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素质教育视阈下特殊大学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0-03-05赖运荣李水明

老区建设 2020年4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素质教育

赖运荣 李水明

[提 要]特殊大学生群体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与难点。围绕素质教育的要求,加强特殊大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以江西XX大学特殊大学生群体为例,分析该特殊群体的类型、特点及成因,从素质教育视阈就特殊大学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扶助工程”“旗帜工程”“暖心工程”“实践工程”和“文化工程”等五大育人工程。

[关键词]素质教育;特殊大学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简介]赖运荣(1984—),男,江西中医药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李水明(1979—),男,江西中医药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为心理健康教育。(江西南昌 330004)

[基金项目]江西中医药大学社科项目“素质教育视阈下特殊大学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2016 RW029)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素质教育是21世纪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方针和必由之路,也是历史赋予高等教育的神圣使命[1]。当前,高等院校中存在一些特殊大学生群体,他们在家庭经济、身心健康、学业交友、行为养成、择业就业等方面存在困难,处于相对不利境地。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通常表现出自卑、焦虑、人际关系敏感、偏执、适应能力差、心理承受能力弱等不良心理现象,个别学生甚至存在不同程度的精神障碍。因此,关心关注他们的健康成长,是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对于维护学校和谐稳定、营造公平公正的育人环境、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特殊大学生群体的类型及其特征

以江西XX大学特殊大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采取问卷调查、座谈研讨、文献查阅等方式,根据其特征及形成原因把特殊大学生群体大致划分为五种类型:

(一)经济困难型

经济困难型是指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所能筹集到的资金,难以支付其在校学习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的大学生,分为特别困难和一般困难类型。其中,特别困难类型包括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农村低保学生、特困救助供养学生、孤儿、烈士子女、残疾学生及残疾人子女、城镇贫困群众家庭学生、因家庭遭遇重大自然灾害、重大疾病、意外伤害或发生重大变故导致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等。

该群体大多存在以下现象:一是生活简朴,省吃俭用,消费水平低;二是话语少,社交活动少,参加集体活动意愿低;三是心理压力大,自尊心强,容易自卑、敏感。但这部分学生往往有较强的求知欲,懂得知识的重要性,学习勤奋刻苦,努力提升知识素养,同时,他们更愿意把精力投入到勤工俭学或社会实践上,以赚取生活费,维持基本学习生活需要,也增强个人能力,提升综合素质。

(二)心身障碍型

心身障碍型指存在生理缺陷和心理障碍的大学生,主要表现为生理缺陷、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恐怖症、人格障碍、适应障碍、强迫性障碍、社交障碍、躯体障碍等,包括一般或严重心理问题、神经症、精神障碍。近年来,心身障碍型特殊大学生越来越多,它的出现大多是因环境变迁、家庭环境与早期经历、负性生活事件、人际关系紧张、学习生活困扰、冲突与选择等,普遍表现为抑郁、焦虑、强迫、偏执、敌对、恐惧情绪,这些学生大多性格内向、自卑,严重者有自杀甚至杀人倾向。

(三)学业受挫型

学业受挫型是指在学习中遇到难以克服的因素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出现挂科、留级、休学、退学或毕业困难等现象的大学生。学业受挫的主要原因包括学习基础差、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方法不当、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兴趣不浓、家庭因素复杂、自律意识不强、地域差异大等。他们通常表现出厌学情绪、逆反心理、考试焦虑、不求上进、自暴自弃等,往往寻找各种理由逃课,导致课程考试不及格、重修,甚至休学、退学。

(四)行为偏差型

行为偏差型是指在学习、生活、言行等方面的习惯因未得到有效教育或管理而偏离正常轨迹。行为偏差型大学生,一般会表现出道德失范、生活懒散、纪律松弛、痴迷网络、违纪违规、不讲文明等行为。该类型学生行为偏差的主要原因包括自律意识不强、教育方法不当、外界环境影响、目标定位不明等。这部分群体在日常表现中容易封闭自我、偏执、冲动、任性,情况严重者有强迫症或精神障碍。

(五)就业困难型

就业困难型是指在择业或就业过程中因自身素质、经济条件、竞争能力等方面弱于其他学生导致就业目标难以实现且感到前途无望、就业迷茫而产生诸多问题的大学生。这类群体大致可分为三类:“高不成低不就群体”“无就业需要群体”“就业能力不足群体”。他们大多心理敏感而脆弱、就业期望相对矛盾、择业渠道相对有限、求职竞争力较弱。就业困难型特殊大学生群体的产生,除了社會经济发展与政府行为等宏观因素之外,微观因素主要有学生个人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职业能力、身心状况、成长环境、家庭条件等。

