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一带一路”打破核心关键技术的封锁
——以中国5G走向世界为例
2020-03-03清华大学一带一路战略研究院张定法黄德海
清华大学“一带一路”战略研究院 张定法 黄德海
众所周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其发展水平高低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先进和落后程度。以关键核心技术为代表的科学技术的自主性程度高低越来越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正因如此,美欧等西方国家穷尽一切办法试图扼制我国关键核心技术的发展。
5G作为第四次科技革命的重要基础设施,作为世界各国持续发力的核心新兴产业之一,也是关键核心技术的重要构成。从某种程度上来说,5G的主导权争夺本质上就是世界各国对未来国际话语权的争夺。由此,5G成为美国针对中国发起贸易战的主战场之一。然而,幸运的是,贸易战不但未能抑制中国5G产业,反而使得中国在技术标准、硬件生产等相关领域越战越勇、突飞猛进。与此同时,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在沿线国家、非洲及欧洲等地区落地生根,5G技术逐渐成为“中国智造”的新名片,为中国进一步抢占全球5G市场提供了更多机遇,同时也成为近年来成功打破西方国家对我国核心关键技术封锁的经典案例。本文就以中国5G技术为例,探讨如何借力“一带一路”,打破美欧等西方国家对我国核心关键技术的封锁。
一、中国5G产业的竞争力分析
近年来,中国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过程中,形成了以5G技术为代表的核心关键技术的强大竞争力。衡量5G技术水平高低有多重维度,5G标准的制定是其中尤为引人关注的一项。截至2019年的数据显示,中国、美国、欧洲、日本、韩国分别贡献了全球5G标准的21项、9项、14项、4项、2项。以华为、中国移动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已经在标准制定方面发挥着主导作用。
中国企业通过自身过硬的技术储备,扩大了他们在国际电信联盟(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ITU)和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ISO)等机构的影响力。国际电信联盟现任秘书长是中国人,另有来自中国的代表在几个关键委员会中任职。中国公司还加入了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IEEE)等行业组织,该学会为无线和集成语音/数据系统等技术制定规范。ITU代表团成员表示,ITU的标准越来越多地由企业而非政府官员来制定,而中国在联合国起草和制定这些标准方面的影响力近年来有所上升。据IPlytics统计,中国厂商的5G标准必要专利(Standard Essential Patent,SEP)占36%,领先美国、韩国、芬兰等。其中,华为领跑5G标准必要专利及标准技术贡献量,其5G标准必要专利申请量为2160件,占比18%,在所有厂商中排名第一。英国《金融时报》评论认为,由于华为5G的速度和成本优势,它将继续在西方以外找到许多愿意使用它的客户,这意味着华为很有可能在5G领域建立全球标准,将其客户带入一个由中国主导的科技世界,而西方则处于落后于先进技术的陌生境地。例如,近期中兴、大华和中国电信等公司在ITU中提出了新的国际标准,旨在创造普遍一致的技术规范,用于面部识别、视频监控、城市和车辆监控等,据悉将成为人脸识别领域的国际权威标准。
5G标准制定方面的领先,也带动了5G应用的另一关键领域——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尤其是在贸易摩擦背景下,美国的技术封锁措施,进一步让中国下大决心提高在关键技术领域自主可控、自给自足程度,进而实现国产化的内在动力。据《日经亚洲评论》报道,数千名芯片工程师,包括我国台湾地区全球领先企业的一些顶级人才,被大陆竞争对手给出的优厚薪资与福利待遇所吸引。一些离开台积电、联华电子、联发科、华亚科技、矽品精密工业及其他台湾地区企业的顶尖人才,将把关键知识与洞见带到大陆。中国芯片行业正在大步前进,2021年将有望实现国产自主研发内存芯片的量产,内存芯片被国外垄断的格局将被打破,中国两家大型芯片厂紫光集团和合肥长鑫正快马加鞭地推进内存芯片自主量产的相关工作(宪瑞,2019)。
二、“一带一路”倡议加快5G全球布局
“一带一路”倡议给5G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一带一路”倡议由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旨在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中国希望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将自己的发展成果与沿线国家共享,增强各国经贸往来,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推广5G,具有以下几点优势。
