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第二产业发展与能源消耗脱钩态势评价
2020-03-04曹思奇许贺艳于雅帆
曹思奇, 吴 丹, 许贺艳, 康 雪, 于雅帆
(北方工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北京 100144)
京津冀地区是我国最具发展活力的三大经济发展极之一,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带来的是能源大量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京津冀地区能源消耗严重制约了该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步伐。“九五”—“十二五”期间,京津冀第二产业能源消耗呈现上升态势。其中,仅北京从2 328.4万t降至1 902.7万t;而天津从1 773.03万t增至5 721.45万t,能源消耗增量超过2倍;河北能源消耗从6 185.99万t增至22 481万t,达到北京、天津能源消耗量的11.8倍和3.9倍左右。实践表明,京津冀第二产业是能源消耗的主体,在京津冀节能减排战略需求背景下,深入研究京津冀第二产业发展与能源消耗的脱钩态势,对于加快京津冀地区第二产业转型升级与能耗控制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1 文献综述
21世纪初,脱钩理论在国外普遍应用于经济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经济发展与能源资源消耗脱钩关系[1-7]。其中,Ayres等[5]对1990—1998年美国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的增长变化关系做了对比分析。Voet等[6]通过构建资源消耗指标,探讨了欧盟25个成员国的经济发展与物质消耗的相互关系。OECD对经济发展与交通运输量之间的脱钩关系进行了验证[4]。Climentd等[7]分别从短期和长期脱钩关系对西班牙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随着脱钩理论逐渐发展完善和成熟,国内对其研究细化到产业、行业脱钩问题。一方面主要集中在资源消耗脱钩:经济产业、行业发展与农业耕地消耗、水资源消耗、煤炭消耗、能源消耗等[8-11]脱钩问题。另一方面集中在环境污染脱钩:经济产业、行业发展与畜牧业碳排放、建筑业碳排放、污水排放、环境等[12-16]脱钩问题。京津冀地区脱钩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能源消耗和碳排放三者之间的关系。其中,何音等[17-18]对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脱钩程度进行了综合分析。吕倩等[19-22]对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的脱钩状态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以上研究为展开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脱钩问题分析奠定了理论与实践基础。
梳理文献可知,一方面,现有脱钩指标构建主要依据经济发展和能源消耗两类指标,鲜有学者将能源效率指标纳入脱钩指标;另一方面,现有脱钩态势评价主要偏重于对不同年份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的脱钩时态进行静态分析,鲜有学者结合长时间序列对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的演变态势进行动态脱钩分析。鉴于此,本文以京津冀第二产业发展与能源消耗为研究对象,将经济驱动力、能源消耗压力、能源消耗效率等三类指标进行耦合,完善脱钩指标构建模式,并采用Tapio弹性系数法,对“九五”—“十二五”时期京津冀第二产业能源消耗与经济发展的脱钩态势进行动态评价。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京津冀政府管理部门加快制定京津冀第二产业发展与能源消耗脱钩的政策措施提供支撑作用。
2 京津冀第二产业发展与能源消耗脱钩态势评价方法
京津冀第二产业发展与能源消耗脱钩,是指京津冀第二产业发展对其能源消耗的依赖程度逐渐降低,并最终表现为两者之间呈现不相关态势。即京津冀第二产业发展的同时,其能源消耗实现“零增长”或“负增长”。为此,在完善京津冀第二产业发展与能源消耗脱钩指标构建模式的基础上,测量京津冀第二产业发展与能源消耗脱钩弹性系数,评价京津冀第二产业发展与能源消耗脱钩态势。首先,参考OECD的脱钩判别框架,以京津冀第二产业产值作为经济驱动力指标,以第二产业能源消耗作为压力状态指标,以万元GDP能耗作为能源消耗效率指标,将经济驱动力、能源消耗压力、能源消耗效率等三类指标进行耦合,完善京津冀第二产业发展与能源消耗脱钩指标构建模式。并依据指标变化,采用Tapio弹性系数法,评价京津冀第二产业发展与能源消耗脱钩态势(见表1)。
表1 京津冀第二产业发展与能源消耗脱钩态势评价框架
3 实证研究
结合表1相关指标增长变化情况,测量“九五”—“十二五”时期京津冀第二产业发展与能源消耗的脱钩弹性系数,评价京津冀第二产业发展与能源消耗的脱钩态势(见表2)。
表2 “九五”—“十二五”时期京津冀第二产业发展与能源消耗脱钩态势
注:数据来源于1996—2016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北京统计年鉴》、《天津统计年鉴》、《河北统计年鉴》。万元GDP能耗变化指数是反映能源消耗效率的指标,大于1,效率降低,小于1,效率提高。
