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粱的加工、粒度和水分对饲料制粒和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2020-03-06李洪志燕淑海傅善江

中国饲料 2020年2期
关键词:制粒颗粒饲料消化率

李洪志,燕淑海,傅善江

高粱是一种玉米的替代能量原料,其营养成分类似于玉米,成本更低,而且在国内市场上的粮食供应增加(公衍玲等,2016)。但有关饲料调质温度对以玉米和高粱为主的饲料肉鸡生长性能和营养利用影响的研究较少。饲料的物理形态和热处理可以改善营养物质的利用率。此外,与粉状饲料相比,肉鸡采食颗粒饲料的效果更好,这是因为采食量提高同时还可以减少饲料浪费和采食期间的能量消耗。但饲料加工对家禽生长性能的影响因素取决于颗粒质量,即颗粒完整性比例高,细粒或破碎颗粒低。颗粒大小、形状和结构影响营养物质的消化,改变饲料密度、颗粒质量、配料在混合系统中的流动性、输送和增加了粉碎所消耗的能量(Muramatsu等,2014)。限制饲料加工质量的因素之一是制备过程中水的添加量,如Buchanan和Moritz(2009)报道,混合器中添加的水和调质过程中添加的蒸汽都能增强颗粒附着力,改善颗粒质量。因此,本研究旨在评价不同水分和颗粒粒度的高粱制粒或膨化对饲料加工、肉鸡养分消化和生长性能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日粮与分组 试验以720只雄性雏鸡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6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试验处理以2×2×2因子设计,即2种加工方式(制粒和膨化),2个调质水分(1.6%和 0.8%),2个颗粒粉碎粒度(650和 850 μm)。试验期间,各阶段肉鸡饲料配方及营养水平见表1。

制粒机调质温度82℃下34 s,膨胀机130℃下11 s,制粒尺寸为4.00 mm。对每个饲养阶段的饲料进行筛分,并在搅拌的情况下使用穿孔容器将薄料与厚料分离,用于测量颗粒率。为了评估耐久性指数,将500 g完整的颗粒料以50 rpm旋转10 min,然后用直径3.0 mm的筛子对样品进行筛分,筛子中残留的颗粒被认为是完整的。

1.2 生长性能和屠宰特征评估 分别在试验第21和42天饲喂前对各组鸡只进行称重,每周统计一次饲料投喂量,试验结束后计算肉鸡平均日采食量、日增重和料重比。在试验第42天每个重复随机选择2只肉鸡禁食12 h后屠宰,分离胸肌、大腿肌、小腿肌和腹脂,称重。

表1 各阶段日粮配方及营养水平

1.3 养分消化率评估 采用全收粪法测定10~13 d和27~30 d试验饲料的表观代谢能和氮校正表观代谢能,同时测定主要氨基酸的回肠表观消化系数,具体测定方法参考Sakomura和Rostagno(2016)。

1.4 统计分析 试验数据采用SAS软件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采用Tukey’s法进行多重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1 饲料颗粒率与耐久指数 由表2可知,与制粒饲料相比,生长早期、生长期和生长后期膨化饲料的颗粒率平均提高11.6%。在试验饲料中加入1.6%的水分,颗粒率提高9%。与制粒饲料相比,不同时期膨化料颗粒耐久指数提高了13.47%,而在生长期和生长期后期添加1.6%的水分,颗粒耐久指数提高8.37%。

表2 不同加工方式、颗粒粒度和水分对各阶段饲料颗粒率和颗粒耐久指数的影响

2.2 代谢能和氮校正代谢能 由表3可知,在鸡生长阶段(27~30 d),加工方法、粒度和水分水平对两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但在饲养初期(10~13 d),饲喂颗粒饲料和添加1.6%水分的饲料肉鸡表观代谢能和氮校正代谢能的值均较高(P < 0.05)。

表3 不同加工方式、颗粒粒度和水分对肉鸡代谢能和氮校正代谢能的影响

表4 不同加工方式、颗粒粒度和水分对氨基酸表观消化系数的影响

表5 不同加工方式、颗粒粒度和水分对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2.3 氨基酸表观消化率 由表4可知,与添加膨化饲料相比,高粱制粒饲料回肠赖氨酸和甘氨酸消化系数显著提高(P<0.05)。在评价饲料加湿效果时,饲料添加1.6%水分后赖氨酸、蛋氨酸、胱氨酸、甘氨酸、组氨酸、异亮氨酸和精氨酸回肠表观消化系数显著升高(P<0.05)。

2.4 生长性能 由表5可知,各处理对21和42 d肉鸡采食量和体重无显著影响(P>0.05),而制粒组较膨化组显著提高42 d肉鸡料重比(P<0.05),同时加工方式和水分对21和42 d肉鸡采食量的影响具有显著交互作用(P<0.05),其中1.6%水分的膨化饲料较0.8%水分显著提高了21 d肉鸡采食量(P<0.05)。但不同水分的颗粒饲料对肉鸡采食量无显著影响(P>0.05)。相比之下,在42 d时,0.8%水分的颗粒饲料显著提高了采食量(P<0.05)。

