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药十八味大象红花散对肝纤维化疗效机制的理论探讨
2020-03-03万玛拉旦
万玛拉旦
青海省藏医院,青海 西宁 810007
肝纤维化属临床多发疾病,主要病理特征为肝组织内部细胞外基质过度沉淀及异常增生引发的肝脏结果及功能异常。在慢性肝脏疾病发展成为肝硬化过程中必然产生肝纤维化,现阶段临床尚无特效治疗肝纤维化的疗法,常规西医疗法临床效果不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偏高。藏药十八味大象红花散组方历史悠久,对肝纤维化治疗效果显著,为此需深入分析其疗效机制的相关理论,提高后期临床应用效果。
1 藏药十八味大象红花散组方的临床价值
1.1 肝纤维化的相关中医理论 中医传统理论中将肝纤维化纳入黄疸、积聚、胁痛范畴,其主要发病位置在肝脏,患者双胁中痛,肝郁气滞,体内正气不足,肝脏处于阴虚状态,邪气上升,血脉之伤入侵经络,风湿相搏。由此可见,肝纤维化的主要发病机理为气结、血瘀、痰结、阴虚、湿热等[1]。随着中医理论对肝纤维化的研究不断深入,临床将其归纳为气阴两虚及正虚血瘀引发的疾病,大量淤血阻断患者经络,导致疾病发生,该疾病主要的病理过程为湿热、毒、淤、虚,属于虚实相生的疾。肝纤维化发病初期患者机体痰浊气滞,肝郁气结,脾失运化,发病中期患者体内静脉受阻,发病晚期机体痰凝显著,临床治疗该疾病应当以通络化痰、利肝清热、行气健脾、活血通络为主。
1.2 藏药十八味大象红花散组方的临床价值 藏药十八味大象红花散属于传统藏医组方,主要成分包括五灵脂、余甘子、人工牛黄、红花、肉豆蔻、木香、黄芪、沉香、印度獐牙菜、芫荽果、伞梗虎耳草、甘草、冬葵果等,不同药物组方联合应用可达到行气健脾、活血通络、清热利肝的临床效果。藏医理论认为,肝脏属人体刚脏,主要功能为疏泻,恶抑郁,喜条达,受到嗜肥甘厚味、过度饮酒、情志不畅、正气不足、湿气内生等因素影响,机体痰热、肝郁、脾虚相互作用,导致肝脏组织经络受损、药物组方中红花及人工牛黄等成分均属于肝经,人工牛黄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红花可活血化瘀、疏通经络,二者联合应用可达到活血及清肝热之功效。印度獐牙菜、黄芪、木香、五灵脂等药物成分具有化瘀、和血、止痛之功效,余甘子属临床常用清热类药物,对于慢性肝病的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印度獐牙菜主要功效为退热、清肝、利胆。黄芪属于补虚类药物,可改善机体血运,健脾,控制病情进展。木香、芫荽果、伞梗虎耳草属于行气类药物,甘草能够解毒清热。不同药物组方联合应用可显著改善患者肝脾的生理机能,对于肝纤维化的治疗临床价值突出[2]。
2 十八味大象红花散对肝纤维化疗效机制的相关理论
为证实十八味大象红花散的临床效果,研究人员通过现代药理学研究方法对药物中不同成分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通过大鼠实验证实,十八味大象红花散中牛黄对CCl4所致肝纤维化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可降低肝纤维化导致的各项血清异常指标,并提高NO在肝脏组织中的含量,增加环鸟苷酸含量,提高一氧化氮合酶活性,进而实现对肝纤维化的有效抑制。红花通过药理学实验证实,可改善机体肝损伤程度,并对肝星状细胞的激活产生抑制作用,减少转化因子在肝脏中的表达水平,进而实现对肝纤维化程度的有效改善[3]。余甘子可对肝纤维化病情进展产生影响,避免肝组织过度损伤,改善患者肝脏生理机能,增强肝脏中有益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实现抗纤维化的临床效果。黄芪可降低药物组方中血清透明质酸含量,避免肿瘤坏死因子在肝脏组织中大量聚集。甘草中的有效成分可对肝脏中蛋白的表达产生调节作用,可控制肝纤维化的病情进展。印度獐牙菜、五灵脂、沉香、木香等成分可清除体内自由基、抗氧化、抗炎,对受损的肝脏组织具有良好的修复作用,通过药理学相关试验证实,藏药十八味大象红花散药物组方与肝纤维化的发病机理及病情进展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不同药物成分可有效调节肝脏内部蛋白表达,降低有害因子含量,调节酶的活性,修复受损的肝脏组织,治疗肝纤维化临床价值突出,具有极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3 结语
肝纤维化属临床多发疾病,是慢性肝病进展为肝硬化的必要环节。常规西药治疗肝纤维化临床效果不显著。祖国传统医学对肝纤维化研究深入,将通络化痰、利肝清热、行气健脾、活血通络作为治疗该疾病的基础。藏药十八味大象红花散属于传统藏医组方,临床应用时间较长,药物组方以肝纤维化的发病机理为切入点,可改善患者各项临床症状,修复受损的肝脏组织,调节身体机能,纯天然的药物组方适合不同患者服用,疗效及安全性均可保证,将其应用于肝纤维化的治疗中临床价值突出,值得全面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