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漳州市茶产业发展情况分析与产业提质增效对策思考

2020-03-05

福建茶叶 2020年12期
关键词:铁观音漳州茶园

张 葭

(漳州市农业农村局 363000)

漳州地处福建东南部,依山傍海,生态环境优越,自古就是最适宜茶叶种植和生产的地区。《武夷茶歌》中有云:近时制法重清漳,漳芽漳片标各异,这是古人对漳州茶叶的高度赞誉。新中国成立后,漳州茶产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先后出品铁观音、梅占、黄旦、毛蟹、本山、奇兰等,并成功选育了“八仙茶”和“白芽奇兰茶”两个国家级、省级的乌龙茶新良种。近年来,漳州茶产业遵循“绿色农业•融合发展”的理念,突出绿色生态,注重精深加工、三产融合,不断加快茶产业转型升级,已成功形成集生产、加工、销售、茶文创旅游等于一体的新兴绿色产业。2019年,全市茶园面积27.1万亩、产量5.6万吨、产值25亿元,全产业链产值超120亿元。

1 茶产业发展情况

1.1 绿色兴茶,品质稳步提升

在全市范围内推广茶叶“五新”和新加工工艺,推行质量可追溯制度,茶叶品质不断提升。截止2019年底,全市茶叶获得有机、绿色和无公害“三品”认证37个、有效认证面积2.4万亩,示范带动病虫害绿色防控面积16.91 万亩。全市生态茶园面积占全市茶园面积比例达93%,茶园不使用化学农药实现全覆盖。推广茶园套种降香黄檀、金丝楠木等名贵树种,实现茶叶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

1.2 龙头带动,品牌持续打造

目前漳州茶叶类商标1500 多件,天福、华安铁观音、平和白芽奇兰等3 件为中国驰名商标,著名商标36 件、知名商标64 件。国家地理标志认定5件,分别是华安铁观音、平和白芽奇兰、南靖铁观音和丹桂、诏安八仙茶。平和白芽奇兰在全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榜排第22 名,品牌估值25.8 亿元。全市现有较大规模茶叶企业180 多家,其中天福集团为国家级龙头企业,大闽、7 家省级龙头企业,市级龙头企业33 家,茶叶专业合作社235 家、家庭农场195家。

1.3 业态拓展,产业链条完整

建成九龙江高峰生态谷、哈龙峰、光照人、大芹山、南靖福星树海瀑雾等一批集生态、旅游为一体的标准茶园,面积达12 万亩,现代茶庄园10 个、面积1.6 万亩。形成茶叶、茶食品、茶机具研发、生产、加工、销售及旅游、教育、茶文化传播等比较完整的产业链。世界最大的茶业综合企业天福集团是全球最大茶叶连锁公司和全国首家茶叶上市公司,全国开设1128家直营连锁店、10 家茶食品工厂,年产值30 亿元。大闽食品是全球规模最大的茶提取物、最大速溶茶生产商,拥有全国茶行业唯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年产值超7 亿元。其中,年产茶粉8000 多吨、浓缩液1.7万吨,主要供给可口可乐、立顿、统一、康师傅等10大茶饮料品牌企业,年产香精13吨,主要销往欧美、日本等国家和地区。

1.4 多措并举,畅通流通渠道

建有闽南新城茶叶大市场、南靖凤翔茶都、华仙茶都、云霄茶市、中国白芽奇兰茶交易中心等5 个专业茶叶市场,总面积64.5 万平方米,年销售本地茶叶近2 万吨。其中,新城茶叶大市场和华仙茶都是农业农村部定点茶叶批发市场。全市涉茶公司、茶店有5000 多家(户),其中经工商注册有1850 家。华安、平和、诏安、南靖等茶叶主产县还专门出台政策,支持茶企茶农到产区外开设茶店、茶庄及开展电子营销,各茶叶主产县在漳州市以外开办茶店、茶庄等有3200多家(户)。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品牌知名度不高

