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人肠杆菌科菌血症病原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2020-03-05李文娟周宇麒冯定云张天托

新医学 2020年1期
关键词:耐药性成人

李文娟 周宇麒 冯定云 张天托

【摘要】目的 了解醫院内成人肠杆菌科菌血症病原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现状,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成人菌血症患者血培养标本进行病原学鉴定,分析成人肠杆菌科菌血症病原菌的临床分布及其对常见抗菌药物的敏感度,比较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阳性与阴性的肠杆菌科病原菌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结果 共分离出成人肠杆菌科菌血症病原菌354株,主要来源于血液科、感染科、急诊科、肝胆外科,主要菌种为大肠埃希菌、克雷伯杆菌、阴沟肠杆菌。其中,对大肠埃希菌耐药率较低的抗菌药物有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厄他培南、哌拉西林/克拉维酸钾、替卡西林钠/克拉维酸钾、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西丁钠,耐药率均低于15%;耐药率较高的抗菌药物有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头孢呋辛、头孢唑林钠、头孢曲松钠、头孢噻肟钠,耐药率均不低于50%。ESBLs阳性108株,检出率为31%。ESBLs阳性肠杆菌株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普遍高于ESBLs阴性肠杆菌株(P均< 0.05),但两者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厄他培南、哌拉西林/克拉维酸钾、替卡西林钠/克拉维酸钾的耐药率相近(P均> 0.05)。共检出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菌血症病原菌13株,其中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各5株,产气肠杆菌2株,阴沟肠杆菌1株。检出多耐药菌株221株,检出率为62%。结论 成人肠杆菌科菌血症病原菌耐药现象普遍存在,应关注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及多耐药现象,并加强耐药性监测,从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关键词】肠杆菌科;菌血症;耐药性;成人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distribution and drug resistance of hospitalized adult patients with Enterobacteriaceae bacteremia, aiming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rational use of antibiotics in clinical practice.  Methods The blood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adult patients with Enterobacteriaceae bacteremia for pathogenic identification. The clinical distribution and drug sensitivity of the pathogens to common antibiotics were analyzed. The drug resistance rate of pathogenic enterobacteriaceae producing positive and negative extended spectrum β-lactamase (ESBLs) was statistically compared.  Results A total of 354 enterobacteriaceae strains were isolated from Department of Hematology, Department of Infectious Diseases, Emergency Department and Department of Hepatobiliary Surgery. The strains mainly included Escherichia coli, Klebsiella. Escherichia coli and Enterobacter cloacae. Escherichia coli possessed a low drug resistance rate (< 15%) to imipenem, meropenem, ertapenem, piperacillin/clavulanate potassium, ticarcillin/clavulanate potassium, amoxicillin/clavulanate potassium and cefoxitin. Escherichia coli yielded a high drug resistance rate (≥ 50%) to ampicillin, piperacillin, cefuroxime, cefazolin, ceftriaxone and cefotaxime. ESBLS-positive strains were detected in 108 cases with a detection rate of 31%. The drug resistance rate of ESBLs-positive strains to common antibiotic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compared with that of ESBLs-positive strains (all P < 0.05), whereas the drug resistance rates to imipenem, meropenem, ertapenem, piperacillin/clavulanate potassium and ticarcillin/clavulanate potassium did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 (all P > 0.05). A total of 13 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 strains were detected, including 5 strains of Escherichia coli, 5 strains of Klebsiella pneumoniae, 2 strains of Enterobacter aerogenes and 1 strain of Enterobacter cloacae. In total, 221 multi-drug resistant strains were identified with a detection rate of 62%.  Conclusions Drug resistance is prevalent in adult patients with Enterobacteriaceae bacteremia. Extensive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carbapenem-resistant drugs and multi-drug resistance. The monitoring of drug resistance should be strengthened to provide guidance for rational drug use in clinical settings.

