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丹县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
2020-03-03高志卿
高志卿
(山丹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甘肃 山丹 734100)
1 山丹县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现状
1.1 机构设置
山丹县重大动物疫情控制指挥部由农业、工商、经贸、卫生、公安、交通、民政、武警和各乡镇人民政府等成员单位组成,指挥长由主管农业的县长担任,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农村局;县农业农村局是山丹县农牧业行政主管部门 (内设畜牧股负责全县畜牧兽医行政管理工作),其下属的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县畜产品检测中心负责动物防疫、检疫,县农业执法大队负责兽药饲料监督;全县各乡镇设乡级畜牧兽医工作站,对口县林草局和县农业农村局下属的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县畜牧技术推广站、县畜产品检测中心、县羊产业开发办公室等业务部门,行政属县农业农村局和乡镇政府双重管理;全县每个行政村招聘了村级防疫员。
1.2 动物防疫队伍构成
全县兽医技术服务从业人员189人,其中县级兽医人员共31人(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14人,原县动物卫生监督所17人,现隶属县农业执法大队),乡级畜牧兽医人员共 39人,村级防疫人员119名。
1.2.1 人员学历结构 县级从业人员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有 24人,中专及高中以上学历7人;乡级动物防疫人员中,硕士研究生1名,大学专科以上人数34名,中专 3人,高中1人;村级防疫员中初中及以下学历116人,占比97.5%,中专(含同等学历)3人,占比2.5%。
1.2.2 专业技术职称结构 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14人,其中高级5人,占总人数的35.7%,中级4人,占总人数的28.6%,初级3人,占总人数的21.4%。原县动物卫生监督所人员参照公务员管理,其中高级工1人,中级工2人。乡级动物防疫人员中高级职称7人,中级职称3人,初级职称20人。
1.2.3 年龄结构 县级从业人员中50岁以上8人,占比25.8%,40~49岁7人,占比22.9%,40岁以下16人,占比51.6%;乡级动物防疫人员中50岁以上2人,占比5.2%,35~49岁8人,占比20.5%,35岁以下29人,占比74%;村级动物防疫员中,61岁的以上25人,占比21%,51~60岁54人,占比45.4%,41~50岁28人,占比23.5%,31~40岁8人,占比6.7%,30岁以下4人,占比3.4%。
1.3 动物防疫经费
县乡级动物防疫人员工资全额由县财政解决,村防疫员工资按每年3 000元、3 500元,4 500元的标准根据所在村养殖规模大小发放,布病免疫劳务费按每只1元发放。2016年以来,每年县级财政预算内配套动物防疫经费88万元,用于动物防疫体系建设,主要包括各乡镇标准化建设,办公桌椅、电脑、文件柜等配置,制度牌上墙,防疫物品的购置等。县级机构办公经费按人头每人1 500元的标准拨付,县财政每年向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拨付口蹄疫专项防治经费5万元。2019年由于经费紧张取消,后来因无法开展工作申请拨付3万元。省市级专项经费全部用于购置防护用品、消毒药品、实验试剂等物资。
1.4 办公条件及设施
1.4.1 办公条件 县级动物防疫机构随农业农村局整体搬迁到统办二号楼办公,基本办公条件尚能满足,但由于房屋紧张缺乏资料保存室、会议室。8个乡镇畜牧兽医站已全部完成标准化建设,均设独立的办公场所,配备了4套桌椅,2台电脑,2台文件柜,内设办公室、化验室、药房、档案资料室、临床诊疗室、防疫物资储备室、疫苗室等功能室,逐步实行电脑信息化管理。全县建立24个区域性兽医室,按照“有房子、有人员、有设备、有制度、有牌子”的标准建设,4项工作制度,每个村级兽医室配备了1台冰箱,1套办公桌椅,1台文件柜。
