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源“断流”,国民饮料品牌缘何陨落?
2020-03-03蔡恩泽
蔡恩泽
继被卷入先锋系风波后,2019年12月11日,汇源集团创始人朱新礼作为有权代理人的中国德源资本(香港)有限公司也被法院查封,41亿资产遭冻结。此前,12月2日,天津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向朱新礼发布限制消费令,这是他2019年以来收到的第4个限制消费令。
从曾经荣登福布斯富豪榜到变为“老赖”,朱新礼一步步走向债务深渊,他亲手创立的汇源果汁面临着负债百亿、高管集体离职、退市等多重风险,当年赫赫有名的国民饮料品牌毁于一旦。
黯淡之前的辉煌还是让人留恋的。成立于1992年北京汇源饮料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是主营果、蔬汁及果、蔬汁饮料的大型现代化企业集团。2007年2月,汇源在香港联交所成功上市,募资24亿港元,是當年港交所规模最大的IPO。
资料显示,2007年,汇源果汁销售额达到26.56亿元,增长28.6%,为彼时中国纯果汁市场占有率第一的企业。
可是,正所谓盛极而衰,正是其鼎盛的第二年,即2008年,汇源坠入了“十年陷阱”。
错过一场“豪门联姻”,汇源走向亏损之路
2008年,作为国际饮料行业老大的可口可乐在中国市场屈居老二,心有不甘。经过一番窥探,它瞄准了汇源果汁,要将其一口“喝”下去。而“拿下”汇源也符合跨国巨头并购中国企业的三条铁律:必须控股,并购对象是行业龙头企业,未来收益必须超过15%。可口可乐还另有图谋,就是通过并购汇源,把汇源的第二大股东——法国达能甩到身后,坐上中国饮料市场的头把交椅。这是一箭双雕的如意算盘。
但是,那时这一并购行为被舆论解读为“中国饮料行业遭遇洋品牌威胁”,“民族情绪”直接制约着这场并购,虽说“郎有情妾有意”,但最终未通过商务部的反垄断审查而搁浅。
这对汇源的负面影响是,朱新礼为了攀上这门亲事,提高了汇源的资产评估价值,大举扩产,却暂停新品研发和推出,还裁减了经营16年的销售团队,销售团队被压缩掉2/3,全国21个销售大区的21名省级经理已基本离职,员工人数从2007年底的9722人减少到2008年底的4935人,销售人员则从3926人减少到仅剩1160人。朱新礼欲将汇源打扮成待嫁的新娘。2010年,也就是并购被叫停的第二年,汇源果汁的业绩出现亏损,在资本市场,股价腰斩,扣非净利润连续六年为负,企业净利的主要来源靠政府补贴和变卖资产。
违规质押,汇源背上失信包袱
德源资本被法院查封,是因违规质押。德源资本与招商银行属于金融借款合同纠纷。德源成立以来,有案可稽的,德源资本对外投资只有一笔,即参股中国石化销售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2月19日,中石化宣布启动销售业务重组改革,率先推出油品销售业务引入社会和民营资本实现混合经营,并有意推动中石化销售公司上市。七个月之后,中石化销售与25家境内外投资者签署了《关于中国石化销售有限公司之增资协议》,25家投资方中包括德源,它的实控人正是朱新礼,斥资30亿元参与中石化销售公司混改,并于2015年3月正式完成股份交割。
可是德源资本犯了“一女不嫁二夫”的大忌。根据中石化销售增资协议约定:在增资完成三年内,未经中石化书面同意,投资者不得转让或质押销售公司股权;引资完成三年后,若销售公司未实现上市,如果投资者要转让股权,中石化拥有优先购买权。可是,完成增资不到8个月,2014年11月,德源资本便将持有的2.4万中石化销售公司股份质押给了招商银行。
内控问题违规担保,汇源坠入债务深渊
2018年3月,在未经董事会批准、无签订协议,尚未对外披露的情况下,汇源果汁向汇源集团旗下的关联方北京汇源出借42.75亿元贷款。这一行为违反了港交所上市规则中关于关联交易申报、股东批准及披露的条款,汇源果汁被港交所宣布停牌。
被监管部门强制性停牌,意味着上市公司问题缠绕,“病”得不轻,这对广大股民来说,是一种明明白白的风险提示。接踵而来的是汇源集团的信用评级被下调,然后是被深交所从即将发行的“深港通”名单中剔除,汇源的品牌名誉严重受损。
这笔违规担保,又使汇源果汁卷入先锋集团P2P网信平台的兑付风波。据媒体报道,汇源先前从先锋旗下的网信等P2P平台借款规模高达20亿元左右。从2019年五六月份开始,部分借款已经出现逾期。
而据天眼查显示,北京汇源饮料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是“先锋系”旗下互联网小贷公司中新(黑龙江)的股东之一;汇源创始人朱新礼是先锋系旗下网信理财A轮融资的投资者;而网信是四季本源农业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的股东之一,后者是汇源旗下品牌果时汇的运营主体。
上述数家市场主体的资本关系像绕口令一样,令人头晕,纠缠不清,但又相互死死地纠缠在一起,在巨额债务面前,一损俱损,谁也离不开谁。
在天眼查的风险提示中,北京汇源早已被工商部门列入失信公司名单。不止400亿元的借款逾期未还,实际上汇源早在2017年便已负债百亿,更于2018年被冻结20余亿元资产。
在如此复杂的债务结构中,汇源充当了总债务人的角色,一有风吹草动,就会卷进债务纠纷和官司中,企业哪还有精力再发展。
我们回过头来看看以上披露的三大案例,也是汇源品牌陨落的三大痛点。归结到一点,就是家族企业缺乏现代企业治理机制。汇源的没落,很大程度上是缘于不合理的管理制度。在公司里,朱新礼是一家之长,拥有绝对话语权,公司要职、各个关键部门都是他的至亲把持,董事会形同虚设。虽说朱新礼也曾想跳出家族式企业的藩篱,也委任了不少经理人,却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东家对掌柜没有什么关爱,这些经理人大多来去匆匆,就像走马灯似的,而新官又不理旧账,公司问题累积越来越多。
目前,汇源的主营果汁业务增长乏力、新品市场反应平平、多元化市场开拓不顺,加之累计110亿债务压顶,上市公司又处于停牌状态,要想翻身真的好难。
回想朱新礼几十年走过的创业路,真让人泪奔。他用7000万买央视5秒广告,把快倒闭的果汁厂做到连续十年市场份额第一。如今却变成“老赖”,高消费受限,与江佩珍老太太等人为伍,令人唏嘘。
汇源有一句广告语“有汇源才叫过年”,不知今年这个“年”汇源如何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