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强化经典背诵的必要性
2020-03-03郭中华
郭中华
(广西民族大学 文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6)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是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包括中国古代文学史和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两大部分。目前,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大多开设的只有中国古代文学史,而历代文学作品选仅作为辅助教学内容或者作为学生课后阅读背诵的内容。事实上,文学作品是文学史的基础和支撑,是学生学习古代文学的重点所在。在教学实践中,古代文学经典作品的阅读与背诵往往被学生所忽视,这直接影响了学生对古代文学的认知,也影响了古代文学的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在课程教学中强化经典作品的背诵,显得十分重要。
一、高校中文专业学生古代文学经典背诵的窘境
作为高校一线教师,笔者从事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多年,深知当下高校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了解和掌握情况。就汉语言文学专业来说,背诵一定数量的文学作品是最基本的专业素养,但实际的情况却不尽如人意。笔者曾走访过国内各个层次的高校,所获得的信息基本一致。就目前来说,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在古代文学作品背诵上存在着以下窘境。
(一)背诵面狭窄、背诵数量少
随着国学复兴热潮的兴起,中文专业的学生慢慢认识到了古代文学经典作品的价值,但实际的背诵情况并不理想。笔者曾在古代文学的课堂上做过实验,随机抽取大一、大二的学生,要求他们说出几位自己熟知的唐代诗人,并背诵几首诗人的代表作品,学生回答和背诵的几乎都是初中或高中课本中出现的诗人和诗作。大三学生的情况稍微不同,也仅仅把背诵的范围扩展到了《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而已。有部分大四的学生,连一套《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都没有完整地读完。在教授古代文学史的过程中,笔者坚持要求学生背诵经典文学作品,并将其作为闭卷考试的内容,但期末考试的背诵题目依然会有很多学生无法完整默写。2009年河北大学文学院的韩田鹿、林琳等人曾对当代大学生古代文学经典阅读情况做过一项调查,调查对象为在读大学生(包括中文专业和非中文专业),选取了全国范围内包括北京大学、山东大学、浙江大学等在内的14所二本以上 (含二本) 高校。调查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阅读范围普遍偏窄,阅读量总体偏低。对古代文学的认识主要集中在中学课本中出现过的作家作品上”[1]。“被调查者阅读的古代文学作品在文学作品总数中比例偏低,大部分学生的阅读比例低于30%,学生最感兴趣的还是现当代文学作品。古代文学并没有受到足够重视,即使在中文专业学生当中也是如此,仅有不到三成的被调查者对古代文学最感兴趣。”[1]该项调查还指出: “中文专业学生每学期阅读文学作品5到10部的比例最高,为44.7%,平均每学期读书在30部以内的学生占八成以上; 我们按每学期5个月,每个月4周计算,八成以上的中文专业学生每周看一到两部文学作品,从数量上而言,阅读状况并不理想。”[1]
(二)学生背诵兴趣淡薄
当下高校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背诵兴趣比较淡薄。近年来,笔者留意观察校园内学生(包括中文专业的学生)的晨读情况,他们诵读的内容多为英语,而古代文学作品很少。如没有老师强制要求,多数学生不会主动背诵文学作品; 即便老师有要求,若没有实际考试或考核等环节,学生也多会忽略。当前大学生的学习普遍缺少主动性和自主性,求知欲相当缺乏。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大致有以下三方面。第一,受应试思维的影响。蒋玉兰在《“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作品教学的几点思考》一文中指出: “多年的学习模式都是高考考什么教什么,学生也是高考考什么学什么,到了大学仍然是这样的模式,没有升学的压力,很难让他们自主学点什么。”[2]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考试得高分,与考试无关的内容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第二,受功利化学习的影响。当下社会中各类商业信息、创业广告、经济资讯等充斥校园,大多学生会受其影响,调整自我读书的目标。他们会围绕就业机会、创业平台去努力,凡是有利于增加就业机会、提升就业竞争力的,他们便会积极地去学习,比如热衷于考取与所学专业知识不相关的各种证书等。在这种功利心态的驱使下,学生很难沉下心来背诵古代文学作品。第三,受网络传播的影响。现代网络技术的传播和普及正在改变着大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式。随着智能手机和网络终端的普及,图片阅读和碎片化阅读已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方式。而书本中的诗词歌赋、小说戏曲等已渐渐不被大学生们所喜爱,大大降低了学生的背诵兴趣。基于上述原因,当代大学生,包括中文专业的学生在内,普遍对古代文学作品的背诵兴趣淡薄。
二、经典作品背诵对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的意义
前文提到古代文学作品是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和学习的基础与核心。如果没有对作品进行深刻的研读和体味,那么深刻领会和掌握古代文学发展嬗变的规律便无从谈起,更无法提高分析和欣赏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要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刻的体味,背诵作品是必不可少的基本功。因此,经典作品背诵对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有着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学生理解古代文学的意蕴与内涵
