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教师职业性别隔离的困境与出路

2020-03-03

关键词:幼儿教师幼儿园职业

李 娟

(山东管理学院人文学院,山东济南 250357)

关注幼儿教师职业性别隔离现象,全面深入地了解当前男性幼儿教师在学习、工作和社会中面临的困境和尴尬,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为即将从事幼教职业或已在幼教一线工作的男性争取更多支持、理解和帮助,不仅有利于改变幼儿园中单一化的、以女性为主导的教学方式和思维模式,提高学前教育成效,而且有利于推动更多男性走入幼儿教育工作场域,并在幼儿启蒙教育中担任应有的角色功能,弥补幼教领域父职教育的缺位,促进儿童的初始社会化,推动我国幼教事业的健康发展。

一、幼儿教师职业中的性别隔离困境

在传统性别分工文化中,男性与女性因具有不同的特性而被社会大众认为某一性别的人应大量集中于某类职业或某一行业,而社会大众对某些特殊岗位由特定的性别担任有所期望,这就是职业性别隔离现象。幼儿教师职业的性别隔离是指受性别因素影响,女性教师在幼儿教育领域中占绝大多数,而男性教师在很大程度上被隔离在这一职业领域之外。幼儿教师职业的性别隔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水平隔离和垂直隔离。水平隔离是指社会普遍认为女性气质阴柔,善于照顾幼童,而男性气质阳刚,不适合照顾幼儿,不宜进入幼儿园工作。在我国,幼儿教师一向以女教师为主,男性幼儿教师所占的比例极低且流失率高。垂直隔离则是指同一职业内部,在职位升迁上给予两性不平等的发展机会,甚至对某一性别设置隐性的职业发展障碍,这一现象被形象地描述为职业发展中的“玻璃天花板”。教师职业的性别隔离现象与受教育者的年龄有着密切的关联,受教育者的年龄越小,该现象就越明显。因此,幼儿教育阶段教师职业性别隔离现象相较于其他学段来说是最严重的。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幼儿教师职业性别隔离现象已成为亟需面对的问题,它不仅仅与自主的个体职业选择有关,也与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模式与幼儿教师职业发展模式对男性幼儿教师的隐性隔离密切相关。

(一)学前专业教育生态造成性别隔离

布尔迪约分析了教育系统再生产的实质性后指出,“学校系统的组织与运行按照多种编码,持续地把社会方面的不公平转为学校方面的不平等”[1]64。教育系统作为在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下权力格局的再现,在很大程度上阻挡了女性进入“男性职业”的领域,又直接或隐晦地将男性排斥于“女性专业”之外。当下我国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在招生时都积极制定政策,吸引男生报考该专业,学校人才培养却没有改变传统性别观念主导下的教育模式,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和学生培养模式对男生的隐性隔离依然存在。随着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高校相关课程设置与课程内容都在不断变化,但是教材编写与学生培养模式并没有较大改观,原有的以女生为主要培养对象的模式仍然盛行。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显然不适合对学前教育专业的男生进行全方位培养,无形中将男生排挤到专业学习的边缘,其结果是学前教育专业在实际上形成了女生“一统天下”的局面,不仅打击了男生的专业学习热情,而且在潜移默化中向男生传递了“男生不应该做幼师,幼师就是女性职业”的观念,极大地降低了男生的专业认同感。

此外,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成长环境也造成了隐性隔离。在学前教育专业女生多男生少的情况下,男生没有因为是“稀奇物”而受到特殊培养,反而因为人数少经常处于被忽视的境地。由于长时间无法融入专业群体,学前教育专业男生缺少团体归属感和专业成长所需要的氛围,很容易出现气馁的情绪和放弃的想法。实际上,学前教育专业男生转专业甚至退学的现象屡见不鲜。

(二)职业发展“玻璃天花板”造成性别隔离

首先,现有幼儿教师职业存在制度性缺陷。幼儿教师职业领域既存在由社会性别分工引起的职业偏见,也存在因幼儿教育工作体制造成的男教师职业责任、义务和权利的混乱,严重阻碍了男教师的职业发展。很多幼儿园在工作安排上没有正确发挥男教师的优势,往往要求他们从事不擅长的琐碎工作事务,甚至要求他们包揽幼儿园的重体力活,承担很多教育教学以外的任务,致使男教师陷入“男性幼儿教师=男教师+搬运工+司机+……”的职业角色怪圈。这种欠科学的工作安排模糊了男性幼儿教师的职业边界,使他们难以找到准确的职业定位,丧失了职业性别优势,不得不面对越来越多的职业角色困惑。

