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安:人才集聚 打造硬科技之都

2020-03-06李志军西安市科学技术局外国专家局

国际人才交流 2020年1期
关键词:西安市西安科技

文/李志军 图/西安市科学技术局(外国专家局)

近年来,西安市科学技术局(外国专家局)按照“聚焦重大战略,紧盯国际前沿,坚持项目先行,着力招才引智,引领转型升级,服务创新发展”的总体工作思路,引进了一批西安市急需紧缺的外籍高端人才,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产业、带动新兴学科、振兴农村经济,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借力“外脑”,书写下了更加精彩的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西安故事。2019年4月,西安首次入选“2018魅力中国——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榜单。

形成硬科技概念

西安雄厚的科教实力和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促使“硬科技”概念应运而生、蓬勃发展。硬科技是指那些能够培育高新技术产业、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促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行业领域内的原创性核心技术。“硬”字的特殊内涵就在于它的支撑性,硬科技一定要对产业创新和经济发展起到关键性的支撑作用,并体现原创性、物理性、决定性和社会性。

2017年以来,西安市围绕打造全球硬科技之都,举办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发布硬科技西安宣言、硬科技产业白皮书,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着力将硬科技打造成西安的城市新IP。

2018年12月,李克强总理在主持召开国家科技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时强调:“突出‘硬科技’研究,努力取得更多原创成果。”标志着“硬科技”进入了国家话语体系。“硬科技”的认可度和影响力与日俱增,北京市已成立“硬科技基金”,杭州市将“硬科技”写入政府文件,成都市要通过“硬科技”引领,加快向“新经济2.0版”发起冲击。

2019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指出:“支持和鼓励‘硬科技’企业上市”。“硬科技”由西安原创概念上升为国家话语体系。

目前,西安在光电芯片(集成电路)、信息技术、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等6个产业领域形成了一定的比较优势。在航空航天领域,聚集了国内航天三分之一以上、航空近四分之一的科研生产力量,航空产业的叶片精锻、盘、轴、燃油喷嘴加工等制造能力位居国内第一;新能源领域的企业隆基股份,单晶PERC电池转换效率和单晶硅片产量均位居全球第一;在新材料领域,西部超导是全球唯一能够同时进行铌钛(NbTi)超导线材和棒材规模化生产的企业,西部钛业是亚洲最大的无缝钛管生产企业,西部材料是全球第二大金属纤维和稀有金属层状金属复合材料生产基地。

2019年,获得了科技部火炬中心全面支持,高标准举办2019西安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举办20场活动赛事,来自10多个国家和地区、21个国内城市代表团以及相关领域代表参会。此次硬科技大会整体宣传以“中央媒体+科技媒体+财经媒体+创投媒体+地方媒体+直播媒体+自媒体”的全媒体体系,累计发稿350余篇,人民日报—人民网、新华社—新华网、央视网、科技日报、中国科学报为主的中央媒体,对大会进行了集中报道。新浪微博关注度在10月29日、30日上升到热搜排名前3位。《学习强国》同步推送大会宣传稿件及大会官方宣传片。大会全网信息总量超过3万篇,提升了西安硬科技之都的品牌形象。其中新华社总社发布的大会首篇稿件《从千年古都到“硬科技之都”——西安科技70年实现跨越式发展》浏览量超过125万,这个浏览量大大超过新华社日常稿件的浏览量,说明西安的科技关注度之高。

提升科技企业创新能力

以“硬科技”为突破口,全力打造一批引领西安市创新驱动发展的创新型领军企业。易点天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为西安市首家独角兽企业,估值已超过70亿元。目前,西安市已初步形成科技企业“微成长、小升高、高壮大”的梯次培育机制。以合容电气、陕西中天、特锐德智能、菲尔特金属、芯派电子等5家工信部首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为代表的一批本土企业加快成长,诺瓦科技、莱特光电、大医科技、斯瑞新材料等初创企业迅速壮大。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规模快速壮大,2019年全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预计同比增长超过30%。2019年7月,西安铂力特增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西部超导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批登陆科创板。

