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海洋文化产业研究历程回顾与思考

2020-03-05徐文玉

关键词:文化产业海洋研究

徐文玉

(山东社会科学院,山东 青岛 266071)

随着国家对海洋事业的重视和全民海洋意识的提高,与海洋文化和海洋经济密不可分的海洋文化产业作为一种新兴业态,开始受到关注。中国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的研究工作是在中国海洋文化研究不断构建、发展、完善的基础上萌生和发展的,从上个世纪90 年代起,我国学者便开始对海洋文化进行系统的研究和探讨,逐渐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海洋文化研究体系。但我国海洋文化产业的研究起步较晚,学术基础较为薄弱,尚未形成独立的理论支撑体系,掣肘了我国海洋文化产业研究和海洋文化学科建设的进一步推进。因此,有必要对我国海洋文化产业的研究历程进行梳理和评述,对我国海洋文化产业的研究现状、存在问题进行一个概貌性的呈现,并基于此展望我国海洋文化产业的研究趋势,提出能够推动和规范我国海洋文化产业研究的几点建议。

一、中国海洋文化产业研究回顾

(一)海洋文化产业概念界定及分类研究

在海洋文化产业的概念上,张开城[1]定义海洋文化产业为文化产业的一个领域,兼具海洋经济发展的组成要素,是“从事涉海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涉海文化服务的行业”,是海洋文化按照工业标准进行生产、再生产、存储以及分配后的有形产品和无形服务的集合;曲金良[2]同样也认为海洋文化产业是文化产业大门类中的一个次级综合门类,并根据文化产业的内涵引申出“从事与海洋相关的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服务的经营性行业”称为“海洋文化产业”,而“从事与海洋相关的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服务的非经营性行业”一般视为“海洋文化事业”。有别于以上观点,齐晓丰[3]认为,海洋文化产业的实质是将海洋文化进行产业化,其中海洋文化是该产业的精髓与发展源动力,而海洋文化产业则是海洋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和经济载体;张耀谋等[4]从海洋文化产业的具体属性入手来阐述海洋文化产业的概念,认为海洋文化产业从性质上讲是以经济效益为目的的经营性行业,从产业过程上看是将海洋文化按照产业化流程进行生产和分配的产业过程,从产业功能来说,是以满足精神需求为目的的产业门类。

在海洋文化产业的分类构成上,不同学者对海洋文化产业的分类方式不尽相同。张开城[5]认为,海洋文化产业所涉及的范围主要覆盖海洋节庆会展产业、海洋休闲文化产业、海洋文化旅游产业、海洋文化创意与设计产业等多个行业门类,并随着海洋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又涌现出了休闲文化和滨海休闲业、体验文化和滨海体验业、养生文化和滨海养生业、商务文化和滨海商务旅游业、会展文化和滨海节庆会展业、演艺文化和滨海演艺业、数字动漫文化和海洋数字动漫业、游艇文化和滨海游艇业等8 个新兴产业门类;曲金良[6]将海洋文化产业分为海洋旅游业、海洋休闲渔业、海洋节庆会展业、海洋博览业、海洋民俗产业、海洋工艺品业、海洋传媒业、海洋咨询业、海洋演艺业、海洋竞技业等10 个具体门类。李涛[7]则从现代互联网生活的角度将海洋文化产业分为现场体验式海洋文化产业和离场体验式海洋文化产业。

综合学者们的观点,海洋文化产业就是以海洋文化资源为内容和载体,为了满足人们的海洋性文化消费需求而从事涉海文化产品生产和服务供给的经营性和非经营性即公益性行业。那些利用海洋文化资源和元素为一般商品提供文化附加值而取得效益的涉海行业,[8]也属于海洋文化产业的范畴。海洋文化产业的内涵及其分类决定了海洋文化产业区别于其它产业的独特本质,海洋文化产业既在文化发展规律的约束范畴内,又依赖于海洋相关的产业资源和空间环境,使其在文化的广泛辐射下,既具涉海性又与陆域产业休戚相关。[9]

