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保无人机在甘蔗害虫防治上的应用效果
2020-03-04蔺乔仙杨世常夏银果张念滇万瑞红张云生陈绍品姜吉娟张永港
蔺乔仙,杨世常,夏银果,张念滇,何 珂,孟 霞,万瑞红,张云生,陈绍品,康 宁,小 依,姜吉娟,张永港*
0 引言
云南德宏蔗区在甘蔗大培土时根施新型农药防治甘蔗害虫由来已久,但随着害虫抗药性逐渐增强,用药量和防治成本不断增高,防治效果明显下降,为有效控制甘蔗生长后期害虫的为害,采用农药喷雾的防治方法,由于甘蔗生长后期植株高大,存在手工操作难、作业效率低、喷药风险大的问题。而无人机防治甘蔗害虫技术能充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自动控制等技术,实现了无人机自动导航甘蔗植保作业功能[1],且具有防治速度快、效率高、用药量少等优点[2],已在省内外甘蔗病虫害防治上进行了应用和推广。我州于2016年开始引进无人机进行甘蔗害虫防治作业示范,2017年先后采用不同机型在全州各县(市)蔗区对甘蔗蓟马、螟虫、粘虫、赭色鸟喙象和甘蔗病害等进行了一定面积的防治,并取得了一定的防治效果。无人机飞防已引起了地方政府、制糖企业和蔗农的关注和重视,但无人机飞防配套技术尚未完善,对各种甘蔗病虫害的防治效果还缺乏科学的数据支撑。为有效防控甘蔗蓟马、螟虫,兼顾突发性甘蔗病虫害的防治,试验摸索出无人机飞防技术条件下的防治效果,为甘蔗虫害防治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供试作物甘蔗品种:为当地主推品种,主要有粤糖 93-159、柳城 03-182、川糖 79-15、ROC20、云蔗05-51、柳城05-136。
防治对象:甘蔗蓟马、甘蔗螟虫。
供试药剂:70%噻虫嗪 ZF,先正达(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生产;2%吡虫啉 GR,湖北省天门斯普林植物保护有限公司生产;4%吡虫·毒死蜱GR,山东大农药业有限公司生产;0.4%氯虫苯甲酰胺 GR,江门市大光明农化新会有限公司生产;33%氯氟·吡虫啉SC,江苏龙灯化学有限公司生产;40%氯虫·噻虫嗪WG,先正达(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生产。具体施用方法及用量等详见表1。
表1 参试农药、用量及施药方法统计表
1.2 试验地点
试验示范地块选择在云南省陇川县景罕糖厂蔗区。其中,甘蔗蓟马防治试验示范点分别在章凤镇弄贯村弄岛村民小组、景罕镇广宋村汤文村民小组和景罕镇曼软村红光社村民小组等3个片区实施;螟虫防治试验示范点分别在景罕镇广等村拥军社村民小组、景罕镇景罕村景哏村民小组实施。
1.3 试验时间
开展甘蔗蓟马无人机防治的时间为 2018年 7月11~28日共18天。其中,章凤镇弄贯村弄岛村民小组于7月11~17日防治,景罕镇广宋村汤文村民小组和景罕镇曼软村红光社村民小组于7月18~28日防治。
甘蔗螟虫无人机防治的时间为 2018年 8月15~17日共3天全程防治至结束。
1.4 施药器材及飞行参数
试验喷雾作业采用的是昆明得一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的极飞农业P20 2017款植保无人机,其飞行外形尺寸为:长343 mm×宽207 mm×高85 mm,机身重量:4.5 kg,最大起飞重量为:20 kg,载药容积:5~8 L,飞行时间:载药可持续飞行25 min,喷雾雾化标准:70~200 μm(可调),着药量:40~250 粒/cm2,喷头直径:60 mm,喷洒流量:150~500 mL/min(可调),喷幅宽度:1.5~5 m(视作业高度而定)[3-4]。
山地飞行参数:航线类型为往返航线,飞行高度为2.5~3 m (起飞位置和地块高度不同),飞行速度为2~3 m/s(地块倾斜程度不同),喷洒幅宽为3 m,流速为9000 mL/hm2,雾化大小为120 μm。
