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疫情影响 促进投资消费增长
2020-03-05张志栋祁婧佟成元
张志栋 祁婧 佟成元
摘 要: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努力减少冲击、谋划发展是迫切之举、长久之计。投资和消费是内蒙古经济发展最直接、最主要的动力,本文通过分析研判疫情对内蒙古投资消费面临的主要问题的影响,提出谋划在投资项目策划、资金筹措方式、投资和消费环境优化、提升消费能力等方面的决策建议。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 投资 消费 对策
多年来,投资和消费在拉动内蒙古经济发展增长中起着关键、基础性作用,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内蒙古经济发展带来较大影响。一年之计在于春,内蒙古既需要积极防控疫情扩散蔓延,最大限度降低经济社会风险、减少损失,更需要高度重视有效投资和消费拉动,有力推进经济持续向好发展,为全年经济发展目标顺利完成提供支撑和保障。
一、疫情对经济影响整体判断
在当前内蒙古固定资产投资连续三年大幅下滑后止跌企稳之际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整体上对内蒙古经济影响较大,主要表现特征如下:
(一)上半年经济增长影响较大
疫情集中在春节期间爆发,受春节假期延长、物流人流受限、节日消费断崖式下滑、生产性企业开工复工延迟等影响,内蒙古一季度经济运行所受影响最大,初步预计经济增速将会大幅下滑,给本已告别连续三年大幅下滑后实现企稳回升的投资增长态势蒙上了阴影。如果疫情在一季度被基本控制,稳增长政策有效发力和投资消费等生产计划后续可能会给二季度经济反弹提供机会。如果疫情控制时间超出预期,会对内蒙古上半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的经济增长产生冲击,这需要我们树立底线思维,做好充足的应对和防范措施。
(二)消费需求大幅减少
以春节为重点的一季度是消费需求最旺盛的时期,在疫情影响下,内蒙古和全国一样,零售、餐饮、娱乐、旅游等热门消费都出现大幅下降。同时,由于快递物流受阻,包括网络购物在内的商业零售业也受到较大影响。尽管疫情终将过去,但对大众消费信心的恢复需要一段时间,即使3月底前,内蒙古疫情得到全面控制,也会对上半年的消费产生较大影响,下半年可能被前期抑制的消费需求会大量释放。同时,疫情也迫使很多人网上购物消费,尽管会催生一些新的业态以及新的消费模式,但由于内蒙古消费的轻工业产品和日用品基本都是外省输入,网络购物对内蒙古消费拉动经济的作用较弱。
(三)前期投资步伐放缓
疫情将导致投资项目开工推迟、人员返岗返工受阻,加上一些投资项目前期报建审批手续也可能被延迟,直接对项目投资进度产生较大影响,特别是对房地产项目、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工业项目等投资进度影响最大。鉴于内蒙古工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较大,受户外施工季节所限,如果前期施工报批手续延缓,在疫情结束后,将会放大疫情对投资影响的滞后效应,也会影响内蒙古投资进度和质量。如果在疫情期间,项目储备和前期报批手续基本完成,很可能会迎来一波投资加快反弹,减少疫情影响的投资潮,带动经济稳步向好发展。
(四)中小企业生存压力较大
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差。疫情期间,消费需求下降,部分中小企业订单减少,出现资金流短缺,房租、员工工资、利息等刚性成本支出严重制约中小企业的生存发展。同时,人员流动受限还直接或间接导致物流成本上升,企业的生产成本加剧,产业链、供应链、销售渠道、原材料供给等都会受到挑战。中小企业是内蒙古经济活力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高度重视一些中小企业,特别是制造型或生产服务型企业的发展,在关键时期,出台一些切实管用的政策举措,帮助中小企业度过难关,避免出现倒闭潮而影响整体经济的持续运行。
二、稳投资、促消费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基础建设投资受阻
基础设施不足是制约内蒙古发展的重要短板,也是增加有效投资的主要内容。近年来,内蒙古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整体呈收缩态势。如,2018年前三季度基础设施投资增速为-38.4%,低于全部固定资产投资5.8个百分点,2019年前三季度基础设施投资增速由负转正,为2.2%,但仍低于全部固定资产投资2.6个百分点。在疫情影响下,内蒙古债务负担进一步加重,基础设施建设不仅开工延缓,施工期缩短,资金投入和及时到位也存在不少困难,尤其是,由于资金短缺,一些新建项目、续建项目,也有被取消或暂缓实施的可能。
(二)民间投资乏力
尽管内蒙古民间投资长期存在投资政策原则性内容多、可操作性举措少,行政审批减少的数量多、含金量小,招商引资承诺多、兑现难,财政扶持国企获利多、民企获利少等诸多问题,导致民营企业不愿投、不敢投。在此次疫情影响下,很多领域市场预期不明朗,投资风险较大,加上内蒙古法治政府建设进度慢,契约精神比较缺乏,有些政府迫于财政压力,不但过去的承诺难以兑现,而且加大对民营企业税费的清缴力度,进一步加重民营企业负担,导致投资者意愿不强、信心不高。
(三)消费拉动能力较弱
