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硕一体化的卓越教师培育模式研究

2020-03-03龚江泳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卓越课程教育

龚江泳

(南通大学 体育科学学院,江苏 南通 226019)

教师肩负促进教育平等、公平的神圣使命,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提出要注重对卓越教师的人才培养,要转变传统单一化、僵硬的人才培养模式,引入协同创新的理念,探索本硕一体化的卓越教师培育模式和体系,更好地促进我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一、卓越教师培养模式存在问题分析

卓越教师体现出与普通教师相区别的卓越教学品质和特征,是普通教师的典范和代表,应当具有开阔的眼界、先进的教学理念、深厚的教养、高尚的师德和引领教学变革的能力,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追求专业发展、持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并形成独到的教育思想和主张的优秀教师。在卓越教师培养方面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的问题:

(一)培养目标定位模糊

当前的教师培养目标定位相对偏低,缺乏明晰的人才培养定位标准,难以满足基础教育改革对高水平师资力量的诉求,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多要求学生修习必要的专业学分,通过学科专业课程、教育专业课程的考试,即可以获得教师从业资格,进入到教师职业岗位之中,这显然与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要求不相契合。

(二)课程体系设置有待优化

在当前的教师教育培训过程中,课程内容相对单一陈旧,学科知识之间缺乏内在的关联性,没有将学科课程进行优化组合和横向联系,导致学生的知识视野相对狭隘,阻滞了学生学科知识、专业教学能力的发展和进步。同时,教师教育课程结构存在诸多问题,诸如:公共基础课程薄弱缺乏创新;教育专业课程重视不足;教学内容呆板单调;缺少专业情意培养课程教育;教育实践课程比重偏少等,没有真正做到公共基础课、学科专业课、教育专业课之间的协调与均衡。另外,教师教育课程类型相对单一化,大多采用理论讲解的方式进行教学,对于学生的教育实践是在理论教学之后一次性完成的,这就使学生在教育课程学习方面存在理论与实践学习相脱节的现象。

(三)教学实践环节相对薄弱

在对教师进行培养的过程中,是一种相对封闭的教学模式和状态,学生大多是在校内课堂进行理论学习,而在实践方面的实习、实训相对较少,学生难以将理论知识外化于教学实践之中,使教学实习流于形式和表面,存在“泛教育化”的嫌疑,不利于培养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教学实践能力的提升。

二、本硕一体化卓越教师培育的路径探索

(一)明晰卓越教师培育目标定位

要在本硕一体化卓越教师培育的过程中,厘清卓越教师的养成要素和素质结构,以此科学合理地定位卓越教师的价值目标取向,具体来说,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理解和认识:

1.师风师德

卓越教师的培养首先要求教师具有高尚的师风师德,它主要包括:(1)职业道德。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尊重和关注每一个学生个体,做到严于律己、因材施教,成为学生学习的模范和榜样,并要抱着怀疑的精神,发现知识领域里的精髓,以勇于创新的精神品质不断超越自我、追求进步。(2)专业情感。教师要拥有坚定的教育信念和先进的教育思想,使之成为内隐于教师的一种精神状态,成为不断推动教育专业水平的内在驱动和精神动力,并在科学先进的教育理念下与教学实践保持高度的协调和一致,成为各阶段教育教学目标的价值导向。(3)个性品质。教师要通过系统化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不断磨炼、积淀自己的教学个性和品质,生成稳定、积极的教育理念。

2.知识结构

教师要拥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体现自身的文化涵养和知识储备,还要拥有与任教学科相适应的专业理论知识、实践知识,并具有完备的教育理论性知识,诸如:教育类学科知识、心理学知识,并将教育学知识和心理学知识充分融合和渗透,应用于教学实践活动中,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开发学生学习潜能、有效掌握教学活动的有效处理手段。

3.教育能力

这是教师从教水平的一种表现,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教学能力。教师要基于自身对教育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知,将其应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之中,进行教学方案设计、教学课堂调控,以充分体现自己的教学能力。(2)教育反思能力。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进行重审、反思和自我评价,积极主动地发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客观、理性的教学调节和改进,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技能和方法。(3)教育研究能力。卓越教师的培养还要重点关注启迪学生对教育教学的理解、分析和研究的能力,为学生创设更为宽泛的教育研究平台和机会,积极参与研究选题、基础教育调研等活动,增强教育研究能力。(4)教育创新能力。卓越教师的培养过程中要注重教育创新能力的培养,它是关键内核和能力,可以通过调查取证、实验研究、对比分析、科学论证等不同方式,创新教学理念和方法。(5)教学媒介运用能力。卓越教师的培养还应当使之具备熟悉的教学媒介运用能力,教师要能够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方法,适时选取现代化教学媒介进行学科知识的讲解,提升教育教学的效率。

