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泽县特色林果产业化发展的思考

2020-03-05

甘肃林业 2020年1期
关键词:临泽县林果特色

一、临泽县特色林果产业发展现状及成效

近年来,临泽县上下以建设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为总揽,抢抓全省千万亩优质林果基地建设的机遇,坚持把加快特色林果业发展作为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区域特色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的优势产业来抓,以红枣原产地保护和“金张掖”红提葡萄示范基地建设为目标,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和“区域布局、生态循环、集群发展”的思路,在水资源承载范围内,立足资源禀赋,加强特色林果发展和生态建设协同推进,引导特色林果产业发展向荒漠、戈壁等非耕地转移,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林果产业开发,先后建成一批标准化特色林果生产基地。截至2019年,全县各类特色林果产业面积达12921.5公顷,其中:红枣8806.6公顷,葡萄1400公顷,优质梨732.9公顷,核桃440.6公顷,枸杞111.9公顷,桃141.6公顷,杏119.3公顷,苹果68.6公顷,肉苁蓉1100公顷。2019年林果产品总产量达4.0372万吨,产值达12836.28万元,农民人均林果产品收入为1371.03元,占2018年林业产业收入的69.89%,占201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9.39%。

在长期的栽培过程中,临泽县总结制定了《临泽小枣栽培 (绿色食品)技术标准》《临泽县设施葡萄无公害、绿色栽培技术标准》,先后开展了红枣设施栽培、老枣树更新复壮、酸枣直播建园、红地球葡萄延后栽培关键技术攻关、枣树桃小食心虫综合防控、红枣优良品种引进筛选等技术试验研究,通过水肥管理、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等标准化生产管理技术的试验示范,积累了一定的栽培管理经验,培养了一批栽培管理技术专家和实用技术人才,林果业经营科学化、管理规范化程度逐步提高。目前北部沿山荒漠区葡萄产业带、中部以肉苁蓉和枸杞为主的中药材产业带、南部交通枢纽(312国道、G30高速公路、兰新铁路第二双线)沿线红枣产业带建设已初具雏形,以红枣、葡萄等特色林果为主的种植业已初具规模和效益。获得有机认证证书的基地(产品)10个,绿色食品认证的基地(产品)17个,“枣尚好”“祁连红”“西域”红枣、“红桥庄园”葡萄酒和“银先”“兴科”“遇仙桥”“红鑫源”葡萄,“荣盛”大枣、“鸿宝康”枸杞、“铁诏文”纸皮核桃等林果产品已形成品牌效应。全县林果产业呈现出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已成为了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新亮点。

为确保产得下、销得出、效益好,先后有祁康来、枣运来、荣盛等20多家专业合作社和营销大户开展了以红枣、葡萄、核桃分级、清洗、烘干、冷榨、包装为主的粗加工生产,随着一些先进设备和技术的引进和应用,使林果产品粗加工生产呈现向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的小型加工企业迈进的趋势,初步实现了我县特色林果从“卖原料”到“卖产品”、从“卖产品”到“卖品牌”的根本性转变。形成了“规模+品牌+企业+合作社+农户”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二、林果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生产基地规模小,整体效益不显著

目前,临泽县特色林果基地生产方式主要以分户经营为主,集中连片的高标准产业基地较少,生产集中度很低,区域化经营格局尚未真正形成,产业优势和产品优势不明显。林果产业生产投入严重不足,优质果率低。大部分果品以初级产品销售,加工增值滞后,致使果农“丰也愁,欠也愁”。

(二)产品深加工不够,产业档次不高

临泽县现有加工企业整体实力不强,装备水平低,产品科技含量不高,新产品研发能力不强,导致产业层次不高,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较低,抵御风险能力较弱,带动力不强。还存在“小规模、大群体”的现状与“大市场、大产业”发展趋势的矛盾。从横向来看,在做大林业拳头产品上我们还没有能够独挡一面的产品,特色林果初级产品多、精深加工产品少,资源综合利用率低,还存在“品种少、档次低”的现状与市场需求“多样化、功能型”的矛盾。

(三)组织化程度低,产销衔接不够紧密

临泽县特色林果产业化经营刚刚进入初始阶段,龙头企业数量少,尤其是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少,带动能力弱。同时由于农产品销售体系不完善,销售经营主体分散、规模小、势力不强、品牌效应弱,进入市场各自为战的问题突出,加工、储藏、运输、营销等相关产业链不健全,没有形成完善的农产品销售体系。

