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OA与OBE理念相结合的大学英语O2O教学研究

2020-03-03

林区教学 2020年3期
关键词:人文学科网络平台导向

(哈尔滨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哈尔滨 150080)

一、研究理论

(一)产出导向法

为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效果,国内很多学者在学习和引进国外的先进教学方法(如任务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 的同时,也在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本土化”外语教学方法和理论。“产出导向法”(POA)是文秋芳教授(文秋芳 2008,2013,2014,2015)经过多年的学习与研究建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课堂教学理论。该理论与美国的“成果导向教育”(OBE)理念相近。“产出导向法”是结合文秋芳教授的“输出驱动假设”(文秋芳 2013) 和“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文秋芳 2014)理念而衍生出来的,在大学英语教学研究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到目前为止已成为较为完备的大学英语教学理论体系。

最近几年,大学英语课时大幅削减,多数学校从原来的240学时减到120—150学时,有些学校甚至取消大学英语课程,或将其改成选修课。但是许多学生在大学里还要应对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考研英语、出国英语,现有的课时根本不能满足大学英语教学的需要。产出导向法的提出,转变了传统的教学理念,主张“课堂上的一切活动都要以‘学习发生’为最终目标”[1],使学生由被动的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用分离”的情况,做到“学中用、用中学,学用结合”,把输入性语言学习和产出性语言学习紧密结合起来。为把“学用结合”的理念应用到教学实践中,高效地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产出导向法吸收了二语习得领域的研究成果(如Krashen 1985;Swain 1995; Long 1983,1996;Hanten et al. 2007;Firth & Wagner 2007 等),提出了输出驱动假设、输入促成假设、选择性学习假设,并根据这些理论创建了以教师中介为前提的教学模式[2]。

(二)OBE理念

1981年,美国学者Spady率先提出了成果导向教育(OBE:Outcome Based Education)理念,得到广泛认可,并且很快发展成为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主流的教育理念。成果导向理念已经被美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接纳,并贯穿于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始终。该理念推崇的是教育的反向设计、正向实施,与文秋芳教授构建的产出导向法有异曲同工之处,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

OBE以学生的毕业要求为导向,产出导向法以学生的学习成果为导向,二者都以最终的结果为依据,反向设计教学大纲、教学过程,以最终达到学生的毕业要求和完成学习成果为目的[3]。大学英语教学应贯彻这两个理论,并以此为基础,驱动大学英语教学,实现培养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教学目标,拓宽学生的国际化视野,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达到学生的毕业要求。

近几年来,哈尔滨理工大学的很多专业都参与了工程认证。大学英语作为基础课程,在制定教学大纲、指导教学设计和开展教学实践时,其课程目标要符合工程认证标准,我们将“产出导向法”和OBE理念结合起来,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数字化学习(E-Learning)的优势结合起来,采用线上线下混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弥补了大学英语课时不足的现状。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发挥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也要鼓励学生发挥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何克抗,2005)。通过手机App的课上互动、超星学习的课前学习、批改网在线自动评改系统的课后产出和iTEST的评价系统,使网络教学平台与移动学习、泛在学习相结合。

二、研究过程

哈尔滨理工大学自2014年以来在全校范围内实施了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根据学生高考成绩将学生分成A、B、C三个级别,对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水平设计教学内容,要求学生完成适合自己的产出任务。2015年大学英语学时大幅削减,由原来的240学时减到152学时,四学期的课程减为三学期。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加上部分学生英语基础差,四级过级率有所降低。针对现状,大学英语课程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目前我校可利用的网络平台有新视野大学英语平台、大学英语网络平台、超星尔雅平台、批改网等在线资源。我们以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三版第二册第二单元:The humanities(人文学科): out of date?为例,以OBE理念为指导,使用产出导向法安排教学。

(一)教学设计

1.产出导向准备

利用网络平台,课程开始前教师在平台上发布相关的课程信息包括教学日历、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等,使学生了解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进度、教学安排;建设相关的网络课程,通过录制微课、发布与主题相关的视频、PPT等资料让学生了解与课文相关的背景知识,使学生对人文学科有一定的认识。微课学习具有很大的优势,能够满足学生碎片化学习的需求,不同基础的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反复观看微课,直至掌握课程的导入知识。哈尔滨理工大学是理工科院校,学生的人文知识掌握不够充分,部分学生有偏科的现象,通过网上发布信息让学生了解人文学科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理工科学生掌握一定的人文知识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应对未来。

