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开发区生态预算绩效评价研究
2020-03-04陈辉向鲜花石意如
陈辉 向鲜花 石意如
【摘 要】 区域经济、社会、生态之间发展不协调直接影响到自然资源环境的承载力,需要跳出现有行政区重构区域自然资源环境管理绩效评价体系。主体功能区生态预算绩效评价立足主体功能区,以主体功能区经济、社会与生态协调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主要评价主体功能区生态预算静态绩效与动态绩效;静态绩效评价生态预算决策、执行、报告与合作绩效,动态绩效评价投入产出、协调度与居民幸福指数。考虑到主体功能区类型比较多,文章主要研究限制开发区,以广西河池10县(区)为例,对10县(区)的生态预算静态绩效与动态绩效进行评价,发现不管是静态绩效还是动态绩效整体水平都较低,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 生态预算; 绩效评价
【中图分类号】 F810;X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20)03-0104-09
一、相关文献回顾
20世纪50年代初期,拉丁美洲国家形成了国民经济预算,由国家的经济、金融、自然与人力资源组成[ 1 ];90年代地方环境举措国际理事会(ICLEI)沿用财政预算平衡原理提出生态预算,并在《生态预算指南》中系统阐明了生态预算基本思路是地方政府先将生态资源的非货币预算和其他货币预算分离,并科学设定生态资源保护的年度目标与长期目标,最后参照财政预算编制的年度平衡原理和程序编制生态预算。ICLEI生态预算理事处2004年主导撰写了生态预算程序,由三阶段五步骤构成完整的生态预算循环,三阶段即预算准备和批准、预算执行与预算平衡,具体包括预算评价、预算准备、预算批准、预算执行与预算平衡五个步骤[ 2 ]。在此基础上增加“编制、执行、监督评价”,使生态预算循环完全符合戴明环(PDCA)的过程管理模式,被认为是一种最适合地方政府的环境管理系统[ 3 ],可以实现全程、综合环境资源管理。生态预算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生态预算以财政预算为蓝本,可以采用实物量、非货币量单位;(2)突出全面性和全员性;(3)以预算报告为信息载体,向生态环境管理者、投资者和监督者等相关主体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4)尊重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自然发展规律。生态预算通过三种途径实现其自身的价值:为各级政府建立生态责任预算;为各级政府与企业的生态预算提供生态预算的先进标准;为企业建立生态责任评价机制[ 4 ]。在ICLEI大力宣传与极力推动下,生态预算成功试用了三次:德国示范项目(1996—2000);凯撒斯劳滕示范项目(2001—2003);欧洲示范项目(2001—2004),2001—2007年瑞典、希腊、意大利、英国、德国5个国家13个城市的环境管理当局试用了生态预算[ 5 ]。ICLEI网站(www.iclei.org)、生态预算网站(www.ecobudget.org)发布有关生态预算最新动态,并公布有关生态预算出版物和演讲,如“The eco-Budget Guide”和“ecoBUDGET Guide for Asian Local Authorities”(Robrecht and Frijs,2004),指出生态预算的目的是为绩效评价、设置阶段性目标、确定实现这些目标而选择一套恰当的措施与指标[ 6 ]。生态预算成功的经验逐步被亚洲地区接受并推广,尤其在城市生态资源环境管理领域,2009年印度的贡土尔将财政预算与生态预算整合为财政环境预算[ 7 ]。
生态预算从提出、完善到推广,根据其预算中采用的计量单位不同,经历单一货币化的资源预算、融入单一非货币化的资源预算、生态环境资源综合管理的生态预算三个阶段[ 8 ]。单一货币化的资源预算将生态资源环境价值货币化,以货币作为预算唯一单位,对生态资源环境进行管理,这一阶段的不足是对较容易货币化的生态资源环境可以准确地管理其存量与动态,对不能货币化的生态资源环境则无法纳入其管理范畴;融入单一非货币化的资源预算一定程度解决了单一货币化资源预算的不足,但对生态自然资源环境的动态性、整体性关注不够。因此客观上需要一套完整的生态资源环境管理模式,生态环境资源综合管理模式生态预算也就产生了。生态资源环境管理模式的不断变迁,客观需求生态资源环境管理绩效评价体系改进、优化,有效保障生态预算实施。而生态资源环境的流动性与整体性决定了建立于传统的行政区之上的績效评价体系存在一定缺陷,《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为生态资源环境管理绩效评价提出了新的视角,即基于主体功能区视角构建生态预算绩效评价体系。考虑到主体功能区类型较多,本文主要研究限制开发区的生态预算绩效评价体系,以此为切入点,全面研究主体功能区生态预算绩效评价体系。
二、限制开发区生态预算绩效评价指标