茶区域公共品牌建设起步晚,打造持续投入不多。与安溪铁观音、武夷岩茶、福鼎白茶等品牌相比,我市华安铁观音、平和白芽奇兰茶、诏安八仙茶等公共品牌,在全国茶叶市场的认知度还不高,销售带动能力不够强。

2.2 加工水平较低

茶叶加工企业大部分规模小、实力弱,很多为初加工环节的家庭小作坊式,生产设备和工艺水平较为落后。全市有180多家茶企,产值过亿元的仅有天福集团、大闽食品、哈龙峰、光照人等4 家,总产值仅29 亿元。天福、大闽等大型国家龙头企业在本地收购的茶叶较少、价格较低,对茶农增收带动不够。茶企实力普遍不大,上规模、上档次的企业不多,在全国、全省叫得响的市场占有率高的名牌企业较少。

2.3 产品精深加工较少

茶叶产品大部分是初制毛茶,精品茶占比较低。茶产品的深度开发和综合利用不多、附加值低。在产品更新、制作技术方面缺乏改进与创新,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如华安县88%以上为清香型铁观音,品种搭配不合理,影响茶产业的进一步提升。

2.4 生产基础设施薄弱

茶园大都在较高海拔山区,通往山上茶园道路要么未硬化、要么过窄,严重影响了沿线村庄茶农耕作和茶叶运输。茶园的水电等设施也较落后,抗灾能力较差。机械化程度低,主要依赖人工,随着人工费用提高,茶叶生产成本也不断提高。

2.5 政府扶持力度不够

市级财政没有专门预算茶产业发展经费,由于生态茶园建设投资较大,虽然相关茶业主产县级财政有补助,但资金缺口还是比较大。多数茶企尚处于资本原始积累阶段,缺少扩大再生产的必要资金,一方面,茶叶收购季节集中,茶企短时期所需资金量很大,但当前茶叶销售期延长,资金回笼慢,造成茶企资金严重短缺。另一方面,茶企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厂房、设备、茶园建设,这些固定资产大多无证件或证件不齐,无法抵押融资。

3 茶产业提质增效的对策与建议

当前,国内消费加快升级,“一带一路”战略加快实施,茶叶作为健康饮料越来越受人们认可,漳州作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生态优势日益突显,茶产业发展迎来了新机遇。“十四五”期间,漳州茶产业应当围绕着高质量发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突出比较优势,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策略,通过“补短板”和“强优势”双管齐下,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不断完善产业体系、提升现代化水平。

3.1 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发展规划

以规划引领产业发展,围绕绿色发展质量兴茶的总体目标,由政府牵头成立茶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全市茶产业规划与发展的宏观指导、协调、管理。出台扶持政策,整合资源,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加快补齐短板弱项;可通过退果还茶,退茶还林等措施,大力发展白芽奇兰、八仙茶、铁观音、丹桂等当家名优茶,适度发展金观音、金牡丹、黄观音等高香型、制优率高、适制性好的特色茶。牵头组织产品推介、举办茶王赛、到外地办展参展等,进一步扩大品牌知名度,持续推进茶叶产业健康发展。

3.2 加强质量管控,提升茶叶品质

一是积极对接国际、国家、地方和行业标准,以质量标准为核心导向,科学设定产品质量等级,开展标准修订,建立茶叶种植、加工、包装、标识、贮运、检测等从茶园到茶杯的闭环标准体系。加大标准贯彻推行力度,加强标准培训,提高茶企茶农标准化意识。二是推动绿色化发展。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鼓励茶园套种绿肥、有机肥替代化肥,综合运用生态调控、农艺改良、生物防治、物理综合防控等措施;鼓励茶企实行农药配送制度,增强农残自我控制意识,坚决禁止使用“三高”农药和生物激素。要发挥龙头茶企带动作用,建设一批“福建省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三是强化监管,开展“质量兴茶行动”。将具有一定规模和标识的茶叶经营法人主体全部纳入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平台监管,做好从茶园到茶杯,从种植、加工到销售等全流程管理。推行“一品一码”追溯制度,实行源头赋码、贴码销售。要强化“三品一标”认证工作,着力扶持发动乡镇、协会、企业积极申报茶叶“三品一标”基地建设,大幅提升认证面积。