二、特殊大学生群体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存在心理健康问题

学习、生活、心理、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实际困难给特殊大学生群体造成了很大的困扰,他们比普通大学生承受着更大的心理压力和精神负担,抗压能力较差的学生往往出现各类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自卑、焦虑、自我封闭、敌对情绪等。

(二)存在行为失调问题

特殊大学生群体因心理偏差往往导致行为失调,如因自卑心理导致的社交恐惧,不愿意结交陌生人;因担心毕业即失业导致的无望感和挫败感,自暴自弃;因对别人产生太强的防御心理而孤芳自赏,人际关系紧张等。

(三)存在价值观偏颇问题

个别大学生在参评困难生时提供虚假信息,勤工助学时怕吃苦吃亏,存在投机主义和功利思想;少数大学生把学习视为获取某种目的的手段,出现论文抄袭、考试作弊等不良现象;还有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伪造简历、随意毁约,缺乏诚信意识等。

三、素质教育视阈下特殊大学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

(一)自身素质的不断提升

根据素质教育育人理念,对特殊大学生群体的教育主要体现在心理素质、思想素质、学习能力及思维能力等方面,通过加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激励、自我提高,最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赢在终点。按照阿德勒自卑与补偿理论,每个人从出生起就有着深刻的自卑感,又力图克服缺陷以达到自己优越的目标,这一矛盾促使个体不断努力寻求补偿,通过其它方式达到成功,因此,特殊大学生应正视眼前的困难和自身不足,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导向,不断克服困难,磨砺品格,追求卓越,超越自我,最终实现自我。

(二)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持续创新

特殊大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对教育理念、目标、内容、形式、方法、途径、机制等方面进行创新和优化,把握时代性,增强针对性、主动性。作为高等教育的主体,教育工作者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和改进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统筹实施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心理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资助育人、组织育人等“十大”育人提升工程,构建符合特殊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三)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营造

良好的校园环境,对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完善人格、发展心智尤为重要。团结友善、充满正能量的校园氛围有利于特殊大学生群体陶冶情操、增强信心、挖掘潜能、排解负面情绪,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入新时代,高校尤其应重视网络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功能,不断加强“两微一端”阵地建设,增强网络舆论的话语权。通过网络阵地了解大学生特殊群体的思想动向,掌握网络舆情,倾听青年心声,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增强思想工作的主动权。

四、素质教育视阈下特殊大学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议

(一)以人为本,以发展型资助育人为引擎,实施“扶助工程”

以人为本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和落脚点,它要求从受教育者的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帮助学生,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2]。

一是坚持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注重“资助与自助”的资助方式[3]。高校要挖掘资助育人内涵,规范资助育人程序,完善国家奖助、学校补助、社会捐助和个人自助“四位一体”的发展型资助体系,建立多形式、全方位、多渠道的资助模式,除了鼓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申请助学贷款,刻苦学习以获得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外,学校提供学费减免、困难补助等其他资助。同时,不断拓宽社会捐助渠道,如设立“企业助学金”“校友助学金”“社会慈善机构助学金”“创业助学金”等。此外,提供有益于贫困生成长成才的勤工助学岗位、暑假兼职、技能培训、顶岗实习、红色信仰教育、志愿活动等,培养学生自强自立、知恩感恩、艰苦奋斗、励志奋发、积极进取的品格,增强社会实践能力,营造帮扶激励和自立自强相结合的成长氛围。

二是坚持多方资助主体相结合,注重“滴灌与开渠”的资助理念。搭建学校、家庭、政府之间的沟通机制,积极主动与省资助管理中心、县民政局、县扶贫办和县残联等部门对接,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特困救助供养、孤残、烈士子女、家庭发生重大变故或遭受自然灾害等特别困难家庭的学生享受应有资助。同时,依托信息化技术和大数据平台,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认定办法,掌握困难学生消费情况,实现精准识别、精准帮扶,找准“穷根”,明确靶向,对症下药。开展“輔导员万人行”“校领导走访”“假期家访”“家长访校日”等活动,了解困难学生家庭情况,增进家校感情。同时,构建多元化的助学格局,拓宽资助渠道,整合多方资源,引入社会力量,丰富助学形式,如实施“校友反哺”行动、地方乡情“微心愿”等,培养学生感恩意识、责任意识。

