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茶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策略研究
2020-03-05刘烨
刘 烨
(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95)
随着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越来越多的企业调整企业发展战略,进行对外直接投资(OFDI)。自2003 年以来,中国已连续第7 年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列全球前三,连续第3 年在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中的比重超过10%。2018 年,在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出量连续三年下滑的大背景下,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1430.4亿美元,占全球比重14.1%,位列全球第二。与此同时,中国涉农产业对外直接投资增长迅速。农业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从2003 年0.81 亿美元增长到2018年的25.6 亿美元。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达128.4 亿美元,2005年仅为5.12亿美元,增长近24倍。
茶在我国具有悠久的贸易历史,自古我国便是茶叶领域的贸易大国。随着我国经济与全球经济的发展,茶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环境愈发成熟。从统计数据上看,自2009年起,我国茶叶出口量基本保持在三十万吨左右,2018 年我国茶叶出口达到了37.7万吨。
1 茶产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优势与劣势
1.1 优势
1.1.1 经验优势
自改革开放,尤其是“一带一路”战略提出以来,大批涉农企业选择国际化战略进入海外市场。例如中粮集团目前已在超过140 个国家进行业务发展,在哈萨克斯坦、乌克兰等国家都有设立生产渠道,发展态势良好,这为我国茶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茶叶生产国和消费国,拥有丰富的种植经验。据调查统计,我国的茶叶产量占世界的39.57%。中国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茶的冲泡,同样的品质、同样的茶叶,因茶具种类、水温、冲泡技术的不同,所饮用的口感也会出现不同的口感。“顺乎自然,清饮雅尝”,在茶的的冲泡饮用上,我国积累了丰富的技巧。
1.1.2 文化优势
中国茶文化的发展。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华文化尤其是中国茶文化也逐渐吸引了世界的关注。中国茶文化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品茶等习惯与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礼仪相结合形成的一种文化形势。茶文化在世界上的流行为我国茶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提供了契机。
1.2 劣势
1.2.1 融资问题突出
是否有足够的流动资金是决定企业能够有效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条件之一。我国进行对外投资的涉农企业主要以民营企业为主,但民营企业往往由于自身规模较小、风险承受能力较小难以获得融资。茶企业企业对外投资资金跨境时缺乏流动性,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和投资回收压力。有学者统计,目前我国农业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平均额低于两百万美元,远低于发达国家企业对外投资额的平均水平。
1.2.2 缺乏茶品牌优势
当前我国茶企业品牌数量多,但究其品牌影响力,却大有不足。同时,我国茶企业大多都是初加工企业,虽然近年来茶饮料等深加工企业数量有所增加,规模有所成长,但深加工企业占比仍然偏低。据统计,我国进行精深加工的茶企业占比不足10%,很少有品牌不断进行横向的产品种类扩展,而品牌延伸对有效实现企业产品差异化、增加产品附加值和提升企业品牌竞争力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2.3 缺乏专业化人才
人才是第一生产力,进行对外直接投资,走“国际化”路线,首先必须要积累人力资本。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茶企业在研发技术、内部管理效率、企业营销策略等专业方面都有所欠缺,严重限制了我国茶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茶企业需要着力吸引人才,不仅是需要对茶叶生产培育技术有了解的人才,也需要对提升企业内部经营效率、创新营销策略以及海外投资理论与经验兼备的人才,这有助于我国茶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提高风险应对能力,在面对变化国际市场环境时有足够的应对能力,作出合理有效决策,从而提高企业绩效。
2 茶产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机遇与挑战
2.1 机遇
2.1.1 “一带一路”的推进
自“一带一路”战略提出以来,已有超过160多个国家与国际组织参与进来,这为我国茶企业对外投资创造了巨大的潜力空间。“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彼此合作潜力和空间很大。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为我国茶产业对外直接投资提供了条件。一是为我国茶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提供了良好稳定的环境。“一带一路”着力构建投资贸易便利化、消除投资和贸易壁垒,构建区域内和各国良好的营商环境,这为我国茶企业“走出去”打通了基础。二是通过战略合作,可以推动我国茶企业进行海外直接投资,学习到海外的相关技术、经验,对优化我国茶产业结构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三是通过战略合作,我国与参与各国各国际组织的经贸关系可以获得进一步的巩固与提升,从而提高我国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推动我国优势企业走出去开拓海外市场,为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2.1.2 农业“走出去”战略的实施