第一,发展5G技术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基本主张一脉相承。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是“一带一路”沿线经贸合作的重要内容,而5G又是信息基础设施中不可或缺的必要组成部分。站在中国的角度而言,5G作为“中国智造”的崭新名片,中国有责任也有义务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享中国经济发展成果,让先进技术惠及沿线国家,助力经济发展。站在东道国的角度而言,当地获得中国5G技术和设备,可以促进自身要素禀赋结构的提升,进而推动以产业链发展为依托的投资、价值延伸,并最终实现多层次、高附加值的合作。过去几年,以5G为代表的中国数字基础设施已遍及南非、安哥拉、津巴布韦等多个国家。这也正体现出中国有能力提供安全、可靠的5G服务,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也迫切需要能够获得相应的技术支持。
第二,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是提高5G市场黏性的有效途径。当前,5G产业链分工明确,不同国家、不同企业在不同环节掌握不同的比较优势。中国的5G技术如果能够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得到一致认可,那么势必会有助于提高全球产业链对中国5G技术的市场黏性,助力中国5G技术持续保持竞争力。
中国一直以来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具有持续、稳定的经贸关系和互利互信的基础,这无疑为中国在相应市场进一步推广5G技术提供了先天优势。更何况,单纯就5G技术而言,中国5G技术在品质和价格上也同样处于市场领先地位,这对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自然具有极大吸引力。基于此,中国一旦凭借技术优势进入当地市场,则可以为开拓在当地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更多业务可能。中国正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突破口,进一步增加国家间的产业链和供应链联系的紧密程度。中国5G标准和技术已成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欧洲正在融入中国的技术轨道。实际上,美国对华为公司的制裁取得了非常有限的进展。日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宣布有意将华为公司拒之门外,但美国的欧洲盟友没有效仿。尽管面临多次施压和游说,华为公司在争取5G国际客户方面依然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这正是中国依靠自身实力所带来的市场黏性提升的最直接体现。
第三,“一带一路”沿线的成功经验将为打开发达国家市场提供宝贵经验。当前,试图打开发达国家市场的大门存在两重障碍。一方面,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对中国5G技术的可靠性具有天然的不信任感。西方发达国家至今依然持有中国处于产业链分工的低端环节的固有观念,在他们看来,如今中国在5G产业链中所占据的领跑地位与以往以出口低附加值产品的印象并不相符,加上国家政治制度的不同,进而造成西方国家对中国是否能够提供值得信赖的、具有高科技属性的5G技术存有疑虑。另一方面,即便抛开以上因素,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的大背景也为5G技术打开发达国家市场的大门形成了障碍。尤其是当这场贸易保护主义行动主要发生在西方发达经济体和亚洲新兴经济体之间时,中国作为后起之秀,更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阻力重重,难免会让西方发达国家“碍于面子”而犹豫不定。
因此,必须重视中国5G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推广的战略价值,把握好“一带一路”沿线推广5G技术的契机,认识到由此带来的不仅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机会,同时也有助于消除发达国家疑虑,为后续拓展西方发达国家市场提供正面案例。
这一积极意义正在逐渐得到应验。2019年10月,德国成为允许华为参与5G建设的第一个西方大国,据悉法国后续也可能会跟进。截至2019年底,华为已签订了65份国际合同,其中近一半来自欧洲国家。欧洲国家采用中国5G技术和设备是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由全球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兴起的浪潮所推动的。尽管现在欧洲人心理上更容易接受美国在5G上的安全主张,但实际上却力不从心。如果不让欧洲采用华为的5G解决方案,可能会导致该技术的成本更高、部署速度更慢。另外,华为的设备已经嵌入英国、德国和其他欧洲国家的现有电信系统中,如果现在放弃华为,将被迫承担昂贵的成本和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
三、中国“一带一路”推广5G面临的挑战
