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考政治复习的易现问题及破解之“道”

2020-03-04朱小为许宁宁

教学月刊中学版·政治教学 2020年2期
关键词:无为思想课堂教学

朱小为 许宁宁

摘    要:在高三政治复习阶段,教师由于对高考的种种担心,以及受到自身长久以来所秉持的各种经验主义思想的影响,往往容易过度地控制课堂,剥夺学生的主体地位、挤占学生的自主空间,从而导致复习效率低下师生互相抱怨的困惑局面。这种问题的出现症结就在于教师的过度作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借鉴中国古代道家哲学的“无为”思想来规范并引领教师的教学行为,从而达到“无为”而治、教学合一的理想效果。

关键词:高考政治復习;“无为”思想;课堂教学

《老子》中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第三十七章)“无为,而无不为”,这看似矛盾的说法其实蕴含着道家超脱的出世哲学智慧。“无为”并不是不作为,而是强调一个人应该把他的作为严格限制在必要的、自然的范围之内。

在政治高考复习阶段,笔者经过长期的观察与探索,发现作为高三一线教师最容易出现的就是“为的过度”问题。这是对于高考的种种不确定性以及受到自身经验主义影响的应然反应,是紧张备考氛围下教师的教学观和教学行为的扭曲和变形。这就需要教学的管理者以及教师自身及早发现问题并找到切实有效的应对策略。

一、高考政治复习中的常见问题

1.知识体系构建上,教师全权“代为”

笔者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让学生开卷做一份试卷,可以翻阅教材文本参考,但结果并不理想,特别是主观题,书里有现成的知识点但还是写不准确。

这说明一个问题:对于政治这门学科即使你把书倒背如流也不等于就真正地学好了。由此可见,识记只是学好政治这门学科的一项最基本的要求。高考考查的不仅仅是识记能力,更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对教材文本要有从宏观到中观再到微观的深刻把握,要求构建自己的学科知识体系。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会取代学生对文本知识体系进行全权包办的整理,然后要求学生抄录识记。这一过程师生都觉得省时间,学生欣然接受,但是很快就会发现在做题目时教师所授的“钥匙”并不能很好发挥作用,打不开试卷上的那一把把“锁”。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个环节呢?笔者以为恰恰就出在教师包办这个环节上。

我们知道很多学科参考书上都有知识体系的构建图,但都不完全一样,也不可能包治百病。教师把费尽心机所构建好的知识体系图交给学生,这中间就存在两个问题:第一,这是教师整理的,反映的是教师的思维过程和思维习惯,而学生不一定习惯,在解题时就难免会出现思维对接不上的现象;第二,教师的知识体系图就能囊括所有包治百病吗?答案肯定不是,因为构建提纲本身就是一个开放发展的过程,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

因此,教师这种看似高效的全权“代为”恰恰为接下来的复习埋下层出不穷的隐患,需要身处教学一线的广大高三教师及早发现问题并及时规范自身的教学行为。

2.习题作业讲解上,教师过度“作为”

课堂提问具有集中学生注意力、训练学生思维品质、提高学生表达能力、获得有效教学反馈、促进师生和谐交往等功能。[1]所以复习课上把握课堂提问的技巧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大多数高三一线教师在复习过程中特别是在习题作业讲解上,常使提问和思考流于形式。教师出于“责任”和“经验”往往会全权控制课堂话语权,越过提问和思考环节面面俱到地讲解他认为该讲的每一个知识点,而且往往是提前上课延迟下课,导致学生课上课下都是苦不堪言。

学生学习有其接受认知的学习规律,教师教学有其传递知识的教学规律,这些都符合道家哲学“道”的范畴。但是复习过程中,教师这种越过课堂思考和问答环节的加强版填鸭式教学严重违反了教学规律。虽然表面上扩大了课堂容量,完成甚至超额完成课堂任务,但是这只是教师观念中的“完成”,实际上可能充斥着大量的无效讲解,影响学生的能力提高。

3.自习时间利用上,教师处处“有为”

在高考复习的过程中,不少一线教师出于对学生“不放心”的心理,在自习时间的利用上还不忘见缝插针地“指导”学生,过度“关心”学生甚至是干扰学生。这看似处处“有为”的教学行为背后折射的是教师的教学不自信,是违背教学规律,是背“道”而驰。

学生在课堂上以及习题训练上会遇到一些没有完全掌握的知识点,在自主学习时段需要安静地思考、细细地梳理、严谨地对接以及完整地再现,这些都需要有一个良好的自习环境。教师的这种见缝插针、无所不为的教学习惯恰恰侵占了学生自主学习的领地,耽误了学生能力跃升的重要时机。