三是坚持管理与服务相结合,注重“助人与育人”的资助理念。学校要注重服务意识,完善体制机制,制定困难生和各类助学金有关的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利用现代化办公手段,开通资助信息系统,公平、公正、科学、合理地开展资助工作,切实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和合理诉求,使他们能安心读书。同时,实施思想道德品质塑造计划和职业能力培养计划。通过开展“传承红色基因”素质拓展活动、诚信专题讲座、社区义诊、敬老院志愿行动、“助学·筑梦·铸人”主题征文比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理想信念、诚实守信、知恩感恩、社会担当意识;通过国家助学贷款办理,开展诚信和金融常识教育;通过国家奖学金评选、发放,培养学生争先创优的奋斗精神;通过国家助学金申请、发放,开展励志、感恩教育;通过勤工助学,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自强自立精神;通过基层就业、服兵役学费补偿、贷款代偿,培育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就业观和价值观。此外,既要广泛宣传资助政策,又要注意保护困难生的隐私;既要加强贫困生的技能培训,又要激发他们的创新创业斗志,塑造健全的人格;既要保障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又要加强个性化的一对一联系帮扶。

(二)三全育人,以思想政治教育作指南,实施“旗帜工程”

“三全育人”是新形势新要求下的思想政治实践模式,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选择。对行为偏差型特殊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突出教师教书育人、立德树人[4]。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党团学教育工作者等要提高自身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和综合素养,借助思政课堂、校园文化、红色基地、红色网站等载体,采用讲授式、熏陶式、体验式、互动式相结合的教育方式,以崇高的信念感召学生,高尚的人格感化学生,渊博的知识影响学生,真挚的情感感染学生。密切关注行为偏差型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所遇到的问题,广泛深入地开展谈心谈话,有的放矢地给予正确的思想引导和精神关爱,帮助他们纠正错误的观念,克服困难,养成良好习惯。

二是突出学生干部示范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作用,尤其要发挥学生党员的示范榜样作用和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吸引特殊大学生积极参与到集体活动中,明确成长标杆,激發学习动力,开展系列争先创优活动,如文明寝室、优秀党员、自强之星评选等活动。

三是突出学生个人严以律己,自我教育。行为偏差型大学生需增强自律能力,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个人品质,注重自我修养。严以律己,做到自重、自省、自控和自励。爱护自己,塑造良好的自我形象,珍惜名声,珍爱生命。“吾日三省吾身”,寻找自身缺陷与不足,对照榜样补短板。自我监督、自我激励、自我管理,克服惰性和不良习惯,把外在目标不断转化为内在动力。

(三)助人自助,以心理健康教育来护航,实施“暖心工程”

对心身障碍型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做到预防与治疗相结合,自助与他助相补充。

一是构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防治结合。构建课程教育、课外活动、心理咨询、危机干预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构筑班级心理委员、院系辅导员、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医院心理门诊、精神卫生机构的五级学生心理防护网,实行学生心理危机“每季一排查、每月一辅导、每周一上报”的工作机制。

二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化解困惑。除开设心理学相关课程外,学校通过定期开展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心理健康知识竞赛、心理情景剧比赛、心理征文比赛、心理形象大使大赛、心理影视赏析、心理主题班会、团体心理辅导、沙盘游戏、音乐放松、“525”现场咨询等活动,传播心理健康理念,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及时化解心理困惑。针对特殊群体学生,除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外,学校还应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例如,针对自卑心理较强的学生,学校对其进行疏导应首先分析其产生自卑心理的原因,然后开展相对应的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切实解决特殊群体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三是建立心理健康档案,跟踪服务。通过心理测评、他人观察、自我反映等方式评估、收集、掌握特殊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并据此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库。对心理不健康的学生建立特殊群体心理档案库,做到重点关注、重点辅导、动态跟踪,开展一对一约谈或心理辅导教育。同时,了解特殊群体学生的家庭状况,建立有效的家校联系,将其心理健康状况实时反馈给家庭,及时对他们进行心理干预和疏导,必要时送专门精神科治疗。

(四)知行合一,以就业创业教育求新路,实施“实践工程”

就业创业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和重要途径,对于大学生增长才干、锤炼品格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对就业困难型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既要重点培养他们的抗挫折能力、自信程度、身体素质以及专业知识,更要强调社会实践活动,向社会学习,从实践中求真知,在就业创业的实践过程中获得知识的提炼、情感的升华和意志的增强。