(二)海洋文化产业结构和布局研究

区域研究和个案研究是学者们对我国海洋文化产业结构和布局理论探索的主要方法。

区域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山东半岛、苏东地区、长三角区域、珠三角地区、环渤海地区[10]等地区。吕振波[11]根据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战略框架提出部署蓝区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路;高乐华等[12]从资源与市场两个角度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海洋文化资源进行了分类与普查,并按照市场需求划分为观赏型、教育型、体验型和服务型;张元等[13]总结了苏东地区海洋文化产业“带状”、“点轴式”和“阶梯式”三种集聚发展模式;徐从江等[14]提出基于区域间协同发展的雁阵模式与基于产业间协同发展的产业集群模式相结合的长三角区域海洋文化产业发展模式;郭汉[15]构建了基于迈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的长三角海洋文化产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另外,谢安[16]、谢安等[17]和赵燕华等[18]都提出要利用区域特色塑造海洋文化品牌、打造海洋文化产业核心竞争优势。

在个案研究中,许多学者以浙江舟山海洋文化产业为个例展开了不同领域的分析:何龙芬[19]、王文佳等[20]、李智等[21]都对舟山群岛海洋文化产业发展展开研究,指出要因岛制宜构建不同种类的海洋文化产业集聚区;叶云飞[22]从企业的视角提出要积极发展舟山特色海洋文化企业,实行民营化海洋文化企业管理机制;王颖等[23]从时间、空间和时空结合维度提出了市场驱动型、政府主导型、市场与政府相结合三种集群形成机理。另外,以其他省市为个案的研究也有不少:叶武跃等[24]运用AHP 模型确定辽宁省海洋文化主导产业,提出以一类支柱型产业为主导,一个中心城市为依托,多条轴线为链条的发展模式;兰波[25]分析了广西东兴京族的海洋文化特色,提出了当地特色物质文化和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径;韩兴勇等[26]以上海金山嘴渔村为例研究了海洋文化产业如何促进渔村渔业的转型发展和渔民的增收。

(三)海洋文化产业发展战略与模式研究

目前,对于海洋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和发展方式的研究既有全国性的,又有不同省份的研究。

从全国性的研究来看,郝鹭捷等[27]构建了包含生产要素、产出效能、市场需求、创意人才、政府行为5 个方面15 个指标的海洋文化产业的竞争力评价体系,并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沿海9 个省市的海洋文化产业竞争力进行分析。齐晓丰[28]分析了我国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优势,并基于海洋强国战略提出发展海洋文化产业的建议。尤晓敏等[29]剖析了促进我国海洋文化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的因素,并从集群开放程度、政府协调引导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张睿等[30]提出了促进海洋文化产业人才合理高效集聚的对策。尚方剑[31]、张敏[32]、梁银花等[33]从构建国际竞争力的角度对我国海洋文化的国际竞争力进行评价分析,找出制约我国海洋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因素及提升对策。宁波[34]认为在发展海洋文化产业的策略上,要秉承提高认识,政策保障;公益优先,经济协同;重视传承,大胆创新的原则。

细看当前海洋文化产业的研究成果,基于地方产业资源禀赋条件和特色,构建适合当地海洋文化发展的路径和模式等研究内容十分丰富,所涉及的区域也基本上涵盖了中国的沿海省份。郝鹭捷等[35]利用区位商法测量福建海洋文化产业的集聚水平,认为我国海洋文化产业的集群发展是政府机构、金融机构、海洋文化创意群体、高校科研机构及相关中介组织“四力”综合作用的结果。吴小玲[36]和郑贵斌等[37]提出了依托当地海洋文化产业资源发展海洋文化产业的思路与实例研究。林泓[38]从福建经济转型升级与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的互动机制入手,分析了福建省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发展模式及战略举措。方忠[39]提出闽台两地借助于共同的海洋文化渊源和交流互动开展海洋文化产业协同发展的思路。

