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思政课程的汽车类专业课程改革研究
2020-03-03曹克晶李航
曹克晶 李航
摘 要:基于思政课程的汽车类专业课程改革,有利于汽车类专业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并且在进行知识的传授过程中也实现了价值观的正确引导,实现了教学工作和党建工作的有效结合,将汽车类专业课程中的育人元素更加充分的挖掘出来,推动了汽车类专业课程的发展。
关键词:思政课程 汽车类专业 课程改革
Research on the Reform of Automobile Specialty Courses Based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Cao Kejing,Li Hang
Abstract:The reform of automobile professional courses based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s conducive to the improvement of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automotive professional courses, and the correct guidance of values is also realized in the process of imparting knowledge, and the effective combination of teaching and party building work is realized , so as to fully excavate the education elements in automotive professional courses,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automotive professional courses.
Key word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automobile majors, curriculum reform
1 引言
汽車类专业课程的特点在于实践和理论之间的高度结合,例如汽车的保险理赔、发动机构造和维修、底盘构造和维修等等。在汽车类专业课程当中比较适合应用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方式,同时在考核的过程中也应充分体现出汽车类专业课程的特点。学生们通过学习理论和实践操作,来充分理解汽车类专业课程中各项内容之间的关系,例如在学习汽车保险理赔的过程中,需要对保险合同中的主客体进行正确的理解和判断,并要对其中所涉及到的内容进行正确的解读,对于合同内容中的基本原则进行熟练的应用,以此来对相关的案例进行分析。通过对汽车保险进行熟悉,来为用户提供更加合理的保险方案。除此之外,也要对保险公司的投保相关业务流程进行熟悉,从而在毕业后能够更好的适应岗位,能够独立完成整个工作流程,并且能够避免出现保险欺诈的情况。
2 汽车类专业课程改革的重要意义
2.1 汽车类专业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为了跟上时代的发展,高校中的汽车类专业课程应积极的相应课程改革要求,并积极主动的去满足学生们的学习需求,对于汽车类专业课程中所包含了思政要素进行挖掘,将汽车类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更加充分的发挥出来,在不对课程造成影响的前提下,明确课程的教学目标,并对汽车类专业课程实施一体化的教学改革,并对课程教学进行针对性的改革探索,实现教与学的有效结合,从而让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成就感和获得感。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汽车类专业课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当前的汽车类专业课程中更加重视理论教学,而并不重视育人。按照课程标准当前的课程教学仅要求学生们掌握技能和知识,这些教学目标都是较为显性的,而在教学中却忽略了对学生们进行价值上的引导,使得他们在素质教育和情感教育上存在着缺失。
其次,汽车类专业课程教学中将重点放在了教学方面,而并没有意识到考核的重要意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都认为考核过程只是教学中的一项特定内容,并未对其进行足够的重视,对于考题的设计和形式安排都较为随意,并未将考核所应具有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
最后,当前的汽车类专业课程教学并未重视课下时间的应用,虽然课堂是对学生进行知识教授和三观建立的主要渠道,但是课堂时间非常有限,还是需要通过课下的时间来对教学进行补充。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很多高校的汽车类专业课程教学都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课堂上,而忽略了课后时间的运用,考核的内容也仅仅是涉及到了课上的内容。
2.2 汽车类专业课程学习主体的情况分析
汽车类专业课程学习主体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汽车类专业课程学习主体即为高校汽车类专业学生,他们其中的一部分缺乏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可能因为不喜欢这个专业或者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从而使得自身的自信心受到了影响,这种影响会使得他们处于一种自暴自弃和惴惴不安的状态当中。还有一些汽车类专业学生存在着自卑的情况,缺乏足够的学习动力和明确的学习目标,还有一部分学生缺乏足够的自我约束能力,甚至一些学生并不知道自己学习这个专业的目的,也不知道选择学习这样的专业知识对于自己而言意味着什么,大约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学生都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而他们也只是希望以最舒适的方式来度过这几年的学习时光。最后,大部分汽车类专业学生普遍缺乏积极的网络观。处于这一年龄段学生成长于网络时代,所以互联网如今已经成为了他们生活中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我们能够看到很多学生都存在着过度依赖手机的情况,通过调查就可以发现汽车类专业学生们在上课时携带手机率达到了百分之九十九以上,并且他们携带手机的目的也是更多的以打游戏、追剧和刷抖音为主。