【Key words】Enterobacteriaceae;Bacteremia;Drug resistance;Adult

肠杆菌科细菌是引起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是革兰阴性杆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代表菌种[1]。随着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及产ESBLs菌株的增加,加速了耐药传播,使肠杆菌科细菌对多种广谱和超广谱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增加。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住院成年患者的血培养标本中肠杆菌科细菌阳性情况,分析科室分布及肠杆菌科细菌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现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

一、材 料

菌株分离自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临床送检菌血症的住院患者血液标本,同一患者的重复分离菌株不予统计。临床标本的采集符合《赫尔辛基宣言》道德规范。患者体温均>38 ℃,均为因病情需要行血培养。送检标本要求:患者于双侧上肢静脉釆血2套,每套配备需氧瓶和厌氧瓶各1个,每瓶釆血量> 10 ml。

二、菌株鉴定和药物敏感度(药敏)试验

采用MicroScan Walkaway 96 Plus 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仪及配套的NC50、PC33、Y-ID、HNID和ANID鉴定卡菌(购自德国Siemens公司)鉴定。质控菌为大肠埃希菌ATCC25922。最小抑菌浓度(MIC)法:采用琼脂肉汤稀释法测定MIC,稀释范围按文献进行,并设置不含药的抗菌生长管,以无菌生长最低的药物浓度作为该菌的MIC。依据2014年版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标准将不同菌种药物的MIC值判定为耐药、中介及敏感。

三、统计学处理

药敏结果采用WHONET 5.6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构成比和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一、成人肠杆菌科菌血症的发生情况

共纳入890例明确病原菌的菌血症患者(包括成人及儿童),其中大肠埃希菌(197株)、肺炎克雷伯杆菌(107株)、金黄色葡萄球菌(58株)、鲍曼不动杆菌(50株)、表皮葡萄球菌(48株)占我院菌血症患者血液标本分离的前5位。其中354例成年患者血培养标本中分离出肠杆菌科病原菌,患者年龄(52.4±18.1)岁,男221例、年龄(54.0±18.6)岁 ,女133例、年龄(49.8±17.1)岁。

二、成人肠杆菌科菌血症病原菌的临床分布情况

1. 成人肠杆菌科菌血症病原菌的科室分布

肠杆菌科菌血症的病原菌主要来源于血液科(54株)、感染科(44株)、急诊科(29株)、肝胆外科(24株)、神经内科(18株)、产科(18株)、介入血管科(18株)、泌尿外科(16株)、内分泌科(13株)、ICU(12株)、骨科(12株),见表1。

2. 成人肠杆菌科菌血症病原菌的菌种分布

检出的354株成人肠杆菌科菌血症病原菌中,主要有大肠埃希菌180株(50.9%),肺炎克雷伯杆菌95株、产酸克雷伯杆菌2株(共占27.4%),阴沟肠杆菌25株(7.1%),沙门杆菌12株(3.4%),奇异变形菌7株(2.0%),产气肠杆菌6株(1.7%),黏质沙雷菌4株,摩根氏摩根菌4株,弗劳地枸橼酸杆菌3株,成团肠杆菌3株,科泽枸橼酸杆菌2株,弗格森埃希菌2株,无丙二酸柠檬酸杆菌2株,液化沙雷菌1株,志贺痢疾杆菌1株,福氏志贺菌1株,格高菲肠杆菌1株,阿氏肠杆菌1株,雷根斯堡约克菌1株,鲁氏耶尔森菌1株。

3. 成人肠杆菌科菌血症病原菌的年份分布

2014年分离出肠杆菌科菌种88株,2015年分离出肠杆菌科菌种114株,2016年分离出肠杆菌科菌种152株。

三、成人肠杆菌科菌血症病原菌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分析

354株肠杆菌科菌血症病原菌的药敏试验中,对大肠埃希菌耐药率较低的抗菌药物有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厄他培南、哌拉西林/克拉维酸钾、替卡西林钠/克拉维酸钾、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西丁钠,耐药率均低于15%;耐药率较高的抗菌药物有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头孢呋辛、头孢唑林钠、头孢曲松钠、头孢噻肟钠,耐药率均不低于50%。对肺炎克雷伯杆菌耐药率较低的抗菌药物有阿米卡星、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厄他培南、头孢西丁钠,均低于6%;耐药率较高的抗菌药物有氨苄西林、甲氧苄氨嘧啶/磺胺、四环素、哌拉西林,均高于30%。對阴沟肠杆菌耐药率较低的抗菌药物有美罗培南、厄他培南、亚胺培南、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克拉维酸钾,耐药率均低于9%;耐药率较高的抗菌药物有氨苄西林、头孢唑林钠、头孢西丁钠、头孢呋辛,均高于70%。对沙门杆菌耐药率较低的抗菌药物有美罗培南、厄他培南、亚胺培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哌拉西林/克拉维酸钾、替卡西林钠/克拉维酸钾;耐药率较高的抗菌药物有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头孢呋辛、四环素、甲氧苄氨嘧啶/磺胺,均高于30%,见表2。