项目组首先初步设计了主体功能区生态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邀请校内预算类、绩效评价类专家(2名教授、2名正高级会计师、1名注册会计师与3名副教授)进行两次论证,最后分别组织梧州市财政预算绩效评价专家库具有高级职称的12名专家、广西拔尖会计人才“十百千”培养项目成员10人、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徐莉萍教授的科研团队进行三次论证。每次论证前一个星期将资料发给相关专家,使专家有足够的时间了解问卷的内容、查阅生态预算相关文献,再集中讨论、归纳整理三次专家论证提出的建议。
(一)生态预算绩效评价指标
1.静态绩效评价指标
生态预算流程是生态预算系统的硬件,一般由预算决策、执行、报告与合作4类关键程序组成,构建比较固定、运行规律明显,4类主体功能区生态预算流程相似度高,很稳定。基于此,将主体功能区生态预算流程绩效界定为生态预算静态绩效。主体功能区生态预算静态绩效评价指标主要针对生态预算流程中决策、执行、报告、合作等环节设计[ 9 ],形成由4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与15个三级指标组成的主体功能区生态预算静态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具体见表1[ 10-11 ]。
2.动态绩效评价指标
限制开发区包括农产品主产区与重点生态功能区两类。在资源环境条件约束下,发展农业被赋予多元目标[ 12 ],这些目标相互影响,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只有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通过技术进步、提升农业从业人员的素质和保护生态环境等来提高各种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 13 ],使农业全面采取“低投入、低能耗、低污染、高产出”的农业发展模式,这些为评价农产品主产区发展绩效评价指明了基本方向。在現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同时考虑主体功能区建设目标——保障农产品能持续供给,评价农业主产区的经济发展绩效就是评价农业发展中自然资源的消耗,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保障农产品供给,其环境消耗主要是农业发展过程中废水、化肥、农药与农用薄膜残留物等。农业主产区的农民较多,农民的收入与农村医疗卫生水平是社会治理中的突出问题。环境污染物减排主要是农业发展中产生的各类污染物,在评价环境质量的同时,还评价土地资源、森林、草地资源质量。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功能定位是保障国家生态安全,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示范区,可划分为水源涵养型、水土保持型、防风固沙型和生物多样化维护型4种,以保护与修复生态环境、供给生态产品为首要任务。考虑到重点生态功能区与农产品主产区主体功能性质比较相似,采取相同的绩效评价指标,从资源环境、科技创新、社会发展、民生改善等方面构建重点生态功能区发展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14 ]。兼顾农业主产区与生态功能区,不割裂农产品主产区与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同质性,也可以保证生态预算动态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与《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一脉相承,从经济发展、社会治理与生态管理3个维度设计绩效评价指标,但是农业主产区与重点生态功能区还是存在些差异,其差异可以体现在指标权重上。限制开发区生态预算动态绩效评价指标见表2[ 15-22 ]。
(二)指标权重的确定
将专家划分为理论专家与实务专家,选择专家必须符合两个基本要求:(1)理论专家必须是预算、会计、环境、生态方面的博士或教授,实务专家必须具有高级会计师职称或是县、市级政府职能部门的预算负责人;(2)对生态预算领域有一定的研究。采取实地问卷调查与邮件的方式将两两对比判断矩阵设计成问卷发给各位专家,由专家经过仔细思考,对两两指标的重要性进行比较之后,再给两两矩阵打分。理论专家37人,主要是来源于湖南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江西财经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厦门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广西大学、桂林理工大学、武汉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等高校的教授与博士(教授20人,博士17人),生态环境方面的专家5人,会计、预算方面的专家32人;实务专家37人,主要是来源于广东(广州、深圳、珠海)与广西(南宁、桂林、梧州、钦州、百色)两省的高级会计师3人,注册会计师7人,政府环保系统、财政系统县局级以上的领导27人。收回所有专家的调查问卷74份,在综合分析各位专家的打分结果的基础上,形成各指标两两矩阵表,在此基础上计算各指标的权重。
