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读 洞察 落实
——以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为例

2020-03-04孙国平许洪建

辽宁教育 2020年1期
关键词:语句习题要素

孙国平,许洪建

(江苏省苏州市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实验学校)

统编教材最为显著的编排方式是将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巧妙融合在一起。编者将各种语文要素有条理、分体系地分解成若干教学点,依照从易到难、由浅入深、螺旋上升的方式,有规划地设置在不同学段、不同单元,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都一目了然。面对教材编者明确规定的语文要素时,教师该怎么理解和把握这些语文要素的含义以及语文要素与课文之间的联系,并通过教学实践将语文要素落到实处呢?下面笔者以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为例,谈谈自己的解读和实践。

一、关联课文,深度解读“为什么”

语文教师应知道编者为什么要编排这些语文要素,厘清各要素之间的联系,让语文学习落到实处。

(一) 对比研读,厘清要素与新课标的联系

统编教材的编者从三年级上册开始,针对单元中每篇课文的人文主题和训练要点,精心编排了单元导语。如果将整册书的语文要素综合性统整在一起,就会发现这些语文要素其实与新课标中的学段目标与内容高度统一。先以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为例,该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关键句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而第八单元的语文要素就是“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意思”,这些都与新课标第二学段中要求学生“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目标相匹配。在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编者所提炼的语文要素是“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语句”,这与新课标第二学段中要求学生“能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是彼此相应的。鉴于此,我们就可以确定单元语文要素是新课标中“阅读”与“习作”在统编教材中的具体落实,这种编排理念让单元学习和训练更加清晰明了。

(二) 统整罗列,厘清单元与单元的联系

学生语文核心能力的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语文教师不仅要关注所学单元的语文要素,还要以统整和联系的视角,关注不同学段、不同册次语文要素之间的发展和链接。在对比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要求训练的语文要素是“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语句”,其实这与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运用多种方式来理解难懂的词语”以及第六单元中“借助于关键词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密切相关,是对这两个单元语文要素向深处的进一步迈进。通过这样的解读,我们就能发现教材编者在语文要素分布的梯度,是依照学生内在认知规律,以从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方式来编排,从理解一个词语到理解一个句子再到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呈现出鲜明的螺旋上升的态势和规律。

(三) 梯度发展,厘清文本与文本的联系

一般情况下,同在一个单元中的几篇课文,都浸润在相同的人文主题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紧扣语文要素展开多维化、多视角地训练。

以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四篇课文为例,我们可以发现《童年的水墨画》一文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运用联系上下文的策略来理解诗句的大意;《剃头大师》一文的教学目标则要求学生以一边默读一边想的方式来回答问题;《肥皂泡》一文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运用找一找的方式来理解难懂的语句;《我不能失信》一文则要求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语句的含义。同一单元的语文要素在不同的课文中有着细微的变化,这就让我们清晰地看到语文要素在同一个单元背景下呈现出来的不同梯度,这也与新知识被学生接受和掌握的过程密切相关。

二、聚焦排列,深入洞察“是什么”

语文教师要明确每一个不同的语文要素究竟是什么,指向于怎样的学习目标。教师在正确解读语文要素后,要根据文本的特点,合理地选择教学内容,巧妙地落实语文要素。

(一) 仔细研读,从单元导语中明晰训练重点

从三年级上册开始,编者就每一个单元都精心编著了单元篇章页,揭示了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使得语文训练清晰明了、重点突出。教师需要在教学单元之前,对单元的篇章页进行深入解读,以凸显语文要素,明确学习目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语文要素有两个:一是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这一要素要指向于阅读,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关键词句在课文中表情达意的作用,更好地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相机理解课文的主题,为理解课文中难懂的语句奠基;二是写一个身边的人,尝试写出他的特点,这一要素直接指向于习作。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多彩的童年,所选择的四篇课文都是写人叙事类文本,而且还是童年生活事例,这与后面的习作有内在联系,也为学生写好这样的习作进行了极好的铺垫。

(二) 认真揣摩,从课后习题中把握训练元素

习题是编者依照课文内容和语文要素精心编著出来的练习作业。这个单元课文的习题都围绕着本单元语文要素“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文中难懂的语句”设置的相关练习题。虽然这些习题的内容各不相同,其形式也迥异,但其根本性用意却处处指向对语句的理解。略读课文虽然没有课后练习,其前面的学习提示依然提到要“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对语句的理解”。因此,在制定单元课文教学目标时,我们不能仅仅从教材课文入手——这种唯一的关注维度会使得教学目标走向逼仄境地,而是要多关注课文后面的习题。教师在设置活动时,不能将课后习题仅仅当作一道最为简单的题目来处理,而应该将其作为统整全文教学的核心点,尤其是关涉单元要素的题目,更需要从课文和学生认知特点入手,设置多样化的学习活动,保障语文要素有效落实。