其次,男性幼儿教师在职称晋升上存在障碍。目前,幼儿教师职称评审受到诸多限制,教师晋升空间较小且晋升条件较严格。男性幼儿教师职称晋升不仅要面对个人条件与能力的挑战,还要面对性别差异导致的隐性的不公平待遇。幼儿教师申报高一级职称,不仅需要熟练掌握学前教育理论和专业技能,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具备一定工作年限,而且要取得各类表彰奖励,发表教育论文或出版著作。这在客观上要求教师在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要投入大量的时间进行在职学习,而开展在职学习需要单位提供进修机会。在以女性为主的幼儿园内,领导更愿意将进修机会给女教师,无形中使男教师失去了平等获得提高自身素质的机会,其学习和工作积极性很容易受到伤害。此外,男女教师的气质差异也容易给男性幼儿教师职称晋升带来阻碍。社会观念一直认为幼儿教师应该是温和、细致、稳重的,所以人们潜意识中就有“幼儿教师就应该由女性担任”的印象,当幼儿园中几乎所有的管理岗位由女性负责时,男性幼儿教师在职称晋升上必然面临隐形隔离。

最后,异性群体“同质社交再现”现象导致性别隔离。美国管理学家罗莎贝丝·莫斯·坎特提出了“同质社交再现”理论,她认为,男性和女性在某种程度上注定是要争夺权力和影响力的[2]353-354,女性为了保护自身价值和权益,在工作、生活中往往形成共同维权的心态。幼儿教育行业中原本就女性领导居多,而担任更高管理职位的女领导更倾向于提拔女教师,从而强化了幼儿园管理岗位女性占优势的现象。幼儿园内存在的两性群体“同质社交再现”将男教师排挤在职业群体的边缘,男教师面临女教师群体带来的隐性发展障碍。

二、幼儿教师职业性别隔离的影响

幼儿教师职业性别隔离不仅强化了幼儿教育机构中女教师居多、男教师匮乏且不断流失的趋势,而且给幼儿园和幼儿带来了一系列消极影响。

(一)强化了幼儿教育的母职属性

在“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性别分工观念影响下,女性往往被划入情感性的、家庭照护类的职业领域。幼儿身心发展尚不成熟,在许多方面需要依附成年人,这使得幼儿教师与母亲有了许多相似的功能。于是,社会将幼儿教育与母亲看护行为关联起来,女性进入幼儿教育行业仍被认为是在延续家务。换句话说,女性虽然在幼儿教育机构任职,但是并未从家庭中走出来。政府或教育部门对幼儿教育的介入,则进一步强化了幼儿教育的母职属性。比如日本政府为了帮助女职工解决孩子照料难的问题,曾推行“保育妈妈”的托幼服务制度。保育妈妈是指由政府承认的有保育或教育资格且自己没有幼童需要照顾的已婚已育女性,当有些家庭无法照顾2 岁以下婴幼儿时,保育妈妈可以在家提供托育服务。这项制度从表面上看维护了上班女性的权利,实际上在某种程度上强化了幼儿教育职业的女性特征。

(二)固化了幼儿教师群体的性别结构

在父权体制的影响下,幼儿教育从业人员的价值被一再贬低。人们普遍认为幼儿教育是一项“哄孩子”或“看孩子”的工作,并把从事这一工作的人称为“阿姨”“保姆”。久而久之,大众就形成了这样一种印象:幼儿教师对学历、技能的要求低,是一种人事成本低且人员替换频率高的低档次职业。由于这个缘故,与婴幼儿保育有关的工作大多被认定为专属于学历低、技能少的女性,进而导致幼儿教育行业工资低、幼儿教师社会地位低。而工资低、社会地位低的幼儿教师职业只能吸引学历低、技能差的女性员工。这样的恶性循环,固化了幼儿教育行业的性别特征。男性幼儿教师原本就极度匮乏,在幼儿教师女性单一化倾向日益明显的背景下,幼教师资队伍多元化的进程受到阻碍,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质量也受到影响。

(三)影响了幼儿的健康发展

首先,对幼儿性别意识有消极影响。在幼儿园中,幼儿教师与幼儿有较长的相处时间,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幼儿父母的角色,成为幼儿观察、模仿的对象。同性别教师作为榜样为幼儿提供了确立自身性别角色的典范,能使幼儿从榜样的行为中感受到男性或女性的共同特点。男性幼儿教师的缺位不利于男性幼儿性别意识的形成和性别角色的发展。如果女教师多而男教师少,容易导致男性幼儿出现女性倾向,或者因难以得到女教师的认可而产生紧张、不适等心理反应,可能因此发生攻击行为。

