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0年内蒙古农牧业形势展望

2020-03-05

北方经济 2020年1期
关键词:农牧业内蒙古

摘  要:2019年内蒙古农牧业保持了稳定健康发展,农牧业农村牧区工作较好地完成了预定目标,取得丰硕成果。2020年将从实施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稳定粮食面积和产量、确保畜产品生产供应、抓好产业扶贫、推进农牧业绿色发展等方面发力,进一步推进内蒙古农牧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农牧业 内蒙古 重点工作

一、内蒙古农牧业2019年运行情况

2019年,内蒙古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农牧业农村牧区高质量发展10大行动计划为落实举措,开拓进取,奋发作为,农牧业农村牧区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为稳定经济社会大局和应对风险挑战提供了有力支撑,较好地发挥了“压舱石”作用。全区粮食产量达到730.5亿斤,排名稳居全国第八,肉类产量达到257万吨,渔业产量达到12.6万吨,农畜产品总体合格率达到97.5%,农村牧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突破15000元,增长10%以上,继续保持“两个高于”。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内蒙古农牧业还存在如下诸多问题。乡村产业振兴基础还不牢固,以高效节水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牧业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蒙字号”品牌培育还需加强,特色产业带和产业集群打造的还不充分,农畜产品质量安全还存在隐患,产业扶贫与产业振兴有效衔接还不够,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任务艰巨,受干旱、寒冷、缺水限制,户用卫生厕所改造存在一定难度,个别户用厕所还有不好用的现象,有的盟市专项资金拨付慢、到位率低,农牧业综合执法改革还没有全面完成。

三、内蒙古农牧业2020年形势展望

全区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自治区经济工作会议和两会精神,以實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坚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全力实施农牧业农村牧区高质量发展10大行动计划,全力完成打赢脱贫攻坚战和补齐全面小康“三农三牧”短板两大重点任务,全力抓好农牧业稳产保供和农牧民增收,保持农村牧区社会和谐稳定,提升农牧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确保农牧业再获丰收。

(一)实施好高质量发展10大行动计划

一是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内蒙古“推动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制定出台《推动农牧业高质量发展意见》。围绕种业科技、绿色生产、产业集群、品牌打造等关键环节,明确推动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拿出管用措施,制定可行方案,切实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落地见效。二是对标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和补齐全面小康“三农三牧”短板两大重点任务和“十三五”规划目标,制定实施农牧业农村牧区高质量发展10大行动计划,重点在农牧业产业集群提质升级、产业脱贫攻坚、生产标准化、“蒙字号”品牌提升、以高效节水为重点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奶业振兴、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能力提升、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十县百乡千村”示范、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提升、农牧业农村牧区创新性突破性工作等10个方面,明确目标任务,强化工作措施,推动农牧业高质量发展落实落地。三是抓好任务落实。按照自治区既定目标,结合实际做好任务分解,聚焦人力、物力、财力、精力,真抓实干,确保实效,继续开展高质量发展10大行动督查,压实盟市责任,加快推动落实。

(二)稳定粮食面积和产量

一是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尽早释放政策信号,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针对全区“十年九旱、连年春旱”的特点,早动员、早准备,稳定春播面积和质量,为全年粮食丰收打牢基础。二是调整优化种植结构。继续调低镰刀弯地区玉米生产者补贴,稳定大豆生产者补贴,统筹增加马铃薯补贴,巩固玉米调整成果,提升优势区玉米产能,大力推进玉米、小麦、马铃薯、大豆、粳稻、向日葵、蔬菜、杂粮杂豆产业带建设。三是努力提升粮食产能。切实抓好2020年300万亩高标准农田、135万亩高效节水和2019年未完成任务,早部署、早开工,确保春播前完成2019年建设任务。

(三)确保肉类等畜产品生产供应

一是确保完成生猪保供稳价任务。抓好恢复生猪生产各项政策落实,立足产销平衡区功能定位,保障猪肉自给,加大外调力度,为国家猪肉保供稳价做出贡献。二是大力发展牛羊生产。在草原牧区大力发展生态家庭牧场、合作社,走少养精养的路子,推动草畜平衡,在农区大力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场,推动扩群增量。三是持续开展奶业振兴行动。聚焦良种培育、苜蓿种植、奶源建设、民族奶食品加工等重点工作,聚力解决短板弱项,力争有所突破,推动自治区率先实现奶业振兴。四是推进优势特色畜产品生产向优势产区集中。奶牛向三大流域和两大牧区集聚,肉牛肉羊增量向农区、半农半牧区集聚,猪禽向粮食主产区集聚,饲草向农牧交错带退耕退灌区集聚,大力建设肉牛、肉羊、牛奶、饲草、羊绒等特色产业带。五是统筹抓好非洲猪瘟、口蹄疫、禽流感、布病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压实地方属地管理、部门监管责任以及从业者动物防疫主体责任,健全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六是积极发展水产绿色健康养殖。创建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加大增殖放流力度,改善水域生态环境。

(四)切实抓好产业扶贫

一是继续抓好产业扶贫规划。科学安排到村到户产业扶贫项目,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产业项目全覆盖,将一家一户的产业吸附到产业链上,不断巩固提升产业扶贫效果。二是主导产业培育。突出特色发展和差异竞争,力争每个贫困旗县发展2-3个符合发展方向、带贫动力强的主导产业,实现产业对人、人对产业,精准发展。三是建立产业扶贫长效机制。支持贫困旗县创建扶贫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农牧户”带贫模式,与贫困户建立稳定紧密的利益联结关系,从产业发展中持续稳定获得收益。四是加强产业技术指导服务。健全技术专家组、产业指导员、科技包联组帮扶机制,加强入户上门指导,强化风险防控,保障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五是积极探索产业扶贫与乡村产业振兴有效衔接。推动发展观念、规划、产业、政策和投入五个方面有效衔接,为贫困村筑牢产业振兴的基础。