内蒙古作为欠发达省区,人均收入長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并且地处偏远、地广人稀。电器、家具、汽车、服装等生活用品及机械、建材、电机等生产用品主要依靠外调,物流费用、产品溢价较高,使内蒙古物价水平普遍高于周边省市,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受疫情影响,占全区多数人口的中低收入群体不能按时返岗工作,收入下降,特别是用工大户的服务行业,受疫情影响较大,多数服务业经营惨淡,用工需求减少,待业失业人员增多,不利于居民收入增加,将进一步凸显低收入、高物价导致消费能力较低的问题,也会折射出内蒙古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能力较弱。
(四)消费供需矛盾可能凸显
内蒙古服务业普遍传统粗放、质量效益不高,但整体上可以满足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般性需求。这次受疫情影响较大、抗风险能力较差的主要集中在一些中低端、大众化、粗放型的服务行业。在疫情防控期或市场恢复期(乐观估计需要半年左右),这些行业生意差、收益少、支出多,如果难以为继,将会出现大量倒闭、转行、停业、歇业等现象,一旦疫情过后,消费需求必然会有恢复性反弹,就会出现供给不足、供给质量降低等难题,由此将进一步延长、加剧市场供需矛盾,非常不利于内蒙古全年经济的后期恢复性增长。
(五)投资消费环境不优
内蒙古发展环境不优,集中体现在投资消费环境不优。从投资环境看,内蒙古投资环境排名处于全国各省区市“最后梯队”。据21世纪经济发展研究院评估,2017年内蒙古投资环境全国31省区市排名第22位,其中投资软环境排名29位。从消费环境看,内蒙古在市场监管、消费基础设施及消费支撑体系等消费环境仍需得到改善,消费者权益受侵害的比例较高。据内蒙古新闻网报道,经2019年3·15消费者权益保护问卷调查显示,有52.6%的受访者表示在购买商品或介绍服务过程中,合法权益受到过侵害。按照疫情控制的需要,各级政府都直接或间接地加大对市场行为的管控,但在疫情解除后,也会由于监管后滞等因素而出现不愿及时放开市场,不想把资源还给市场等效用,也会不同程度增加投资消费环境恶化的风险,进一步降低内蒙古经济恢复能力和区域经济发展的竞争能力。
三、几点建议
投资和消费是拉动经济最有效、最直接的动力,既影响短期经济增长,也有利于长远经济高质量发展。面对疫情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越是困难时期,内蒙古越需要利用好投资和消费两驾马车,全力以赴保持住经济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为高质量发展打牢基础、增强后劲。
(一)做好项目策划,提升有效投资的质量和水平
在疫情期间,按照中央和自治区年度工作总体部署,加快在供需共同受益、具有乘数效应的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先进制造、民生建设等短板领域进行梳理和策划重点项目,尤其要把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作为补短板、强弱项、稳投资、促发展的重点方向和重要抓手,科学谋划和加快论证。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战略和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加快重大项目的策划与论证,力争形成重大项目结构数量可持续和年度投资相衔接的项目计划和布局。围绕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目标,在强化生态建设项目投资的基础上,重点谋划一批休闲度假、健康养生、生态养老、生物医药等生态资源价值转化项目,将生态资源、生态资产向生态价值方向转化。
(二)瞄准市场需求,加大新兴产业基础性要素投资
为满足高质量发展和新冠疫情显现出的市场需求,结合内蒙古的资源基础、产业基础和特色优势,应加大新兴产业的投资力度。围绕“无中生有”创造投资,按照习总书记“三个跳出”的要求,敏锐捕捉疫情结束后的消费升级和市场需求,树立“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创新意识,加大对新产业、新技术、新模式的引入和投资力度。如,抓住技术进步、军民融合等商机,努力在石墨烯、氢能源、大数据等方面寻求新的投资作为;依托资源型产业低碳化改造衍生的节能减排需求,增加节能环保产业投资;依托能矿产业发展衍生的设备需求,加大特色装备制造产业投资。围绕“有中生新”扩大投资,按照高质量发展和市场需求,内蒙古要统筹处理好培育新兴产业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辩证关系,把传统特色优势产业新兴化、升级化、现代化,增加投资需求。如,通过技术改造,将传统火电升级为清洁能源产业,传统煤化工产业升级为现代煤化工产业等;通过工艺技术延伸耦合,将普通金属材料产业、初级化工产业升级为复合新材料、功能新材料产业。围绕“借势发力”增加投资,一般情况下,任何产业都是把资源转化为市场需要的产品和服务的过程,但要通过投资,不断向深度、广度开发、嫁接和拓展,来满足市场和发展的需要。如,发挥风能太阳能资源优势,继续扩大新能源产业投资;依托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动物脏器资源,增加生命健康产业投资;依托壮美景观和丰富多彩地域文化资源优势,加大文旅产业投资等。
