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健融合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三全育人” 模式探析
2020-03-03葛媛媛冷书君
葛媛媛,冷书君
(1.辽宁特殊教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辽宁 沈阳 110000;2.盘锦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盘锦 1240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 开展 “三全育人” 响应党中央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符合当今复杂多变的时代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呼唤,更符合新形势下残健融合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要求。
残健融合是在全纳教育基础上所提出的,残健融合倡导生命是平等的、是需要互相尊重的,同时也是共享的。本文的残健融合教育是以辽宁特殊教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其残健融合是指残疾学生同健全学生在共同的育人教育环境中共同接受教育。目前,辽宁特殊教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即辽宁省内唯一一所招收残疾障碍的学生及健全学生的特殊高职院校,是辽宁省政府重点民生工程之一,学校倡导大爱育人,让所有的学生都有平等的享有受教育的机会,残疾学生与健全学生共同在学校学习,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彼此都倡导一种平等的方式,互相尊重、残疾学生与健全学生共同享有资源,共同形成良好的和谐育人氛围。由于其培养的学生群体具有特殊性,残健融合职业院校的思政工作也随之具有其特殊之处,本文试图找出 “三全育人” 与残健融合职业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契合点,进而探析其可行模式。
一、 “三全育人” :探析残健融合职业院校之意义所在
(一)国家层面的价值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 “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2]” “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3]。” 所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残健融合发展的新模式,这是一条响应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之路,同时也是顺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展大趋势的必经之路,与此同时更是解决残健融合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必然途径。
(二)残健融合职业院校自身发展的内部诉求
残健融合职业院校是众多高职院校中的一个特殊类型,但该群体也是处在边缘、容易被忽视、缺少关照的一种特殊群体,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存在和普通高职院校的一般性问题,同时也有其自身所存在的特殊性问题。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残疾学生目前已成为大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残疾学生与普通学生的融合教育,其工作意义重大。加之与普通高校相比,残健融合职业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因其学生的特殊导致存在一定的现实困境。因此,坚持 “残健融合” 的办学理念,探索出一条符合残健融合的 “三全育人”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模式,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更具有其现实意义与紧迫性,有助于把教育管理与推动残疾人服务发展相结合,有助于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整体联动推进。
(三)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涵
按照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会议精神, “三全育人”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可以构建立德树人的大思政格局、强化大思政意识,创新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和方法、充分调动各方工作的积极性,提升全员的思政意识及能力,强化师德师风建设[2]。残健融合职业院校 “三全育人”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大思政格局中不容忽视、不容缺失的重要部分。对此类院校的 “三全育人” 工作进行探索研究,可以进一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涵,同时能够优化思政工作的工作机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二、 “三全育人” :探析残健融合职业院校之问题所在
残健融合职业院校在以 “三全育人” 理念为中心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既存在普通高校所具有的一般性问题,同时也存在自身所具有的特殊性问题。
首先,作为残健融合的高职院校,其思想政治上教育工作本身就存在着先天不足的问题。近年来,虽说国内高校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在逐步提高,但对残健融合背景之下的特殊群体的关注缺乏重视,没有做到在落实共性思政工作的同时加强个性化的思政工作建设。
其次,目前的残健融合的特殊职业院校,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仅仅停留在思政课的教学,而缺少其他方式方法。这种人员构成上的单一育人模式,导致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力量相对分散,集中发力力量不足。同时,思政课的教学采用高等专科学校的统一教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述》等,这些适用于健全学生的通识教材对于残健融合院校并不受用,面对这样的现实无疑对残健融合高职院校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手语讲授,盲文作业批改等。目前教师缺少以结合学生实际的、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教育教学方式,无论从思政课的人员配备和教学内容上都不尽如人意。