(四)海洋文化产业发展政策和制度研究

目前,我国学者对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相关政策与制度的研究比较少。邹贵斌[40]分析了我国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的社会治理策略,提出要健全我国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法规;周达军等[41]通过分析我国政府海洋产业政策的实施机制,为优化我国海洋文化产业政策提供了借鉴;郑敬高等[42]、于思浩[43]和王琪等[44]从政府的角度分析了海洋公共管理和海洋公共产品供给上政府应发挥的角色和作用,为海洋文化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提供了新的理念和路径;王凤荣等[45]实证分析了我国文化产业政策不断变迁发展对文化产业的促进作用,为丰富和推进海洋文化产业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指导和思路。徐文玉[46]将海洋文化产业的主体分为政府层面、市场层面非营利性层面,并提出要着重确定个体经营者的市场地位,平衡三类产业主体之间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我国于2006 年推出《海洋经济核算体系实施方案》,启动了海洋生产总值核算制度,然而,我国尚未将海洋文化产业作为一个独立产业门类进行整体核算,学界对海洋文化产业数据统计的相关研究也不多。李刚[47]报导了青岛市统计局委托中国海洋大学海洋文化研究所曲金良课题组的研究成果,将海洋文化产业归为8 个类别,并遴选出80 个具体对应类目作为海洋文化产业增加值的统计范围来分析青岛市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态势、薄弱环节和未来发展趋势;2014 年,国家海洋局宣传教育中心联合广东海洋大学海洋文化研究所共同推出我国第一本海洋文化产业蓝皮书——《粤桂琼海洋文化产业蓝皮书2010~2013》,统计了粤桂琼地区海洋文化产业的增加值数据,跨年度分析了三省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情况;王苧萱[48]对海洋文化产业的内涵和范围进行了具体的界定,参照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的类别名称和行业代码(2012)》,引申分析了我国海洋文化产业横向10 个大类、120 个小类,纵向5 个层次的分类和统计标准,并借助案例分析了统计工作中实际面临的困难,提出了推进我国海洋文化产业统计的发展路径。

(五)海洋文化产业的当代价值与战略意义研究

海洋文化产业是我国海洋事业发展的软实力支撑,也是海洋强国建设的道德支撑和思想保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学界对于海洋文化产业当代价值的研究主要有两个层面:一是从海洋文化产业属性出发来分析海洋文化产业自身所体现的可持续性经济功能、社会功能、美学功能、文化功能等等;二是立足于时代、结合实事来分析海洋文化产业的战略地位和重要意义。

刘家沂[49]从社会学、地理经济学、民俗学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四个层面分析了中国海洋文化产业的重要意义。刘堃[50]探讨了海洋文化与海洋经济之间的辩证关系,认为发展海洋文化产业是推动海洋经济与海洋文化共同发展的最有效率的路径。郑翀等[51]验证了福建省滨海旅游业的发展与海洋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张陶钧等[52]分析了海洋文化产业的就业拉动效用。黄沙等[53]认为发展海洋文化产业是支撑国家文化产业和国家海洋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在当前局势下,学者们就海洋文化产业在“海洋强国”建设[54]、“一带一路”建设[55]、“海洋命运共同体”构建[56]等历史契机下如何发展展开探讨。李思屈[57]提出要实现区域发展与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的结合,打造中国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的协同创新平台。杨威[58]提出要借助于“一带一路”倡议打造的海洋文化产业经济带促进中国海洋文化产业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尤其是在东北亚沿海国家开展海洋文化旅游、海岛开发等项目的合作。

(六)海洋文化遗产保护和中外海洋文化产业发展比较研究

海洋文化遗产是沿海社群生活智慧的结晶,也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瑰宝。如何构建和划分海洋文化遗产资源体系,[59]在保护海洋文化遗产的基础上通过对其合理开发利用,来满足公众对海洋文化的需求,实现海洋文化遗产的有效传承是当前学者思考的重点。研究重点领域包括通过妈祖文化节、开渔节、中国海洋文化节等海洋文化节庆会展品牌来传承和保护海洋文化遗产[60];通过与旅游业的结合[61]来合理开发海洋文化遗产等。

相比而言,西方海洋国家较研究海洋文化遗产保护、海洋文化公园与保护区建设上,如美国[62]、澳大利亚[63]等国家的海洋文化公园与保护区建设,英国的海洋文化产业立法工作[64],爱尔兰的海洋文化遗产保护经验[65]等等。另外日本[66]、韩国[67]在以旅游为支柱的海岛文化产业的开发上有着成熟的经验。