1.4.2 兽医实验室建设情况 县级兽医实验室始建1976年,占地面积239 m2,设备人员均能满足工作需求。由于原办公场地拍卖,实验室仍在原地维持,2016年购置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室设备25套在库房封存,生物安全考核也于2016年12月到期,无法开展工作。
1.4.3 动物防疫冷链体系建设情况 县级配备疫苗冷藏车1辆,1 000 L大型冰柜2台,600 L疫苗冷藏柜2台,8个乡镇畜牧兽医站和22个区域性村级兽医室共配备冰箱30台、冰柜4台、医疗展示柜4台,全县119名村级防疫员配备1台便携式疫苗冷藏箱和1台19 L充电式疫苗冷藏箱,基本实现了县、乡(镇)、村冷链设施全覆盖。
1.4.4 动物防疫物资储备 县级建有动物防疫物资储备库6间,占地面积210 m2,2018年防疫物资入库407 053件(套、个、袋),出库278 211件(套、个、袋),库存296 270件(套、个、袋)。防疫物资的储备发放按照专人负责、专账管理、逐级供应的原则,严格落实相关制度。
2 存在的问题
一是县级兽医实验室过期,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尚未建成,无法开展动物疫病的病原学检测。许多动物疫病不能快速诊断,严重影响了正常工作的开展,制约了动物疫病防控能力的提升。县级兽医实验室和物资储备库还在原办公地点,与现在的办公地点距离较远,给工作带来诸多不便。
二是县级动物防疫机构虽健全,但防疫经费严重不足。人均1 500元的办公经费只能维持单位水电、网络等必需开支,车辆燃油费、车辆保险费、防疫人员交通费严重短缺,对开展疫病检测、流行病学调查等工作极为不利。
三是县乡两级动物防疫人员编制仍沿用2008年的设置标准,由于近几年全县动物养殖数量逐年增加,动物调运更加频繁,动物疫病种类和发病率不断增加,动物防疫人力明显不够。
四是乡镇畜牧兽医站对应部门多,任务繁杂,行政属县农牧局和乡镇政府双重管理,多半时间忙于应付政府中心工作,防检疫工作不能摆在重要位置,兽医门诊处于停滞状态,动物看病难,加上人员少、业务水平低、缺乏经费的因素,工作开展比较困难。
五是村级防疫员队伍虽已建立,但年龄偏大、文化水平低、专业能力不强,群众不乐于接受,加上工资待遇低,积极性不高,防疫工作效率低,春秋两季集中防疫过后“月月补针”“免疫日制度”等难以落实。
六是动物防疫人员的兽医卫生津贴迟迟未落实,与兄弟县区相比差距较大,很大程度上影响工作积极性。
七是动物防疫主体责任意识不强,许多养殖户错误地认为防疫是政府和畜牧部门的事与自己关系不大,工作中不配合,影响工作顺利开展。
3 建议
一是进一步加大投入,集中财力物力,改善动物防疫技术、装备、条件,特别对重大动物疫病、布病的控制、扑灭经费保证供给,储备足量的防疫应急物资。
二是尽快落实兽医实验室和防疫物资储备库的建设任务。早日建成能够适应当前动物疫病发展高标准兽医实验室并及早投入使用,尽快发挥作用。
三是积极探索政府购买动物防疫服务。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强对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工作的绩效评估,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确保向养殖场户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正确处理政府和社会力量之间的关系,切实降低政府行政成本。
四是加强动物防疫队伍建设。不断引入新鲜血液,吸引一批高学历、高水平专业技术人才投身动物防疫事业;激发活力,不断改善办公条件,及时兑现兽医卫生津贴,为动物防疫人员的生活、工作、科研等提供良好的环境。充分发挥和调动防疫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强化培训,加强法律法规、职业道德、防疫知识等方面的培训,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
五是鼓励和支持基层动物防疫人员开展课题研究和技术创新。多年以来,基层动物防疫人员一直扮演着一个技术推广的角色,基础工作中摸索出来的一些经验得不到系统总结和升华,研究成果得不到重视。建议上级主管部门加大奖励机制,注重基层原创,激发基层人员搞科研、爱科研的活力,以此推动动物防疫事业的发展。
六是加大科普宣传,对重点疫病特别是布病等人畜共患病的危害性 、防疫知识及预防措施,通过各种渠道大力宣传,使动物防疫政策及科学防疫知识深入人心,提高社会各界对动物防疫的重视程度,进一步落实动物防疫主体责任,切实把“要我防”变成“我要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