一是帮助就业困难型大学生群体调整心态、转变观念,正确认识自己和就业创业。通过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课》《创业与创新基础》《创业实践面对面》等课程,使就业困难型大学生加深对自我的认识,形成正确的择业就业观,激发学生参加就业、创业实践的热情,加强对工作世界的接触与了解,使其调整心态,合理定位,面对现实,积极就业;实施就业创业导师制,在实名登记的基础上向经济困难型毕业生提供个性化就业咨询、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等服务,为每位困难学生量身定制指导方案,明确学习目标,激励大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学习,树立主动提升学习能力的意识;组织职业培训,开展职业技能、职场礼仪、就业技巧及就业政策等培训,提高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最终实现从自省到自立、自信到自强的转变。

二是通过组建校企合作班、设立大学生勤工俭学岗位、开展“三下乡”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实习见习和校内外志愿服务活动等,让学生走出校园,接触社会,了解国情,不仅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更注重日常生活和课外实践活动,提高对就业创业艰辛、创业者必备素质和能力的认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缩短进入职业的适应期,培养社会责任感,塑造健全人格,实现“潜在就业困难”转变为“就业不困难”的目标。

三是通过组织特殊大学生群体参加大学生模拟招聘面试大赛、求职简历设计比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专题讲座、企业家面对面、网络交流等,增强学生的应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自信心,提高综合素养。精准对接就业岗位,开展多形式、分层次、全覆盖的就业创业指导,加强对就业困难型毕业生的跟踪服务,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线上线下渠道,通过专场招聘、优先推荐、个别指导等措施,有针对性地为就业困难型毕业生及时提供对口的就业招聘信息,鼓励和支持他们自主创业、到基层就业、到中西部和艰苦边远地区接受锻炼,提升就业质量。设定创新创业奖学金,提供就业经济援助,减轻他们的就业压力。

(五)赢在终点,以学习能力提升促发展,实施“文化工程”

一是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进一步加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课堂教学是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本科教育应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切实把提高教育质量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尤其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要通过发掘各学科、各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推进以课程思政为重点的课堂教学内容改革,使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思想教育、伦理教育等融入到专业课教学内容中,引导学生制定合理有效的学业发展规划[5]。

二是积极开展第二课堂,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针对各年级的学习目标开展有针对性的各类校园文化活动,如大一开展以适应大学学习生活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大二开展以初涉专业知识和社会实践为目标的文化活动,大三开展以加深专业技能训练和培养实践能力为主的文化活动,大四重点开展优质就业创业实务指导为主的活动[6]。

三是发挥“两微一端”网络教育平台,拓宽学习途径,丰富教育资源,树立典型、宣传典型、学习典型、争做典型。提高网络教育主体的素质,提升信息服务水平,保持良好職业操守,保障并发挥其在高校教育工作者中的积极性、创造性;拓展学习资源,开发自主学习网络渠道,扩展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推送符合新时代大学生特点的信息内容,给予学生更丰富的学习内容,满足多样化需求[7];加强“两微一端”对学生的舆论引导和隐性教育,利用网络平台的互动性、时效性强等特点,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学习动态,营造良好氛围。

四是引入校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充实教育力量。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使教师与教师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有一个更为宽阔的网络空间,推动教育信息共享,实现教师教学方法的创新和变革,学生更快更早地掌握最新的教育资源。如实施“大使大讲堂”“校友论坛”“客座教授”“本科生导师制”“培优工程”“先进事迹报告会”等。

总之,高校特殊大学生群体的教育管理与服务工作是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直接关系到高校特殊群体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予以更多关心关注,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教育帮扶,坚持预防第一、帮扶为主,促进特殊群体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红宁.高校素质教育核心内容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2,(2).

[2]牛诗琳.大学生特殊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太原:中北大学,2012.

[3]陈宝生.学生资助要在脱贫攻坚中发挥更大作用[EB/OL].http://www.moe.gov.cn/.

[4]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http://www.moe.gov.cn/.

[5]武贵龙.三全育人: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路径[J].北京教育(高教),2018,(12).

[6]陆竹棠.高校就业困难大学生帮扶策略的研究[J].教育探索,2014,(4).

[7]韩宪洲.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改进中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2).

[责任编辑:刘 斌]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素质教育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在素质教育中树立文化自信
浅析我国的素质教育政策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职业院校需要什么样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