二、提升高考复习效率的应对策略

1.教师指路,学生布网

对于学科知识体系的构建,教师要做好指路人,要指导并督促学生去结网布局,要“无为”而治而不是全权“代为”。走向高考考场的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每个学生也不可能完全复制教师的思维结构,因此,教师要授之以渔才能让学生结网捕到鱼。

笔者的做法是指导学生根据学科特点自己去构建知识体系并逐渐完善它,让学生明白这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蹴而就的抄录。

这样做有三大好处:第一,学生自己整理的提纲会更加慎重和珍惜,生怕遗漏和出错;第二,在复习过程中学生会更加注重发现、积累并完善自己的提纲;第三,学生对于自己整理构建的提纲比较熟悉,因此在做题时不仅运用自如,还能及时发现问题。

例如,对于《经济生活》知识点的整理,由于《经济生活》在高考中所占比例较大且知识点较多较难,教师可为学生开启两大角度去整合。

第一,就是按照国家、企业和个人角度去分类整理全书的知识点。

第二,就是按照全书的知识点进行分块整理,比如关于“价格”:

无论采取哪种方式都要求让学生自己去整理和完善,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而不能用自己的“教”去取代学生的“学”。教师要用“无为”的古老哲学智慧去开启学生“有为”的智慧大门。

2.教师上岸,学生下水

美國学者在20世纪70和80年代对课堂提问的等待时间进行了大量的课堂研究。最早的研究是由罗维(M.B.Rowe,1969)提出的,认为延长等待时间会引起课堂互动形式的改变。[2]美国教育者调查研究发现,如果给学生留足够的时间准备回答问题,学生回答“不知道”的可能性会大大降低,老师会得到更多的答案,更有利于激发学生思考探究。[3]因此,在习题作业的讲解上,教师不仅要有课堂提问,更要有耐心地去启发和等待学生的思考,要通过延长等待时间的“无为”去激起学生“有为”的思考与参与。

高三复习会有大量的试卷讲评课,教师除了要预设课堂提问,还要想办法去激起学生的主动提问。笔者在复习的过程中所坚持的观点是:教师讲得再细致准确也比不上学生问得细致准确。比如一张综合卷,教师可能会预估到哪些题目学生容易出问题,但批阅完后总会发现自己的预估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出入,甚至有很大的出入。因此,教师不能全凭经验去上课,那样会低效甚至无效。

教师要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多的话语权,让学生从学的角度主动把自己的疑惑提出来,这样就使问题的解决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受众性。

对于学生通过学习小组能够自己解决的问题让他们自己解决,小组间能够互帮互助解决的问题也让他们自己解决,遗留下来的问题师生之间要通过共同参与的方式共同解决。在这整个过程中,教师都应该把握好“为”的尺度,真正做到“无为,而无不为”,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此外,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是等待学生提出来再去解决,因为学生的视野和经验毕竟有限,学生不可能对高考有较深的研究和预测,这就需要教师适时去引导和启发学生有“为”地去探索和解决学科热点问题和难题。

3.教师修炼,学生问道

在学生的自主学习时段,教师要转变“教”的长久姿态,要立足于学生“学”的崭新角度。教师不要处处有“为”地去“指导”学生,要把学习的主动权和问题的发现权更多地还给学生。适时关键的有“为”是指导,全时全面的有“为”就是干涉了。

教师自身也要利用自习时间去研究高考试题,要时刻注重自身的“修炼”,这样才能更好地引领学生发展。

自主学习时段是学生内心的真正“问道”时段,我们要相信学生,相信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领下会体悟到更多的知识,会聚合到更多的能力,会培育出更高的核心素养。问道于内心、问道于同学、问道于师,才能助力高考复习走向更高更广阔的领域。

在高考复习紧张的过程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往往都可能会当局者迷,自乱阵脚,相互内耗。愈是关键的时刻我们愈要保持冷静头脑,愈要团结一致。教师要真心地为学生的学着想,不要过度作为,要用道家哲学的“无为”哲学智慧来引领自己高效“有为”的教学与管理,这样才能取得高考的最后成功。

参考文献:

[1]刘丽群,石鸥.课堂讲授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301-302.

[2]Aiso Heinze,Markus Erhard,Krumbach(Germany).How much time do students have to think about teacher questions?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quick succession of teacher questions and student responses in the German mathematics classroom [J].Analyses ZDM October 2006,Volume38,Issue5:388-398.

[3]William W.Wiien.Questions,Questioning Techniques,and Effective Teaching[M].A National Education Association Publication,1992:95-105.

猜你喜欢

无为思想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我得了一种叫手痒的病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极限思想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老子“无为”思想的价值研究
道家思想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一次函数中折射的重要思想方法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
阿吾(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