二、中国海洋文化产业研究存在问题

虽然近些年来学术界对于我国海洋文化产业展开了不同层次的研究,也取得了较多的研究成果,但毋庸讳言,围绕中国海洋文化产业所进行的多视角、多层面、多领域的研究还远远不够,我国海洋文化产业的研究仍然滞后。

(一)科研力量不足,研究后劲乏力

截至2019 年底,在知网收录的与“海洋文化产业”主题相关的文献资料共877 篇,这些文献主要集中在2010 年以后,多分布在沿海省份的高校和科研机构中,研究范围跨越不同的学科,但从总的文献数量来看,该主题仅占“海洋经济”主题文献量的6.2%,占“文化产业”主题文献量的1.3%,足见海洋文化产业研究力量薄弱,受学者关注度不高,具体见图1-4。

图1 “海洋文化产业”文献产出统计

图2 “海洋文化产业”研究态势

图3 “海洋文化产业”核心研究机构发文数量

图4 “海洋文化产业”文献的主要学科分布

图1 显示了这877 篇文献的产出统计类型,其中期刊论文占比最大,统计年鉴占比最低,从这些文献类型的层次来看,一次文献多而二次、三次文献少,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海洋文化产业研究的层次不够深入,在内容上分散而不系统。图2 显示了海洋文化产业的研究态势,自2000 年到2013 年,“海洋文化产业”相关研究不断上升,尤其是2010 年以后,呈大幅增长态势,但从2013 年后,却呈现大幅下降的趋势,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我国学者对海洋文化产业研究拓展不够,后劲不足。从图3 呈现的核心作者群构成来看,海洋文化产业研究力量主要集中在我国“海洋类”高等院校,科研力量分布狭窄,辐射不广,难以产生全国范围内的影响。从图4“海洋文化产业”研究的学科分布来看,文化领域占据了近70%的比例,其次是文化经济学科和海洋经济学科领域,说明海洋文化产业是一门具有涉海性的、兼具文化属性和经济属性的综合性学科,其研究方法和机制需要立足于海洋文化的特征而进行多学科、多领域综合性研究应用。

(二)基础性研究薄弱,学术体系尚未形成

海洋文化产业理论体系的形成需要厘清其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研究目标、研究分支等等问题,并通过大量的学术研究对科研成果进行推敲、提炼、升华。但目前关于海洋文化产业的内涵、框架、学术规范等问题还未得到根本性解决,缺乏长期的学术理论和研究基础作为支撑,尚没有形成完整而系统的学术研究体系。

首先,对海洋文化产业的界定不一。我国海洋文化和海洋文化产业研究起步较晚,学界和政府对于海洋文化产业尚无统一的内涵界定,尤其在海洋文化产业的具体范围和边界问题上存在不少分歧。目前关于海洋文化产业的研究也多依附于文化产业或海洋经济、海洋文化的相关理论,没有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对于海洋文化产业的本质、内涵、外延、特征、发展思想、发展战略等基本的理论研究框架也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

其次,海洋文化产业的统计口径不一。海洋文化产业界定不一影响着海洋文化产业的统计口径,建立和完善海洋文化产业统计和计量体系是反映我国海洋文化发展战略目标实现程度的窗口,也是衡量海洋文化产业贡献率的有效路径,只有明确海洋文化产业的统计范围、边界和具体分类指标,才能对我国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进行科学的统计计量。

(三)研究方法重借鉴,忽略产业独特性

目前,海洋文化产业研究在研究方向上偏于理论,跨领域、跨学科、比较性的研究较少,在研究方法上多借鉴于相关产业的路子而较少体现海洋文化产业自身特点。

目前我国海洋文化产业的研究框架体系尚未形成,关于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战略、政策和模式等问题,学者们多借鉴相关学科理论提出促进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的研究框架体系和财政、法律和制度等政策建议,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海洋文化产业研究体系的建立,但同时在借鉴中也容易忽略海洋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因政府、市场、非营利性组织等产业主体的性质、功能不一而产生的差异性和独特性。

