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镇青年的新生活样本

2020-03-04郑晶心

风流一代·青春 2020年2期
关键词:小镇志愿者图书馆

郑晶心

在小城建一座图书馆,会改变什么?

章瑾1981年出生,到重庆上大学前,她一直在浙江三门生活。三门县临海,晚来的风时常带着海洋的腥味。全县拥有四十多万人口,虽然GDP在浙江省不是名列前茅,但相较于很多内陆地区,已经算得上富庶。三门的年轻人总是向往更大的城市,甚至跨越重洋。和全国其他县城一样,这里沒有丰富的工作机会可以挑选,最好的职业通常是公务员、教师、医生和银行职员。

后来,章瑾去英国留学了两年,在格拉斯哥大学和剑桥大学学财务与土地经济学,之后到香港,在金融行业工作了十来年。通常她每年回家两次,一次是春节,一次是夏天——杨梅上市的季节。

2011年夏天,章瑾从香港回到三门,一位长辈的孩子刚高三毕业,被浙江大学录取了。章瑾问他,你以后想做什么?男孩回答,无所谓啊,听我爸妈的。章瑾有些诧异——一个即将进入中国著名学府的18岁年轻人,却循规蹈矩只知道“听爸妈话”。

章瑾回忆起小时候,她有个小表弟很聪明,高考分数很高,却不喜欢阅读,也从来没有确立过自己的人生目标。大学毕业后过上了父母安排的按部就班的生活,直至现在,他依然过得不是很开心。而章瑾却一直很有“野心”,她喜欢阅读,喜欢呆在图书馆或者书店的某个角落里,把自己置身在阅读情境里,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量。直至走出三门,她才发现,曾经的阅读给了她深厚的知识基础,可以按照自己的开心法则生活在任何一个地方。

那时候,她就在想:我为什么不在自己的家乡小城建一座图书馆呢?如果有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样子。她想要通过这座图书馆,给小城三门带去一个不一样的世界,就像她小时候那样,图书馆构成了她独立于学校和家庭之外的一片自由而广阔的精神领地。

于是,有为图书馆在三门诞生了。在2017年搬到新址前,有为图书馆在400平方米的厂房里度过了5年,厂房是章瑾的母亲捐赠的。渐渐地,有为图书馆集聚起了越来越多的人。馆内专职员工,一个人变成了三个人;馆外,十几个义工变成了几百个义工。

作为浙江省首家民间公益图书馆,目前有为图书馆有1.8万册图书,60%来自爱心人士和团体机构捐赠,所有书籍都免费借阅。除了静心的阅读,有为图书馆从一开始就增加了面对面的互动文化活动。

来访者都会惊讶于这里活动的丰富和深度。在架上陈列的《有为》季刊里,可以看到图书馆曾经办过的所有活动,比如模拟法庭、走街串巷做口述史等。孩子们还在志愿者的帮助下,拍了一系列夏天读诗的视频,他们念着诗,镜头里,穿着漂亮裙子的女孩,拿着扇子,在海浪边翩然起舞。

除了让孩子通过阅读认知世界,另外一个重要的社会群体“女人”不可忽略。章瑾通过社会调研,专门成立了“有为女人俱乐部”。有人是护士,就可以分享急救常识;有人是银行职员,就给女人们培训礼仪和坐姿;有人认识杭州的服装设计师,就请她来教大家服装搭配。或者干脆就是大家聚在一起聊天,分享怎么经营家庭,如何和孩子相处;或者是学习茶艺、插画、做口红、旗袍秀,等等,总之是一切能让她们生活更美好的事情。从此,小城女人们的生活除了家庭和孩子,又多了一个阅读心灵、学习交流的空间。

但是只做女人社群是不够的。章瑾开始小心翼翼地拓展外延——比如还没有进入育儿阶段的年轻人,于是就有了观影社团和演讲俱乐部,给小城的年轻人提供平台,让他们打破舒适圈,自我成长。

