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消化内科风险控制与护理管理探讨

2020-03-04李红军

科学与财富 2020年36期
关键词:消化内科护理管理风险控制

摘 要:目的:研究消化内科风险控制与护理管理措施。方法:将419例消化内科所收治的患者作为实验研究对象,其中209例为2018年1月至12月收治,其余210例患者收治与2019年1月至12月,后者实施针对性的风险控制与护理管理措施,前者采用常规风险控制与护理措施,对比实施风险控制与护理管理后的风险事件发生率、患者满意度。结果:在实施风险控制与护理管理前,共发生21例风险事件,发生率为10.04%;而在实施后,仅出现2例风险事件,发生率为0.95%,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同时患者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实施前,数据间存在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消化内科中实施风险控制与护理管理措施可有效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对提升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康复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消化内科;风险控制;护理管理;应用价值

前言:消化内科中主要收治患有消化系统疾病的患者,据当前实际调查来看,患有消化系统疾病的患者越来越多,且与日常饮食、病理、环境等多方面因素有关。消化内科作为医院重点科室,患者流量大,护理工作繁重,但也因患者基数大,病症类型复杂,加剧了护理难度,同时也会提升风险事件发生率,如常见坠床、跌倒、感染等,而风险事件的高发也会拉低医院的社会形象[1]。当前想要改善这一现状,就应当从实际出发,分析导致风险事件的危险因素,并采取针对性的风险控制对策,另外,还应加强护理管理力度,以此来促进护理质量提升。本次对照实验中,便重点探究了消化内科的风险控制与护理管理措施以及其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中,于2018年1月至12月、2019年1月至12月两个时间段分别选取了209例、210例消化系统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探究风险控制与护理管理措施的实施及应用价值。在参与实验前,两组患者及家属均已在相关同意书中签字,同时,患者均符合消化系统疾病诊断标准。实施前的209例患者中包括有131例男性和78例女性,年龄在24~71岁之间,平均年龄(53.63±3.48)岁,包括有49例胃息肉、34例胆囊炎、39例胰腺炎、55例肝硬化、31例胃炎;实施风险控制护理管理后的210例患者中男女例为127∶83,年龄介于26~67岁,平均年龄(49.55±2.96)岁,包括有29例溃疡性结肠炎、44例胃炎、43例胆结石、28例胃息肉、15例胆囊炎、21例肝硬化、30例胰腺炎。对比来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1.2.1 成立小组

在正式实施风险控制与护理管理措施后,于消化内科护理队伍中选取若干名专业素质过硬者入组成立风险控制小组,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严格遵循相应的查对制度、分级护理制度、交接班制度,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同时,要在护理工作中,调查导致跌倒、坠床等风险事件的影响因素,并对组内每一例患者均进行风险评估[2]。

1.2.2 实施护理风险管理

于消化内科护理工作中实施针对性的护理风险管理,首先要提升护理人员综合素质[3]。护理人员是消化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参与者、实施者,与护理质量的高低密切相关,应重视提升其风险防范意识,对此可指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分层次、分时间段的进行培训,且可使用发放风险防范手册、典型风险案例分析等多样化方法来培养其风险防范意识;同时,也要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工作,并定期进行考核,促使其能够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其次,要重视无菌操作,消化内科中,时常会采用许多的侵入性操作或有创性操作,必须要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范化标准操作。最后,还应加强护患交流,多多了解患者的内心状态,并鼓励患者,循序渐进的树立自信心。

1.2.3 护理风险健康宣教

据实际分析来看,患有消化系统疾病的患者对相关健康知识的认知也较浅,风险控制小组也应重视该方面的健康宣教,如在对胃炎患者进行宣教时,要告知其导致胃炎的原因、胃炎临床症状、治疗方法、治疗方法的优势等,且应发放消化系统疾病健康手册,或者可利用微信群的形式定期于群内发送健康知识内容[4]。

1.3观察指标

对比實施风险控制与护理管理后的风险事件发生率、患者满意度,将其作为实验观察指标。

1.4统计学处理

实验中的统计学处理工具选择SPSS21.0,以上观察指标均使用(%)表示,以(P<0.05)表示数据间存在有明显统计学意义,且需使用X2检验结果。

2.结果

2.1

由表1来看,实施后的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

2.2

通过表2来看,在实施风险控制与护理管理后,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我院消化内科护理工作中,存在有较高的风险事件发生率,如表1调查结果来看,在实施风险控制与护理管理措施前,风险事件发生率高达10.04%。通过对消化内科护理工作性质等方面分析来看,导致此类风险事件的危险因素大致包括以下三方面:

第一,药物因素。消化系统疾病类型复杂,在治疗时,需使用到多样化的药物,而因患者个性化病症情况的原因,用药方法、剂量均有所差异,患者在每次用药时均要使用多种药物,长此以往会给其心理带来负担,甚至会出现服药依从性不高的问题,尤其是对于部分年龄较大的老年患者来说。

第二,患者本身因素。在病症情况的影响下,患者心理状态不佳,会产生较为严重的焦虑、抑郁情况;同时部分患者因消极心理影响,也可能会有一定的过激举动[5]。

第三,护理人员因素。护理人员是护理工作中的主体,其专业素质高低与护理质量密切相关,但因部分护理人员工作经验较为薄弱,且在面对突发事件时会有手忙脚乱的情况。

通过本次实验结果分析来看,于消化内科中实施风险控制与护理管理措施,有效降低了风险事件发生率,并获得了更多患者的认可。

参考文献:

[1]段庆庆. 责任制护理模式在消化内科优质护理服务建设中的价值分析[J]. 四川解剖学杂志,2019,27(04):164-165+170.

[2]罗玉红,钱雅琴. 风险预警制度在预防消化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中的效果评价[J].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7,25(05):467-471.

[3]黎秀兰. 组长负责制分层管理模式在消化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及有效性分析[J]. 中国卫生产业,2019,16(18):125-126.

[4]陈春辉,杨帆,谢命莲,黄巧莉. 探究优质护理在内科护理管理中的临床应用及效果[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39):161.

[5]胡莉敏. 优质护理在消化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实施方法及应用效果探讨[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16):171+173.

作者简介:

李红军,女,新疆阿图什市,汉族,196707,专科,中级,护师,新疆克州人民医院.

(新疆克州人民医院  新疆  克州  845350)

猜你喜欢

消化内科护理管理风险控制
优质护理在消化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消化内科急性腹痛患者98例临床治疗分析
胃肠镜在消化内科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论增强企业经营管理的风险意识
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外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管理的方法及效果
医院财务管理风险及改进措施分析
消化内科急性腹痛患者128例临床诊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