中国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向全世界推广5G技术及其应用的同时,遭到了美国的强烈抵制。自2018年美国发起对华贸易战,5G成为贸易争端的焦点。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后,美国对中国5G的封锁和抵制进一步加强。因此,虽然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推广5G技术拥有广阔的发展机会,但是同时面临诸多挑战,尤其是美国等国家的技术封锁和制裁威胁。
一方面,以美国为代表的“五眼联盟”以5G技术为主攻点,推行所谓的“清洁网络计划”倡议,扼制中国5G技术的全球输出。“清洁网络计划”的核心目的是将中国的电信运营商排除在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家的5G基础设施建设之外。以网络安全之名,行网络监控之实,看似是为了“清洁网络”,实际是为了“清除异己”。试图通过不公平竞争手段和歧视性的措施,彻底将中国5G技术从全球市场上抹去,进而达到维护美国自身垄断地位的目的。这种霸权主义无疑是中国5G技术在“一带一路”沿线推广的最大掣肘。中兴、华为等在5G领域具有先进技术优势的中国企业就接连受到美国单方面制裁影响,在技术革新和业务发展方面明显受挫。
另一方面,美国为中国推动“数字丝绸之路”发展设置重重障碍。“数字丝绸之路”由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9年4月26日举行的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提出,旨在推动世界各国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领域的互惠合作。然而,在美国眼里,本应是互惠互利的“数字丝绸之路”倡议却被认作是对其国际地位的威胁。为此,美国提出“数字互联互通与网络安全伙伴计划”,试图通过加大美国科技产品的输出,增强其与发展中国家在数字经济领域的联系,进而降低“数字丝绸之路”的海外影响力。美国在数字经济领域的全方位打击策略进一步加大了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推动5G技术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例如,美国政府以及各类国际组织(如为半导体产品制定标准的电子器件工程联合委员会)将华为等企业列入黑名单,并限制美国企业和个人与中国的科技企业合作;阻止那些使用美国软件和技术的外国半导体制造商在没有获得美国许可的情况下将产品卖给华为公司,以全面限制华为购买采用美国软件和技术生产的半导体;联邦通信委员会(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FCC)讨论吊销三家中国电信公司在美运营的牌照;特朗普两度发布行政令要求字节跳动剥离TikTok美国业务。
显而易见,美国的这些做法损人不利己。美国以危害国家安全为由,限制TikTok在美国开展业务。TikTok在美国拥有超过1亿用户,1500多名员工,以及数千家合作伙伴。据估计,如果关停TikTok美国业务,字节跳动的损失将超过两千亿元。除此之外,美国打压中国高精尖技术发展,损失的不单单是就业和金钱,同时还在丧失其试图掌握的技术优势。波士顿咨询公司的一项调查报告发现,美国长期以来一直是全球半导体领导者,占有45%~50%的份额,而美国的领导地位建立在一个良性的创新周期上,创新周期依靠进入全球市场来达到为超大型研发投资提供资金所需的规模,并为行业复杂的制造流程提供了高度专业化的供应链,从而使美国技术始终领先于全球竞争对手(Varas and Varadarajan,2020)。然而,美国政府针对中国获得美国技术的广泛单边限制,正在破坏该行业的创新周期。如果美国维持对当前实体名单实施的限制,其全球份额将损失8个百分点,收入将损失16%;如果美国完全禁止半导体公司向中国客户销售产品,实际上会导致技术与中国脱钩,那么其将损失18个百分点的全球份额和37%的收入;这些收入的下降将不可避免地导致研发和资本支出的大幅削减,并导致美国半导体行业失去1.5万~4万个高技能直接工作岗位。最终,由于缺少全球市场准入、研发资金、科研人员,美国在半导体领域的全球领导地位将岌岌可危。
可以看到,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标准制定正处在一个碎片化而复杂的环境中(陈文玲,2019)。新冠肺炎疫情结束后,技术分化和碎片化的趋势可能会全面凸显(刘诚,2020)。疫情面前,科技是决定大国生死存亡的关键领域。疫情结束后,世界主要大国会重构国家科技供应链体系,强化其全球科技主导力将成为新趋势。如何平衡来自外界制裁压力和自身技术发展推广需求的关系,将是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推广5G技术所面临的最大挑战。
四、对核心关键技术发展的政策启示
(一)深刻认识核心关键技术领域突破的重要性
美国发起的贸易战可以说是一场迟早要来的“战斗”,帮助我们清醒认识到大国博弈的本质。本次贸易战短期看虽然对我国经济产生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但是从长期来看,能够让我们尽早下定决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扎实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由劳动密集型驱动向高附加值创新驱动发展转变。唯有占据产业链的核心环节,掌握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才能为中国经济持续长期发展提供动能,提升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拓展经济发展的空间。
