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小学习作教学校本微课程开发

2020-03-05童明星

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习作教学农村小学

童明星

【摘 要】 小学生尚处于稚嫩的早期学龄阶段,他们的性格特征和思维方式都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在对小学生群体实施教学时,教师应当悉心体察他们对于知识的接收能力,设计出一套能够激发他们创作灵感的教学机制,必要时可以借助校本微课程这一工具。

【关键词】 农村小学;习作教学;校本微课程

一、微课程开发在习作教学中的重要性

小学生作为一个相当稚嫩的群体,需要教师去守护他们心田中那方富有想象力、创造力、纯洁无瑕的净土。要创作出一篇优秀的文章,丰富的想象力是必不可少的,而这正是无需教师刻意强调培养,小学生自身就具备的优势。然而,教师团队需要意识到的是,新颖的点子不等于好的习作,有些学生的想法颇具创意,但也只是停留在头脑中想想而已,懒于整理它们的逻辑关系,更懒于动笔。这就解释了为什么绝大多数学生在接到作文题时,第一反应就是有好多话要说,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习作本上挤牙膏似地写着零零散散的几个字。要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使他们心甘情愿地动笔写作,教师是要讲究一定的技巧的。如何灵活自然地将校本微课程植入习作课堂上成为教师团队仔细思忖的问题,教师只有以一种敞开式虚心学习,乐于接受新事物的态度去对待校本微课程,才可以为学生真正创设出生动活泼的习作课。

例如,教师将看图作文作为家庭作业布置给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图中内容是一名小学生匆匆忙忙地赶在上学的路上,因为他就要迟到了,可是看到路边有一个老人摔倒了,他不以自己的事情为首位,而是扶起老人,并且帮助他过马路。这类颇具正能量的公益作业可以让学生畅所欲言,若老师采取遵循传统的课堂内容,只是在完成当堂课的学习任务之后,机械般地给学生布置家庭作业,没有任何过渡环节,这样缺乏起承转合的课堂会令学生觉得突兀、生硬,自然不會认真对待家庭作业。倘若老师用微课程的方式来呈现习作内容,将事先找好的一则介绍我国公益事业、宣扬乐于助人精神面貌的一分钟短片给学生播放,会唤起他们的情感共鸣,体悟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的珍贵精神品质,从而能够用发散性,多维度的思维去审作文题,做到文思泉涌,下笔如有神。简而言之,微课程不仅能把写作课堂变得更易学生消化吸收,课程步骤紧密衔接,使课程环节有起承转合,环环相扣,还能使课堂形式多样化,不拘泥于黑板、粉笔的二维讲授,而是通过调动多种感官的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将校本微课程植入习作教学中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性。

二、微课程在习作教学中的实施方法

对于一节习作课来说,导入环节的设计方法多种多样,许多教师抛出时下社会的热议话题给学生,鼓励他们各抒己见,在思维碰撞的过程中给出习作的题目;许多教师借助视频、音频等多媒体工具来抓住学生的眼球,辅助以生动形象的直观教具,并且设计出颇具趣味性的互动环节,通过种种教学机制来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得他们愿意和教师合作,一起完成有关习作的教学任务。校本微课程的使用就是开发多媒体的典型实例,微课程通常指相关的技术剪辑师根据课程大纲和教科书,设计出的与课程主题紧密联系的短视频,时间通常在一分钟左右,采用播放视频的方式来导入新课常采用此法。

例如,在讲授题目为《秋韵》的习作课时,45分钟的课堂必然是可以分为两部分的,前部分由教师主讲,时间大致控制在15分钟,后部分由学生自由创作,时间在30分钟左右。小学生必然对于秋天这个话题并不陌生,他们可以从秋季的天气特征、丰收的景致、秋日的玩耍与游戏入手来展开回忆与构思。这时,学生的想法种类繁杂琐碎,像一团麻一样,若不理顺,写出的文章极有可能是条理紊乱、不知所云、东拼西凑的篇章。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微课程植入的作用不仅是将古今中外的秋景、秋日活动呈现给学生,帮助他们打开思路,还起到了帮助他们理顺思路、理清文章逻辑关系的作用。因此,微课程也应当穿插写作技巧的相关知识,随着微课程的播放,学生的思维也应当从搜集哪些素材,过渡到在脑海中列出作文大纲上去。但是,微课程在投入课堂之前一定要经过精心得体的设计,不能文不对题,造成全班学生心思涣散,无心写作,尤其是小学生这样一个活泼开朗的群体,教师一定要注意正确引导。

三、微课程在习作教学中的效果反馈

在教师教学过程中,备课、授课、反思都是必不可少的工作内容,在哪一个环节偷工减料都会阻碍教学效果的优化。即使是一节得到学生强烈的积极响应的课堂,也需要课后反思与课程反馈,不应该骄傲自满,止步不前。反馈的渠道是多维度的,分为学生反馈,同事反馈,家长反馈,也可分为口头反馈,书面反馈,网上反馈等。微课程的植入作为一个特殊的授课环节,更是需要从多方面去评价与反馈,教师不仅可以回忆当时在讲台上授课时学生的面部表情和参与程度如何,以此来判断微课程植入得是否成功,还可以直接找同学在课后交流,以一个朋友的身份来征求他们对于上堂习作课的建议。当然,教师需要在反馈过程中放低姿态,以谦逊开放的态度听取多方面的建议,才能打磨出更好的课堂。

例如,在上完《我最喜欢的一本书》这节习作课后,于教师而言,最直观的教学反馈可以从学生上交习作的质量获得。教师可以根据这样两个指标来判断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程度,听讲效率以及知识的理解消化程度,指标一:文章有没有清晰的逻辑思路,条理得当,含有真情实感,语言通顺流畅;指标二:文章的词句是否改编模仿了课堂上老师呈现的精美例句,甚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用到了更精彩绝伦的语句。综合上述两类指标,教师就有充分的依据来判断上堂习作课的课堂效率,并且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推陈出新地吸收旧课堂的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教育局相关的调查研究显示,小学生群体对语文习作普遍存在排斥心理,相比习作课,他们更喜欢上字词课或阅读课,原因在于被动接受知识是一件远比输出知识更加轻松的事。这里给出的解决方案是将习作课的课程导入环节精心设计,将微课程植入导入环节中,点燃学生的写作欲望。

【参考文献】

[1]叶红.“‘画出来的习作兴趣——语文校本微课程开发案例”[J].小学教学研究,2018(06).

[2]徐德文.“我校平面设计类校本微课程开发对策研究”[J].办公自动化,2018(09).

猜你喜欢

习作教学农村小学
善用微练笔 叩启习作之门
童心写童言,童真映童趣
分析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提高习作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与研究
浅谈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方法的运用
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有效性的探讨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策略
湘西州农村小学“营养餐”问题及对策研究
学生习作难题之解决策略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