2.5 屠体性状 由表6可知,饲料不同加工方式、颗粒粒度和水分对肉鸡胴体重、胸肌、大腿肌、小腿肌和腹脂占比无显著影响(P>0.05)。

表6 不同加工方式、颗粒粒度和水分对肉鸡屠体特征的影响

3 讨论

3.1 不同加工方式、颗粒粒度和水分对各阶段饲料颗粒率和颗粒耐久指数的影响 膨化饲料和1.6%水分提高了饲料的颗粒率和耐久指数,结果表明,与传统制粒工艺相比,制粒前在膨胀器中处理的饲料质量得到提高。Muramatsu等(2014)报道,调质-膨胀-制粒处理和添加高达21 g/kg饲料的水分是提高制粒质量的有效策略,因为加水增强了颗粒质量,有助于颗粒粘附,同时水分的保持与淀粉糊化的增加和颗粒质量改善有关。虽然较粗的颗粒导致最终饲料颗粒耐久性较高,但使用大于1000或1500 μm的颗粒会导致颗粒断裂。因此,建议肉鸡玉米或高粱豆粕饲料粒径控制在600~900 μm。

3.2 不同加工方式、颗粒粒度和水分对肉鸡养分消化率的影响 与颗粒质量不同的是,在最初饲养阶段(10~13 d),制粒组代谢能和氮校正代谢能值较膨化组提高了2.8%,在混合器中添加1.6%的水分比使用0.8%的水分平均高出4.6%的代谢能和氮校正代谢能值。Buchanan和Moritz(2009)研究发现,在制粒过程中添加更高水平的水可以改善颗粒质量,从而提高饲料颗粒的水化程度,而吸水指数越高,热处理促进的淀粉糊化程度相应升高,进而使代谢能和氮校正代谢能养分利用效果越好。此外,高粱淀粉颗粒周围有一层基质蛋白层,可以限制酶的进入,降低消化率,阻碍能量利用,因此需经高温处理。在评估氨基酸消化率系数时也观察到同样的结果,其中使用较小颗粒650 μm和1.6%水分制备的颗粒饲料效率最高。在热加工中观察到的氨基酸消化率的优势可以归因于蛋白质变性,改变三维结构,而蒸汽制粒对蛋白质消化率的影响相对较小,这与Svihus和Zimonja(2011)的观点一致,其发现使用更小颗粒成分可提高蛋白质消化率的酶效率,从而提高氨基酸消化率。

3.3 不同加工方式、颗粒粒度和水分对肉鸡生长性能和屠体特征的影响 饲料处理对肉鸡增重无显著影响。但与本研究观察到的结果不同,Lundblad等(2009)发现,饲喂膨化饲料的肉鸡体增重高于颗粒组。虽然在肉鸡生长初期代谢能和氨基酸消化率较低,但与颗粒饲料组相比,膨化组肉鸡在42 d时料重有所改善。Abdollahi等(2011)研究表明,尽管调质温度在60℃或90℃以上会对养分利用产生负面影响,但在这些温度下加工的饲料可以获得较好的颗粒质量,并改善了肉鸡生长性能。作者认为,肉鸡饲喂颗粒饲料后体重增加幅度和采食结果反映了高温条件对营养有效性的负面影响和对颗粒质量正面影响之间的平衡。总的来说,热处理对饲料效率提高的影响是由于饲料颗粒率越高,肉鸡采食越容易,饲料浪费越少,从而降低维持所需的饲料能量。饲料不同加工方式、颗粒粒度和水分对肉鸡屠体特征无显著影响。

4 结论

以650 μm的粉碎粒度和1.6%的水分制备的颗粒饲料在肉鸡生长后期可以提高回肠氨基酸消化率和表观代谢能,而膨化工艺提高了42 d肉鸡饲料颗粒制粒和饲料转化率。结果表明,水分、饲料颗粒粒度、加工工艺等因素对肉鸡饲料制粒制粒一定影响,在优化肉鸡生长性能时应考虑这些因素。

猜你喜欢

制粒颗粒饲料消化率
配加生石灰的两段式圆筒铁矿制粒行为研究
青贮玉米颗粒饲料用于草鱼饲养的初步探究
不同粒径颗粒饲料对生长猪采食行为的影响
普通玉米、糯玉米和蒸汽压片玉米对生长猪能量和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
日粮钙水平对哺乳期云南半细毛羊养分消化率的影响
提高高粱中蛋白质的消化率
如何提高高粱中蛋白质的消化率(2020.8.20 生物帮)
调质温度及模孔长径比对颗粒饲料加工质量的影响
蚯蚓粪制粒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及其网络市场前景
头孢氨苄片剂生产工艺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