另外,基于海洋文化产业与创意产业的比较而进行思考是当前学者研究的一个重点。海洋文化产业是在人的智慧与创意之下,以海洋文化资源为基础提供涉海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海洋文化产业体现的不仅仅是 “经济属性”,更饱含了中国传统海洋文化精髓和海洋文明的“文化属性”,且这种“文化属性”是海洋文化产业发展必须秉承的内核,因此,创意产业的角度来类比海洋文化产业是否可行值得深入思考。

三、中国海洋文化产业研究趋势展望

(一)探讨国家战略下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的新理念、新战略

海洋文化产业是一门多专业综合性学科,其研究从之前的历史、地理、人文等视角逐步向现在的经济、政治、国防、政策视角等延伸。尤其是随着海洋战略地位的不断提升,探讨海洋文化产业发展与“一路一带”倡议、“海洋强国”战略、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海洋命运共同体”构建等国家战略之间的关系将成为学者研究的一个热点。如何发挥海洋文化产业的“文化属性”和“经济属性”带来的各类效益,如何借助于“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海洋特色文化产业带和产业平台等来扩大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如何寻求海洋文化产业发展带动经济、政治、国防、文化等发展的恰当模式等等问题都值得学者们去思考并关注。站在国家战略高度来思考中国海洋文化产业发展这一历史课题,形成具有吸附力、向心力、凝聚力的中国海洋产业核心价值理念至关重要,它是提高我国海洋国际话语权应有的文化构想和担当。

(二)探寻海洋文化产业“跨界融合”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

消费观念的转型升级推动衍生出许多海洋文化产业的新业态,如海洋养生休闲业、数字海洋文化产业等。这些新业态在模式上体现的是海洋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或技术、资源的“跨界融合”。当前海洋第一、二产业的发展带来的资源和环境瓶颈问题日趋严重,海洋文化产业与第一、第二产业的融合发展成为促进我国海洋经济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因此,探索如何发展低碳环保、高端创新、知识密集型的新兴海洋文化产业,如何培育海洋文化产业市场多元化新主体,如何开拓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的新空间将是学者思考我国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的关注点。

(三)探讨区域海洋文化产业发展方式

在加快海洋强国的建设步伐下,沿海各省市都在积极思考如何发展海洋文化产业来支撑海洋强省建设,抢占海洋文化强省的新高地。我国海洋文化产业资源在空间分布上虽集中在沿海各省市,但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资源和特征上不尽相同,因此,从区域的视角研究海洋文化产业发展方式一直是学者热心的领域。另外,我国沿海的乡村、渔村地区有着大量的海洋文化产业资源,如何利用这些资源促进乡村转型、振兴乡村经济,也是当今学者关注的重点。

(四)构建中国特色海洋文化产业体系

我国学者对中国海洋文化产业体系已有一定的把握,但尚未形成系统而整体的理论构建。海洋文化产业体系既要对海洋文化产业的本质、内涵和外延、特征、发展思想、发展战略等基础性理论进行把握,更要从中国文化、海洋文明、马克思文化经济学、海洋产业经济、现代化市场等多个角度来理解。在“经济属性”的基础上,注重具有中国特色的、饱含了中国海洋文明精髓的“文化属性”和价值观念。因此,基于国情来完整而系统地构建中国海洋文化产业体系,是新时代应该思考的问题。为此,需要继续扩大研究力量,从思想、制度、政策、方式等多个维度层层拓展中国海洋文化产业的研究思路、研究领域、研究范畴,[68]夯实研究基础,深化研究理论,形成科学规范的学术研究体系。同时,要注重在海洋文化产业相关的理论、体系、方法、机制等方面进行学术创新,持续为中国海洋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智慧支持。

中国海洋文化历史悠久,海洋文化资源丰富,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海洋文化遗产和资源利用空间,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去挖掘、去丰富、去传承。中国海洋文化产业的研究价值是巨大的、研究道路是长远的,需要我们学术界协力前行、不断创新,为中国海洋文化产业研究的理论大树不断浇注营养,使其开花结果。

猜你喜欢

文化产业海洋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推进鞍山市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之我见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爱的海洋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孟津县文化产业发展调查
财政部下达44.2亿元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
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举办文化产业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