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诊医护人员心肺复苏的认知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0-03-04戴美芬高丽梅关紫云陆巧葱周丽英吴智鑫李津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0年2期
关键词:年限医护人员我院

戴美芬 高丽梅 关紫云 陆巧葱 周丽英 吴智鑫 李津

心脏骤停可发生于任何时间节点和地方,具有突发性、致命性及不可预测性,有较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而院内突发性心脏骤停是引起医疗纠纷及恶化医患关系的重要导火索[1],尤其是医院急诊科更是高发地带。有研究表明[2],心脏骤停多发于老年人群,其原因繁杂多样,最常见的有心源性、肺源性、脑源性、麻醉意外及不恰当的医疗操作等。心脏骤停会使患者出现急性缺血缺氧状态,严重影响其脑、心、肾及肺等各个器官出现不可逆性损害[3],导致多器官衰竭,随时面临死亡威胁。高质量心肺复苏(CPR)是改善心脏骤停和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是减少生理损伤最便捷、最高效的措施。有研究显示[4-5],心脏骤停发生后,4 min内实施高质量的CPR可提升患者50%生存率,而超过6 min再实施CPR生存率仅为4%。因此,本研究探讨我院急诊医护人员对CPR的认知及实施CPR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完成高质量CPR提供理论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我院急诊医护人员64名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年龄20~55岁;有护士、护师、医师执业证书;临床工作经验>1年;均了解本研究内容和目的,且自愿参与。排除标准:其他科室医护人员;实习、轮转及进修的医护人员;在职不在岗或休长假的医护人员。其中男24名,女40名。年龄20~54岁,平均(37.29±7.45)岁。岗位:医师19名,护士45名。学历:大专14名,本科28名,硕士研究生17名,博士及以上5名。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参照《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6]和咨询相关专家,自行设计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及心肺复苏相关理论知识试卷。(1)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职称、岗位、工作年限、学历、科室、是否主动学习过CPR知识技能、是否参加过CPR培训、CPR实际接触频次等。(2)CPR理论知识试卷包括胸外按压频率、胸外按压部位、胸外按压深度、打开气道的操作方法、按压与人工呼吸的频率比、CPR进行时患者体位摆放、心脏骤停时的正确操作及处理反应、心脏骤停的黄金时间、CPR时人工吹气时间、评估复苏的有效指征、CPR后继处理和成功判断标准及实施高质量CPR共12个维度,共计36个条目,采取0~2分3级评分制,总分0~72分,其中得分≥65分表示完全了解,≥50分且≤64分表示基本了解,>30分且≤49分表示不太了解,≤30分表示完全不了解。

1.2.2 调查方法 本研究采取横断面调查方式,实施前对研究人员进行系统、规范及统一培训,并由研究人员统一发放问卷并说明缘由,所有问卷需现场独立完成填写并当场回收,确保问卷的时效性和真实性。研究人员需对问卷进行逐份检查核对,如有漏项或填写不完整,均视为无效问卷,此调查采取匿名填写,共计发放调查问卷69份,收回有效问卷64份,有效回收率92.75%。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我院急诊医护人员实施CPR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1 我院急诊医护人员对CPR的认知现况 胸外按压部位、CPR进行时患者体位摆放及心脏骤停的黄金时间认知均超过90%,而实施高质量CPR则只有73.44%了解。此结果表明,我院急诊医护人员对CPR的认知现况并未达到现代化医院管理标准,处于偏低水平,见表1。

表1 我院急诊医护人员对CPR的认知现况 名(%)

2.2 我院急诊医护人员CPR的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显示,岗位、学历、科室、工作年限、是否参加过CPR培训、年龄、职称及实施CPR实际接触频次是影响我院急诊医护人员CPR的相关因素(P<0.05),见表2。

表2 我院急诊医护人员实施CPR的单因素分析(分,

2.3 变量赋值表(表3)

表3 变量赋值表

2.4 我院急诊医护人员实施CPR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工作年限、是否参加过CPR培训及CPR实际接触频次是影响我院急诊医护人员实施CPR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4。

表4 我院急诊医护人员CPR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 论

3.1 工作年限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工作年限是影响我院急诊医护人员实施CPR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工作年限较短的医护人员,对接受专业性新知识和新技能的能力相对较弱,缺乏主动学习意识,没有规范的学习计划及丰富的临床经验;同时可能由于医院缺乏专业性考核制度[7],以至于医护人员没有过度重视有关。针对此类现象,应建立CPR专业知识及技能考核制度,并与绩效或年终考核挂钩,提升急诊医护人员主动学习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可将工作年限短和工作年限长的医护人员进行搭配,使其相互促进、相互学习。有关研究显示[8],工作时间越长、资历越深的医护人员,得到学习前沿理论知识、参加学术性报告及交流学习的机会更多,其掌握新知识和新技术的渠道更广。

3.2 是否参加过CPR培训 有关研究表明[9],我国CPR培训尚无统一标准和体系,各地区的CPR水平差异较大,而接受过培训合格的医护人员仅不到全国总人口的1%。由此可见,目前我国对CPR相关专业培训的普及率处于较低水平,使多数人员对CPR知识和技能缺乏了解[10],降低了急救成功率及第一目击者实施急救率。本研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是否参加过CPR培训是影响我院急诊医护人员实施CPR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这可能由于急诊医护人员工作时间长、CPR培训时间短、再培训间隔时间较长及培训方法流于形式未注重培训人员的体验感、缺乏针对性和实践性[11]。因此,为有效提升我院急诊医护人员CPR认知能力及完成复苏的自信,医院管理者应每周对急诊医护人员设立专门培训课程及实践考核科目,缩短培训间隔时间,科室设立CPR学习兴趣栏,每周更新CPR相关知识及技能操作,培训时注重医护人员的人设体验感,增加高仿真模拟演练[12],并对医护人员的掌握情况及操作技能进行科室评定,提升培训效果及主动学习能力。

3.3 CPR实际接触频次 有研究显示[13],急诊医护人员完成高质量CPR的自信度显著高于其他科室,这可能与急诊科有更多临床复苏经验有关。本研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PR实际接触频次是影响我院急诊医护人员实施CPR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急诊医护人员是接触心脏骤停患者机会最多的科室,其临床实践次数及经验是每位医护人员必须熟练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然而,缺乏完成高质量复苏信心的可能是因为缺乏相应的临床实践操作,认知及掌握仅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真实参与能力[14]。针对此类现象,加大急诊医护人员的工作相互配合力度,在实施CPR时,可相互协助和配合,提升临床实践参与能力,累积临床复苏经验,同时科室定期开展CPR模拟演练考核竞赛,不断增加医护人员现场复苏实践机会,提升完成复苏的自信心[15]。

综上所述,我院急诊医护人员实施CPR的影响因素较多,应定期进行CPR专业知识及技能的培训,使医护人员更加全面、及时了解CPR最新动态和技术,熟练掌握CPR新理论和新知识,形成全新的急救理念和意识,不断提升急救技术和认知水平,提高急诊抢救成功率。

猜你喜欢

年限医护人员我院
我院师生参加“天津市2022新年音乐会”
影响种公牛使用年限的几个因素与解决办法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不同连作年限对设施农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法国用免费拳击课感谢医护人员
《海峡姐妹》志愿者为医护人员送温暖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等疫情过去,你要记得这四件事
辽宁朝阳市刘禹佳问:退役士兵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出现欠缴、断缴的,允许补缴吗
我院跻身全国高校就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