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恢复体验干预对急诊护士睡眠质量和工作投入的影响

2020-03-04王芳吕荣芬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0年2期
关键词:护士心理评分

王芳 吕荣芬

工作投入是一种与工作相关的积极、充实的情绪及精神状态,包括活力、奉献和专注3部分[1]。但急诊科危急重症患者较多,急诊护士需要承担多方面的工作压力,需要随时面对突发急诊状况,使大脑皮质的兴奋性持续增强,而且急诊护士需要实施轮班制,长期夜班造成生物节律紊乱[2]。据不完全统计[3],急诊护士伴睡眠障碍发生率为41.25%。而睡眠质量直接影响着急诊护士次日的精力及工作投入状况。恢复体验干预最初应用于企业管理方面,是指员工自职业应激中恢复的心理过程,以放松体验、心理脱离、掌握体验及控制体验来有效提升员工的职业幸福感及工作绩效[4]。本研究旨在明确恢复体验干预对急诊护士睡眠质量及功能投入方面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在职急诊科护士104名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急诊科护士;从事急诊护理工作满1年以上;需要参与夜班工作。排除标准:急诊实习护士;急诊转科护士;急诊进修护士;护士长。采用红篮球法将其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中男3名,女49名;年龄24~36岁,平均(29.82±4.79)岁;已婚23名(离异1名),未婚29名;学历:中专2名,大专16名,本科34名;职称:护士16名,护师20名,主管护师16名;正式编制4名,合同制48名;无子女36名;工作年限1~17年,平均(10.26±2.34)年。对照组中男3名,女49名;年龄24~36岁,平均(29.79±4.59)岁;已婚22名(离异1名),未婚30名;学历:中专3名,大专15名,本科34名;职称:护士15名,护师21名,主管护师16名;正式编制5名,合同制47名;无子女35名;工作年限1~17年,平均(10.37±2.46)年。两组护士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学历、职称、聘用方式、子女情况、工作年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干预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人文关怀,即护理管理人员发现护士出现睡眠质量不好,予以适当照护,鼓励抽时间实施治疗,或调整护士的轮班时间等方式实施人文关怀。

1.2.2 观察组 采用恢复体验干预,其内容包括控制体验干预、心理脱离培训、掌握体验培训、放松体验培训。

1.2.2.1 成立恢复体验干预小组 由急诊科护士长牵头、搭配内科副主任护师、外科副主任护师各1名作为副组长,负责干预方案制定、实施、调查问卷发放等工作。抽调医院2名具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质的心理医师作为指导老师,对小组成员进行恢复体验相关知识培训,将观察组护士分为4个小组分批次实施干预。

1.2.2.2 干预实施方式 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实施,线上以视频、音频形式将恢复体验干预内容通过微信群实施培训,线下以心理医师讲授、团队讨论、情景演示等方式实施,干预频率为每周1次,每次持续2 h,持续1个月,4个小组实施轮换学习。

1.2.2.3 实施恢复体验干预 (1)控制体验干预。帮助急诊护士制定明确的个人目标,帮助其区分实现个人目标的可控和不可控途径。指导护士关注实际上可选择(可控制)的途径以提升控制体验,恢复体验干预小组成员可根据护士的个人目标给出实施控制建议。护士在自我管理技巧不成熟情况下可以咨询心理医师获取控制体验指导,即制定目标、计划执行及时间管理方案。(2)心理脱离培训。指导护士掌握心理脱离策略、原理,可采用静坐冥想,将急诊工作与非工作加以分割,及时实施角色转换,在家庭中分割工作空间等策略帮助其有效避免家庭冲突。心理指导老师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让护士明确心理脱离的含义及对生活的益处,也需要指导如何实施心理脱离,划分工作和非工作的边界。(3)掌握体验培训。指导护士主动回忆过去经历的非急诊工作情景下的掌握体验,并在小组中学习其他成员的成功获得掌握体验的方法,以提升急诊护士的自我效能。心理指导老师提供掌握体验的有效方法,如运动、技能学习和具有适当挑战性的准则等。(4)放松体验培训。由恢复体验干预小组成员解释放松体验含义,对提升幸福感的作用。对不健康的放松策略,如酗酒、熬夜、泡吧等进行识别,对急诊护士实施渐进式肌肉放松法、学会适时打盹、按摩(紧闭双目,用自己的手指尖用力按摩前额和后脖颈处,有规则地向一定方向旋转,不要漫无目的地揉搓)、在睡前可采用双手按揉足底的方式实施放松。最后,恢复体验干预小组对睡眠质量直接影响次日工作质量,对急诊护士的错误睡眠观念加以正确指导,达到提升睡眠质量、恢复工作投入程度的效果。