3.3 加快产品研发,推动产业升级

在以新产品、新服务和新业态为主要内容的新经济时代,创新创造消费需求,创新供给促进消费,通过创新,不断丰富茶产品的品类,拉长产品链条,提高产业的附加值。一是科学开发中低档茶和夏秋茶,做到资源合理有效利用,提高单产、增加总产、推进茶叶产品由单一品种向多品类转变。二是加快茶叶深加工产品系列化开发,支持有实力茶企开展茶叶精深加工研究,提取、利用茶多酚、茶多糖、茶色素等有效成分,鼓励开发茶饮料、茶日用品和茶保健品,积极帮助龙头企业申报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专业中心。三是改进制茶工艺,提升产品品质。结合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制茶工艺交流培训、茶叶加工技能大赛等活动,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不断提高制茶工艺水平。改进制茶工艺和设计包装,提升茶叶加工水平,探索出一套适合漳州茶类的制作工艺。

3.4 促进资源集聚,打造响亮品牌

加大品牌培育力度,着力提升漳州本地特色茶品平和白芽奇兰、华安铁观音、诏安八仙茶、南靖丹桂、云霄黄观音等区域公用品牌知名度,打造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企业品牌。一是提高规模效益。目前漳州单个品类茶叶种植规模都偏小,华安铁观音有10万亩、平和白芽奇兰5.5万亩、诏安八仙5.2万亩。像福建省内产业运营比较成功的几个区域茶品牌,如安溪铁观音有66万亩、福鼎白茶有21.7万亩、武夷岩茶有17.6万亩。因此要加强政策配套,推动茶园流转,建设适度规模良种茶园,促进产业资源集聚,提高各品类茶叶的种植规模,提升茶产业规模效益。二是提升品牌内涵。深入挖掘本地历史人文底蕴、自然资源优势,充分发挥茶园特色风貌,与茶歌舞、茶艺表演等茶文化相结合,大力发展休闲观光、文化创意茶产业,不断提升特色品牌内涵。利用新媒体等强化宣传,推动九龙江高峰生态谷、哈龙峰、南靖福星树海瀑雾、七彩官畲等茶旅休闲旅游景点纳入漳州全域旅游,强化串线引流,全面展示优势独特的漳州茶文化。三是拓展营销渠道。持续举办海峡(漳州)茶会、农博会茶展、茶王赛等茶事学术交流及品茶、斗茶等大型茶旅营销推广活动;有计划的组织茶企赴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和茶叶主销区市场举办专场展销会、推介会;让漳州茶品牌深入人心,打造成国内外驰名品牌,构建漳州茶产业“双循环”新格局。

3.5 加强政策扶持,完善投入机制

加大财政扶持力度,设立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茶叶主产区建设标准化茶园、良种补贴、茶叶机械化采摘补助、技术推广、茶叶市场建设、产品研发、储藏保鲜设施建设等。结合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放宽农村基础设施投资领域,充分激活各类投资主体,推进茶园基础设施建设提档升级。适当放宽茶叶企业用地审批条件,优先保障茶叶加工企业用电需求,落实农产品加工及贮藏电价优惠。加大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破解经营主体融资难问题,为茶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猜你喜欢

铁观音漳州茶园
买鱼
缩略词
茶园飘香
潘维廉漳州行 有种“老朋友”的感觉
有一种好茶叫“铁观音 秋茶”
周宁生态茶园
木栅铁观音 百年闽台缘
红六军团威震茶园渡
铁观音
福建漳州面煎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