再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的过程,缺少对其进行过程性评价的监督机制[3]。目前,专业课教师侧重于专业课的讲授,课堂教学及科研等;思政课教师则侧重于 “两课” 内容的讲授,课堂组织教学及科研等;辅导员侧重于学生的日常管理,班主任侧重于学生的学业指导,未能有效构建起教师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具体有效的评价体系和考核机制。
三、 “三全育人” :探析残健融合高职院校之育人模式
(一)全员育人:协同育人实现 “三全育人” 的前提保证
思政教师、专业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等在残健融合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的工作中发挥着不同的价值,同时也彰显出不同的育人作用。为此,应提升全员的思政意识及能力。主要体现在思政教师、专业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等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应建立残健融合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相互协同的育人机制,纠正以往对思政工作即思政教师的认识上的偏差,明确其角色任务划分及各方职责任务,提高其责任意识及教学水平。与此同时,进一步增强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整体性、增强其协作意识。思政教师做好两课的教学及科研工作,并肩负着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学生头脑,更好的指导学生完成学业的重要育人目标;专业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的时间,融入课程思政的价值目标和元素,切实寻找出本门专业课与思政教育方面的切合点,让思政元素进课堂,通过思政教师的思政课,通过专业课教师融入思政的元素进教学,通过班主任老师对学生的学业指导、辅导员老师对学生的日常管理及思想政治教育工做,通过教师之间的协同育人及指导与实践,实现知识上的传播相统一、实现文化上的传播相传承、实现思想上的导航相引领、实现价值上共鸣相塑造,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4]。
(二)全程育人:构建过程评价是实现 “三全育人” 重要保障
过程性评价是相对于结果性评价而言的,它既关注过程的评价同时也关注结果的评价[5]。对于残健融合职业教育其过程性评价更加有利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此期间,首先需要教师对学生们提供有意义的建议与指导,让学生领悟其重要性,并运用到个人的实践中来。对残健融合学校的不同残疾类别的学生及健全学生应分别建立学生成长档案手册,对每个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记录,其中内容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课程的学习、讲座、校园活动、志愿者活动、社团活动、线上互动、实践活动等等。目前,辽宁特殊教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构建全员育人、团队育人的德育工作体系,在学校统一安排下率先开展德育导师工作,主要从思想引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学业辅导等方面开展 “结对帮扶” 的德育导师工作。德育导师工作的开展较好地缓解了管理与被管理之间的矛盾,营造了一种平等对话的氛围,加快学生全面成长的速度,进一步使思政工作更加具有针对性、主动性及实效性。与此同时,通过对学生进行个性化、亲情化的教育和指导,实现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健康发展、打造学校全员育人的教育环境的目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需要及时反馈、及时修正,通过记录、总结、反思、反馈后再修正自身的思想与行为,而不是最终以思政课的成绩给每个学生打一个分数,下一个结论[6]。其次,教师应利用多种途径、方式进行宣传教育,针对不同残疾类别的学生及残健融合群体依托活动载体,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风范,让残疾学生与健全学生在融合发展的环境中,更好地接受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三)全方位育人:创新育人机制是实现 “三全育人” 的重要基础
现今阶段,高校大学生多为 “00 后” ,他们处于人生发展的至关重要阶段,思想意识尚未成熟,复杂多元的社会因素对学生的发展影响也是多样的。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思想道德情感的教育引领大学生健康成长,就要建构全方位育人体系,要实现教职工全员参与其中,引导学生在认知、情感和行为方面有正确的选择。应充分利用新媒体、新技术,并结合残健融合学校实际,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载体和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让这项重要工作真正活起来。在课程育人的同时,结合残健融合学校实际,加强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相融合的文化育人与实践育人,实现课内外、校内外、网上下各方面育人资源一体化。目前,辽宁特殊教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学校为桥梁,成立青年志愿者部、暖阳公益社团、朋辈心理辅导站等公益组织,积极组织与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例如:关爱自闭症儿童、关爱孤寡老人、三下乡活动、关爱来自星星的孩子、爱心义卖、爱心募捐、为爱多跑一公里、保护母亲河、关 “艾” 行动等二十多场志愿者活动。在活动之中,残疾学生与健全学生通力合作,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阅历,在实践中实现育人。在积极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中端正了学生的思想、规范了学生的行为、改正了学生的认知、加深了学生的体验、丰富了学生的情感、拓宽了学生的学识,让学生在行动中去体验和领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发学生自尊自爱、自信自强和自我学习、自我成长、自我管理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