四、ESBLs阳性与阴性肠杆菌科菌血症病原菌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比较

354株肠杆菌科菌血症病原菌中,ESBLs阳性108例,检出率为31%,其中2014、2015、2016年分别检出ESBLs阳性33株(38%)、30株(26%)、45株(30%)。大肠埃希菌中ESBLs阳性84株,检出率为44%,肺炎克雷伯杆菌和产酸克雷伯杆菌中ESBLs阳性20株,检出率为21%,见表3。奇异变形杆菌中ESBLs阳性4株,检出率为4/7。阴沟肠杆菌及沙门杆菌中均未检出ESBLs阳性菌株。ESBLs阳性肠杆菌株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普遍高于ESBLs阴性肠杆菌株(P均< 0.05),但2者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厄他培南、哌拉西林/克拉维酸钾、替卡西林钠/克拉维酸钾的耐药率相近(P均> 0.05)。

五、肠杆菌科病原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及多耐药分析

354株肠杆菌科病原菌中,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厄他培南、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13株,其中大肠埃希菌5株,肺炎克雷伯杆菌5株,产气肠杆菌2株,阴沟肠杆菌1株。共检出多耐药菌株221株(检出率为62%),其中大肠埃希菌多耐药134株(多耐药检出率为74%),多耐药肺炎克雷伯杆菌35株(多耐药检出率为37%),多耐药产酸克雷伯杆菌1株(多耐药检出率为1/3),多耐药阴沟肠杆菌20株(多耐药检出率为80%),多耐药沙门杆菌3株(多耐药检出率为25%),多耐药奇异变形杆菌6株(多耐药检出率为6/7),多耐药弗劳地枸橼酸杆菌3株(多耐药检出率为3/3),多耐药黏质沙雷菌4株(多耐药检出率为4/4),多耐药摩根氏摩根菌4株(多耐药检出率为4/4),多耐药产气肠杆菌6株(多耐药检出率为6/6),多耐药弗格森埃希菌2株(多耐药检出率为2/2),多耐药雷根斯堡约克菌1株(多耐药检出率为1/1)。

讨论

肠杆菌科细菌是住院患者感染常见的革兰阴性菌之一,其中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居我院菌血症患者血液标本分离的前2位。我院2014年至2017年肠杆菌科分离菌株数呈逐年上升趋势,肠杆菌检出率高的科室包括血液科、感染科、急诊科、肝胆外科、神经内科、产科等。同时,在器官移植及血液科等显著免疫抑制群体中,肠杆菌科的菌血症患者所检出的菌种更为多样化,提示该类患者更为需要广谱抗菌素的治疗,这与该类群体抗感染的临床实践指导建议相符[2]。临床医师应当关注本地区患者特点及病原菌分布情况,并熟悉抗菌药物耐药监测情况,以便于经验性评估感染病原菌及经验性选择抗感染的治疗药物。

肠杆菌科菌血症病原菌的多耐药情况十分普遍,本研究中高达62%。携带ESBLs菌株可引起医院感染暴发流行,是感染患者病死率升高的危险因素。本研究显示,我院2014年至2017年成人肠杆菌科菌血症患者分离出的354株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 、厄他培南 、哌拉西林/克拉维酸钾、阿米卡星等药物较为敏感,耐药率均低于10%;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头孢唑林钠、头孢呋辛、头孢噻肟钠、头孢曲松钠、头孢吡肟、氨曲南、甲氧苄氨嘧啶/磺胺的耐药率高达80%以上。按2008年CLSI M100-S18标准,ESBLs菌株对所有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均应判定耐药,2010年CLSI提出不必常规行ESBLs检验,2012年CLSI M100-S22指出,不必将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氨曲南的药敏结果从敏感修正为耐药[3]。ESBLs是抗菌药物选择的重要限制性因素,由于ESBLs阳性的菌株对β-内酰胺类抗菌藥物检测仍有可能为敏感,仅根据药敏结果选择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治疗ESBLs阳性肠杆菌科细菌,可能要承担治疗失败的风险。