1.静态绩效评价指标的权重
各层次指标的CR值都小于0.1,最后进行层次总排序的一致性检验,CI=0.001,RI=0.132,CR=0.008,CR小于0.1,说明在专家打分基础上确定的指标组成的矩阵具有相对一致性,生态预算静态绩效各层次指标权重见表3。
2.动态绩效评价指标权重
综合考虑专家打分给两两矩阵赋值,农业主产区与重点生态功能区动态绩效评价指标各层次指标的一致性检验CR值都小于0.1,说明各层次一致性检验通过。最后进行农业主产区层次总排序的一致性检验,CI=0.015,RI=0.787,CR=0.019,CR小于0.1;重点生态功能区层次总排序的一致性检验,CI=0.001,RI=0.765,CR=0.001,CR小于0.1,说明在专家打分基础上确定的指标组成的矩阵具有相对一致性。限制开发区生态预算动态绩效各层次指标权重见表4。
三、河池10县(区)生态预算绩效评价
(一)数据来源与指标计算说明
1.数据来源
《广西主体功能区规划》中明确规定河池市为限制开发区,其中宜州、南丹属于农业主产区,其余8县属于重点生态功能区。以限制开发区生态预算流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为蓝本,设计调查问卷,对每个三级评价指标进行通俗的描述形成问卷的问题,采取5级打分法要求被调查对象打分,1表示非常不满意,2表示不太满意,3表示一般满意,4表示满意,5表示非常满意。2018年2月至2018年6月项目组4名成员带领梧州学院36名学生对河池10县(区)各个乡镇进行实地问卷调查,具体采取访谈的方式,每次访谈为4~6人。访谈对象有两个基本要求:一是访谈对象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因为问卷调查的内容比较专业,需要一定的知识才能理解问卷内容;二是访谈对象必须覆盖各镇(乡),尽可能覆盖各个村,使问卷调查结果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本次共发出问卷1 000份,每个县(区)发放100份问卷,由于采取访谈的方式填写问卷,有效问卷回收率比较高,共回收问卷1 000份,各县(区)分别是100份。动态绩效评价指标的数据考虑到河池“十一五”期间、“十二五”期间很多年份的数据缺失严重,2008年、2009年、2012年与2014年四年数据比较完整,所以用2008年、2009年两年数据的平均值描述“十一五”期间的状况,用2012年、2014年两年数据的平均值描述“十二五”期间的状况,虽然数据不是很全面,但还是有一定的代表性。数据主要来源于珠西经济带经济社会发展数据库,河池10县(区)2008年、2009年、2012年、2014年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河池市2008年、2009年、2012年、2014年统计年鉴,河池市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十三五”规划。由于各指标的度量单位不同,分析之前先对获取的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经济绩效、社会绩效、生态绩效与综合绩效都采用标准化值与对应指标权重的积求和所得。
2.指标计算说明。
(1)投入产出效率。本文不单独根据现有的投入产出效率指标计算公式计算投入产出,而是在设计具体评价指标时,考虑了自然资源环境、资金的投入产出关系。计算的基本思路是先根据经济子系统、社会子系统和生态子系统对应的指标与指标权重计算加权平均值,描述经济子系统、社会子系统和生态子系统的投入产出效率,分别称为经济发展绩效、社会治理绩效与生态管理绩效,然后根据经济发展绩效、社会治理绩效和生态管理绩效与它们对应的权重计算加权平均值,描述主体功能区的投入产出效率。
(2)區域协调发展度。区域协调发展度指标主要借鉴了汪波等[ 10 ]、石培基等[ 11 ]研究的计算思路,主体功能区的协调发展度计算过程如下。
首先计算区域协调度(C),计算公式为:
C=1-V
其中V为变异系数,变异系数=标准差/三大子系统综合得分的平均值。一般区域协调度值越小,说明主体功能区经济子系统、社会子系统、生态子系统之间协调度越低,反之越高。
然后计算区域协调发展度(D),计算公式为:
D=■
其中T为主体功能区三大子系统的综合得分值与其对应权重的乘积之和。
(3)居民幸福指数。居民幸福指数从居民满意度、居民幸福感两个方面采取5级量化打分法,通过问卷调查获取原始数据(与生态预算静态绩效评价的问卷调查同时进行),然后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在此基础上根据居民幸福指数的计算公式计算各县(区)居民幸福指数,居民幸福指数计算公式为:
居民幸福指数=居民满意度×50%+居民幸福感×50%
(二)10县(区)生态预算静态绩效评价
1.生态预算静态绩效结构评价
河池10县(区)生态预算静态绩效值计算见表5。从表5可知:(1)单一环节预算绩效评价。决策绩效排名前三的是罗城、巴马、都安,排名后三的是大化、环江、凤山;执行绩效排名前三的是罗城、巴马、都安,排名后三的是南丹、大化、环江;报告绩效排名前三的是罗城、巴马、天峨,排名后三的是凤山、南丹、环江;合作绩效排名前三的是都安、巴马、罗城,排名后三的是凤山、东兰、南丹。说明罗城、巴马、都安各环节的绩效都比较好,大化、环江、南丹各环节的绩效都比较差。(2)预算绩效的结构分析。生态预算流程综合绩效波动不大,10县(区)的生态预算流程绩效值介于3.0与3.5之间,其中流程绩效排在前三的依次是罗城、巴马、都安,排在后三的依次是凤山、大化、环江。在10县(区)中罗城生态预算流程绩效最高,除了生态预算系统内部合作程度偏低外,其他各方面都做得比较好;巴马生态预算流程绩效比较高,除了生态预算系统之间的合作程度偏低外,其他各方面都做得比较好;都安生态预算流程绩效比较高,尤其在生态预算系统内部合作、生态预算系统之间合作都做得比较好。凤山生态预算静态绩效比较低,主要源于决策中生态预算系统设计、生态预算信息报告形式与报告质量、预算系统内部与外部合作程度都比较低;大化生态预算静态绩效比较低,主要与生态预算决策中顶层制度设计、生态预算系统设计、预算执行组织与管理制度、预算执行合规与合理等有关;环江生态预算静态绩效比较低,主要源于生态预算决策中顶层制度设计、预算执行组织与管理制度、预算信息报告形式与报告质量、预算系统之间合作程度不高。(3)生态预算静态绩效与决策绩效、执行绩效、报告绩效、合作绩效的相关性分析。10县(区)生态预算静态绩效与决策绩效、执行绩效、报告绩效、合作绩效的相关系数分别是0.93、0.88、0.90、0.71,说明决策绩效、执行绩效、报告绩效、合作绩效与预算流程绩效都呈现正相关,但是合作绩效与流程绩效的相关性不是很明显。从理论角度看决策、执行、报告各环节合作程度越高,生态预算流程绩效越高,说明10县(区)对各环节的合作不太重视,值得思考。另外执行绩效与流程绩效的相关系数也只有0.88,是执行机制自身存在缺陷还是执行过程存在不足,需要考虑。
2.生态预算静态绩效等级分析
一般认为生态预算初期绩效值介于0.8~1为有效等级,0.5~0.79为基本有效等级,0~0.49为无效等级。10县(区)标准化后的生态预算决策绩效值、执行绩效值、报告绩效值与合作绩效值见表5。从表5可知:河池10县(区)标准化后的生态预算流程绩效值罗城是0.70,与有效等级相差约0.1,其余9县(区)都处于0.61~0.69之间,属于基本有效等级。10县(区)生态预算决策绩效中罗城、巴马的顶层制度设计趋近有效等级,大化趋近于无效等级,其余7县(区)标准化后顶层制度设计绩效值为0.60~0.67之间,属于基本有效等级;生态预算系统设计绩效都处于0.60~0.70之间,也都属于基本有效等级。10县(区)执行绩效中预算组织与管理制度绩效都介于0.60~0.70之间,预算执行合规与合理性的绩效值除了南丹低于0.60外,其余9县(区)介于0.60~0.70之间,都属于基本有效等级。10县(区)生态预算报告绩效中,罗城、都安、巴马的报告形式绩效趋近于有效等级外,其余7县的报告形式绩效值介于0.60~0.68之间,都属于基本有效等级。标准化后的预算信息质量绩效值除了罗城趋近于有效等级外,凤山、南丹、环江趋近于无效等级,其余6县(区)介于0.63~0.67之间,都属于基本有效等级。10县(区)生态预算合作绩效中预算系统内部合作绩效,除了巴马趋近有效等级外,凤山、东兰趋近于无效等级外,其余7县(区)绩效值介于0.60~0.69之间;预算系统之间的合作绩效,除了都安、罗城趋近于有效等级,凤山趋近于无效等级外,其余7县(区)介于0.60~0.69之间,都属于基本有效等级。
(三)10县(区)生态预算动态绩效评价
1.投入产出绩效评价
河池10县(区)投入产出效率值见表6。“十二五”期间的投入产出与“十一五”期间的投入产出比较可知:宜州区经济绩效略有上升,社会绩效变化不大,而生态绩效出现较大幅度下降,导致宜州区的投入产出绩效下降;南丹县经济绩效略有上升,而社会绩效、生态绩效都有所下降,导致南丹的投入产出绩效下降;天峨县经济发展绩效下降,社会绩效略有上升,生态绩效下降明显,整体投入产出绩效下降;凤山县经济绩效下降非常明显,社会绩效增长比较快,生态绩效略有上升,整体投入产出绩效下降;东兰县经济绩效略有上升,社会绩效略有下降,生态绩效也出现微降,整体投入产出绩效略有下降;巴马县经济绩效小幅下降,社会绩效增长很快,生态绩效有一定上升,整体投入产出绩效有小幅上升;都安县经济绩效下降幅度很大,下降约40%,社会绩效小幅下降,生态绩效大幅下降,整体投入产出绩效下降很大;大化县经济绩效下降幅度很大,社会绩效小幅下降,生态绩效有一定上升,整体绩效小幅下降;罗城县经济绩效小幅下降,社会绩效大幅度下降,生态绩效有大幅度上升,整体投入产出绩效小幅上升;环江县经济绩效小幅上升,社会绩效增长很快,生态绩效增长幅度很大,整体投入产出绩效有大幅度上升。