(五)大力推进农牧业绿色发展

一是扎实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强化绩效考核,全面落实盟市旗县属地责任,推动落实规模养殖场主体责任,抓好整县推进项目建设,大力推广有机肥还田利用,实现农牧结合,打通粪污还田利用“最后一公里”。二是抓好“一湖两海”农牧业面源污染防治。坚持大局思维,坚持从全流域整体谋划、综合施策,统筹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草原奖补、农业“四控”、“退灌还水”等重点工作,以实际成效践行“两个维护”。三是持续推进控肥、控药、控水、控膜“四控”行动。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绿色防控、统防统治等节本增效技术,深入开展以浅埋滴灌为主的农业高效节水,大力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地膜回收工作,总结提炼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县域典型模式,加快推动农牧业绿色发展进程。四是强化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实施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工程,加强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管理。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全面试行食用农畜产品合格证制度,开展全程质量控制体系试点建设,严格落实追溯“四挂钩”制度。

(六)大力发展富民乡村产业

一是聚焦优势主导产业。做强牛奶、玉米2个千亿级和肉牛、肉羊、饲草料等9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培育一批农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建设一批带动力强、产业集聚度高的农畜产品加工园区,加工转化率达到65%以上。二是加强产业集聚区和示范区建设。创建一批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认定一批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加大自治区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建设。三是加强品牌建设。积极支持创建优质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培育提升地方区域公用品牌,将品牌打造与特色农畜产品优势区建设以及绿色、有機、地理标志等产品认证紧密结合,让更多“蒙字号”品牌走出去。各盟市要强化品牌整体设计,形成既体现本地特色,又能与自治区整体品牌形象互补的品牌体系。四是大力推进乡村文化旅游。深入挖掘草原农耕文化、乡风民俗等优质资源,培育一批“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美丽休闲乡村,推介一批乡村休闲旅游示范旗县。五是重点培育家庭农牧场、农牧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加强农牧业产业化联合体建设,通过订单农业、入股分红、托管服务等方式,让更多小农牧户融入现代农牧业产业链条。

(七)扎实推进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

一是分类推进厕所革命。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先易后难、积极稳妥推进改厕工作,坚持分类指导、试点示范,证明切实可行后再推开,以“十县百乡千村”示范行动为引领,按时保质完成一类县、二类县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对干旱、高寒、深度贫困地区不下指标任务、可开展少量试点试验。二是深入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按照“三清一改”工作要求,把握关键时间节点,动员群众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初步建立有制度、有标准、有人员、有督查的“四有”村庄保洁员制度,干干净净迎小康。三是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坚持多规合一,突出前瞻性、实用性,要充分体现农村牧区特点、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让农村更像农村、牧区更像牧区,力争年底前全面完成县域村庄规划。

(八)推进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改善

一是推进农村牧区重点基础设施建设。以农村牧区饮水安全、农村“四好”道路、通村组硬化路、抵边自然村电网升级等工作为重点,推动相关部门加强村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补强农村牧区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薄弱环节。二是抓紧开展“三农三牧”领域补短板项目库建设工作。围绕农牧业生产、农牧业公共服务、农村牧区民生基础设施领域,重点聚焦高标准农田建设、农畜产品仓储保险冷链物流建设、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现代种业提升、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融合发展、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扶贫产业提升等方面,抓紧谋划和储备一批具有全局性、基础性、战略性的重大工程。加强项目的动态储备,着眼全面小康后推进农牧业农村牧区现代化,创设一批重大政策、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争取纳入各级政府“十四五”规划。三是加强农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以特色农产品优势区、鲜活农畜产品主产区和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为重点,通过以奖代补、农机补贴、贷款贴息、落实优惠电价等措施,支持合作社、家庭农牧场、龙头企业等建设冷链物流集散中心和产地预冷、分拣包装、仓储保鲜等设施。

(九)强化农牧业农村牧区科技装备人才支撑

一是加强基础研究。推动各级农科院与全区农牧系统密切配合、发挥优势,结合农牧业农村牧区高质量发展要求,力争在种业科技、绿色生产等我区具备比较优势的重点领域实现原创性突破,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二是开展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加快农牧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继续实施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深入实施国家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计划试点,推广一批农牧业绿色生产新技术、新模式,进一步提升农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三是加强农村牧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家庭农牧场主和合作社理事长培训,实施高素质农牧民培训计划,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围绕高质量发展10大行动计划,广泛开展定向培训。四是提升农牧业机械化、信息化、社会化服务水平。加大对牧业生产、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大型联合收割等农机购置补贴力度,积极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实施“互联网+”农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加快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5G等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大力发展农牧业生产托管服务,促进小农牧户与现代农牧业有效衔接。

责任编辑:张捷

猜你喜欢

农牧业内蒙古
“无人机放牛”让农牧业走在时尚前端
在内蒙古,奶有一百种吃法
内蒙古中小学合唱基础教育扬帆起航
这是美丽的内蒙古
内蒙古农牧业生产资料股份有限公司
美丽的内蒙古
可爱的内蒙古
浅谈西藏农牧业信息资源管理
爱在内蒙古
锐意创新 扎实推进农牧业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