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读《教师教学用书》,把握教材内容本质
——以“8的乘法口诀”的教学为例
2020-03-04杨永红
杨永红
(广州市增城区朱村街横塱小学 广东广州 511370)
素质教育要求,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算、逻辑推理、数学抽象等核心素养。“8的乘法口诀”教学内容是口算教学、推理计算素养培养的重要载体,对提高学生数学计算能力有重要意义。在教学“8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中,学生已经学习了2-7的乘法口诀,已具有用加法算式来总结乘法口诀的经验[1]。为此,在教学“8的乘法口诀”时,教师要为其创建自主探索的氛围和学习机会,教学的着重点是让学生运用迁移的学习方法,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让自主、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体会数学问题的提出和解决,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为此,本文以《教师教学用书》为指引,结合教材内容本质为辅助,对“8的乘法口诀”教学进行全面探索分析。
一、立足学生实际,认识《教师教学用书》的教学本质
“8的乘法口诀”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75页内容。二年级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渐过渡到抽象思维,促进大脑发展的阶段,在此过程中,学生基本上已经对乘法口诀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寻找数学信息的能力,使其能够从条件中提出问题,探索和解决问题。根据《教师教学用书》,学习“8的乘法口诀”内容中,书本中第一个场景是乐队演出,第二个场景是小狗在数轴上奔跑,是基于图文结合,直观情境,生活应用进行的教学引导,其根本目的是在集中学习注意力的基础上,从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及思维发展特点出发,利用迁移学习、数形结合、情境引导等,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将数学核心素养与“8的乘法口诀”教学内容有机整合,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二、对“8的乘法口诀”的教学探索
(一)研读《教师教学用书》,认识“8的乘法口诀”的学习本质
根据《教师教学用书》编写意图指引可以认识到,教学“8的乘法口诀”,重点不仅是要让学生学会“8的乘法口诀”,还要培养学生灵活的数学思维能力,使其能在情境引导中,根据直观图的展示,独立分析出8连续相加的结果,然后根据数轴这一数学直观模型,在集中学习注意力的同时,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突出连加结果,为记忆乘法口诀做铺垫,最后让学生通过独立学习,编制出“8的乘法口诀”。可见,在这一过程中,学习的根本点在于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培养数形思想,提高数学建模、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等综合素养。为此,在设计“8的乘法口诀”教学内容的时候,教师要充分研读《教师教学用书》,认识“8的乘法口诀”的学习本质,然后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科书编写意图,优化设计方案和教学活动,在把握教材内容本质的基础上,提高“8的乘法口诀”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对乘法口诀的认识和学习能力。
(二)把握数学教材内容本质,优化“8的乘法口诀”的教学路径
1.设计情境,迁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
小学数学新课标中指出: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造多种多样的情境,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索兴趣,使其能够自主、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在习得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为此,在教学“8的乘法口诀”数学内容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设计直观情境,然后结合学生对所掌握的2-7的乘法口诀学习经验,鼓励其独立学习。
例如,教学“8的乘法口诀”数学内容时,在教学的导入阶段,教师可以课本上的主图为辅助,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还原真实场景,就乐队表演进行直观展示,在观看乐队演出的基础上,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算一算:在此方阵表演中,每排站了多少人?有几个这样的一排?总共多少人?让学生根据观看分析得出8连续相加的结果。从而导出此次所学内容,“8的乘法口诀”在学习之前,让学生先想一想之前学习2-7的乘法口诀的时候,是如何进行推理学习的,让学生回顾以往知识,通过开火车的方式恢复记忆方法,夯实基础知识。也可以利用“我是演讲师”的活动,让学生简单介绍一下之前学习2-7乘法口诀内容的方法,在情境引导、迁移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围绕“8的乘法口诀”进行自主探索,引导其先自己进行分析,然后根据学生自己学习的情况,针对“8的乘法口诀”学习内容进行针对性讲解,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2.利用数轴,渗透数形,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数形思想是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思想,也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有效手段[2]。为此,在教学“8的乘法口诀”数学内容时,教师可以采用数轴教学法为辅助,通过数形结合的运用,让学生关联图像和数字,就“8的乘法口诀”展开推理分析。
例如,教学“8的乘法口诀”数学内容时,为让学生正确推理“8的乘法口诀”内容,使其知道1×8=8,2×8=16……8×8=64等,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创设以下动态数轴运动的情境,如:
以小狗跳跃运动的情形为载体,设计数轴,按照效果8个8个跳跃的情形,让学生思考,小狗第一次从0跳到了几?接下来它要顺着数轴继续跳,每一次跳的长度都一样,那么它第二次跳的应该是几?第三次、第四次呢?让学生根据数轴的引导,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就以下内容进行归纳,如:
