收集农业生产、管理和科研成果等方面的内容,作为农业生产力,进而提升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与此同时,管理部门应该对各部门的员工进行信息化技术理论以及实际操作能力进行考核与培训,并建立奖惩制度,对掌握水平高,业绩成绩优秀的员工给予奖励,加大信息化技术的操作力度,推进信息化发展进程。

(三)产业化

随着大量农产品基地的建立以及一系列国家支农惠农政策的颁布,农业经济产业化发展,促进了农业市场化的进步。基地的大量建立使农产品生产加工的更加标准,提高了整体质量和销售服务的标准。另外,产业化的发展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岗位,提高了广大农民的就业率,缓解了社会的就业压力。农业经济管理产业化的发展趋势,推动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步伐,促进了社会经济效益的提升。此外,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加快了农产品的基础建设,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步伐。通过与其他产业进行利益联结的经营模式,让农业产业化的经济体制得到发挥作用,提升农产品的质量达成共赢的局面,并让生产水平的标准化得到提高,让更多人参与到产业化的经济体系中,从而增强管理效益。

三、改变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现状的措施

(一)更新管理体制

目前,我国的农业经济管理体制与社会主义经济结构产生矛盾,限制农业的进步。应不断创新、探索,对农业经济体制作出完善,以满足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需求,促进与社会发展的融合适应。国家与地方政府应该在农业经济发展方面大力扶持,发挥宏观调控的职能,积极对农业技术做研究与开发,根据当下的发展情况及时对农业经济结构做出调节,促进农业的现代化发展与经济的进一步提高。此外,在技术方面要做到实时更新,积极创新,创造出更加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从而提高农产品的整体质量。实现农业产业化,不但可以提升当地农业经济水平,而且为当地农业经济发展提供动力,通过建立生产基地、农业合作等方式提高经济效益。同时管理部门要对生产基地做严格管理,提升农业生产水平,扩大我国农产品的市场。

(二)提升专业素质

高素質的人力资源是农业的第一生产主力,为适应新时代的现代化、信息化的发展潮流,管理部门应该提高对经济管理人员的专业性要求。提升经济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以及职业素养,以此推进经济信息化、现代化的管理进程。强化经济管理人员对创新经济管理模式重要性的认知,增强经济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及时发现问题进行改善,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对全体经济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使员工熟练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方式,降低传统管理模式产生的风险,做好系统的运营与维护,提高工作效率,发挥出经济管理的促进作用。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效率的经济管理工作可以提升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因此,为顺应社会发展的脚步,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相关的管理人员应该及时发现经济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创新,研究出更高效的经济管理方式,完善农业经济管理体制,提高专业素质,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长芹.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J].乡村科技,2019(29):52+54.

[2]姚长林.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J].江西农业,2019(02):135-136.

[3]吕强.浅析农业经济管理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29(18):222.

猜你喜欢

发展趋势农业经济
数据分析挖掘在农业统计分析中的应用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中国农业2017年与未来十年展望
流通领域重要农业产品价格(2016年10月)
经济
农业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