本研究中,喹诺酮类药物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对ESBLs阳性肠杆菌科细菌耐药率高达69%和64%。氨基糖苷类的妥布霉素和庆大霉素对ESBLs肠杆菌科细菌耐药率达到50%和58%,氨基糖苷类的肝肾毒性作用限制了该类药物的临床应用。因此,这两类药物在治疗我院的肠杆菌科菌血症患者的失败风险很高2001年Yigit等在肺炎克雷伯杆菌中发现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酶-1(KPC-1),KPC-1为非金属碳青霉烯酶,我国自2007年起陆续有肠杆菌科细菌检出碳青霉烯酶的报道[4]。本研究在肠杆菌科菌血症患者中共检出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13株,检出率4%,其中大肠埃希菌碳青霉烯类耐药5株,肺炎克雷伯杆菌耐药5株,产气肠杆菌碳青霉烯类耐药2株,阴沟肠杆菌碳青霉烯类耐药1株。这些菌株对厄他培南的耐药情况多于美罗培南及亚胺培南,厄他培南的使用更有可能是潜在碳青霉烯类耐药诱导因素。临床应尽量采用耐药率低的碳青霉烯类药物,从而尽量避免碳青霉烯耐药筛选及扩散的可能。本研究的碳青霉烯耐药率低于大部分地区中国细菌耐药监测网(CHINET)的报道数据(2015年5.5% ~ 8.0%,2016年5.5% ~ 7.2%,2017年7.0% ~ 9.8%),考虑可能与耐药菌流行区域、院际间差异及我院规范使用抗菌药物有关[5-7]。碳青霉烯耐药的毒力因子与多种耐药基因及机制有关,如何安全经济地治疗耐碳青霉烯类细菌感染是目前临床的一大挑战,多黏菌素、替加环素、氨基糖苷类、磷霉素是可考虑的选择[8-9]。

肠杆菌科细菌是目前临床最常见血液分离菌之一,高龄、低免疫力、长期住院、长期激素、放射及化学治疗和介入治疗等是ESBLs菌感染的高危因素,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少用免疫抑制药,并加强医务人员无菌观念和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及时更换或拔除各类导管和合理使用呼吸机等,均有利于预防和减少产ESBLs的肠杆菌感染和传播[10]。实时掌握肠杆菌科细菌耐药情况及菌群分布情况,对提高临床感染治愈率及减少医疗负担、住院时间等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由于本研究使用的是MicroScan Walkaway 96 plus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仪进行病原学鉴定及药敏分析,极少数个别菌种存在识别困难[11]。因此,研究尚存在局限性,相信未来随着微生物数据库的进一步完善,临床医师对菌血症病原菌种分布的认识,对少见菌种的研究将更为完善。

参 考 文 献

[1] 王喜仁, 王笑峰, 赵淑堂. 某院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ESBLs基因检测及分型.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13, 12(5):339-343.

[2] Averbuch D, Orasch C, Cordonnier C, Livermore DM, Mikulska M, Viscoli C, Gyssens IC, Kern WV, Klyasova G, Marchetti O, Engelhard D, Akova M; ECIL4, a joint venture of EBMT, EORTC, ICHS, ESGICH/ESCMID and ELN. European guidelines for empirical antibacterial therapy for febrile neut-ropenic patients in the era of growing resistance: summary of the 2011 4th European Conference on Infections in Leukemia. Haematologica,2013,98(12):1826-1835.

[3] 熊杰, 杨继勇, 邹自英, 朱冰,汪璐,曾平. 临床血液分离大肠埃希菌株耐药性及生物被膜形成分析. 重庆医学, 2012, 41(35):3699-3701.

[4] 刘萍, 闫雪苗, 张坚磊, 穆红. 23株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耐药基因分析. 山东医药, 2016, 56(24):91-93.