(三)创新筹资方式,保证重点项目建设的资金需求
在投资需求多、债务包袱重的背景下,筹集资金是实现有效投资的重中之重和根本保障。内蒙古要创新以财政投资和银行贷款间接融资为主的资金筹集方式,利用好金融工具,加大经济金融化、资源资本化、资产证券化推动力度,通过多渠道、低成本、低风险、市场化的筹资模式,更好保证有效投资的资金需求。“经济金融化”方面,鼓励实体经济灵活规范运用金融资本,加大企业上市培育力度,既要支持大型企业国际市场上市融资,也要推动中小企业在“新三板”、“上股交”等国内市场上市融资;引导企业开展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信用担保、金融租赁等金融创新业务,实现经济与金融良性互动。通过上市融资(IPO)、定向增发、私募基金、企业债等工具提升融资能力,畅通社会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为经济发展提供多渠道、低成本的资金支持。“资源资本化”方面,内蒙古资源富集优质多样,采取产权交易、抵押融资、折股投资、置换重组等形式,加快资源资本化运作,推动资源价值转换,既可有效降低融资成本,也可增加财产性收益,更加有效地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利用价值。“资产证券化”方面,积极探索推动国有和集体资产、股权证券化,票据资产证券化、大宗商品证券化等,加强资产证券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引导中小企业以出让股权、抵押资产、兼并重组等形式,进行现有资产证券化,缓解融资难融资贵的发展困境。通过资产证券化,盘活各类资产存量,提高存量资产的流动性。
(四)优化发展环境,激发投资主体的积极性
“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营商环境好了,整体社会信用高了,民营企业投资自然就来了。内蒙古要抓住疫情期间暴露出的一些问题,把投资环境放在更加突出、更加紧迫的位置抓紧、抓好。要营造更加开放的投资环境,以投融资体制改革、推进贸易便利化改革、放宽外商准入限制、放宽专业人士职业许可等改革重点,营造更加开放的投资环境;要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全面清理对企业歧视性准入条件的政策文件,确保涉企政策一视同仁;要营造综合成本适宜的产业发展环境,以优化产业空间资源配置全方位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企业税费负担,缓解“融资难、融资贵”瓶颈制约;要营造高效透明信用的政务环境,以推进更深层次政务服务管理改革、打造信用建设示范区为重点,把“一次办好”改革作为突破口,全面提高政务服务质量;要营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以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最严格知识产权保护、建立更加规范的涉企执法制度为重点,全面改善自治区法制环境;要营造更加宜人的社会环境,以建立失信评价机制、打击违法犯罪、弘扬社会正气为重点,全面改善社会环境。
(五)加大民生投入,提升居民消费能力
越是困难时期,越要加大民生投入,保障民生基本需求,增加“能消费”的预期。要高度关注中小微企业发展,采取税费减免、租金和贷款利息补贴等优惠政策,启动困难时期企业和员工工资协商谈判机制,千方百计保证企业用工需求;聚焦“双创”带动就业增收,全面开展小微企业创业者激励行动,优化创新创业成果利益分配机制,最大化地让利于民;鼓励和扶持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加快解决农村牧区土地确权颁证工作遗留问题,引导农牧区集体资源性、资产性、经营性资产和土地承包经营权等作价入股,切实提高农牧民收入;加大低保、五保、病残、孤寡等特殊人群的救助和托底保障力度,要全面实现应保尽保。以中低收入群体为重点,加大远程职业技能教育培训力度,增强就业能力;健全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制度,降低居民就医养老等生活成本;建立多渠道保障性住房供给体系,减少高房价对消费的挤出效应。
(六)完善配套服务,挖掘多元消费潜力
加快完善传统市场和新型市场监管体制、城乡消费基础设施和消费支撑体系,尤其是顺应互联网时代消费模式新要求,要健全城市功能,完善城市消费布局和消费载体,做好人工智能商场、网上购物、跨境电商、消费金融、租赁市场、体验式消费、共享经济等现代消费模式,充分释放消费潜力。建立健全消费领域信用体系,完善消费领域信用信息共享机制,依托全区信用信息平台,聚焦重点消费品和旅游、家政、养老、健康等服务消费,归集市场监管、税务、海关等领域信用信息,依法依规向社会发布守信“红名单”和失信“黑名单”信息。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在相关领域制定和实施对“红名单”企业的激励措施,在办理行政审批过程中对守信企业提供“绿色通道”和“容缺受理”等便利服務;对“黑名单”企业适当提高产品抽检、责任巡查等监管频次,积极打造“诚信内蒙古”亮丽名片。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发展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张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