2.任务驱动

在任务驱动环节,教师根据本单元的教学内容,选取适合的案例,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了解学习的目标:什么是人文学科,人文学科的重要性及其对理工科学生的意义。目前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中毕业要求的职业规范明确指出“毕业生应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4]。该标准对工科学生作出了明确的要求,学生应该具有正确的价值观,理解工程职业道德规范,自觉履行社会责任。通过学习让学生真正认识到人文学科在其自身发展中的重要性也是本课要实现的教学目标之一。同时在学习中要了解文章的结构、写作方法、重点句式、语法要点和关键词汇等。

3.产出任务设计

产出任务的设计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学校实施分级教学,对不同级别学生的产出要求不能一概而论,要分级分层进行设计。大部分高级别的学生在大学一年级能够通过四级考试,所以对他们的产出要求是完成六级水平的翻译、写作任务,口语方面也要能达到大学英语课程的较高要求,可以进行演讲、辩论等活动,在本课当中可对人文学科的重要性进行演讲,就人文学科的优势和劣势进行辩论,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进行有效的口语产出;低级别的学生只要求完成四级水平的翻译和写作任务,口语的产出需要达到大学英语课程的一般要求即可,口头产出的形式基本停留在朗读课文,背诵典型的句式、对话,演讲等。

(二)教学过程

1.产出驱动

通过网络平台的学习、讨论,学生在课前完成指定内容的预习,教师通过网络平台可以监控学生课前任务的完成情况,同时通过平台数据了解并分析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制订教学计划,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检查课前学习情况,解决课前预习中的问题,发布教学任务,采用小组互动的方式完成任务。

2.产出促成

就人文学科这一话题,我们利用批改网给学生布置翻译、写作、朗读等作业,让学生能够及时检查自己的输出能力,并且得到及时有效的反馈。课上教师就批改网平台反馈的集中问题,进一步深入讲解,目的性明确,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英语输出能力。

3.教学评价

近年来网络平台的出现使得教师从人工批改作业的工作中解脱出来。人工智能技术与英语教学的结合,尤其是自然语言处理和智能语言辅导技术的结合,为教师提供了学生的学习内容、练习成绩、语音上传等更多细节上的分析和各种个性化反馈,可以使教师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句酷批改网(http://www.pigai.org,以下简称批改网)是一种网上智能批改系统,通过SAAS(软件即服务)的方式,可以在线自动批改学生提交的英文写作、翻译、摘要、朗读等作业,及时有效地给出评分和错误反馈。学生可以根据反馈意见不断修改,反复提交,达到练习和提高的目的。同时该系统大大减少了教师的写作及翻译批改的工作量,可以让教师更加直观地了解学生的英文写作和翻译水平,找到问题所在,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5]。

我们使用的另一个平台超星学习通可以给学生布置作业、发布考试,听力、阅读、词汇都可以在线完成并且即时评分。除此以外,学生观看视频、在线学习的时长等信息都有记录,教师可以很清晰地、直观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除了在线评价以外,线下的评价同样重要。根据网上评价的结果,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要在课上对学生产出任务中的共性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讨论。课堂展示可以采用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两种方式进行,设计打分表,让学生分组对他人的产出任务进行评价,最后教师进行归纳总结,提出问题和建议。

大学英语教学中使用的教师反馈、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线上评价等多种反馈和评价机制,弥补了原有教师单一反馈模式的不足,调动了学生学习和掌握英语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三、结论

大学英语课时的减少是大势所趋,如何利用有限的课时完成大学英语教学任务?网络平台教学为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教师利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弥补了大学英语课时的不足,线上教学可以让学生有效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学习,同时满足不同英语能力的学生自学。大学英语教学中使用产出导向法,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用目标驱动任务产生,学生才能真正有效地学习。

猜你喜欢

人文学科网络平台导向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网络平台支持下初中语文翻转课堂教学研究
“偏向”不是好导向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别再这样为人文学科辩护了
网络平台打开代表履职新视窗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再论哲学人学的学术性质
犬只导向炮
论高师人文学科教师教育者的“师士”使命的源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