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段字理识字教学有效性训练策略
2020-03-05李桂苹
李桂苹
【摘 要】 根据汉字形美以感目、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的特点,结合小学低段孩子的年龄特點,在识字教学中,通过观察汉字的“字形”,探究汉字的“字理”,感悟汉字的“趣味”,渗透汉字文化,实现立德树人育人目的。
【关键词】 小学低段;字理识字;有效性
汉字里面有文化,一个汉字就是一个广博精深的文化单元,它蕴含着古老的故事、古老的习俗、古老的文明,正所谓“一笔一故事,一字一世界”。可是在汉字的识字教学过程中,我们对汉字文化非常缺失,对字理识字知之甚少,这不仅是量上的缺失,更是认知上的缺失,再加上现在的识字方法多种多样,但都脱离了汉字最初的意义,特别是将它的音、形、义割裂开来,那么在识字教学中如何真正做到“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呢?我认为必须依据“汉字本身的规律和学生的识字规律”,充分利用好识字的三大渠道,集中识字培养兴趣,随文识字习得方法,识字加油站提升能力,按照“培养兴趣——习得方法——提高能力”递进式螺旋上升研究体系进行有效识字,感悟汉字文化。
一、集中识字重在培养学生乐学情感
“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一、二年级的孩子要求识记1600个汉字。为了让低年级孩子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集中识字即识字课的教学中,巧解汉字的字形、字理,开“趣之源”,辟“趣之壤”,寻“趣之根”,培养学生乐学情感,达到“见形知义,牢记于心”的目的。比如教学识字课《天地人》,“人”是万物之灵,和天地并称“三才”,从甲骨文到金文到篆文,“人”像一个站立的侧面人形象,只有一撇一捺两笔,一撇是向前伸出的手臂,像双手采摘或在地里劳作,突出了人的手,因为人类勤劳的双手创造了这个世界,一捺是人的头背和腿,撇捺互撑,意为顶天立地之人。在生活中,人可以朝一个方向站,也可以朝另一个方向站。在古代汉字里,如果把面向左侧的人字并排放在一起,表示前面的人在走,后面的人跟随着,这就是“从”字,所以“从”的意思就是“跟随”;如果把面向右侧的两个人并排放在一起,就是“比”字,所以“比”的意思就是“人并列站在一起”;如果把一个面向左侧的人和一个面向右侧的人并列放在一起就是“北”字,所以“北”字最初的意思就是“人的后背”,后来“北”字有了“北方”的意思,古人就在“北”下面加了一个“月(肉)”字,写成“背”来表示人的后背的意思。瞧,“人”多有意思啊!其实,“大”字也是根据人的字形创造出来的,它是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只不过双臂和双腿张开。“夫”在大的基础上加了一横,表示男子已成年,头戴发簪。
“天”是在大字顶上加了一横或一个小圈圈表示人头顶的区域。由“人”字演变出“从”“比”“北”“背”“大”“夫”“天”,学生感悟到了汉字字形的趣味,感悟到了汉字蕴含的文化,有了乐学情感。
二、随文识字重在培养学生习得方法
“授之以鱼,仅供其餐;授之以渔,受益终身。”《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低年级识字教学要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随文识字最大的特点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在具体的文境、语境、课境中凸显字理,更能加强对字的感知、理解、运用,更能领悟汉字文化内涵,实现识用结合的目的。如教学《小小的船》中的“月”这个生字,我注重渗透“教师教一个,学生得一串”。我首先随文正音,引导孩子们读准字音;然后随文解义,引导孩子们在句子中理解“月”的含义即“弯弯的月儿”;接着随文记形,出示甲骨文“月”的字形,古代人把月亮写成弯弯的,可以是空心的,也可以是中间加了一条竖线的,同时出示月亮的图片加以对照,引导孩子们记住月的字形;最后随文拓展,“月”可以做偏旁,但是“月字旁”的字不多,有:明、朗、望、期、霸,“明”是最常用的,由“日”和“月”组成,难道还有比太阳和月亮更明亮的东西吗?所以“明”的意思就是光明。平时我们还看到许多带有“月”字旁的字,其实它是“肉”字旁,如:肝、胆、肥、腹、肺、脸等,与我们的身体有关。瞧,“月字旁”和“肉字旁”成了孪生兄弟,所以学习汉字、运用汉字要特别细心地辨别。
三、识字加油站重在培养学生善学技能
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第三个渠道是识字加油站,这个板块内容丰富,精彩有趣,有数字诗、反义词、身体部位、课程表、“包”字家族字谜、识天气等,贴近孩子的生活,体现了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目的是让学生运用课内习得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实现提前阅读的目的。如识字加油站认识“礻衤”。首先我出示象形字“衣”,学生观察可发现上面像衣领,两旁像衣袖,古代人类为了御寒,将兽皮围在身上,只露出手和胳膊,后来人们加上了袖子,这样就形成了最早的衣服,所以“衣”在汉语里的意思就是“衣服”。在我国传统服装里,男子和女子的衣服有点不一样,男子的衣服是左边的衣襟盖住右边的衣襟,而女子的衣服是右边的衣襟盖住左边的衣襟,这种习惯一直保持到了今天。“衣”作偏旁写成“衤”,“衤”字旁的字有很多,如衬、衫、袖、裤、袄、被等,这些字都和衣服有直接的关系。“初”看上去和衣服没有关系,其实关系很大,“初”的意思是指原始时代人们用兽皮遮羞保暖。“衤”字旁和“礻”字旁长得很像,“衤”字旁是由“衣”字演变而来,所以它的右边是两点,而“礻”字旁是由“示”字演变而来,所以右边是一点,因为“示”是一个会意字,甲骨文里像一个祭台,所以“礻”字旁的字与祭祀、礼仪有关,如:祝、福、祖、礼、神等。因为学生掌握了汉字最初的意义,所以有效地减少了错别字的出现,也培养了学生的善学技能。
赞可夫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情绪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实践证明,三大识字渠道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识字效率,学生有效感悟了汉字里蕴含的文化,实现了立德树人的育人目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王晓瑞.“随文识字自主阅读”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山西教育,2009.
[3]周桃燕.例谈“随文识字”[J].吉林教育,2009.
[4]张琳琳.字理识字与趣味识字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