(二)本硕一体化卓越教师培养过程架构分析

1.选拔卓越教师培养生源

为了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质量,要从源头入手,选取优秀的学生进行卓越教师的培养,具体举措包括有:(1)双向选择、择优录取。要面向具有从教意愿的本科三年级学生中进行选拔,要求学生具有优秀的成绩,具有扎实的学科专业基础和较强的学习发展潜能,还要注重学生在德智体美方面的标准,由学院对优秀学生进行考核和筛选,采用笔试、心理素质测量、导师面试、领导小组讨论等方式,综合考核卓越教师培养对象的学科知识积淀、专业技能潜力、心理素质、综合能力。(2)适时分流、末位淘汰。在本科三年阶段培养学生进行通识知识、学科专业知识的学习,进入到本科第四学年则由本科向硕士阶段过渡,并进入到教育实习锻炼实践,通过教学实习、班级管理工作等方式进行考察,采用末位淘汰的方式,最终确定卓越教师培养的人选。

2.卓越教师培养过程

对于卓越教师的培养主要采用“4+2+1”的本硕一体化流程,具体来说主要体现为以下内容:

(1)“4”——本科阶段。学生在本科前三年阶段主要学习和掌握思想政治、第二外语、计算机应用等基础课程知识,获得通识教育相关知识;并通过选修的方式广泛涉猎各类人文、艺术、社会等课程知识。在本科第四学年阶段,通过考核、选拔、筛选出优秀的学生,进入到教育学院中进行入职指导、教育实习、教学体验等课程的学习,毕业并获取本科学士学位,并成为本硕衔接的过渡阶段。

(2)“2”——硕士阶段。对于经过考核、选拔、筛选的优秀学生,可以进入到硕士阶段的学习和实践,主要培养学生的教育理论知识、教学技能、学科专业知识,由高校学科专家担任学生的教育理论导师,丰富充实学生的教育理论知识;并由校外合作实践导师实现对学生的教学实习指导和教学技能的训练,在“双导师”的培养下开展对学生全程的学习指导和实践指导,结束之后学生即可获得教育学硕士学位。

(3)“1”——教育实践。这是贯穿本硕一体化卓越教师培养全程的教育实践,体现出“学习——实践——学习——再实践”交互循环状态,并采用分阶段的方式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使学生进入到“见习——提高——实习——再提高——再实习”的动态循环过程,深刻把握和体会教学实践课程、专业技能、教学实习、调查研究等方面的实践知识。

(三)卓越教师的培养方式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交替循环方式

通过课堂教学的方式,指导学生进行理论学习,在教学环节演示、教学方法示范的过程中,使学生掌握和习得常态化的教学方法、技巧,体会教学能力和教学风格等内涵。同时,还要通过教育实习的方式,提升学生的教学实践技能,使学生在不同阶段的教育实习中获得成长和完善:第一阶段,体验与教学尝试。这是让学生参与教学观摩、教学科研等活动,体验和感受课堂教学实践,产生身临其境的教学真实体验。第二阶段,实践与反思提升。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学会自我反思、评价,对情境化、复杂性、偶然性的教学实践活动进行总结归纳,导师要给予及时的指导,针对性地提升学生的教学演练技能。第三阶段,研究与专业成长。教师要立足于教学实践开展教学研究,选取基础教育领域的现实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并与国外高校开展合作,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

2.UGS为主导的培育模式

这是由高校、地方政府、中小学校共同参与的卓越教师培育模式,将三方主体进行联合和链接,充分发挥各主体的资源优势,在协同创新的理念下开展实践教学、基础教育研究、数字化资源平台建设等方面的合作。

(四)卓越教师课程体系设计

要突显卓越教师课程教育的“学术性”和“师范性”,依循创新发展的原则,设计五大模块的课程体系,具体包括有:(1)公共基础类课程模块。在本科第一学年学习多元化的科学文化知识,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丰厚学生的基础文化积淀。(2)学科专业课程模块。这是以学科发展规律和人才价值取向为出发点,设计具有基础理论和前沿动态的学科专业课程。(3)教师教育课程模块。这是培养卓越教师的教育理论课程内容,从不同的学科视角探讨教师教育学的理论架构。(4)教育实践课程模块。这是采用校内导师、校外实践导师分类指导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和教学设计技能。(5)微型课程模块。出于互联网迅猛发展的教育需求,要掌握多元、灵活、开放的微型课程教学方法,引进优质的慕课课程,使学生获得丰富、多元化的知识。

总之,要探索本硕一体化的卓越教师培育,探索模块化培养的实践路径,开展以研促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教学与评价,更好地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

猜你喜欢

卓越课程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创优阳江 追求卓越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大作为 走向卓越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