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一次实习
2020-03-03周一敏
周一敏
人的一生,总要经历许多第一次。
我并非热衷于课余活动的人,尤其当身处国内时,繁重的课业便足以占据我的全部精力。直到外出留学,迫于截然不同的升学要求,方才开始留心各色义工与实习机会。
经过多方打听,层层引荐,以及数次石沉大海的简历投递,我总算获准进入一个国际鸟类保护组织进行疫情期间的线上实习。本“非正式”实习生(如此称呼是因为我年龄未满18周岁而无法被正式录用)的第一个任务,是将一篇有关渔业中海鸟误捕的学术文章译作中文,以供该组织的微信公众号发布。这对于一个观鸟爱好者兼留学生来说,堪称“对口专业”,更何况又是首次实习的首次任务,我自然满腔热情,铆足了劲想大显身手。翻译期间,本着力求细致的原则,我不仅对文中的专业名词及特殊组织名称进行了多方查证,甚至连注脚乃至图例都未曾忽视,通通翻译了个遍。在提交之前,还交由英语专业出身的家里长辈进行二次修改,这才敢点下發送键。那一瞬间,我如释重负,一颗心也被自豪和期待所占据——谁又会想到之后的状况百出呢?
当对接的老师向我确认文章已查收,正在走流程准备发布后,我喜滋滋地打开文档,打算再欣赏一下成果。这不看不要紧,一看反而出了一身冷汗:或许是调整次数太多,我发送的稿件竟然不是最终版,而是一份存在少量瑕疵的版本。可开弓没有回头箭,事已至此,总不好再麻烦人家收回成稿。不幸中的万幸是,这一版和终稿之间只差几处字句的微调,对文章整体不构成影响。但这仍给我的初次实习带来些许缺憾。我真想冲着每一位读者大喊:“你看到的不是最终版本,我还可以译得更好!”可我又能说什么呢?那一版稿子依旧是发出来了,连我心中未能宣之于口的遗憾一起。
然而,故事到这里还尚未结束,在文章发布后的某天,我再次收到了对接老师的电子邮件:“……翻译有误……”我战战兢兢点开,发现是自己聪明反被聪明误:原先为了追求详尽,我将援引栏中数名日本学者的英文名字也一并译成中文,但我对日本人名并不了解,便将其尽数“托付”给智能翻译软件,这才造成令人啼笑皆非的后果。邮件中还告诉我,这是通中文的日本友人告知的,审核也没有检查出来,下次注意即可——老师的安慰只徒增了我的愧疚,而初时那点隐秘的骄傲,此刻早已荡然无存了。
第一次实习,不仅不甚完满,甚至算得上兵荒马乱了。然而,等情绪上的冲动褪去后,我再回望这段经历,却意识到让自己获得宝贵经验的,正是当时那份令人无比憾恨的不圆满。
“弯路上也有弯路上盛开的花朵”。一个个不尽如人意的“第一次”铺作漫长的脚印,指引着我们在人生的路上寻找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