如今,有为图书馆已成为三门的文化坐标,这座小城的生活正被这家温馨的民间图书馆悄然改变着。

芝麻爱行动,温暖小城人的心

张琳婕在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如皋分院读书时,做亲子关系的课题,她发现现代父母因为忙于工作,又缺少便捷可用的相关教育资源,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往往会有力不从心之感。

张琳婕决定发挥所学,在如皋团市委和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支持下,创办芝麻爱行动志愿者协会,并注册成立了如皋市爱行动实践中心,她担任负责人。

2019年11月,爱行动实践中心与如皋市智力、精神残疾人及亲友协会联合开展“牵着蜗牛去散步”“幸福遇见,感恩有你”等主题活动,帮助自闭症、唐氏综合征儿童未来进入社会储存经验,引导孩子们学会自我管理,学习社交常规,学会逐渐适应集体生活。

志愿者们带领孩子们一起进行“七天感恩计划”。在微信群里,孩子每天为家长做一件事,说一句感谢的话,家长为孩子录下视频,发到群中。这项小小的任务,志愿者也参与其中。因为有志愿者的陪同,孩子们都特别积极,为奶奶倒水,给妈妈捶背,虽然动作稚嫩,但心意满满,让家长们感动得笑中带泪。

线下活动时,志愿者们带着孩子们玩游戏、画画、做手工,每个志愿者都用心呵护着与他结对的孩子。一次活动时,一个孩子因为调皮,将手上的饮料泼到了志愿者的头上。当时旁观的督导老师都有些担心,怕志愿者不理解,处理不好这样的事。谁知,那位年轻的志愿者先不管自己的头发,而是耐心安抚孩子的情绪,待到他安静下来,才轻声跟他交流,告诉他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可以做。看到孩子点头,她才去拿纸巾来擦头上的饮料。

从活动启动到2019年年底,他们已经开展了3期活动,服务了25组家庭,60多名志愿者参与。很多家长给志愿者们发来反馈,“因为爱行动实践中心的组织,我们的这些孩子也有施展的舞台!”“因为遇到了这么好的你们,孩子们度过了难忘的一日!”“孩子们的点滴进步,源自你们用心的呵护!”

张琳婕热爱家乡文化,她带着志愿者们阅读如皋地方文化书籍、研究如皋非遗文化、搜集民间资源,制作出不同的公益文化课程。有的志愿者将书中的民间故事重新改编,用儿童易于理解的语言讲述给孩子们听;有的利用专业特长,将书上记载的民间歌曲、舞蹈重新创编,送演到社区……

2018年4月,志愿者与来自比利时和韩国的青年开展了文化交流活动,有的志愿者将如皋民间文化的重点翻译成了英文,有的志愿者展示如皋民间舞蹈倒花篮、打莲湘,活动受到热烈欢迎,交流一再被延时。

爱行动实践中心成立时只有5名成员,如今已有600多名核心志愿者,打造了凤凰姐姐讲故事、雉水研学、多元科普课堂等多个公益服务品牌,覆盖了5万余组家庭。

目前,张琳婕已从幼儿园到团市委挂职,从事更多与公益、与青年相关的工作。她发现,小城里的志愿者很多,也被很多人需要。每念至此,她觉得工作再累,压力再大,也是快乐的。

用诗歌点亮小镇生活

猫姐,实名房金远,她的家乡在吉林省永吉县口前镇,这是一个人口不到十万的小镇。2015年,从事多年自由撰稿的她因为要照顾年迈的父母,和丈夫一起回到小镇。

刚回家,小镇那缓慢的生活节奏还真让她有些不习惯。在街头闲逛时,她总会发现一些女人拎着小钱包,匆忙赴约麻将局。寻遍小镇的角角落落,她发现竟没有一家图书馆,十年前曾经带着女儿流连的老新华图书馆,早已被一家金店取代。此情此景,让猫姐的内心有着说不出的失落与空寂。