(三) 分享强化,从交流平台中归纳语文要素

单元每一个《语文园地·交流平台》并不是一种形式主义,教师应组织学生围绕单元训练的语文要素,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经验、学习收获和感受进行交流,这是单元语文要素的具体化。运用《交流平台》既是对单元阅读要素进行必要的归纳和梳理,也是对课后习题的整合,更是对单元训练要素的强化与巩固。

教师可以运用第六单元《交流平台》中的四段话展开教学。首先,教师结合第一段话引导学生回顾三年级上册学过的语文要素“理解难懂的词语的方法”,并对理解难懂词语的方法进行必要的整理复习和统整提升,再把方法迁移到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语句”;然后,再根据第二和第三两段话,分别对单元中两篇最为典型的课文相机总结,并利用联系生活和联系上下文这两种最为常见的理解方法,达成温故知新的教学目的;接着,依托第四段话中“可以查查资料或者向别人请教”等课文中并没有涉及的方法,鼓励学生在实际学习中能够创造性地使用方法,促进学生思维不断发展;最后,再让学生谈一谈自己在阅读中还使用过哪些理解方法,将学习真正由课堂延伸到课外。

可见,我们在教学某一单元时不能忽略《交流平台》这一栏目设置的真正用意,要在统整归纳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地训练,让学生从原本的感性认知向理性认知迈进,真正为促进学生核心能力地不断发展助力。

三、巧妙设置,积极落实“怎么做”

(一) 紧扣单元要素,精准确定教学目标

对于课堂教学来说,精准的目标既是学生在课文中、在课堂中行走的导航,更是铸造高效课堂的灵魂。正是因为有了明确而精准定位的目标,教学才有了鲜明的目的性。教学目标的设置如果发生了变化,就促使教学活动的设置、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研制发生重大变化。不少教师习惯性地从教参或者网络上摘抄教学目标,将其变成自己的教学目标,如此万能性的目标,放之任何一篇文本而皆准,就显得毫无个性和针对性。为此,教师必须要学会从单元语文要素入手,让教学目标的制定能够助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

学习《肥皂泡》一文时,教师除了制定关于生字词、朗读课文等常规性的教学目标之外,还要紧扣语文核心要素确定目标,即通过联系上下文、细致观察和实践体验的方式,理解课文中难懂的语句,品味作者在描写泡泡时生动而优美的语言;借助“先……然后……再……”的句式来复述做泡泡和吹泡泡的过程,并结合游戏的方式,引导学生尝试运用连接性词语将一件事情写具体。从这两个针对性的目标来看,是对单元语文要素的有效地分解,在深入实践的过程中提升了学生的内在认知体验,让学生在完成每个目标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二) 聚焦落实要素,依序设置学习活动

所谓学习活动,是课堂板块推进和教学活动组织的基本形式。为了能够高效落实单元中的语文要素,教师既需要充分研读文本,又需要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入手,设置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以丰富学生内在的认知体验,为学生核心能力的发展奠基。

学习《剃头大师》一文时,教师为了落实语文训练要素,高效解决课后习题,就设置了这样的学习活动。首先,从文本整体入手,感知内容,要求学生在初读课文后,提炼出课文中所涉及的人物,并尝试运用组织串联的方式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其次,引导学生在精细化默读课文之后,用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直接洞察课文中“害人精”和“剃头大师”分别指的是谁,并分析人们如此称呼的原因;最后,在精读课文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剃头师傅和“我”在给别人剃头时,有着怎样的不同,并结合自身的生活实际,紧扣课文中“跟受刑一样”等关键语句,来理解课文语言的意蕴。教师如此进行板块化内容的设置,使得学习活动既相互独立又彼此勾连,在扎扎实实的活动过程中为学生的能力发展提供了实践性活动平台,取得言意兼得的教学效果。

对于统编教材“双线组元”的编排方式,教师不仅需要对教材有敏锐的观察,还需要有精准的实践性,在精准解读、巧妙定位和积极实践的过程中促进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猜你喜欢

语句习题要素
从一道课本习题说开去
一道课本习题及其拓展的应用
抓住习题深探索
重点:语句衔接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也谈做人的要素
我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