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方法治疗手指瘢痕挛缩屈曲畸形的疗效比较
2020-03-07温德海丛威
温德海,丛威
松原吉林油田医院烧伤整形外科,吉林 松原 138000
如果发生手部烧伤和烫伤等,患者极易发生手指瘢痕挛缩屈曲畸形,使其手部功能与外观受到直接影响,通常需要采取手术治疗方法。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治疗方法比较多样化,且具有各自独特优势,例如:皮片移植和局部皮瓣、远位皮瓣,均呈现一定治疗效果[1]。本文选取54例手指瘢痕挛缩屈曲畸形患者作为对象,对其治疗方法进行研究,详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本院2018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54例手指瘢痕挛缩屈曲畸形患者(101指),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27例,50指)与观察组(27例,51指)。对照组男14例,女13例,年龄21-58岁,平均年龄39.5岁。观察组男16例,女11例,年龄23-59岁,平均年龄41岁。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意义(P>0.05)。
1.2 方法 在进行手术前,首先评估患者瘢痕挛缩情况,观察皮肤弹性情况,对各指关节等进行测量,科学制定手术方案。对照组予以手指侧方皮瓣,方法包括:在挛缩手掌横纹0.5厘米最大瘢痕张力位置,取桡侧至尺侧水平切口,皮瓣将指桡蹼根部作为底边,根据手指纵轴延伸,控制皮瓣宽度[2]。皮瓣蒂部与掌指横纹维持1-2毫米标准,远端可以达到手指中节中点。以设计线为标准进行皮肤切开处理,在松解瘢痕后,对掌板和神经血管束等进行切除。此组患者伴有肌腱与血管外露,选择克氏针进行指间关节固定。观察组予以对偶交叉梯形皮瓣,方法包括:根据瘢痕皱褶的张力线作中轴线,其间距维持0.5-0.8厘米,对中轴线进行平均划分,使其形成对称梯形皮瓣,各梯形皮瓣呈双臂相对,和中轴线维持60-70°。患者双臂应该酌情延伸到侧中线处,设计成“Y”形,尽量维持松解痉挛[3]。根据设计线进行皮肤和皮下组织的逐层切开处理,使其形成多个梯形皮瓣,并对指固有血管束和神经等进行保护,错位缝合皮瓣,不断延长张力线,为了避免皮瓣压迫需要选择克氏针进行指间关节固定处理。
在患者完成手术治疗后,选择石膏固定方式处理,适当抬高患肢,将室内温度维持25 ℃标准,观察患者皮瓣和指端血运情况。术后2周进行缝线拆除,同时进行手指屈伸锻炼,选择克氏针进行固定患者,应该在术后2周进行拔除。
1.3 统计学分析 全部研究数据均用SPSS 20.0软件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Mean±SD)表示,组间进行t的检验,计数资料%表示,组间进行χ2的检验。如果P<0.05,表明差异有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指标 在患者进行治疗后,均未出现感染和皮瓣坏死,在对照组中,3例患者皮瓣远端逐渐变为紫色,其表皮脱落逐渐愈合。观察组中,1例患者皮瓣远端出现暗紫色,存在部分水泡,抽吸引流和换药处理后存活。对照组满意度为77.7%(21/27),较低于观察组96.2%(26/27),差异有意义(χ2=4.103,P=0.042)。
2.2 手指功能恢复 对患者手指功能恢复情况评定发现,对照组优良率78%,较低于观察组98.0%,对比差异有意义(P<0.05),见表1。
表1 手指功能恢复对比[n(%)]
3 讨论
临床经验发现,游离皮瓣的修复治疗方法,可以保证手指良好外形和功能,但需要合理选择吻合血管,会对显微技术提出较高要求,使其操作比较复杂化[4]。结合本文研究发现,手指侧方皮瓣与对偶交叉梯形皮瓣均呈现较为理想治疗效果,但是根据研究数据显示,偶交叉梯形皮瓣临床疗效显著,患者满意度96.2%,手指功能恢复优良率98.0%,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意义(P<0.05)。
由此可见,手指瘢痕挛缩屈曲畸形患者采取对偶交叉梯形皮瓣治疗效果理想,可以提高整体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