根据表2可知,“九五”—“十二五”时期,京津冀第二产业发展与能源消耗总体呈现“先升后降”演变态势。①“九五”期间,是国家全面完成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部署的关键时期,“十五”期间,是以发展为主题,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重要时期。在“九五”—“十五”期间,北京、天津和河北第二产业产值增长率均处于较高水平。其中,北京第二产业产值增长率高达14.47%,天津为20.18%,河北为16.08%。在“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北京第二产业产值增长率首次出现拐点呈现下降趋势,天津和河北第二产业产值增长均有所减缓和下降。主要原因在于2008年发生的金融危机,我国经济受到波及,为使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此后下调了经济发展目标。②“九五”—“十五”期间,北京、天津和河北能源消耗量均有所增长变动。从根本上讲,能源消耗受三次产业发展的影响,其中第一、三产业属于低耗能产业,第二产业属于高耗能产业。随着经济建设步伐加快,北京经历后工业化时期,第三产业产值占比较高,而天津和河北处于工业化中期,第二产业仍是其支柱产业,导致北京能源消耗变动不大且略有下降,天津和河北能源消耗增长较快,天津和河北能源消耗增长率分别高达8.74%和18.69%。“十一五”—“十二五”期间,社会发展与能源资源环境约束的矛盾日益突出,环境保护面临严峻的挑战,努力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上日程,北京、天津和河北能源消耗增长率均呈现下降趋势。③随着经济发展与技术进步,“九五”—“十二五”时期,北京、天津和河北第二产业能源消耗效率总体提高。
“九五”—“十二五”时期,京津冀第二产业发展与能源消耗的脱钩态势呈现多态性。①北京第二产业发展与能源消耗的脱钩弹性系数总体为负,先后经历“弱脱钩-强脱钩-弱脱钩-强脱钩”的脱钩态势。总体来看,北京第二产业发展基本摆脱了对能源消耗的依赖。②天津第二产业发展与能源消耗的脱钩弹性系数总体为正且略有下降,先后经历“强脱钩-弱脱钩-弱脱钩-弱脱钩”的脱钩态势。总体来看,天津第二产业发展尚未完全摆脱了对能源消耗的依赖。③河北第二产业发展与能源消耗的脱钩弹性系数总体为正且略有上升,先后经历“弱脱钩-扩张性负脱钩-弱脱钩-弱脱钩”的脱钩态势。总体来看,河北第二产业发展基本未摆脱对能源消耗的依赖。
综上,京津冀第二产业发展与能源消耗的脱钩态势与河北趋同,仍处于“弱脱钩”的态势,京津冀第二产业发展基本未摆脱对能源消耗的依赖。但京津冀第二产业能源消耗效率持续提高,加速实现向强脱钩态势转变。而脱钩的关键主要在于控制能源消耗量,使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达到一种理想的相互增长促进关系。因此,以京津冀地区第二产业发展与能源消耗脱钩状态为分析基础,根据能源消耗增量变化深入剖析京津冀地区第二产业能源消耗脱钩关键(见图1)。
图1 “九五”—“十二五”时期京津冀地区第二产业能源消耗变化增量曲线
由图1可知,北京能源消耗增量在(-300,200)区间内变化,天津在(-200,600)区间内浮动,河北和京津冀地区在(-3 000,5 000)区间内波动。通过能源消耗增量变化曲线可以看出,河北以及京津冀地区第二产业能源消耗增长量变化曲线几乎完全重合,河北第二产业能源消耗增量与京津冀能源消耗增量趋近且具有相同的变化态势,表明河北第二产业能源消耗的增量变化对京津冀能源消耗增量变化较为凸显,京津冀地区第二产业总能耗量对河北第二产业能耗量的变化最敏感,即京津冀地区实现第二产业发展与能源消耗脱钩的前提在于河北二产能源消耗实现“零增长”或“负增长”。
4 结语
本文完善了京津冀第二产业发展与能源消耗脱钩指标构建模式,采用Tapio弹性系数法,动态评价了京津冀第二产业发展与能源消耗的脱钩态势。研究表明:“九五”—“十二五”时期,北京先后经历“弱脱钩-强脱钩-弱脱钩-强脱钩”脱钩态势;天津先后经历“强脱钩-弱脱钩-弱脱钩-弱脱钩”脱钩态势;河北先后经历“弱脱钩-扩张性负脱钩-弱脱钩-弱脱钩” 脱钩态势。北京第二产业发展基本摆脱了对能源消耗的依赖,天津和河北第二产业发展未摆脱对能源消耗的依赖。京津冀第二产业发展与能源消耗的脱钩态势和河北趋同,京津冀第二产业发展基本未摆脱对能源消耗的依赖。京津冀地区实现第二产业发展与能源消耗脱钩的前提在于河北二产能源消耗实现“零增长”或“负增长”。为此,从以下两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1)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促进河北和天津产业结构转型,降低河北和天津第二产业能源消耗。具有措施包括:大力改造传统产业,持续推进高耗能行业化解过剩产能;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降低第二产业高污染、高能源消耗的结构占比,持续推进河北和天津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2)调整加大科技创新力度,进一步提高河北和天津第二产业能源消耗效率,降低河北和天津第二产业能源消耗。具体措施包括:加大控制能耗的研发经费支出和科研人员投入、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建设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和研究中心、加快建设国家级高新区和科技园区。最终通过政产学研合作创新提高河北和天津第二产业能源消耗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