1个8是( )列式_______ 5个8是( )列式_______
2个8是( )列式_______ 6个8是( )列式_______
3个8是( )列式_______ 7个8是( )列式_______
4个8是( )列式_______ 8个8是( )列式_______
让学生根据数轴进行探索分析,在数形结合的过程中,让学生尝试自己编出“8的乘法口诀”,观察“8的乘法口诀”有什么特点,然后开展用口诀说得数的活动,让一个学生说口诀一个同学说得数,进行小组PK,教师对胜利的选手进行奖励。运用数轴教学方法,在集中学生学习注意力的同时,能激发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兴趣,能让学生根据之前所学的知识成功编出“8的乘法口诀”,可提高学生的学习探索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素养。
3.游戏巩固,创优氛围,激活数学课堂活力
小学生正是处于爱玩的年纪,游戏教学法对学生更具吸引力,不仅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参与兴趣。为此,教师结束教学后,可在课后巩固环节采用游戏教学法,在玩乐的过程中,使其习得知识,提高自身学习能力,这样既可以创优教学氛围,又可以激活数学课堂活力,提高数学复习巩固的质量。
例如,教学完“8的乘法口诀”数学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先为学生播放云南的一首儿歌《数螃蟹》,在聆听儿歌的过程中,出示螃蟹图片,分别出示一只、两只、三只……让学生数一数螃蟹有几只腿,然后配音(一只螃蟹8条腿,二只螃蟹16条腿,……八只螃蟹64条腿),然后用表格记录的方法,进行师生互动探索,如:
?
让学生自己围绕表格数一数,算一算,让学生汇报自己的填写情况,在激活学生参与兴趣的同时,将此儿歌与所学乘法口诀进行有机关联,最后让学生围成一个圈,开展接龙的游戏活动,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播放《数螃蟹》的儿歌节奏,让一个学生说一只螃蟹几条腿,另一个学生回答一只螃蟹8条腿,然后再由此同学说两只螃蟹几条腿,下一个同学说两只螃蟹16条腿,以此类推进行接龙,8个学生为一小组开展游戏接龙竞赛,哪组在比赛过程中没有成功接龙则被淘汰,对于挑战成功的小组,教师可以给予对应的物质奖励。通过游戏教学的方法,使学生在自主参与的过程中,加深学习印象,完成复习巩固,从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让学生对“8的乘法口诀”有一个充分的理解和认识。
4.学以致用,回归生活,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数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紧密的关联,小学数学新课标中指出:在教学中,教师要本着让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为目标,设计教学内容、开展教学活动。为此,在学习“8的乘法口诀”数学内容时,在课后预留作业的时候,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设计有关生活的小问题,通过建立数学与生活的桥梁,使之发现数学的应用价值,从而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例如,设计“8的乘法口诀”作业内容时,教师可以设计以下生活问题。
观察生活,解决问题:
(1)
①从图中你都知道了什么?
②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③要求一共多少钱,你会解决吗?
④如果要买5个文具盒怎么办呢?6个呢?
(2)仔细观察,说一说全家人去公园玩耍花多少钱?
(3)一个成年人平均每天要喝8杯水,那么,想一想一个星期他要喝多少水?
(4)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能够运用“8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呢?写出来,算一算。
通过生活化作业的设计,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在学以致用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发挥数学学习的应用价值,从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三、结论和反思
(一)结论
在课堂上,教师应始终与学生处于平等地位,和他们一起思考,一起游戏,一起探索,让学生能够自主、主动地参与其中,在尊重学生、师生共同合作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设计情境、数形结合、游戏引导、回归生活等,加深学生对“8的乘法口诀”数学知识的掌握,促进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二)反思
综合实际教学来看,不论是教学内容的设计,还是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其出发点和目标都是促进学生发展,使其在习得知识的同时,获得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对此,在教学实际开展中,教师既要遵从学生的学习能力、教材内涵本质,以《教师教学用书》指导为依据,在研究学情、教情的基础上,按照层层深化的方法,由浅入深,在情境中激发学生自主探索,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数形结合中,渗透数学思想,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在游戏参与中,激活课堂活力,促进交流互动;在生活回归中,提升素养,促进应用,以此帮助学生了解“8的乘法口诀”,完成新课标教学要求。
(三)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此研究是围绕学情、教情展开的探索分析,结合学生实际学习能力、生活经验、思维发展特点,以及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进行的课堂重构、知识重建,其中运用了情境教学法、数形结合法、游戏参与法、生活实践法等多元教学方法。但在具体实践开展过程中,通过观察学生学习能力及对知识的掌握、消化、应用,发现依然还有不足之处,有待加强,比如,在生活实践作业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按照学生学习能力进行分层指导,将生活化作业设计以多元实施的方法进行构建,在分层引导、递进提升的过程中,使生活化作业的设计高效化,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作业完成质量,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学到有价值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