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

建设创新平台

近年来,西安市紧密承接国家战略任务,不断加强各类创新平台建设,积极争取国家创新资源布局,努力推进产学研深度协同创新。在大科学装置方面,积极争取大科学装置建设与培育,推进中科院授时中心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建设。在科技产业园区方面,西部创新港成功投入运营,中科院西安科学园建设稳步推进,硬科技小镇、3D打印小镇等初具规模,西安文化科技创业城产业园成功获批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在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方面,全市现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3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40个。市级在建重点实验室41个。西安市现有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37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90个。在院士研究院、高端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方面,谢赫特曼诺奖新材料研究院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安德烈·盖姆院士团队成立德通石墨烯研究院(西安)有限公司。中科院院士、图灵奖获得者姚期智领衔的交叉信息核心技术研究院正式投运。

优化创新创业环境

不断优化“双创”政策供给,加快众创载体建设,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西安市创新创业氛围更加浓厚。涌现出中科创星、腾讯、阿里巴巴、清华启迪以及车库咖啡、京东、猪八戒、Plug&Play、优客工场等知名众创机构,其中“西安光机所光电子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入选科技部首批17家专业化众创空间。西安形成了高新区嘉会坊、经开区创业大街、曲江新区创客大街、长安区双创中心、新城区幸福林带创业基地、西安港创新创业基地等城市创业综合体。2017年以来,西安市累计开展各类创业创新活动4000余场次,组织评选西安市十佳科技企业家、十大创业杰出人物、十佳创新人物以及100名西安创业英雄,打造创业领军人物聚集的“创业群体”,连续举办两届西安国际创业大会、国际创业大赛等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活动,极大提升了西安创业创新氛围。2019年,“创业英雄汇”西安站海选活动被央视财经频道专题报道,活动分别在碑林、交大、电子科大进行,西安知象光电公司创业项目进入央视总决赛,有望入选“十大中国创业榜样”,同时这也是李克强总理10月来陕视察时考察的瞪羚谷社区创业项目之一。

陕西法士特汽车传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逐年增加研发投入

在高等院校方面,拥有各类高等院校84所,其中普通高校63所,在校学生127万人。“双一流”建设名单中,西安有7所高校的13种学科跻身全国“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行列,占入选学科种类12.1%。在科研人才方面,共有两院院士65位,近百万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在众创载体方面,拥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4个,国家备案众创空间58个,累计建成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276个,各类众创载体累计入孵企业、团队4万余家,带动就业40余万人。在科技产出方面,2019年19项科技成果(通用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2018年发明专利申请量突破7万件,PCT国际专利申请数较同期增长23.1%,技术合同成交额超过1000亿元,连续6年实现平均百亿元增长,位居副省级城市第一。研发投入强度逐年增加,2018年西安市研发投入经费426.14亿元,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为5.1%,在北京之后,位居全国各大城市第二位。

积极开展校友经济活动

通过积极开展校友经济活动,推动更多高校校友、创业英雄带团队、带项目回母校、到西安投资兴业,全面提高西安创业创新能力。通过“校友行”等系列活动,引导和鼓励院士、研究人员、大学生、教师、校友5类主体依托自身优势开展创新创业和科技成果转化活动。众多校友携带技术、资金、项目、人才、企业团组甚至产业链条齐聚西安,反哺母校、回报城市,成为大西安招商引智的新突破口和生力军。2019年举办6场校友回归活动,上海、粤港澳大湾区专场活动反响良好,成功引入紫光展锐与西安交大共建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紫光展锐丝路研究所”正式落户西安高新区。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西安市被国家列入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以来,坚持将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作为科技创新的核心任务之一。强化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24个重大创新平台建设。12英寸电子级硅单晶炉核心技术与设备、膜分离技术研发与成果推广新型平台等6个项目实现就地转化。2019年,协调安排21家高校院所超过1000名科技人员为147家驻市企业解决技术难题。累计投入1.15亿元,支持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大学和西安文理学院等12家高校改革试点单位,在“三权”改革政策落地、科研人员分类评价、技术转移机构建设等方面进行探索实践;支持西安光机所、西北有色院、陕西石化院、西微所等5家院所先行先试,在科技人员持股分红、混合所有制等方面开展探索,走出了一条以大院、大所、大企业和科技服务机构为重点,促进创新成果和产业发展紧密对接、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具有西安特色的创新驱动发展新路径。

