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课堂中融入兴趣教学法之我见
2020-03-03马学金
马学金
(青海省大通县极乐乡中心学校 青海 大通 810100)
初中阶段是身体发育的关键阶段,通过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有助于学身心协调发展。但就目前初中体育教学发展现状而言,受到教学方法不恰当影响,学生多为被动地参与到体育训练中来,毫无乐趣可言,逐渐失去了体育锻炼的兴趣。基于此,教师应当把兴趣教学法融入体育教学中来,以学生的体育锻炼的兴趣为立足点,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兴趣。所谓兴趣教学法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主要是分析学生的兴趣喜好,设计符合学生心理和生理特点的教育模式,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潜能和主动性的教学效果。
1.创设体育训练情境,激发学生训练兴趣
创设体育训练情境,是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训练积极性的主要途径之一。在体育教学从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条件,对学生的运动需要进行分析,通过做游戏、看多媒体等方法,让学生在直观、有趣的环境中了解体育运动相关知识、体会运动精神。比如,在进行篮球传球技巧训练中,可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播放NBA球星的经典传球动作,通过动作分解、慢放、讲解的方法,让学生可以更加直观、细致地掌握篮球传球技巧。再比如,在体育课程教学中,为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训练的兴趣,可创设竞赛情境,让学生通过竞赛的方法感知体育运动不断进取、努力拼搏的精神,从而提升体育训练的热情。
2.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巧设多元化体育项目
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存在的,且初中学生即将步入青春期,对展现个性需求比较执着,在体育运动中,非常想展现自我,对体育教学内容和体育活动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通过巧设多元化项目来满足学生对展现个性化的需求。比如,男生和女生,身体构造和发育程度各不相同,教师可为学生提供不同的运动项目,以满足学生对不同运动量的需求,保证教学效果。
3.树立健康体育观念,提升学生学习体育热情
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为最大限度上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们可以自觉地参与到体育训练中来。教师要先帮助学生,树立健康、正确的体育观念,主动消除学生低的抵触情绪,让他们明白体育训练对自己的好处及重要性,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训练的兴趣。在体育课堂上,教师要有针对性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让学生意识到通过参与体育训练,有利于促使身心健康发展,锻炼体魄,坚定意志。并通过合理设计体育项目和运动规则,让学生通过体育锻炼达到放松身心,缓解学习压力的效果。体育教师要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积极转变学生对体育教学的看法,让体育教学上升到和文化课程相同的高度。在体育课堂上,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讲解世界伟大运动员的事迹。比如,许海峰为我国摘取了奥运会上的第一枚金牌,从此我国逐步走向体育强国,让学生明白通过体育也可以为国争光,启发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挂念,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体育运动和锻炼的热情。
4.合理引入体育游戏,激发学生参与兴趣
通过引入体育游戏,可有效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训练的热情。但为保证体育游戏可以更加科学、客观地开展,教师对所选的体育游戏,必须有充分的认识。并对学生的生理特性、心理特性等进行全方位分析,根据学生的体育能力合理设计游戏项目和游戏规则,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到体育游戏中来。此外,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合理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游戏的热情。为加深学生对体育游戏的理解力,严格遵守游戏规则,教师不能一味地口述,而且是要亲身示范,促使体育游戏能顺利开展。比如,踩线跑是初中体育课程中典型的游戏项目,可锻炼学生的短跑能力、反应能力、协调能力、加速奔跑的能力。游戏规则为:按照学生的身体素质,随机分为甲、乙两个组别,以操场跑道两条直道跑道为起跑线,在起跑线的前方约300米的位置设置安全区,甲乙两组学生在跑道之外相对站立,距离安全区最远的甲组学生,通过脚尖前探的方法,寻找乙组学生面前的跑道线,碰触到乙组的跑道线以后,乙组学生立即向安全区奔跑,而甲组学生则努力追赶。如果乙组学生进入安全区之前,被甲组学生抓到,则教师判定为甲组获胜;反之则乙组获胜。然后相互身份,重复进行,统计获胜次数多的小组获胜。在进行此项体育游戏训练时,教师要先为学生讲解有效规则,选择班级中的体委,和教师进行示范,让学生通过观察的方法,掌握体育游戏规则、方法、内容。待学生全部掌握好以后,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游戏活动,全面激发学生游戏的积极性,促使每位都能积极参与到体育游戏活动中来。
5.结束语
综上所述,探索初中体育教学新方法,是目前初中体育教学研究的重点课题。兴趣是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心理基础。而在初中体育教学中通过兴趣教学法,既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也可以让学生爱上体育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