其次,对幼儿个性形成有消极影响。男性和女性在遗传及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下,形成了不同的心理机制和行为模式,在语言、认知、情感、个性等方面有显著的差异。这些差异对幼儿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比如男教师动手能力强,主动与幼儿一起学习和游戏,能够激发孩子观察和思考的兴趣,在游戏教学、户外教学方面有女教师无法代替的优势。因此,男幼师的缺位可能会导致幼儿勇敢、豁达等性格特征的削弱,不利于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自信勇敢、坚毅果断的个性品格。

最后,对幼儿社会化有消极影响。幼儿社会化指的是幼儿的自我系统、情绪情感、社会交往和个人品质得以形成并发展。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表明,教师与幼儿的关系在推动幼儿社会化发展方面具有不同于家庭亲子关系的特殊作用。男教师作为幼儿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人物,其特有的社会行为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他们可以帮助幼儿提高社交技能,而男教师的缺位不利于幼儿社会化的进程和社会化目标的实现。

三、幼儿教师职业性别隔离的形成原因

(一)社会对男性持有刻板的职业性别印象

受传统性别分工观念的影响,社会形成了职业性别的刻板印象。人们普遍认为男性是国家栋梁、家庭支柱,应从事具有阳刚气质的职业,而女性细腻谨慎、温柔和善,更适合承担幼儿教师工作。因此,社会大众对男性幼儿教师多持鄙夷与不屑的态度,导致男性幼儿教师的社会认同感低,难以获得应有的职业尊严感。比如,有人将男性幼儿教师称为“男阿姨”,虽然未必带有讽刺或恶意,但是已足够将男性幼儿教师置于尴尬的境地。职业性别刻板印象伤害了男性幼儿教师的自尊和自信,影响了男性对幼儿教育的职业选择,潜在地强化了幼儿教师职业性别隔离趋势。

(二)政府重视不够,投入不足

我国学校教育体系包括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四个阶段,国家财政投入主要集中于义务教育阶段和中高等教育阶段,幼儿教育阶段的资金投入有限。因此,幼儿教育工作者的职业生态往往因资金缺乏受到很大的影响,突出表现在幼儿教育工作人员编制少、工资待遇低两个方面。众所周知,目前我国学前教育还未形成独立的编制系统,幼儿教师编制数量受到严格的控制,而且幼儿园为了满足管理和保育工作的需要,聘用了大量不在编的幼儿教师。一方面,财政资金投入少制约了从教人员薪酬的提高;另一方面,不在编的幼儿教师难以享受编制内教师可以享受的基本福利:这两方面的因素造成幼儿教师工资偏低。据调查,在经济较发达地区,达到一定工作年限的幼儿教师月薪可达5 000 元以上,而在偏远地区或经济落后地区,临近退休的幼儿教师月薪仅有2 000 元左右。这种情况直接影响了男性幼儿教师的生存状态和择偶大事,致使很多男性在幼儿教育职业面前望而却步,也使得已经身处职场的男教师失去了专业发展动力,甚至萌生了退意。

(三)男教师主观因素的影响

男教师能否妥当处理职场上的人际关系,是他们能否融入幼儿教师群体的关键所在。当男性克服传统观念和性别刻板印象,满怀热情地成为一名幼儿教师后,他们还要迎接人际关系的考验。他们如果对人际关系处理不当,就可能因倍感疲惫而离职。首先,同事是社会交往的重要群体,男教师要善于在女教师占据优势的幼儿园里处理好与同事的关系,比如要善于与女性领导打交道、与女性同事探讨教育教学经验或开展日常生活交流等。男教师如果无法与同事建立和谐融洽的关系,一旦在工作上遇到挫折,就无法通过与他人沟通去获得有益的建议,容易陷入压抑消极的情绪中,不利于工作开展和专业成长。其次,与家长的关系也可能影响男教师的职业情意。很多家长认为男教师对幼儿不够温柔、缺乏耐心,有可能给幼儿带来潜在的伤害,因此不放心将孩子交给男教师照顾。男教师如果不善于与家长交流,就容易因为家长的担心和指责而心生抵触情绪,影响自己的工作态度和从业信心。最后,与幼儿的关系也会影响男教师的职业状态。男教师如果缺少与幼儿沟通的平和心态,不善于聆听幼儿心声,在处理幼儿保育问题时就难以保持冷静,影响自己的工作效益。长此以往,男教师将陷入琐碎事务的漩涡中,容易产生能否掌控和胜任这份工作的困扰,进而动摇职业自信心,降低职业认同感。

