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川崎病复发两次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2020-03-04陈林汪希珂

贵州医药 2020年6期
关键词:口唇查体川崎

陈林 汪希珂

(贵州省人民医院儿科心血管病区,贵州 贵阳 550002)

川崎病(KD)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1],主要表现为全身性血管炎,常见冠状动脉损伤[2-3]。因为川崎病的病因尚不明确,且缺乏有效的防治措施,目前川崎病的发病率仍在逐年上升,但川崎病的复发目前却较为罕见[4]。

1 临床资料

患儿,男,6 16/30月。因“发热4 d,口唇干裂、结膜充血”第一次入院。入院查体:体温39.1 ℃,颈部、手部可见散在红色皮疹,高出皮面,压之褪色,疹间皮肤正常。卡疤红,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明显肿大。结膜充血,口唇干裂,见较多血痂附着。咽部充血,颈软。肺部查体无特殊。心率130 次/min,律齐,心音有力,心前区可闻及II/6级收缩期杂音。腹部及神经系统查体无特殊。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13.41×109/L,红细胞4.22×1012/L,血红蛋白 110 g/L,血小板430×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47.8%,淋巴细胞百分比39.1%。C反应蛋白 54.59 mg/L。红细胞沉降率 64 mm/h。凝血机制:血纤维蛋白原量 4.96 g/L,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6.5 μg/mL,D-二聚体 3.68 μg/mL。降钙素原 0.11 ng/mL,IL-6 31.54 pg/mL。免疫球蛋白定量:IgE 298.61 IU/mL。心脏B超: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脊内型),左冠状动脉主干内径1.3 mm,右冠状动脉主干内径0.9 mm。入院后诊断为川崎病,予静注人免疫球蛋白(IVIG,剂量:1 g·kg-1·d-1,连用2 d)治疗1 d后,患儿体温恢复正常后未再发热,结膜无充血,口唇红润。予出院口服阿司匹林、双嘧达莫治疗,同时心脏B超随访。

半月后,患儿因“反复发热4 d”再次入院,体温波动38.5~40 ℃,第二次入院查体:躯干部见散在红色皮疹,结膜充血,口唇干裂,舌乳头凸起,心脏查体同前次,肺部、腹部及神经系统查体无特殊,四肢及肛周无脱皮。血常规:白细胞17.56×109/L,红细胞3.87×1012/L,血红蛋白 102 g/L,血小板377×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4.7%,淋巴细胞百分比19.4%。C反应蛋白 151.3 mg/L。血生化:谷丙转氨酶176 U/L,肾功能、电解质、心肌酶谱未见异常。尿常规:尿胆红素1+,尿酮体1+,白细胞746 个/μL,红细胞27 个/μL,尿隐血1+。痰培养:大肠埃希菌。肺部CT:双肺感染。心脏B超同前。血培养未见异常。病程中患儿前囟隆起,脑脊液常规、脑脊液生化、脑脊液培养未见异常。诊断:川崎病复发、川崎病脑病?支气管肺炎(肺炎支原体抗体、大肠埃希菌)、肝功能损害等。予IVIG(1 g·kg-1·d-1,连用2 d,患儿发热无明显缓解,后再予第二剂1 g·kg-1·d-1治疗2 d)后症状无明显改善,改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冲击治疗(20 mg·kg-1·d-1,连用3 d),同时积极治疗肺部感染及泌尿道感染,予脱水降颅内压、抗血小板聚集等对症支持治疗后,患儿体温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消失。出院后予阿司匹林、甲泼尼龙片、双嘧达莫等口服治疗,动态复查心脏B超等。

九个月后,患儿因“发热8 d”第三次入院。伴有咳嗽,病程中曾有一过性皮疹,院外先后多种抗生素治疗无效。入院后查体:颈部可扪及绿豆大小淋巴结,睑结膜无充血,口唇无皲裂,未见杨梅舌,心脏查体同前,腹部、肺部及神经系统查体无特殊。入院后血常规未见明显异常。C反应蛋白:50.92 mg/L。PCT:0.69 ng/mL。心脏B超冠状动脉主干内径正常,余同前。术前三项、骨髓涂片及培养、Eb病毒抗体、肺炎支原体核酸PCR等未见异常。追问病史,患儿姐姐曾患川崎病,予IVIG治疗后未再复发。入院后患儿虽肺部感染明确,但经抗感染及对症治疗后,病情无明显改善,患儿曾有川崎病复发病史,结合本次病史,考虑川崎病复发可能,积极抗感染治疗,同时再次予IVIG(1 g·kg-1·d-1,2 d)及阿司匹林、双嘧达莫等治疗。经治疗后,患儿体温正常,临床症状消失后出院。

2 讨 论

满足以下6项中的5项即可确诊为KD:(1)持续发热5 d以上;(2)结膜充血;(3)口唇、口腔改变;(4)非化脓性浅表淋巴结炎;(5)皮疹;(6)四肢末端硬肿及膜样脱皮。过去有学者提出,川崎病复发是指符合川崎病诊断标准,初次发病的临床症状、体征消失2个月以上,初次发病时异常实验室检查指标完全恢复正常[5]。但有研究[6]发现,将川崎病患者热退后14 d内再次出现发热并符合川崎病诊断标准的病例称为复发,而热退后>14 d再次出现发热的病例称为再发。本例患儿三次病程发热间隔均>14 d,按照上述定义,应属于川崎病再发。

有研究[7]表明,感染是川崎病的主要的诱发原因之一。有研究[8]从川崎病患儿中分离出多种病原体,其中最常见的致病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和非典型病原体,与川崎病有关的病毒有腺病毒、EB病毒、流感病毒及逆转录病毒等。本例患儿川崎病3次发病,均合并有呼吸道感染,第二次病程中明确有肺炎支原体、大肠埃希菌感染,亦提示患儿呼吸道感染可能是诱发川崎病的因素。

患儿1年内两次川崎病复发,患儿姐姐亦有川崎病病史,提示患儿川崎病发病的另一可能因素——遗传因素。目前普遍认为,川崎病是一种多因素引起,其中遗传因素为主要病因之一。美国的川崎病流行病学研究证实,不同种族对川崎病发病率有着显著的影响。亚裔、太平洋岛民发病率是白种人的2.5倍和1.5倍。夏威夷是美国亚裔和太平洋岛民人口比例最高的州,其川崎病的发病率也在美国最高[9],提示川崎病的发病因素中,基因因素比环境因素更有影响力。近年来,已有大量川崎病潜在易感基因位点被发现,包括:ITPKC、BLK、BTNL2、TGF-β等[10]。

对于川崎病复发的预防,目前尚缺乏大量的研究证据。一项二期非盲的随机对照研究发现,克拉霉素联合IVIG可以降低川崎病的复发率[6]。川崎病复发是川崎病心脏损害,尤其是冠状动脉损害的、冠状动脉瘤形成的高危因素[11]。川崎病复发的患儿往往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而容易被忽略,导致患儿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探索川崎病复发的诱因、实验室特点、预防措施等,以期使患儿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改善预后。

猜你喜欢

口唇查体川崎
川崎病的研究概况及诊断治疗进展
伴急腹症的川崎病儿童临床分析4例
皮肤镜在鉴别口唇静脉湖和口唇黑子中的应用
冰糖葫芦
健康查体中以人为本服务的应用
健康查体中护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论健康查体中护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中国美貌汉族女性口唇特征的测量
miRNA-145和miRNA-143在川崎病患儿血浆中的表达及意义
CRP和NT-proBNP对小儿川崎病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