2006年,我国将农业"走出去"作为政府工作重点,给涉农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带来了新的动力。2018 年以来,我国不断完善对进行对外直接投资企业的管理服务方式,制订一系列海外经营合规管理的指引,等等举措都反映了国家对对外直接投资工作的高度重视,为我国茶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创造了良好的国内外政策环境。
2.2 挑战
2.2.1 开辟市场难度大
我国企业进行海外投资较西方国家较晚,国际市场占有率较低,进行海外市场开拓的过程中较为困难。同时,“一带一路”沿线部分国家存在局势不稳、政治关系复杂、社会环境不稳定的情况,东道国的汇兑和征收风险将会影响我国企业投资收益。未来,在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我国企业对外投资时应提高对外直接投资风险意识,规避东道国政治风险、经济风险、金融风险、社会风险和文化风险等,同时做好尽职调查,提高应对东道国政治风险、法律风险等风险的能力,稳健地进行对外直接投资。
2.2.2 贸易壁垒的存在
国际社会中当前存在的地缘政治风险、贸易争端加剧以及各国政策趋向保护主义等不确定不稳定因素给国际直接投资和中国直接投资进一步发展带来阻力。2018 年以来,欧美等部分发达国家以国家安全保护为理由,加大了对国家基础设施、高新技术、关键战略资产等领域的审核监管力度,给中国“走出去”企业在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合作中在流程、成本等方面带来阻力和诸多不确定。
3 我国茶产业对外直接投资对策分析
3.1 企业方面
(1)做好项目所在国市场的充分调研,加强风险识别与评估。高度关注投资国相关法律和执行情况,开展对投资国的投资环境评估,做好风险预防工作。全面分析投资国特征,全面运用各种信息渠道和服务平台,科学应用多种手段,有效规避和分散投资风险。
(2)提高资金国际运作能力。充分利用各种金融工具和融资渠道,优化企业融资方案,提高资金运作能力,充分发挥投资拉动作用。一是引入国际资本共同参与投资。吸引基金和投资公司等财务投资者参与,发挥其投资经验、项目资产管理经验丰富的优势,提升项目的成功率和影响力,获得更多的政治和舆论支持;二是充分利用中非发展基金、丝路基金等基金,以及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等国际和区域性投融资机构资金。关注中国进出口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商业性金融机构等融资机构的政策动向,主动对接;三是企业可充分利用国际资本市场,通过境外发债、资产证券化等方式吸收社会资金用于弥补投资资本金的不足。
(3)引导茶企业品牌化。品牌农业是建立在农产品质量保障基础上的一种无形价值,体现了农产品的价值和品质,通过企业的品牌化发展,可以向消费者传递质量和价值信号,有效解决农产品市场中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真正实现产品的优质优价。同时,茶文化又是极具地方特色内涵的文化,茶企业应当挖掘地方特色,依托我国地方特色文化给予产品文化内涵。积极挖掘特色农产品背后的民俗文化,发展特色茶企业品牌。
3.2 政府方面
(1)加强规划和引导。加强各国农业发展战略、发展规划、机制平台、具体项目对接,明确共同关切的重点领域、主导产业,增进战略互信。建立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检验检疫互认机制,推动建立东亚地区农产品、食品安全合作机制和检验检疫证书国际联网核查机制,助推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
(2)建立相关审查体系。对茶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项目进审查时,应根据"一带一路"沿线不同东道国的不同形势,按不同的标准设立审查标准,并对其进行一一审核。并为通过审核的项目提供相关的投资分析、风险分析等相应服务,进一步加大对海外投资的监管力度。
(3)落实扶持政策,优化营商环境。继续加大营商环境法治保障力度,认真落实降低实体经济成本的相关政策,减轻涉农企业的税费负担,进一步激发“走出去”市场主体的活力。继续开展普惠性减税和结构性减税工作,完善中国企业境外所得税收抵免政策,明确跨境应税活动适用的税收政策,为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茶企业提供法律保障,同时,进一步简化相关政务流程,优化茶企业出口退税服务,加快茶企业出口退税进度,为促进“走出去”进一步发展创造方便快捷的服务体系。
(4)加强对品牌的监督管理,对认证和授权的品牌产品实行动态监管,严格落实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逐步建立产品品牌目录制度,对纳入目录制度的产品品牌实行动态管理。加大对生产经营主体在产品质量认证、商标注册、品牌申报、知识产权、品牌维护、品牌保护等方面的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商标意识、品牌保护意识和能力。
3.3 行业协会方面
(1)推行绿色生产方式,生产高质量深加工茶产品。提升标准化水平,加强绿色优质产品生产标准体系建设,支持龙头企业、行业协会等积极参与或牵头组织茶企业品牌标准的制(修)订,积极执行国际或行业更高标准,鼓励发展绿色优质茶产品质量安全联盟,以规模化带动标准化。推行产品质量安全认证,支持产品生产企业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实施绿色生产全程标准化。同时定期举办交流会,促进茶企业间关于新技术、新方向、新渠道等方面的交流,不断探索企业“走出去”道路,促进企业优化管理,提升企业效率。
(2)现代化的茶企业建设需要大量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有必要引导相关高校与科研机构开展对该领域从业人员的专业职业培训,构建全面的人才培训机制,以推动茶企业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