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五味宜忌
2020-03-03李时珍
[明]李时珍
岐伯曰∶木生酸,火生苦,土生甘,金生辛,水生咸。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此五味各有所利,四时五脏,病随所宜也。又曰: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骨气以精,长有天命。又曰: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二气常存。
思邈曰: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夏宜省苦增辛以养肺,秋宜省辛增酸以养肝,冬宜省咸增苦以养心,四季宜省甘增咸以养肾。
(原文据人民卫生出版社1975年版《本草纲目》)
【译文】
岐伯说:木生酸味,火生苦味,土生甘味,金生辛味,水生咸味。这五味中,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毒、药攻疾邪,五谷为给养,五果为辅助,五畜为增益,五菜为补充,气味相合而服用,可以补精益气。这五种味道各有好处,一年四季滋养五脏,防病治病要选择适宜的方式。又说:阴精发生的根本在于五味,但是藏阴精的五脏,又会因五味而受伤。骨正筋柔,气血流畅,腠理致密,精养骨气,就能长寿。又说: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本,二气长存。
孙思邈说:春天适宜减省酸味增加甘味用来养脾,夏天适宜减省苦味增加辛味用来养肺,秋天适宜减省辛味增加酸味用来养肝,冬天适宜减省咸味增加苦味用来养心,四季适宜减省甜味增加咸味用来养肾。
【简析】
本文选自《本草纲目》“序例”部分的“五味宜忌”,从四季、五味的角度来探讨如何根据五行的生克、五脏的宜忌来食疗养生。从日常饮食来说,肝属木,养肝适合酸味,肝病适合吃青色的麻、犬、李、韭等,禁忌辛味;心属火,养心适合苦味,心病适合吃红色的麦、羊、杏、薤等,禁忌咸味;脾属土,养脾适合甜味,脾病适合吃黄色的粳、牛、枣、葵等,禁忌酸味;肺属金,养肺适合辛味,肺病适合吃白色的黄黍、鸡、桃、葱等,禁忌苦味;肾属水,养肾适合咸味,肾病适合吃黑色的大豆黄卷、猪、栗、藿等,禁忌甜味。从身体疾病来说,酸走于筋,筋病不宜多食酸;苦走于骨,骨病不宜多食苦;甘走于肉,肉病不宜多食甘;辛走于气,气病不宜多食辛;咸走于血,血病不宜多食咸。
《本草纲目·序例》的“气味阴阳”“五味宜忌”“五味偏胜”“四时用药例”“五脏六腑用药气味补泻”“五脏五味补泻”“脏腑虚实标本用药式”七个部分构成了一个系统的中医五脏疗养体系,而“五味宜忌”说得最为简明扼要,很有操作性,对医患都有很强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