1.3 观察指标

1.3.1 睡眠质量 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定急诊护士干预前、干预后7 d、干预后3个月的睡眠质量,包含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及日间功能障碍7个维度,18个条目,各维度分数相加之和为总分(0~21分),当总分<8分时睡眠质量好,总分≥8分时睡眠质量较差,分值越高,睡眠质量越差[5]。

1.3.2 工作投入 采用工作投入量表简化版(utrecht work engagement scale-9,UWES-9)评价急诊护士干预前、干预后7 d、干预后3个月的工作投入程度,分为奉献、专注和活力3个维度,9个条目,运用Likert 7级评分法,得分越高工作投入越好,Cronbach’s α系数为0.933,信效度良好[6]。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1 不同时间两组护士PSQI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护士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7 d、干预后3个月,观察组护士PS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见表1。

表1 不同时间两组护士PSQI评分比较(分,

2.2 不同时间点两组护士UWES-9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护士UWES-9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7 d、干预后3个月,观察组护士UWES-9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同期(P<0.05),见表2。

表2 不同时间点两组护士UWES-9评分比较(分,

3 讨 论

研究显示[7-8],急诊护士工作压力大,社会支持度低,工作积极性差,自我效能感差,且心理压力大,职业倦怠感强,护患关系紧张,容易伴发焦虑、抑郁等情绪。恢复体验对急诊护士的作用包括主效应、调节效应、缓冲效应。对于急诊护士而言,其工作需要承担过多的工作负荷:急诊工作内容繁杂、危急重症患者多、患者家属对治疗不配合等情况时有发生;存在时间压力:危急重症抢救需要争分夺秒,造成急诊护士精神压力增大;角色冲突:某些危急重症患者抢救结束,急诊护士不能迅速转换家庭角色,休息时仍处于工作状态等,会降低职业幸福感,使工作投入程度下降[9]。而恢复体验干预,通过控制体验、心理脱离、掌握体验、放松体验4个步骤达到促进急诊护士的职业幸福感、工作投入状态提升的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7 d、干预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PS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证实恢复体验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急诊护士的睡眠质量,且随时间推移,睡眠质量改善更为显著,这一结果与陈玫瑰等[10]研究结果相似。基于急诊护士通常昼夜连班或颠倒、生活规律差、生活压力大的情况,易产生疲惫、睡眠问题。控制体验干预将时间管理及目标设计提上护士日程,帮助急诊护士识别活动的可控性,提升急诊护士对工作及非工作时间的掌握及把控能力,自我效能感增强。心理脱离有效地帮助急诊护士实施心理脱离策略、熟知脱离规则及角色转换的必要性,掌握心理脱离技巧,角色转换更快[11]。掌握体验为急诊护士树立体验成功的榜样模型,使急诊护士了解挑战性经验和学习技能,提升自身胜任力及自我效能。放松体验为急诊护士降低生活压力,学习放松技巧,改善不健康的行为,增加身心舒适度,促进睡眠质量提高[12]。干预后7 d、干预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 UWES-9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证实恢复体验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急诊护士的工作投入程度,且随时间推移,工作投入改善更为显著,这一结果的产生机制、资源保存理论与曲怡颖等[13]相一致。基于急诊护士长时间处于高强度工作环境下,睡眠及个人情绪,久而久之,出现睡眠质量差、不良情绪多等问题。而恢复体验干预帮助急诊护士在短时间内调整个人工作目标,实现心理脱离及角色转换,减少不良情绪,改变不良放松习惯,改善睡眠质量,缓解工作压力,增强职业幸福感,使工作投入积极性提高。

综上所述,恢复体验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急诊护士睡眠质量及工作投入程度,且随时间推移,效果更为显著。

猜你喜欢

护士心理评分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VI-RADS评分对膀胱癌精准治疗的价值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互联网+医疗健康系统”对脑卒中患者HAMA、HAMD、SCHFI评分及SF-36评分的影响分析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我给爸爸评分
心理小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