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工作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2020-03-04卢梦霖

科学与财富 2020年36期
关键词:辅导员心理健康高校

摘 要:多数大学生第一次完全控制自己的生活,远离家乡与父母到异地求学,在陌生的环境下与人交往、学习生活都有可能出现问题。尤其是毕业生更是要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心理压力更大,若是不能及时疏导学生就很有可能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而这些心理问题也极有可能毁了学生的一辈子,威胁学生的生命。当前虽然辅导员也主动开展一些心理辅导活动,但是效果不佳,存在一些问题,高校辅导员要积极解决此类问题,推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

一、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临的问题

从各类新闻报道中,我们发现大学生由于心理问题而产生的伤害事件屡见不鲜。作为大学生辅导工作主要负责人的高校辅导员在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面临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互联网加剧高校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难度。目前我国已经步入信息化时代,手机、电脑等移动终端成了学生常用的工具,高校学生能够通过互联网了解当前社会发生的各类事件,往往能够引起热议的是一些社会黑暗面或者问题,在不良环境的影响下,学生的心理状态就很容易发生改变,这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相通的,高校辅导员虽然可以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缓解学生心理问题,但是归根到底在于学生抗诱惑以及抗打击能力,极大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效果。

其次,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形式单一,内容枯燥。随着社会进步,以及高校学生年龄的不断增长,已经有了独立意识和判断能力,学生的好恶十分明显。而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无非就是安排一节心理健康讲座,对于大学生来说这种形式的教育并没有太大吸引力,学生对此感到无趣自然也不会认真听讲。而且心理问题是有一定隐蔽性的,没有学生愿意主动在大庭广众之下承认自己心理存在问题,这种形式的教育成了彻头彻尾的形式主义,教育效果极差。而且教学内容过于枯燥,没有任何趣味性,就是在照本宣科,依葫芦画瓢,对大学生而言,这种心理健康教育无非就是为了达到学分要求,但是要使学生认真听讲难度较大。

最后,高校辅导员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疏导的能力,专业素质不过关。高校辅导员多数毕业于党史或者政治教育专业,工作能力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是高校辅导员都缺乏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要知道心理问题并非是非要学生说出来才能被发现的,也是有一定表现形式的,且心理存在问题的学生情绪多数会存在反常现象,心思敏感多疑,需要专业的疏导方法才能让学生的心理问题得以解决。但是,目前高校辅导员心理疏导能力较差还不足以及时发现学生心理问题,也不能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二、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工作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辅导员要加强心理学理论学习,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高校辅导员若想要让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质量有所提升,首先就要加强心理学的理论学习。辅导员的心理辅导能力增强才能大展拳脚,在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中出一份力,才能在与学生交流过程中及时发现学生因心理问题而发出的求救信号,并且及时根据学生的心理问题选择合适的心理疏导方式。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发挥高校辅导员的心理辅导作用。首先,高校辅导员可以借助互联网学习最新的心理学理论与技巧。在新时期,互联网能为学生提供网络便利自然也能为高校辅导员提供便利。高校辅导员应该及时意识到不足之处,积极主动地利用互联网平台学习心理学理论,可以通过一些国家网课平台搜寻心理教育学知识,然后学习。其次就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才是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关键,高校辅导员可以先以班会的形式与学生亲密交流,然后玩一些常见的心理学常用的推演游戏,像是“沙盘游戏”“房树人”等等,根据这些游戏先简单判断一下学生的心理状态是否出现问题。教师一定要注意态度以及语言,对于存在问题的学生不要在众多学生面前直接指出,而是先选择一些简单的话语解释一些情况,一定要懂得点到即可,私下寻找认为心理有问题的学生进行沟通。通过这种方式才能提高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除此之外,学校也可以为各专业的高校辅导员供心理学理论培训,可以请本校心理教师或者聘请心理学教育专家为辅导员进行培训,尤其是要对一些常见的心理辅导方法进行培训,提高高校辅导员的专业素质,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奠定基础。

(二)采用多样的心理调查方法,了解学生的心理诉求

高校辅导员接触的学生数量是很多的,要让辅导员和每一名学生详谈并不现实,作用也不明显,而且心理问题并非一两次辅导就能够解决。等待学生找辅导员进行心理疏导也是不合理的,有很多学生可能并未意识到自己生病,就像抑郁症的前期是长久的失眠与情绪混乱,时而斗志昂扬时而低迷阴郁,学生在发现自己出问题时可能到了严重的阶段,再去疏导的作用不大,需要找心理医生。发展到这种情况学生自杀的概率就会成倍增加,会出危险的情况也是成倍增加,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疏导工作已经属于失职。要想避免这种情况出现,使得高校辅导员可以最快速、及时发现学生心理问题,应该采取一些灵活的心理调查方法去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首先,是可以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心理问题调查,可以通过线上调查的方式,通过班级群发放电子调查问卷让每一名学生都要填写,维护学生的隐私。此外,高校辅导员在设计电子调查问卷时尽可能不要让学生知道这是一份关于心理健康状况评估的问卷,这样才能让学生保证填写问卷的准确与客观。其次,是利用分析软件分析这些问卷,根据问卷填写情况得出科学的结论,确定心理可能存在问题的学生。对于这些学生重点关注并且可以主动找到学生进行心理咨询,确定问题。教师也可以采取座谈会的方式,与学生一起讨论心理疏导的重要性。让学生畅所欲言,讨论学生希望辅导员开展的一些心理辅导活动。这样不仅能够了解学生的心理诉求,也能够帮助高校辅导员选择合适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高效果。

(三)建立心理健康档案以及网上心理论坛或者心灵邮箱

高校辅导员通过上述方式主动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是有效的,但是并不能全面,效率与效果也有局限性。除了由高校辅导员主动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也应该畅通高校辅导员与学生沟通渠道,引导学生主动寻找高校辅导员进行心理疏导。建立心理健康档案,根据调查问卷给每一名学生都建立档案,尤其是对家庭贫困、单亲家庭、短时间内受过重创或者打击、身有残疾的学生,对于这几类学生重点关注,持续跟进,与学生搞好关系,根据学生的心理状况定期评估,对于存在问题的学生及时沟通。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样学生才会愿意主动说明心中的困惑。营造健康活泼、阳光向上的辅导员心理指导。同时,高校可邀请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专家进校园开展交流座谈活动,研讨学校学生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共同解决所存在的问题。

三、总 结

总而言之,大学生是未来国家建设的主要接班人,其心理问题直接影响社会的稳定和谐,大学阶段是学生人格完善的关键阶段,也是学生三观完善的关键期,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对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积极的作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应该成为高校辅导员关注的重点工作。高校辅导员应意识到此项工作的艰难与重要性,借助互联网这一新渠道,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素质,畅通辅导员与学生的沟通渠道,組织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尽可能让大学生的心理都能向着良性方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宇婷.浅论高校辅导员如何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J].西部学刊,2019(20).

[2]张海英.浅析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思考[J].传播力研究,2018(29).

[3]张金媛.春风细雨润物无声——高校辅导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探索[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2(01).

作者简介:

卢梦霖,出生年月:1988.8,性别:女,民族:汉,籍贯(精确到市):四川成都

当前职务:辅导员,当前职称:助教,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政类。

(成都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95)

猜你喜欢

辅导员心理健康高校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