2.协调发展度评价
一般认为协调发展度为0~0.21属于极不协调,0.22~0.43属于较不协调,0.44~0.65属于基本协调,0.66~0.87属于比较协调,0.88~1属于非常协调[ 23-24 ]。河池10县(区)“十一五”“十二五”期间的发展协调度见表7。从表7可知:(1)10县(区)整体协调发展度减少占较大比例。“十二五”与“十一五”期间相比较,只有环江、巴马、天峨3县的发展协调度出现了提升,其中环江提升的幅度比较大,宜州、南丹、凤山、东兰、都安、大化、罗城7县(区)的协调发展度下降,其中罗城、宜州、南丹的发展协调下降的幅度很大。(2)10县(区)的发展协调度的水平不高。“十二五”期间,除了天峨处于比较协调水平外,其他9县(区)都处于较协调与基本协调水平,说明9县(区)处于低水平的协调发展状态,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3.居民幸福指数评价
对河池10县(区)的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将调查结果进行标准化处理后,按照居民幸福指数计算公式计算整理如表8。从表8可知:居民幸福指数排前三的是罗城、宜州、都安,排在后三的是凤山、南丹、环江,说明罗城、宜州、都安3县居民对经济品、社会品与生态品的组合供给满意度很高,而凤山、南丹、环江对经济品、社会品与生态品的组合供给满意度不高。
(四)10县(区)生态预算综合绩效评价
生态预算综合绩效评价指标权重设计、生态预算综合绩效值计算公式主要借鉴韩国富川市的经验,综合绩效计算公式为:
综合绩效=流程绩效×40%+投入产出×30%+协调发展度×10%+居民幸福指数×20%
根据生态预算综合绩效计算公式,河池10县(区)生态预算综合绩效值汇总表见表9。天峨县生态预算综合绩效最高,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天峨、环江、罗城,排在后三位的分别是都安、凤山、大化。10县(区)的生态预算综合绩效值在0.55~0.67之间波动,整体绩效水平还是不高。从表9可知:(1)天峨县生态预算综合绩效值最高,主要表现生态预算流程绩效、投入产出、协调发展度与居民幸福指数都比较高,但是其综合水平还可以进一步提升,因此,天峨县可以考虑在现有生态预算的基础上,提升整体水平。(2)环江县生态预算综合绩效比较高,与天峨县类似,整体水平还比较低,有待于整体提升。(3)罗城、巴马、宜州、东兰、大化、都安6县(区)生态预算综合绩效主要表现在生态预算流程绩效、居民幸福指数比较高,但是投入产出、协调发展度偏低,因此,6县(区)当务之急要更加重视生态预算的投入产出与协调发展。(4)南丹县、凤山县生态预算综合绩效比较差,主要表现在投入产出、区域协调发展与居民幸福感指数三方面都比较差,因此两县在重视投入产出、区域协调发展的同时还要极力提升居民幸福指数。
从居民幸福指数维度分析,10县(区)居民幸福指数从高到低依次排序:罗城、宜州、都安、天峨、东兰、巴马、大化、环江、南丹、凤山。综合分析10县(区)绩效指标曲线的变化,可以看出居民幸福指数曲线与流程绩效曲线的变化基本一致,投入产出效率曲线与协调发展度曲线的变化相似度比较高,居民幸福指数与协调发展度的变化相似度不高,居民幸福指数与投入产出效率变化相似度不高。
四、小结与建议
限制开发区生态预算绩效评价基于主体功能区对自然资源环境管理绩效全程评价,既评价其静态绩效,又评价动态绩效,农业主产区与重点生态功能区动态绩效评价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指标权重上,为限制开发区开展自然资源环境管理绩效评价提供了一种新思路。从河池10县(区)应用限制开发区生态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得知:河池10县(区)生态预算静态绩效整体不高,罗城要强化生态预算内部决策、执行、报告等各环节的合作,巴马要加强与其他地区生态预算系统之间的合作,凤山要结合自身状况设计生态预算系统、改进生态预算信息报告形式、提高生态预算报告质量和预算系统的合作程度,大化要重视生态预算的顶层制度设计、生态预算系统的设计与预算执行,环江要注意生态预算的顶层制度设计、预算执行、预算报告。10县(区)生态预算投入产出效率不高、整体发展协调度水平也不高,要防止宜州、南丹、都安的发展协调度下降,适当提升天峨、东兰的协调发展度,提升环江、罗城、大化、凤山的投入产出效率,提高巴马投入产出效率的同时大幅提升协调发展度。●
【主要参考文献】
[1] 普雷姆詹德.预算经济学[M].周慈铭,何忠卿,李鸣,译.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9.
[2] 可持续发展的生态预算规划[EB/OL].http://www.ecobudget.org/index.php?id=6969.
