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锈病的综合防治
2020-03-04
锈病又称赤星病,俗称“羊胡子”,主要危害蔷薇科苹果、梨、海棠、山定子、山楂等植物,常造成早期落叶、树势衰弱,影响产量和质量,尤其是春季雨水充沛,发病最为严重,在泾川县苹果产区历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2019年尤其严重,主要原因是近几年乡村新型旅游产业开发,景点绿化设计大多以常青树为主,栽植桧柏、刺柏、塔柏等转寄主树。
一、病原
病原为山田胶锈菌,属于担子菌亚门冬胞菌纲,是一种转主寄生真菌,它只有在两种亲缘关系不同的寄主上才能完成其生活史,缺少其中任何一种寄主,锈病就不会发生。蔷薇科苹果、梨、海棠、山楂等是主要寄主,转主寄主有桧柏、龙柏、塔柏等柏树。它在寄主上形成性孢子和锈孢子,锈孢子只侵染转寄主,在转寄主上形成冬孢子,以后萌发产生担孢子,担孢子只侵染寄主。
二、发病规律
转移侵染循环时期: 4~5份锈病侵染苹果,6月中旬以后锈病菌不再侵染苹果。7~8月从苹果等寄主到转寄主桧柏等柏树上越冬,一年循环一次。
苹果锈病菌在桧柏上为害小枝,即以茵丝体在菌瘿中越冬。第二年春天形成褐色的冬孢子角。冬孢子柄被有胶质,在春季第一场有效降雨(降雨5毫米以上,超过12小时)后,遇降雨或空气潮湿吸水后胺化膨大,冬孢子萌发产生大量担孢子,随风传播到苹果树上,首先是沿主风(东南、西北方向一周内发现)传播,其次是西南、东北方向(两周后发现),主风方向侵染最重,距转寄主越近受害越重,反之则轻,传播距离最远5000米。锈菌侵染苹果树叶片、叶柄、果实及当年新梢等,形成性孢子器和性孢子、锈孢子器和锈孢子。锈孢子成熟后,随风传播到桧柏上。
三、危害症状
此病主要为害苹果叶片,也能为害嫩枝、幼果和果柄,还可为害转主寄主桧柏,使小枝枯死。
苹果初患病时叶片正面出现油亮的橘红色小斑点,用手摸有红色铁绣色黏液,后逐渐扩大,形成圆形橙黄色肿胀病斑,边缘红色。发病1~2周后,病斑表面密生鲜黄色细小点粒,即性孢子器。叶柄发病,病部橙黄色,稍隆起,多呈纺锤形,初期表面产生小点状性孢子器,后期病斑周围产生毛状的锈孢子器。新梢发病,刚开始与叶柄受害相似,后期病部凹陷、龟裂、质脆易折断。幼果染病后,靠近萼洼附近的果面上出现近圆形病斑,初为橙黄色,后变黄褐色,直径约10~20毫米。病斑表面也产生初为黄色、后变为黑色的小点粒,其后在病斑四周产生细管状的锈孢子器,病果生长停滞,病部坚硬,多呈畸形。嫩枝发病,病斑为橙黄色,梭形,局部隆起,后期病部龟裂。病枝易从病部折断。
四、防治技术
(一)在苹果主产区,当地政府首先要做好苹果园栽植区域规划设计,明文规定禁止在苹果园周围5公里范围内种植柏树,禁止设置桧柏育苗地。四旁绿化、公园景点、墓地等场所禁止栽植桧柏,可设计栽植其它绿化树种,这是控制苹果锈病的根本措施。
(二)在苹果园周围已经有桧柏类树木、且能造成严重危害的苹果主产地,可由当地政府协调,将果园周围5公里范围内的桧柏类树木移除,改植为其他绿化树种。
(三)消灭病菌来源。暂时移除不了时要剪除桧柏小枝上的菌瘿,集中烧毁。或者在苹果树萌芽前在桧柏上喷一次铲除治疗剂消灭越冬病菌,一般应在桧柏小枝叉间的深褐色舌状物未胶化之前喷药,可选药剂有3~5波美度石硫合剂、45%石硫合剂晶体30~50倍液、20%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30%戊唑多菌灵悬浮剂400~600倍液或其它铲除治疗剂。若遇降雨,立即喷第二次,隔十天喷第三次。
(四)喷药保护治疗。苹果锈病主要发生在苹果萌芽后的60天内,往年锈病发生较重的果园自苹果展叶期开始,每隔10~15天喷布一次杀菌剂,连喷2~3次,以保护叶片不受锈病菌侵染;或者天气预报有大范围降水前喷布一次杀菌剂,防止锈病菌在降雨过程中侵染。可选内吸杀菌剂有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剂2000~2500倍液、40%腈菌唑6000~8000倍液、430克/升戊唑醇3000~40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00克/升悬浮剂800~1000倍液、15%粉绣宁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保护剂有80%代森锰锌(全络合态)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
(五)抓关键时间。锈病菌侵入苹果叶片后的5天内喷施内吸性杀菌剂能有效控制入侵病菌扩展与发病,喷药时间越晚防治效果越差。喷药治疗应严格掌握用药的时间,用药时间可根据以下方法确定:
1.在4~5月份,如果出现第一次降雨,雨量超过5毫米,或持续时间超过12小时,于降雨后的5天内喷施内吸性杀菌剂;
2.在冬孢子角大量萌发,即“柏树开花”后,且在“柏树开花”的同时有持续12小时以上降雨,于“柏树开花”后的5天内喷施内吸性杀菌剂;
3.在苹果、梨叶片刚开始发病,即出现针尖大小的红点时,立即喷施内吸性杀菌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