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临床观察研究
2020-03-07刘平
刘平
沛县中医院,江苏 徐州 221600
带状疱疹病毒患者通常有低热、纳差、乏力(轻度)等全身症状,有的患者会出现眼带状疱疹、耳带状疱疹以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等特殊表现[1]。带状疱疹患者若没有接受及时、有效的治疗,则会导致细菌感染、内耳功能障碍、角膜炎以及病毒性脑炎和脑膜炎等并发症,从而增加患者的痛苦,严重者还会有生命危险。因此本研究选取2018年8月-2019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从而探讨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8月-2019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均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经明确诊断患有带状疱疹,并且同意参与研究。在所选取的患者中,实验组有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为40-71岁,平均年龄为(48.2±3.8)岁;对照组有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0例,年龄为41-73岁,平均年龄为(48.5±3.6)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方面无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口服药物治疗,具体方法如下:①抗病毒药物:临床上常用的抗病毒药物是阿昔洛韦,其服用方法如下:一次4片(0.2 g/片),一天5次,连续口服10天(即一个疗程)[2];②止痛药物:目前常用的是非甾体类止痛药物布洛芬缓释胶囊,一次服用300-600 mg;或是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50-100 mg,每12小时口服一次,一次50-100 mg;若服用上述药物疼痛没有缓解,则可遵医嘱口服氨酚双氢可待因片,一次0.5 g,每6小时服用一次,10天为一个疗程。
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采取神经阻滞治疗,具体方法如下:①口服药物治疗:药物服用剂量及方式同对照组患者;②臂丛神经阻滞:协助患者取去枕仰卧位,嘱患者做抬头动作,将患者的胸锁乳突肌后缘的前、中斜角肌显露出来,并在其中间的肋间沟(一般为第6颈椎横突水平)作穿刺,当穿刺针(7号)触及到第6颈椎横突,回抽无血液和脑脊液时,注入药物(将2%盐酸利多卡因3 mL、维生素B12 0.5 mg以及地塞米松5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20 mL)。以上方法每隔2天做一次,连续做10次为一个疗程;②肋间神经阻滞:协助患者取侧卧位,将肋骨角作为穿刺点,先用左手拇指和食指固定好肋骨,然后将穿刺针(5号)垂直刺入皮肤,达肋骨后再向肋骨下缘后进针0.2 cm回抽无血和气体,往肋间注射药物(将2%盐酸利多卡因4 mL、维生素B12 0.5 mg以及地塞米松5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20 mL)3 mL[3];③腰骶丛神经阻滞:协助患者取卧位,并且患侧在上,嘱患者屈膝屈髋,穿刺点为第3-4腰椎棘突间隙向骶部3 cm、再向患侧旁开5 cm的位置,消毒皮肤后,将穿刺针(7号)垂直刺入患者皮肤,然后稍微偏向头短进针至横突,退针少许后再向头端倾斜25°进针,当针头丛横突上缘滑过后再进针1-2 cm,当针尖到达腰大肌间沟,回抽无血和脑脊液时,注入药物(将2%盐酸利多卡因3 mL、维生素B12 0.5 mg以及地塞米松5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30 mL)。药物注射后侧卧20分钟,然后改平卧位,一天一次,连续治疗10天(即一个疗程)。
1.3 评价指标 按照上述治疗方法,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分为治愈、有效和无效三种,其中治愈是指经过治疗,患者无疼痛感(VAS评分为0);有效是指经过治疗,患者的疼痛感明显降低(VAS评分为1-3分);无效则是指经过治疗,患者的疼痛感没有减轻或加重。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治愈率+有效率。
1.4 统计分析 记录治疗过程中的相关数据,并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计数资料行χ2检验,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采用(Mean±SD)表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的比较分析,通过上述治疗方法,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3.33%,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低于实验组患者,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160,P<0.05),具体分析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的比较(%)
3 讨论
带状疱疹是在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感染下而引发的一种急性、感染性皮肤疾病,患者通常有低热、乏力、纳差等表现,如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则易引发细菌感染、角膜炎、内耳功能障碍及病毒性脑膜炎和脑炎等并发症,从而对患者的病情治疗及生命安全造成巨大的影响。现阶段,临床上常见的治疗带状疱疹病毒的方法有药物疗法、神经毁损和神经阻滞等,其中神经阻滞一般用于重度疼痛药物难以控制疼痛的患者,其止痛见效快,并且副作用小。应注意的是,在选择阻滞部位时,应结合患者的病变范围和治疗反应来合理进行选择。
在本研究中,通过上述治疗方法,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3.33%,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低于实验组患者,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160,P<0.05)。因此,我们可认为,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取神经阻滞治疗可有效提高带状疱疹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降低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并且副作用少,值得应用到临床治疗中并进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