平地飞行参数:航线类型为往返航线,飞行高度为3 m,飞行速度为5 m/s,喷洒幅宽为3 m,流速为9000 mL/hm2,雾化大小为120 μm。
1.5 试验设计
该研究是在甘蔗大培土根施药剂防治的基础上进行,均采用大区对比设计,共实施无人机飞防133.02 hm2。其中,甘蔗蓟马防治试验示范分别在弄岛村民小组、红光村民小组和汤文村民小组3个地方实施,实施无人机飞防总面积为87.6 hm2(弄岛点49.73 hm2,红光点15.4 hm2,汤文点22.47 hm2),在根施70%噻虫嗪ZF 225 g/hm2的基础上,6~7月选用33%氯氟·吡虫啉SC 240 mL/hm2进行无人机喷药防治,以根施 70%噻虫嗪 ZF 225 g/hm2为对照(CK),对照总面积共10 hm2(弄岛点5 hm2,红光社点3 hm2,汤文点2 hm2)。
甘蔗螟虫防治试验示范分别在拥军社村民小组和景哏村民小组2个地方实施,实施无人机飞防总面积为45.42 hm2(拥军社点41.62 hm2、景哏点3.8 hm2),拥军社试验点在根施 4%吡虫·毒死蜱 GR 30 kg/hm2的基础上,于8月份甘蔗螟虫为害初期选用40%氯虫·噻虫嗪 WG 240 g/hm2进行无人机喷药防治,以根施4%吡虫·毒死蜱GR 30 kg/hm2为CK1,CK1面积为 6 hm2;景哏试验点在根施 2%吡虫啉GR 30 kg+0.4%氯虫苯甲酰胺GR 30 kg/hm2的基础上,于8月份甘蔗螟虫为害初期选用40%氯虫·噻虫嗪WG 240 g/hm2进行无人机喷药防治,以根施2%吡虫啉GR 30 kg+0.4%氯虫苯甲酰胺GR 30 kg/hm2为CK2,CK2面积为2 hm2。田间管理以大田管理水平一致。详见表1。
1.6 调查时间及方法
甘蔗蓟马:于2018年7月9日开展喷药前甘蔗蓟马发生情况定点调查,于7月30日进行防治效果调查(红光社 8月 9日调查)。调查时每个片区调查5~6个点,每个点调查4个小点,每小点随机调查5株甘蔗,记录单株蓟马量并计算防效[5]。
甘蔗螟虫:于2018年10月25日进行防治效果调查,每个片区调查5~6个点,每个点调查5个小点,每个小点在蔗行中顺序调查30株甘蔗,记录甘蔗螟害株数和螟害节数,计算螟害株率、螟害节率及防效[6]。
1.7 计算依据
甘蔗蓟马(头/株)=调查总头数÷调查甘蔗株数
甘蔗蓟马相对防效(%)=(对照区单株蓟马-飞防区单株蓟马)÷对照区单株蓟马×100
甘蔗蓟马防效(%)=(防治前平均单株蓟马-防治后平均单株蓟马)÷防治前平均单株蓟马×100
螟害株率(%)=螟害株数÷调查总株数×100
螟害株率相对防效(%)=(对照区螟害株率-飞防区螟害株率)÷对照区螟害株率×100
螟害节率(%)=螟害节数÷调查总节数×100
螟害节率相对防效(%)=(对照区螟害节率-飞防区螟害节率)÷对照区螟害节率×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甘蔗蓟马防治效果与分析
为探索无人机喷药对甘蔗蓟马的防治情况,在甘蔗蓟马大发生期,于2018年7月30日对各试验示范点进行了调查。防治后,飞防区平均单株蓟马为9.9头/株,比CK平均单株蓟马30.6头/株下降了20.7头/株,相对防效为67.6%,其中,弄岛点飞防区平均单株蓟马为10.5头/株,比CK平均单株蓟马33.5头/株下降了 23.0头/株,相对防效为 68.7%,红光社点飞防区平均单株蓟马为14.2头/株,比CK平均单株蓟马37.5头/株下降了23.3头/株,相对防效为 62.1%,汤文点飞防区平均单株蓟马为5.7头/株,比 CK平均单株蓟马 13.5头/株下降了 7.8头/株,相对防效为 57.8%;与飞防区防治前相比,防治后平均单株蓟马为9.9头/株,比防治前平均单株蓟马 59.9头/株下降了 50.0头/株,相对防效为83.5%,其中,弄岛点防治后平均单株蓟马为 10.5头/株,比防治前平均单株蓟马52.3头/株下降了41.8头/株,相对防效为79.9%,汤文点防治后平均单株蓟马为 5.7头/株,比防治前平均单株蓟马 68.3头/株下降了62.7头/株,相对防效为91.7%。详见表2。
表2 甘蔗蓟马防效调查统计表
2.2 甘蔗螟虫防治效果与分析
