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善若水,无形亦随形”

2020-03-03邓泺铫

师道·教研 2020年1期
关键词:泛音滑音民乐

邓泺铫

《水想 II》是朱世瑞先生以“水”为意象,为古筝与二胡写的作品,创作于2010年,并于2010年10月在上海音乐学院当代音乐周首演。这首曲子在2012年获得“TMSK刘天华中国民乐室内乐比赛”一等奖(前四届“一等奖空缺”),并开始作为中央音乐学院以及上海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考试备选曲目以及“金钟奖”等比赛曲目,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首曲子在这个现代专业音乐创作与学院派普遍受“冷落”的大环境中脱颖而出,备受关注呢?

水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能包容万物,有容乃大,同时水变化莫测,这首曲子分为了四个乐章,用“慢快——快慢”的对称设计,勾勒出水可进可退的特征,同时乐章顺序可随机安置,自由组合。这种构思也更符合水的自由变化、居无常形的特点。第一乐章中古筝声部采用多次按滑音,通过左手做韵,恍若水滴滴落的形态,给人以灵动之感。还出现了古筝演奏中不经常用的三分之一和四分之一的泛音,在同一琴弦上做不同的泛音演奏,宛若水的自由随意而动听的不同响声,更突出了水的灵动与多变,同时也增强了曲子的可听性。这种灵活与多变也为第二段的推进埋下了伏笔。第二乐章旋律逐渐从点变成线,旋律和节奏线条都明朗起来,恍若水的流动。在第三乐章中作品推向了高潮,古筝声部运用许多快速琶音与按滑音的演奏模仿水流动的形态,二胡的节奏多以十六分音符和三十二分音符为主,增强了曲子的紧张度,古筝在二胡线条每次气口的连接部分插入进行点状润色,二胡的横向线条与古筝随后的模仿恰巧形成一种类似单一线条在纵向音响中展开,点与线的交织正如水浩浩汤汤的前行,动感十足。在第四乐章中,旋律黯淡下来,回归平静,二胡为主线,旋律动人,古筝以泛音的形式,节奏韵律规整,一动一静,虚与实的结合,在情感中理智前行,恍若水的“清”与“空”,让人留下无限的遐想。四个乐章带我们领略了水的变化无常,自由随性的形态,

在演奏技巧上,古筝从第一乐章中的按滑音,左手的做韵,不常规泛音的运用,节奏的控制,第二第三乐章中左手按滑音和和弦的来回交替,右手的快速琶音与把位的转换,以及第四乐章中大篇幅的泛音,对泛音的的演奏的精准性和可听性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打破了古筝在传统演奏技法的局限,二胡的在第一和第四段中情感的把握,在第二段右手弓段运动以及强弱的敏感以及在第三乐章中的跳把和内外换弦,对演奏者的技法和精神层面上的领悟都也有极高的要求。这首曲子在协奏中也突破了以往以一件乐器为主,另一件乐器伴奏的传统模式,古筝与二胡的主线相互交替,使两件乐器融合而又独立,同时在两件乐器的协奏中,音符的密集和对位的精准都是对演奏者的挑战。复调的运用以及对位暧昧的不协和,诸多技法与要素的糅杂中,平衡的帷幄体现作曲家的才华与节制感,同时实现了对传统的变异和突破,同时把两件乐器都发挥到了极致,在这两件传统乐器中展现出新的技法和藝术形态,是一种现代的创新也是传统的传承。

《水想II》以“水”为主题,作者在创作中不断进行着针对水的思考,“水想”想到的是什么?作者想到的是老子的“上善若水,无形亦随形”,水有刚柔并济的能力,更有海纳百川的大度,有滴水石穿的毅力,它能滋养万物,使万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与万物发生矛盾、冲突,而作者想要表达的“水”远不止自然如此简单,他表达的更是一种对艺术、对传统的一种态度,是一种当代作曲家对于已然逝去的传统因素的追寻。这种感受是自古中国知识分子一直感受得到的,即所谓“智者乐水”。这不仅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精神,蕴含了文人墨客的仁智之德。

这部作品无论从构思、设计和创作上都是煞费苦心,作者力图把中国的传统美学和哲学与在国外学习的创作技法融合,将传统创新,是一种传统的回归,也可看做是“新传统”主义的体现。民乐创作在近些年产生了不少优秀的现代创作作品,而这部作品能从中脱颖而出,我认为首先是基于作者对传统民乐的熟悉度和对中国文化的领悟与吸收,不少作品以一种对传统民乐的肤浅态度来模仿当代乐器的创作手法,最终创作出来的作品似是而非,缺少中国传统民乐作品的神韵和特点。

责任编辑 邱 丽

猜你喜欢

泛音滑音民乐
小提琴泛音演奏的原理与实践
民乐国祥
陈欣若和他的《色俱腾》——为九位民乐演奏家而作(下)
声乐演唱中的“滑音”技术探讨
民族声乐演唱中“滑音”的技术与应用
二胡独奏曲《姑苏春晓》中滑音的运用研究(下)
板胡演奏垫指滑音技术探微
谈谈笛子的泛音
我,民乐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