经过不断探索和创新,17家试点单位共出台各类创新改革具体政策30多项,各单位基本建立了一整套推动成果转化工作制度化的政策体系;建成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2家,新成立专业技术转移机构10家,技术转移队伍达到300多人,有效加强了全市技术转移机构的力量;成立的各类基金,总规模已经超过40亿元;以西安科技大市场为依托,建立了科技成果挂牌交易服务平台“西安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已有7353项科技成果在平台上挂牌交易,并促成150多项科技成果交易及转化;设立技术转移领域专题资金,2015—2017年共投入财政资金7500万元,支持了中电20所、陕汽集团、西部材料、631所、陕药集团等10家龙头企业,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和技术转移成果转化工作,累计撬动企业配套经费6.13亿元,支持具体项目146个,实现销售收入45亿元,利税7亿元;在重大成果转化上,形成了西安交通大学压电单晶新材料技术、空军工程大学李应红院士团队的“空天动力智能制造”、西微所机器人伺服系统等一批作价入股产业化项目;涌现了光机所超快激光加工装备、陕科大标温设备等一批许可转让项目;实现了以西北大学“类人胶原蛋白”、西北工业大学激光成形技术、有色院单晶产业化、西微所多旋翼无人机驱动电机、理工大水轮机关键技术、电力电子所6300A/7200V特大功率晶闸管为代表的一批转化产业化项目。

2018年,西安顺利通过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系统评估,西安市“科技大市场‘1+3’服务体系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益”等优秀案例入选《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百佳案例》;“技术经理人全程参与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模式”等创改经验在全国推广。

深度融合科技金融

目前,西安市科技金融工作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科技金融政策体系、服务体系和产品体系。通过政府增信和贴息、补助等降低融资成本的办法,解决了科技企业发展所需资金,在培育科技企业群体健康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35家新三板企业中,83家企业直接享受了科技金融融资服务,服务比例达到61.5%,累计贷款金额达19.42亿元;多部门、多机构、多专业协同合作的服务体系,极大地提高了科技企业的融资效率,科技企业获得贷款的时间从原来的3个月缩短至1个月内;参与科技金融合作业务的机构超过65家,针对中小科技企业的特点,各合作机构不断推出创新金融产品,创新力度强、种类多,有效满足了中小科技企业不同融资需求。2019年共服务1500余家企业,为550家科技企业争取到贷款25亿元,总规模1亿元的“陕西省中兴创新投资基金”成功落地。大西安产业基金科技发展基金群,以“引导基金+子基金”形式共投资33个科技型企业,财政引导资金投入5000万元,共带动社会资本投资2.2亿元。

全力打造“精品引智工程”

如今,引进一个领军人才,实现一项技术革新,带动一个产业发展,已成为共识。“十二五”以来,在打造国家级精品引智项目方面。西安市争取国家引智项目资助228项,1897人次,3827万元,连续多年处于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一方阵。涉及电子信息、新材料、航空航天、能源化工等领域,对西安市引智成果转化、应用和推广起到了显著的示范、带动、引领作用。累计共有8名外国专家获得“中国政府友谊奖”,14名外国专家获得陕西省“三秦友谊奖”和“优秀外国专家奖”,35名外国专家获得西安市“西安友谊奖”和“优秀外国专家奖”。2019年,由西安市科学技术局(外国专家局)推荐的三星(中国)半导体有限公司董事长任伯均(LIM BAEK GYUN)荣获2019年度中国政府友谊奖。

