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个性化教学的实践策略探析

2020-03-04郭漫丽浙江省杭州市文渊中学311200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0年20期
关键词:个性化作业数学

郭漫丽(浙江省杭州市文渊中学 311200)

数学是一门注重严谨性、科学性、系统性的学科,有着高度抽象化特点,知识结构体系十分严密。对于思维能力、认知水平有限的初中学生来说,数学是一门难度系数较高的学科,学生经常陷入学习吃力且低效的困境。在授课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水平,在这个基础上探索个性化教学方式,让每个学生在习得知识的同时,获得愉快的学习体验,得到个性化发展。在本文中,笔者就个性化教学视角下初中数学教学活动的具体实践策略分享几点心得体会。

一、初中数学个性化教学的必要性

一直以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主要通过考试对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及学生的成绩进行考评。相对来说,这种考评方式比较公平,而且有较强的适用性。但如今出现了各种教学平台,大量的教学资源被开发出来并被分享。这也意味着,对于广谱性知识教学,初中生通过网络可以便捷获取。换言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若是遇到问题,或者有新的学习需求,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去获取相应的资源。这种情况下,若教师还是一味地以考试为主,采取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实施笼统、精细、大范围的教学,很难有效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若是不从学生个体情况出发,没有细致考虑学生特点以及实际情况中的变化,很容易被各种教学视频取代。通俗一点说,学生通过网络上的视频进行学习,效果不逊色于教师的课堂,这会导致教师权威性下降。所以,教师要凸显自身的优势,尤其是信息技术无法取代的优势,对学生实施个性化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个性化教学一方面使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最大化满足;另一方面,可以推动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

二、初中数学课堂中实施个性化教学的有效策略

1.制定差异性教学目标,给学生打造个性化平台

在传统数学课堂中,教师多数不善于变通,或由于时间、精力等因素限制,在授课时采取同一种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为了改善这种教学局面,教师要承认并接受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并对其给予足够的尊重、理解,然后根据学生的差异实施合适的教育。一般来说,通过课后作业、日常考试、学生课堂表现等,教师就能大致了解学情,知道每一个学生的数学水平。接着,教师再将学生划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上、中、下。上层学生主要是理论性强、思维能力强且学习兴趣浓厚的学生,而中层学生和下层学生主要是数学素养一般、素养较低的学生。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再给学生设置难易程度不同的目标。举个简单的例子。在学习《勾股定理》这一章节时,对下层学生,教师应要求其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掌握勾股定理公式,并且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而中层学生则要掌握书本上所有的知识,并独立解决所有的课后习题。对上层学生,则要求他们在掌握课本上所有知识的同时,运用勾股定理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2.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有效发展学生差异思维

放开对学生的束缚,这是个性化教学必须落实的一点。这里所指的“放开束缚”包括多层含义,从根本上来说,就是给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消除学生的心理压力,让学生完全放松身心,从而全身心地投入教学活动。一方面,教师要放低姿态,多与学生互动,不能为了树立威信而故意摆出高高在上的姿态,这样容易给学生造成心理压力,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话不敢说,有问题不敢提”。另一方面,教师要尽可能激励、肯定学生,以唤醒学生的情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这些措施均能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借助一些道具进行教学,如多媒体技术,从而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例如,在讲解《图形的轴对称》时,笔者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多幅图片,其中包括枫叶、七星瓢虫、故宫、蝴蝶等,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这个基础上,笔者给学生讲解轴对称的概念以及如何判断轴对称图形。在学生初步掌握“轴对称”这个知识点后,笔者给学生四个元素,分别是圆、线段、正方形和三角形,然后让学生用这四个元素设计一个班徽(不一定所有元素都用到,每个元素的使用不限次数)。在这个趣味性任务的驱动下,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设计出各种各样的图案,并阐述自己的设计思路,其差异性思维得到有效发展。

3.组织学生展开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小组合作探究是一种有效的个性化教学方式。一方面,学生与同龄人组成一个小组互动学习,气氛轻松。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能够畅所欲言,不用担心自己犯错。另一方面,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性格、思维、认知水平等,所以,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不同的学生发表不同的观点,思维相互碰撞,这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促使学生个性化发展。故此,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立足实际,设置开放性或有挑战性的探究任务,然后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以此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例如,在讲解《一元一次方程》这节课时,教师可以根据实际学情,给学生提供一些有难度的探究任务,如“有60 千克含盐率为30%的盐水,经过蒸发后,只剩下一部分,含盐率由30%变成了40%,问现在盐水重量是多少”等,让学生畅所欲言,与队友讨论、分析,以此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4.设置差异性数学课后作业,满足学生学习需求

个性化教学除了体现在课堂中,还要体现在课后作业上。教师在设计课后作业时,应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例如,对基础薄弱、认知水平有限的学生,教师尽可能设计一些难度系数较小、基础性且具有趣味性的作业,旨在帮助学生打实基础,掌握书本上的概念、定理、公式等基本内容。对中等生、学优生,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生活化、实践性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动脑动手,不仅掌握知识,而且将自己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在基础教育发展过程中,个性化教学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也是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教师应清楚认识这一点,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笔者以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为导向,制定差异性教学目标,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组织学生展开小组讨论,设置差异性数学课后作业,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充分展现了学生的个性,提升了课堂效率。希望分享文中的这些策略和方法,为广大教师展开个性化教学提供理论参考。

猜你喜欢

个性化作业数学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作业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