一个深秋午后,她推开一家新开茶馆的大门,意外了解到一个令人动容的故事。老板娘陈辰曾经是大都市的白领丽人,因丈夫工作调动,她甘愿选择跟随到小镇居住。2016年8月,在茶馆筹建期间,陈辰患上乳腺癌。在病魔炼狱般的折磨中,她顿悟了生的意义,手术没几天,便安然淡定地坐在茶馆里研磨茶文化。爱人王晓东说:我知道在小镇开一家茶馆不可能赚钱,可是,我希望为家乡人提供一处清雅、安静的场所,让普通百姓也可以奏丝竹,阅金经。在茶的拿起与放下之间,卸下生存的劳累。

他们对生活的态度,使猫姐的内心受到震撼。她想,在小镇一定还藏着更多热爱生活、渴望亲近文化的群体。

于是,猫姐创立了微信公众号——猫姐笔记,记录小镇百姓的普通生活,越来越多的小镇百姓成了她的读者。“猫姐笔记”公众号创立一周年的日子,十几位读者拿着瓜子,拎着水果、烙的玉米饼儿,自发聚集在她家中,开了第一次笔会。在一张张质朴的脸上,猫姐看到了许多人对浮躁生活的厌倦以及寻找精神生活的渴望。

2017年3月14日,猫姐召集了小镇一些文学爱好者和作家共赴陈辰的茶馆,在这里开了一场文化沙龙。在清雅的音乐与氤氲的茶水间,朋友们诗兴迭起,几位文学爱好者踊跃朗读了几位作家的诗。

文学、诗歌、朗读……其实从来没有在普通百姓的生活里消失,它们只是梦一样,被暂时尘封起来。或许,只要有人去按一下开关,庸常的生活就将被点亮。那么,为什么不努力让文学的快乐在家乡得到普及推广呢?策划一场全民参与的朗读,在猫姐的心里种下了种子。

3月17日,猫姐在公众号上发布了关于小镇百人朗读者大会的通知后,仅仅一天时间,便有一百多人报名参加。2017年5月6日清晨,“让爱对你说”——百人朗读者大会拉开了序幕。那天天公不作美,树枝疯狂摇动,风沙肆虐,每一位参会者灰头土脸,盛装的衣服也蒙上厚厚的灰塵。现场的气氛却是空前的热烈。“残障妈妈”毛丽娜被儿子一步一步背到会场。79岁的钟桂凤老人吃了救心丸,提前一小时到场。她说,早就梦想有这样一个舞台,哪怕付出再多,也坚决参加。

朗读大会之后,小镇人的文学热情被点燃。之后,猫姐众筹成立了东山书苑。这里不仅仅是读书的地方,它还承载了小镇文化人的更多展示:民俗、书法、摄影、根雕……老中青文艺青年聚会,孩子们举行辩论大赛,老人们学做手工——这里是小镇人文化生活的场所。

东山书苑免费开放,来者都是书苑的主人,负责登记、打扫、做好值班记录。有人说:“我们一直在寻找诗和远方,原来诗和远方就在我们的小镇。”

为帮助大家养成读诗的习惯,猫姐还建了一个一分钟朗读微信群,入群的人每天读一首诗或一段经典作品。一个东北偏远小镇,一群各个领域的男女老少,因为文学,因为诗,走进了一个群。握笔杆的、拿粉笔的、做家务的……各种各样的手,一起捧起了书。或浑厚、或高亢、或低沉、或沙哑,各种各样的嗓音,每天品读一首诗,汇成优美的交响。文学,打开了小镇人的思维和视野,在这片并不富饶的土地上,他们把庸常的烟火日子过成了诗。

猜你喜欢

小镇志愿者图书馆
志愿者精神 永不落幕
首都志愿者为北京冬奥会奉献青春力量
志愿者
什么也没有小镇(1)
图书馆
小镇小镇真热闹
穿毛衣的小镇
去图书馆
“中华慈善优秀工作者(志愿者)奖(共152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