四、缓解幼儿教师职业性别隔离的基本路径

(一)政府加强引导,转变社会观念

政府尤其是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引导社会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政府不仅要重视幼儿教育工作,而且要重视学前教育专业的建设与发展,以吸引更多的男性选择学前教育专业和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政府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宣传男性幼儿教师在幼儿教育工作中所具备的优势,改变社会民众对男性幼儿教师的偏见,使民众认识到幼儿教师队伍性别单一化对幼儿身心发展产生的不利影响,使他们破除传统的刻板的职业性别印象。政府还应引导社会形成重视幼教和尊重幼师的良好风气,提高男幼师的社会认可度,为男幼师的职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持。比如:政府可以采取推优升学、减免学费、发放生活补贴等措施吸引男生报考学前教育专业,为提高幼儿教师队伍中男性比例奠定基础;可以加大对幼儿教育的经费投入,确保幼儿教师整体工资水平稳步提高;还可以为男性幼儿教师制定倾斜性政策,解决其编制、晋升等问题,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坚定他们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职业信念。

(二)幼儿园合理用人,营造良好环境

幼儿园要合理配置教师资源,合理使用人才。幼儿园领导不仅要更新理念,正确认识男教师在幼教工作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并着重招聘和大胆启用男教师,而且要合理配置教师资源,为男教师安排符合其自身特点的工作,避免因工作任务与性别特征相悖而增加他们的工作负担和心理负担。身体条件好、精力充沛、保护能力强是大部分男教师的优势,幼儿园应当鼓励他们自主研发户外特色课程,如轮滑课、篮球课、足球课、跆拳道课等,或者鼓励他们带领幼儿开展一些趣味性强、具有一定冒险性的活动。幼儿在这些活动中展示力量、技巧的同时,可以增强勇气,形成坚强勇敢的精神品格。男教师在开创这些活动中不仅可以积累教育教学经验,还有助于实现自我价值。幼儿园还应该为男教师营造方便他们生活与工作的空间环境(宿舍、卫生间及适当的活动场所等),使他们在女性化倾向的环境里不会感到尴尬。

(三)男教师要善于打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幼儿园男教师要想真正融入幼儿教师群体,摆脱性别隔离的困扰,就要善于打造和谐的人际关系。首先,男教师要处理好与幼儿园领导的关系。幼儿园领导以女性居多,男教师与她们沟通交流时不仅要遵循与一般女性同事交往的原则,还要考虑自己与对方的性别差异。男教师要以扎实工作、勇挑重担的精神获得领导的信任。比如,男教师主动承担建设幼儿园特色课程的任务、自觉担当幼儿园安全防护的责任。其次,男教师要处理好与女教师的关系。在幼儿园中,男教师面对的重要人际关系就是与女教师的同事关系。男教师与女教师沟通交流时,要注意她们敏感细腻的性格特点,不能不拘小节。男教师可以主动在工作上帮助她们,与她们建立和谐融洽的关系。再次,男教师要处理好与幼儿的关系。一般来说,男教师善于带领孩子玩一些具有一定冒险性、刺激性的游戏,而这些游戏能激发幼儿的兴趣,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因此男教师与幼儿是比较容易相处的。男教师只要真心热爱幼儿事业,有一颗关心、照顾和培养孩子的心,把幼儿视为独立且平等交往的个体,就可以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孩子们自然不会因为性别原因而疏远他们。最后,男教师要处理好与幼儿家长的关系。随着思想观念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关注男教师在幼儿健康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希望孩子在男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下能克服娇气软弱等缺点,变得独立且勇敢。因此,男教师可以围绕幼儿健康成长话题与家长加强交流沟通,建立和谐的关系,使家长充分了解自己的工作状况和真实想法,获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消除家长对男性幼儿教师的偏见。

幼儿教师职业中的性别隔离现象作为一个社会性问题,已经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男性进入幼儿教育机构可以对社会、幼儿园和幼儿产生积极影响,希望通过政府、幼儿园和教师三方的共同努力使男性幼儿教师能坚守这份工作,促进我国幼教事业和谐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幼儿教师幼儿园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我爱幼儿园
幼儿教师能力提升策略
欢乐的幼儿园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职业写作
爱“上”幼儿园
我爱的职业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