[5] 胡付品, 朱德妹, 汪复, 蒋晓飞,徐英春,张小江,张朝霞,季萍,谢轶,康梅,王传清,王爱敏,徐元宏,沈继录,孙自镛,陈中举,倪语星,孙景勇,褚云卓,田素飞,胡志东,李金,俞云松,林洁,单斌,杜艳,郭素芳,魏莲花,吴玲,张泓,王春,胡云建,艾效曼,卓超,苏丹虹,汪瑞忠,房华,俞碧霞,赵勇,龚萍. 2015年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6, 16(6):685-694.

[6] 胡付品, 郭燕, 朱德妹, 汪复, 蒋晓飞, 徐英春, 张小江, 张朝霞, 季萍, 谢轶, 康梅, 王传清, 王爱敏, 徐元宏, 沈继录, 孙自镛, 陈中举, 倪语星, 孙景勇, 褚云卓, 田素飞, 胡志东, 李金, 俞云松, 林洁, 单斌, 杜艳, 郭素芳, 魏莲花, 邹凤梅, 张泓, 王春, 胡云建, 艾效曼, 卓超, 苏丹虹, 汪瑞忠, 房华, 俞碧霞, 赵勇, 龚萍, 郭大文, 赵金英, 刘文恩, 李艳明, 金炎, 邵春红, 温开镇, 张贻荣, 徐雪松, 鄢超, 喻华, 黃湘宁, 王山梅, 楚亚菲, 张利侠, 马娟, 周树平, 周艳, 朱镭, 孟晋华, 董芳, 郑红艳, 沈瀚, 周万青, 贾伟, 李刚, 吴劲松, 卢月梅. 2017年CHINET中国细菌耐药性监测.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8,18(3):241-251.

[7] 胡付品, 郭燕, 朱德妹, 汪复, 蒋晓飞, 徐英春, 张小江, 张朝霞, 季萍, 谢轶, 康梅, 王传清, 王爱敏, 徐元宏, 沈继录, 孙自镛, 陈中举, 倪语星, 孙景勇, 褚云卓, 田素飞, 胡志东, 李金, 俞云松, 林洁, 单斌, 杜艳, 郭素芳, 魏莲花, 邹凤梅, 张泓, 王春, 胡云建, 艾效曼, 卓超, 苏丹虹, 汪瑞忠, 房华, 俞碧霞, 赵勇, 龚萍, 郭大文, 赵金英, 刘文恩, 李艳明, 金炎, 邵春红, 温开镇, 张贻荣, 徐雪松, 鄢超, 喻华, 黄湘宁, 王山梅, 楚亚菲, 张利侠, 马娟, 周树平, 周艳, 朱镭, 孟晋华. 2016年中国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7,17(5):481-491.

[8] 徐英春, 肖永红, 卓超, 郑波, 王辉,  杨启文. 中国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的流行病学和防控策略. 中国执业药师, 2013,10(4):3-8.

[9] 宋真, 金炎, 杨蕾, 路超, 白媛媛, 郝莹莹. 碳青霉烯类耐药的大肠埃希菌毒力因子与耐药基因相关性研究. 新医学, 2019,50(3):161-165.

[10] 周华, 李光辉, 陈佰义, 卓超, 曹彬, 杨毅, 张菁, 王辉, 何礼贤. 中国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肠杆菌科细菌感染应对策略专家共识. 中华医学杂志, 2014,94(24):1847-1856.

[11] 陈蓉, 居颺, 刘战民. 3种鉴定系统在微生物室间质量评价中的应用和比较. 检验医学, 2017,32(5):415-420.

(收稿日期:2019-08-02)

(本文编辑:林燕薇)

猜你喜欢

耐药性成人
不孕不育女性支原体感染情况及耐药性分析
黄连素对耐多黏菌素大肠杆菌的耐药性逆转和mcr-1基因消减作用
养大成人
材料作文“成人与成功”导写
2019高考押题关键词之“成人与成功”
关于“耐药性”,你知道多少
临床用药不得不说的抗生素耐药性
当抗生素的耐药性不断增强
神奇的太阳
The Doll’s House——成人世界的缩微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