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演变历程时间跨度长,作品数量大,各个历史阶段的文学又有各自的时代特征。因此,在瀚如烟海的文学作品中,要想梳理和领会古代文学发展的脉络,领悟和理解古代文学的蕴味,背诵一定数量的经典作品就显得十分必要,尤其对中文专业的学生更为重要。由于时代的更替,语言环境的改变,我们今天回视古代文学作品,在阅读和理解上总觉“隔”了一层,要想深刻理解其中的意蕴与内涵,熟读和背诵是一个最简便的途径,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对经典作品的背诵会培养学生一种融会贯通的能力。各个时代的思想文化背景不同,文学的时代特征也不同。同一时代的不同作家,作品风格也会截然相异,但人性是相似的,人情是相通的,在对待爱情、亲情、友情上有着很多共鸣。当有了一定数量的积累,对同一类型的诗词就会领悟出共同的蕴味。比如我们读思乡怀人之诗,读杜牧的《归家》: “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 其中的思乡之情会使我们想起高适的《除夜作》: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纵使两首诗作者的年代不同,写作背景各异,但其中的情感是相通的。在这样的融会贯通下,古代文学作品的内涵得以阐发,深藏于内触人心弦的魅力得以彰显,这有助于提高学生赏析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更能够提升学生学习古代文学的兴趣。
(二)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进行课堂学习
中国古代文学的课堂学习在课时上有了很大的缩减,在课时量有限的前提下,古代文学的教学与学习面临着一些现实的困难。一方面,因为教师要尽可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把瀚如烟海的文学知识讲解给学生,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常常精减内容、压缩板块,以便把自己认为的重点讲解完整。另一方面,学生要在短短四个学期内,把上至先秦,下至明清的诗词歌赋、小说戏曲等尽可能学完,实则不太现实。这就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有一定量的作品背诵基础。如若不然,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会觉得一片茫然。在毫无知识储备的前提下,即使课堂重点讲解,也只是走马观花,难以让学生留下深刻印象。而对相关作品进行背诵的学生则会有截然不同的表现,他们会对讲解的内容有足够的互动和理解,课堂讲解会激发他们的共鸣和热情,加深对作品认知的印象。如教师在讲唐代诗歌,探讨李白的挥洒飘逸、杜甫沉郁顿挫的风格时,如果学生背诵过李白、杜甫的代表作品,自然会有深刻的体会; 如果对其作品毫无印象,自然没有相应的心得。
中国古代文学是研究文学历史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它注重寻求文学前后相承相传、沿革嬗变的规律,揭示文学发展的时代因素、社会因素的关系,以及对各个时代的重要作家作品在文学发展中的历史地位作出评述,等等。如若没有作品为根基,文学史的讲解必然空洞且晦涩,所以背诵一定数量的经典文学作品,对古代文学课程的学习大有益处。
(三)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与人生境界
古代文学课程的学习目的不仅是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知晓中国古代文学的丰富与瑰丽,更主要的是要挖掘古代文学的文化内涵,激活古代文学的思想价值,使其成为大学生思想成长的基石、人格塑造的标杆、价值树立的参照,使学大生的人文素养与人生境界得到提升。学生通过对历代经典文学作品的背诵,会随着人生阅历的增加,慢慢领悟文本中所负载的信息,从而形成自我的生活感悟与认知,来指导人生的抉择与方向,升华自我精神,完善自我人格。
三、强化经典文学作品背诵的策略
第一,加强教师的监督作用。教师在古代文学的授课中,要注重对经典作品的深度解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背诵兴趣,给学生灌输重视文学作品的学习意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还应把“背诵”作为教学的一个主要内容,把背诵留作课后作业,课堂上抽点学生进行背诵。制定一定的奖惩措施,对学生给予适当的奖励或惩罚,让学生认识到背诵作品也是学习古代文学的主要内容。
第二,营造诵读经典的氛围。古代文学授课教师和相关的学院主管部门,可有针对性地营造校园经典诵读的氛围,使经典诵读成为大学生课外活动的一个内容。比如,在中文专业定期举行经典作品背诵大赛。在校园内成立“诗社”“国学社”,定期举行诗文朗读大赛。利用海报、横幅等宣传古代经典作品,把经典作品进行改编,变成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话剧、舞蹈剧等舞台作品,在校园内形成一种热爱经典、背诵经典的氛围。
第三,把作品背诵列入期末考试范围。对于中文专业的学生,作品背诵是一项必要的功课。因此,古代文学教师可将作品背诵列入课程期末考试的出题范围。在期末考试试题的设置中,将经典背诵作为单独的题目进行考试,以激励学生进行背诵。具体的分值比例,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背诵的范围则由授课教师进行规定。如此一来,经典文学作品的背诵慢慢就会成为古代文学课程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
综上所述,古代经典文学作品背诵,是当前高校大学生所忽视的一项重要的学习任务,也是大学生学习古代文学课程的一个薄弱环节。强化背诵,不仅能增加学生学习作品的数量,而且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认知古代文学,吸收古代文学的思想精华来提升自我。通过强化监督、营造背诵氛围、强化考核等方式,可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背诵兴趣,增强学生学习作品、背诵经典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