三、加快推进特色林果产业化发展的思路

(一)加强标准化生产,促进林果基地提质增效

坚持以绿色、有机、原生态为基本取向,修订和完善现有栽培技术标准,加大标准化生产技术实施和推广力度。首先,改变传统种植模式。大力推广宽行密株省力化栽培、水肥一体化等先进栽植模式,改进土壤耕作制度,减少激素和化肥用量,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其次,深入推进绿色(有机)标准化生产。加大全自动物理灭虫器和粘虫板等绿色防控技术的引进和应用。加大绿色(有机)标准化栽培管理技术的推广力度,实现传统林果业向现代林果业的转变。第三,推广林下生态循环养殖。按照“小规模、大覆盖、园种草、草养畜、畜促园”的生产模式,积极引导农户大力发展林下生态循环养殖,既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减少林地害虫、培肥土壤,又可促进果园增产、果品提质,实现生产有机绿色无公害食品的目的。

(二)加强培训力度,提升科技服务水平

坚持把科技服务作为推动林果产业发展的有力举措,加快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技术服务网络,充分发挥林业专业技术人员、科技特派员和科技示范户的引领作用,开展科技攻关,扎实抓好技术培训,确保让科技水平显现在林产品的质量品质上,科技成果显现在农民增收上。建立健全专业技术人员帮扶示范点制度,着力培育建设一批集新品种引进试验、新技术示范推广、栽培技术组装配套以及技术培训为一体的核心示范基地,促使特色林果产业逐步走规模化、集约化、精细化、标准化生产的路子。

(三)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培育加工龙头企业

坚持把龙头带动作为发展林业产业的核心来培育,抢抓国家对农产品加工企业扶持政策机遇,围绕红枣、酿酒葡萄、肉苁蓉、油用牡丹产业发展,完善政策,优化环境,改善服务,搞活机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和培育一批类型多样、资源节约、产销一体、效益良好的强势企业,增强对林业产业化发展的带动作用。创新发展模式,鼓励各类民间和社会资本积极参与林果产品加工、贮运、保鲜和市场营销,建设一批有特色、有效益、有市场潜力的中小型加工销售企业群体。按照扶优、扶强要求,以提高精深加工、采后分级和冷链贮运能力为重点,支持西域、祁连红、京沙、红桥酒庄等现有林果产品加工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和产品研发力度,促进林果产品由初加工向中(高)端产品转变,培育出一批设备先进、管理科学、技术领先、竞争力强的林业龙头企业,打造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效益的林产品自主创新品牌,使其成为当地林业产业开发的领头羊。

(四)加强平台建设,健全完善电子商务营销体系

紧紧围绕县级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中心、镇村服务站点,全力推进林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积极引导西域、京沙、祁连红等龙头企业和祁康来、富鑫、丰源、枣运来、自强等林果专业合作社依托临泽中云数据有限公司利用淘宝-临泽馆、苏宁易购、阿里巴巴、京东特色馆等电商平台销售林果产品,构建辐射国内外市场的特色经济林产品互联网+电商营销网络。以七彩丹霞网和微信直销活动为平台,积极鼓励林果产品种植户利用手机微信二维码实现果农微信直销自家林果产品,实现林果产品原产地网上直销,让“互联网+”林果业走入农户家。同时,主动参加省内外各种形式的特色经济林产品展销会、博览会和推介会,搭建产业合作、招商引资、经贸洽谈平台,促进产销对接,扩大产品销售和市场影响。充分发挥各协会、商会的作用,积极拓展“临字号”林果产品销售面,实现营销带基地、基地增效益的良性循环,推进林果产品生产流通销售方式变革和林果业发展方式转变,构建辐射国内外市场的营销网络。

(五)实施品牌战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以推进林业供给侧改革为契机,创造条件,优化环境,支持林业加工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林场开展特色林果产品原产地保护和“三品一标”认证创建,打造一批知名度高、带动力强、辐射面广的安全优质林产品品牌,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发展精品林果,大力推广现代经济林栽培模式,促进果品提质增效、产业提档升级。瞄准不同群体的消费需求,推进果品错季生产,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果品。同时,充分发挥林果业在保护生态、营造景观、传承文化等多种功能和独特优势,利用丹霞旅游区位优势,鼓励和扶持发展“林家乐”、林业观光园、采摘园等生态旅游,建设一批观光采摘基地和现代果品生产示范园区,推进林业产业转型升级。

猜你喜欢

临泽县林果特色
临泽县平川镇饮水安全现状及对策
国画作品集
特色种植促增收
加强小学生养成教育 开启立德树人新篇章——以临泽县蓼泉镇中心小学为例
Phase-and spin-dependent manipulation of leakage of Majorana mode into double quantum dot*
平山县主要林果有害生物的发生及防治
中医的特色
完美的特色党建
阿克苏林果虫害专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临泽县红山湾水库工程坝基处理工程技术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