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传统体育在现代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运用价值
2020-03-03吴宝章
吴宝章
(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9)
在开展民族体育教育的时候,教师一定要把握好其主要特征,如民族性和趣味性等,将其价值真正展现于现代体育教育,实现运用价值,应当将其与现代教育相结合,在当代体育教育过程中进行挖掘、探索与思考,真正找到民族传统体育教育的现代化之路,将其运用价值彰显于新时期教育中。
一、民族传统体育现代运用价值
(一)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特征
民族传统体育主要拥有的特征如下:即趣味性、普及性、文化性、民族性、健身性、娱乐性[1]。首先是趣味性,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基于我国劳动人民传统生活所总结出来的,背后融合的是生活经验与娱乐休闲,带有天然的趣味性。如在我国上古时期,人们为了祈祷风调雨顺,而寄托于神明,开坛做法、吟唱歌颂,也就成了今日的舞蹈雏形。很多体育项目的源起,也无外乎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的祝福、庆祝等,带有民俗趣味。针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普及性,则带有了明显的地域条件限制,一般而言,多数体育项目是基于某一方人民的普及,如秧歌、木兰、毽球等。但同时,也有一些项目被传播开来,成为喜闻乐见的大众运动项目,如跳绳、太极等,也许人们在参与这些项目时并未意识到这属于民族体育的范畴。
文化性是指蕴藏于民族体育项目背后的浓厚传统文化。民族体育运动,之所以会流传至今,也是文化传承的结果[2]。如传统射箭,早已不再是为了狩猎而做的必然选择,而是为了纪念或庆祝某段农耕时期特别的记忆。每项民族体育运动项目背后,都有着独特的人文属性。民族性,是指那些能够流传至今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多数都是基于一种基本的项目训练,基础的内容所在。健身性与娱乐性,是民族体育运动基于体育属性的展现。作为体育运动项目,民族体育同样具有强身健体、娱乐身心的作用,带有竞技意义,且有益于人类身心。基于这样的分析,民族传统体育在传承文化的同时兼具体育意义,其传播与发展意义不言而喻。
(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现代教育中的运用现状
近年来,一些高校率先开设了专门的民族传统体育专业,集中于少数民族多的地区或是专业的民族院校。还有些高校,已经主动将一些喜闻乐见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作为选修课加入到高校体育教学中[3]。我们在讨论民族传统体育在现代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时,不妨基于这些现成的案例加以分析:很多学生在接触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时,会感到新奇。某县调研也显示,在开始接受课程之前,很多学生缺乏对于民族传统体育的相关了解,可能导致其无法归纳出民族传统体育的范围,而高校的课程开展为他们打开了新的认知大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入课堂,也成为对当代高校体育教育的一种客观革新与促进。高校体育教育如何更具人文性、如何以更为丰富的内容与形式加以展示?民族传统体育的带入为此而带来了新的思路,带动课堂的革新,注入新鲜的血液。
尽管当前现代高校教育模式与民族传统体育教育之间仍然需要磨合,但是只有着眼于发展,这样的交流结合,必然会为当代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带来全面的提升。
(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区域开展作用
我们在思考民族传统体育在现代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运用价值时,一个值得关注的方面是其地域性。实际上,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带有鲜明的民族性的,也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人们在认知传统体育项目时,应当考虑到它对于区域的作用。一般而言,地方高校是依托于地方资源的,每个地区因为民族构成、风土人情等的差异,会有各具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运用中,既是传承,也是保护。由此,当区域性资源为高校体育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民族传统教育资源时,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资源建设,两者相互配合,相得益彰。
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现代化运用
(一)建设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体系
当前阶段,开展民族传统体育的教学工作对于很多高校而言都是新鲜的尝试,应当从基础的教育内容开始,尝试建设相应的教育教学体系[4]。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展之下,可以在明确的目标之下,组织开展课程体系的构建。选择什么样子的课程?应当是具有普适性、安全性、趣味性的课程,常规的如武术、太极、跳绳、毽球、木兰、秧歌、风筝等,再结合高校所在地区,如东南地区的高校若是直接引入秧歌等,就会使很多学生感到奇怪,缺乏文化氛围。在课程开设之前,不妨针对校园的学生进行全面的调研工作,掌握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的认可程度及接受程度等。在确定课程后,结合不同课程的实际情况,进行课程内容的具体设定。由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各高校开设的情况不同,缺少适宜的教材,此时内容的设定多数都需要学校进行自主的尝试等,这些都需要学校做出积极思考。最后确定教师与教学评价标准,也应当成为体系建设的项目之一。
(二)选聘及培养专业教师
开展民族体育工作,也可以良好的传承民族体育的精神。应当为其配备专业的教师团队。基于对当前现有高校民族体育学科的开展分析,不难发现,教师团队专业性缺乏[5]。很多高校在开始引入民族传统体育后,主要问题是授课教师缺乏专业度。高校教师是经过专业的体育技能训练与教师资格的培训,但是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入高校时间短,且带有鲜明地域特色,仅仅凭借一般经验去掌握,显然是为许多教师提出了难题。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引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需要高校尝试聘请专业的教练员授课,并且组织已有体育教育经验的教师参与到培训中,不定期为教师团队进行培训,双渠道并行,共同达成发展。要将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的传播作为一个长期的项目进行开展,展现出足够的决心,就要有重头构建的魄力,从基础的教师队伍建设做起。
(三)学习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品质
在民族传统体育教育工作中,应当注重将其背后的文化品质进行深入学习,彰显其独特意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与一般性体育项目的区别,除了竞技性稍显薄弱,其文化性是不容忽视的。如果单纯地进行项目、技术的传授,其现实意义反而不那么明显了。至少,在学生参与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时,除了能感受到因为运动所带来的愉悦性、健身性、运动性等,还能带来对传统文化认知的加深,而这种文化内容的传播,不应当是被忽视的。在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中,增加文化讲解内容,创设带有文化背景的情境等,这样的尝试既能为课堂增加活力,也能增强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渲染力,实现文化与身体的全面加强,彰显其特别意义。
(四)积极构建校本教材
前文已经提及,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应当与地方紧密结合,探寻高校当地所拥有的独特的民族体育项目,具有积极意义。以我国少数民族占据32%常驻人口的贵州省而言,即使不同的地方,由于主导的少数民族不同,都会有不同的民族文化出现,凯里学院、遵义学院、安顺学院等地方性院校,都可以结合当地特色,引入适宜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如凯里的芦笙舞等。在引入项目过程中,建设校本教程,是一个从被动引入到主动输出的转变,是一个将客观素材进行科学设定的转变过程。如何将传统项目从人们自发学习、口口传承、身身示范中提炼成为具有明确目标、技术指导的内容,不仅需要当地院校以合作探索的心态、专业的教师团队去积极讨论与构建,还需要政府部门对此做出相应的规范与指导。
综上所述,高校体育教学中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是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并且可以进一步丰富体育教育工作,激发传统体育活力,推动现代体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