[3] THERESE,ERSSON.Comparing ISO 14001 and eco-budget as models for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ystems in municipal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D].Master of Science Thesis,Environmental Science Programe,2003.
[4] 徐莉萍,李姣妤.生态预算研究述评与展望[J].经济学动态,2012(10):91-94.
[5] 徐莉萍,李姣妤,张艳纯.政府生态预算绩效评价調查研究[J].会计研究,2012(12):74-80.
[6] 任启龙,王利.基于主体功能区的辽宁省绩效考核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6(6):664-668.
[7] Eco-budget guide for Asian local authorities[EB/OL].http://www.ecobudget.org/index.phpid=6956.
[8] 温孝卿,王碧含.绿色、协调发展理念下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质量协同研究[J].理论探讨,2018(3):84-94.
[9] 肖良武,张艳.西部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困境与出路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7(12):168-172.
[10] 汪波,方丽.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度评价实证分析[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4(6):52-55.
[11] 石培基,杨银峰,吴燕芳.基于复合系统的城市可持续发展协调性评价模型[J].统计与决策,2010(14):36-38.
[12] 初雪,陈兴鹏,贾卓,等.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和生态系统协调发展研究:以甘肃省崇信县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7(10):13-18.
[13] 刘燕妮,任保平,高鹏.中国农业发展方式的评价[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2(3):100-107.
[14] 李旭辉,朱启贵.生态主体功能区经济社会发展绩效动态综合评价[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7(7):96-105.
[15] 李述,葛刚,刘琪璟.基于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江西省城镇化发展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8(10):2250-2259.
[16] 刘燕妮,伍保平,高鹏.中国农业发展方式的评价[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2(3):100-107.
[17] 蔡绍洪,魏媛.喀斯特贫困山区低碳经济与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研究:以贵州省为例[J].贵州财经大学学报,2018(7):90-98.
[18] 陈瑾瑜,张文秀.低碳农业发展的综合评价:以四川省为例[J].经济问题,2015(2):101-104.
[19] 严昌荣,梅旭荣,何文清,等.农用地膜残留污染的现状与防治[J].农业工程学报,2006(11):269-272.
[20] 赵小雨,王学军,郭群.区域创新能力、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关系研究:省级面板数据空间计量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8(3):35-42.
[21]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镇指标(环发〔2014〕12号)[S].2014.
[22] “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国发〔2016〕65号)[R].2016.
[23] 宋建波,武春友.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评价研究: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J].中國软科学,2010(2):78-87.
[24] 刘满凤,宋颖,许娟娟.基于协调性约束的经济系统与环境系统综合效率评价[J].管理评论,2015(6):8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