在国家外国专家局的大力持续扶持下,中航西飞民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攻克支线涡桨飞机MA700设计制造难题,2017年被评为“国家引进国外智力示范单位”;西安集成电路设计专业孵化器有限公司在半导体激光芯片结构设计、高质量外延材料生长技术、器件结构和工艺优化等方面,长期保持在国内行业领先地位。连续三届蝉联“国家引进国外智力示范单位”;西部超导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展成为世界顶尖的低温超导材料企业;西安紫光国芯半导体有限公司引进高端外籍人才27名,助力企业成为清华紫光集团高端芯片产业核心团队之一;中科院西安光机所吸引80多个海外高层次人才或团队创新创业,先后孵化230余家企业,成为驱动地方经济、引领行业发展的“新引擎”。

鼓励高端外籍人才来西安

在“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方面大力推进行政效能革命,着力做到“两个打破”,即打破“工作独身”。在全市设立市外专局和高新、经开、浐灞、港务、西咸及其5个新城的 “1+5+5”窗口,让外籍人才在家门口就能得到优质服务,实现“职能下沉、窗口前移、就近办理”。同时,打破“信息孤岛”。实现省、市外专局和开发区重点引智单位信息互换与资源共享。在全国第一家实现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证件延期、变更、转聘业务“一次都不用跑”的优质服务。在此基础上,率先对“高精尖缺”外籍人才实行“绿色通道”“容缺受理”“告知+承诺”服务,取消外国人才来西安市工作年龄限制,并成为继深圳之后全国第二座实现全程网上办结的城市。2017年实施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制度以来,共6500人次外国人才来我市工作。此外,通过积极争取,西安市成为国家首批外籍人才永久居留(绿卡)推荐城市,已推荐50名高端外籍人才,成为全国推荐人数较多的副省级城市之一。

推动“人才国际化模式”转型发展

对国际化人才培养方向进行了战略调整,主动将因公出国(境)培训融入西安市全面深化改革和追赶超越的大局,重点培养西安市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战略科技人才,实现了培训人员构成由党政干部向企事业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时间由短期向中长期、培训类型由多人团组向一对一“订单式”技术培训的全面转型,在新材料、航空航天、新能源、规划设计、医疗卫生、教育等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获得长足发展,实现了基础与应用研究协同发展、原创与借鉴融合创新,得到了国家外国专家局的有力支持,也适应了人才国际化培养的发展需要。

搭建各类引才引智平台

重点围绕西安市科技优势和产业布局,探索创新海外引才引智工作模式,打造国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集聚区,在创新政策、健全机构、建设载体等方面走出了一条新路。一是打造市场化旗舰平台。全力打造“西安国际人才大厦”这一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旗舰。着力构建国际人才创新基地、培训空间、专家公寓、国际酒店、综合商城等各类承载区,着力实现一站式全程服务、一站式创新创业、一站式生活配套。人才大厦在2018年9月获批国家级“中国西安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国际园区”。二是打造海外直接推介揽才平台。目前,已在英、法、德、俄、澳、捷克、希腊、瑞典、以色列、比利时设立了“西安海外人才工作站”或签订了合作协议,西安国际人才市场与全球十大人才机构、13家海外留学人员社团签订了合作协议,基本形成了海外高端国际化人才来西安市创新创业的便捷通道。三是打造各类展会平台。“十二五”以来,借欧亚经济论坛、西商大会、科技人才峰会、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中国海交会等各类平台,先后促成了“国际十大诺奖专家西安行”,构建了“丝绸之路人才合作联盟”,举办了“西安海外人才创新创业成果展”“西安海归创业大赛”“西安海归人才专场招聘会”“中国(西安)国际人才合作签约仪式”“专家大讲堂”等各类海外高层次人才系列活动。

猜你喜欢

西安市西安科技
西安2021
Oh 西安
THE NEW STRATEGIES OF ENGLISH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
THE NEW STRATEGIES OF ENGLISH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
《西安人的歌》突如其来?
123的几种说法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西安市检察院依法对白雪山案提起公诉
追根溯源 回到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