为了解无人机喷药对甘蔗螟虫的防治情况,于2018年10月25日对各试验示范点进行了调查,详见表3。从飞防区与CK1的调查结果看,飞防区平均螟害株率为7.3%,比CK1平均螟害株率83.3%下降了76.0个百分点,相对防效为91.2%;飞防区平均螟害节率为0.6%,比CK1平均螟害节率15.5%下降了14.9个百分点,相对防效为96.1%。从飞防区与 CK2的调查结果看,飞防区平均螟害株率为7.3%,比CK2平均螟害株率15.2%下降了7.8个百分点,相对防效为 52.0%;飞防区平均螟害节率为0.6%,比CK2平均螟害节率1.3%下降了0.7个百分点,相对防效为53.2%。
2.3 防治成本分析
表3 甘蔗螟虫防效调查统计表
甘蔗蓟马飞防区共投入795元/hm2(其中,根施70%噻虫嗪ZF 225 g/hm2农药费375元/hm2,喷施33%氯氟·吡虫啉 GR 240 mL/hm2农药费 120元/hm2,机喷工时费300元/hm2),比CK根施70%噻虫嗪ZF 225 g/hm2农药费375元/hm2多投入420元/hm2。详见表4。
甘蔗螟虫拥军社飞防区共投入 1200元/hm2(其中,根施4%吡虫啉·毒死脾GR 30 kg/hm2农药费480元/hm2,喷施40%氯虫·噻虫嗪WG 240 g/hm2农药费420元/hm2,机喷工时费300元/hm2),比CK1根施4%吡虫啉·毒死脾GR 30 kg/hm2(480元/hm2)多投入720元/hm2;景哏飞防区共投入1965元/hm2(其中,根施0.4%氯虫苯甲酰胺GR 30 kg/hm2+2%吡虫啉GR 30 kg/hm2农药费1245元/hm2,喷施40%氯虫·噻虫嗪WG 240 g/hm2农药费420元/hm2,机喷工时费300元/hm2),比CK2根施0.4%氯虫苯甲酰胺GR 30 kg/hm2+2%吡虫啉GR 30 kg/hm2(1245元/hm2),多投入720元/hm2。详见表4。
3 结论与讨论
3.1 对甘蔗蓟马防治效果较好
在甘蔗蓟马大发生期,使用植保无人机喷施33%氯氟·吡虫啉GR 240 mL/hm2对甘蔗蓟马的防治效果较好,与 CK相比,相对防效为 67.6%,与飞防前相比相对防效为83.5%。
3.2 对甘蔗螟虫防治效果显著
在甘蔗螟虫蛀茎危害初期,使用植保无人机喷施40%氯虫·噻虫嗪ZF 240 g/hm2对甘蔗螟虫的防治效果显著,与 CK1相比,对螟害株的相对防效为91.2%,对螟害节的相对防效为 96.1%;与 CK2相比,对螟害株的相对防效为 52.0%,对螟害节的相对防效为53.8%。
表4 成本概算统计表 单位:元/hm2
3.3 效率高
植保无人机在甘蔗虫害防治应用中达到了人药分离、省工、省时、减药、减水、降低劳动强度、防治速度快、作业面积大、安全高效的目的,同时有望解决甘蔗中后期植株高大病虫害防治困难的问题,适宜在甘蔗病虫害防治中推广应用。使用植保无人机在甘蔗虫害防治上效果较好,与龚恒亮(2017)无人机施药防治甘蔗绵蚜研究结论一致[4]。
3.4 存在的问题
一是受制于地形。无人机虽然适宜各种地形,但相比之下,平坝田块防治速度快且喷洒均匀,而山地蔗操作难度大,作业时间长,存在防治死角,不能在最佳防治时间完成,一定程度上影响到防治效果。
二是受制于天气。高温、下雨、大风天气不能正常飞行,一定程度上影响到防治进度。
三是增加了劳动成本。通个实施,甘蔗蓟马使用无人机喷药比常规防治多增加4200元/hm2;甘蔗螟虫使用无人机喷药比常规防治多增加720元/hm2。
3.5 建议
鉴于本试验是在甘蔗大培土根施药剂防治的基础上进行,由于甘蔗中后期植株高大时,存在手工防控操作难、作业效率低的问题,从调查结果看,植保无人机喷药对甘蔗蓟马和甘蔗螟虫均有显著的防效,建议在甘蔗蓟马防治上飞喷选用33%氯氟·吡虫啉GR 240 mL/hm2,喷施的最佳时间为6月下旬~7月份前,甘蔗蓟马虫口数开始大发生但无危害症状时进行防治,效果更佳,在甘蔗螟虫防治上飞喷选用40%氯虫·噻虫嗪ZF 240 g/hm2,喷施的最佳时间为8月中旬,甘蔗螟虫开始钻蛀蔗茎危害时进行防治,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