3 基于思政课程的汽车类专业课程改革研究
3.1 教学理念改革
我国的教育部门领导提出了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一个中心和两个基本点,即为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并坚持素质教育,尽可能的为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习提供具有个性化和针对性的高质量教学服务,从而推动学生们去积极主动的学习,进而获得更好的发展。在思政课程的基础上,利用汽车类专业课程改革的契机,来对教学理念进行更新,并将其落实到汽车类专业课程中的每个环节,真正达到提升汽车类专业课程教学质量的效果,将汽车类专业课程的传授知识和提升素养等功能更好的发挥出来。
3.2 考核内容拓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高校思政会议当中提出了任何课堂都应该具备育人的作用和功能,不要将思政工作归于思政课程的工作,而是要求所有学科都能够肩负起这样的责任,使得所有学科的课程都能够和思政教育形成协同效应。在汽车类专业课程教学中,为了能够对学生们的学习成效进行有效的考核,以同时达成学生们的显性和隐性目标,在通过汽车类专业课程达成学生们的显性隐性学习目标时,应对学生们的价值维度进行合理的拓展,并对学生们的做人做事进行考核,对于汽车行业中的职业精神进行准确的理解,帮助学生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与此同时,企业类专业的各个课程都应将技能和知识工具传输给学生,使得学生们能够真正成为工作当中的优秀人才,并帮助学生们形成完整的价值观和情感态度,达到知行合一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产生对正确价值观念的认同,并实现情理结合。
3.3 让学生担负更多的责任
让学生们担负更多的责任,要胜过向学生们提出要求,通过赋予学生们责任,来让学生们更好的参与到课程教学和实践当中,这样学生们才更不容易被手机所绑架,也不容易被教师的讲课所催眠,而是更加积极的参与到教学当中,主动的去进行思考和学习,从而获得更好的成长和发展。对于汽车类专业课程而言,应对自身所涉及的维度进行拓展,并对学生们的角色定位进行丰富,让学生们担负更多的责任,使得学生们不再是被动的一方,而是成为课程中的主体。在汽车类专业课程教学中,应采取模块化的考核方式,也就是说每学习完一个模块后都要对学生们进行考核测试。
3.4 运用信息化技术
在汽车类专业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可将微信公众号和MOOC等多种信息化教学方式加入到汽车类专业课程教学中,并在课程教学和实践过程中积极的运用游戏化思维,无论是课前的预习还是课堂的表现以及课后的拓展,都要将信息化技术合理的融入到其中,从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并能够通过这个过程来获得更加及时的反馈。学生们在这个过程中,每一部分的付出都能够获得收获,这样就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
3.5 提升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基于思政课程的汽车类专业课程改革中,应充分意识到作业设计的重要作用,通过合理有效的作业设计,能够更加及时的发现学生的问题,并有利于增强学生们解决问题的能力。除此之外,通过有效的作业设计也能够帮助学生们巩固课堂所学知识,这对于模块教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应将学生们作为主体,尽可能的做到层次性、职业性和开放性,并要求能够贴近学生、贴近实际以及贴近职业,为所有学生提供难易程度适宜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们在接受教学后能够具有更强的学习热情。另外在作业设计中,也要做到将专业内容与德育内容相结合,加深学生们对技能知识的理解,并能够具备分析应用的能力,同时也要注意提升学生们的职业精神和做人做事等方面的能力。
4 结语
总而言之,将思政教育内容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汽车类专业课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本文首先对于汽车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进行分析,同时从教学理念、考核内容、责任担负、信息化技术运用以及作业设计等几个方面来对基于思政课程的汽车类专业课程改革进行研究。希望通过本文,能够为汽车类专业课程改革和课程教学中的思政教育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从而让学生们获得更好的成长和发展,为祖国的繁荣做出更多的贡献。
课题名称:课程思政视域下应用型专业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2020ZX040。
参考文献:
[1]朱桂英.汽车技术类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J].汽车实用技术,2019,(21):159-160.
[2]俞海红.基于微课的汽车营销类课程改革初探[J].新课程研究(下旬),2019,(9):45-46.
[3]李小庆.高职类汽车专业软技能与课程改革路径探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9):131-133.
[4]王博,王新童.高职类汽车保险理赔课程改革——“智慧教学工程”项目研究[J].人文之友,2019,(19):114-115.
[5]曾艷.基于教学做一体化的汽车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探究[J].学周刊,2019,(21):22.
[6]高职《电工电子技术》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杨青,梁小流,黄章城.装备制造技术.201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