当前,我国虽然在5G方面在全球处于相对领先位置,在第四次科技革命中抢占了发展先机。然而,我们也必须清醒认识到,全球科技的竞争格局并非一成不变。科技革新日新月异,今朝的领先甚至不能对明日的继续领跑提供任何保障。因此,我们要时刻保持居安思危、持续创新的紧迫感。回想起来,我国能够实现在5G领域的领先,不也正是在4G时代的弯道超车吗?更何况,西方发达国家依托多年以来强大的科研实力和创新环境支撑,后来居上也并非没有可能。美国、日本等国家正在加紧6G领域的研发工作,试图挽回在5G市场的竞争劣势。这也在警醒中国,科技创新没有停歇的机会(刘霞,2020)。
因此,无论是政策制定主体还是科技创新一线科研人员,都应深刻认识关键技术领域的突破对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深远意义。单纯5G领域的一时领先,不足以成为骄傲不前的资本,反倒更应快马加鞭,保持创新驱动的决心,做到超前准备,形成以点带面的全面开花格局。唯有如此,才能将核心技术发展和应用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在全球经济环境变化不定的大环境下,抓牢驱动经济增长的内生性发展动力。
(二)深化“一带一路”沿线通信基础设施合作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贯穿欧亚大陆,东边连接亚太经济圈,西边进入欧洲经济圈,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合作领域涵盖信息设施互联互通、经贸合作、交通等多方面,尤其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成为了关键组成。5G可以很好地成为中国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通信基础设施合作的重要抓手。一方面,中国5G技术供给优势明显。放眼整个全球市场,当前中国5G技术具有“独一档”的技术优势。将中国在5G领域的领先技术尽快应用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是帮助他们实现弯道超车、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机遇。另一方面,“一带一路”沿线5G技术需求势头不减。目前,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已有2.11亿人上网,预计2022年将新增5亿互联网用户,且大部分是通过手机连接的。5G技术一旦能够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广泛应用,将改变当地主要依靠自然资源发展经济的现实困境,使人们有机会进入新的市场和服务领域。南非、尼日利亚、加纳、毛里求斯和肯尼亚等国家就已经开始在这方面加紧努力,希望利用最先进的5G技术改进商业交易、中小学和大学教学甚至是打击恐怖主义等。
总而言之,如果中国5G技术能够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得到广泛推广,其积极意义不仅在于惠及当地民众,为中国直接增强与沿线国家的5G合作提供广阔空间,而且能够成为中国加快5G全球布局的契机,成为我国回应西方质疑,进一步走进发达国家市场的一把金钥匙。以5G技术为突破口,最终带动的必将是其他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落地生根,为中国核心关键技术实现全球化布局奠定坚实基础。
(三)营造开放、共赢的产业技术发展环境
中国5G技术飞速发展,并在世界占据一席之地,拥有一定话语权是中国近些年来持续不断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经济发展动力转型的一个缩影。然而,我们必须意识到,若想要实现在核心关键技术领域的全面开花,在软硬件方面都依然存在诸多可以进一步总结的发展经验。首先,产业上下游仍然没能形成发展闭环。当前,虽然我国在标准主导能力、手机的研发与生产能力、业务的开发与运营能力以及电信服务运营商的服务能力等方面处于优势地位,但是在芯片和系统设备研发环节仍然处于不断挖掘国内外人才、补短板、增强自主可控程度的阶段。在当前世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我国必须加快自主创新速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尽快攻克“卡脖子”的关键技术,增强全产业链的自主可控能力和领先优势。其次,技术应用的安全性仍未得到广泛信赖。当前,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逆全球化现象出现。中国作为一个新兴经济体,在前沿技术领域的突破,难免会引起个别发达国家的敌意,及其对“中国智造”技术水平安全性、可靠性方面的不信任,给“中国智造”的全球化带来阻力。
上述现实发展困境,使得构建一个开放、共赢的产业技术发展环境变得更为迫切。在基本制度政策方面,中国宜进一步推出相应的财政政策和配套支持政策,激励科研人员投身前沿技术研究的主观能动性,鼓励企业、科研院所大胆创新,增强我国在新科技领域的技术壁垒,提升产品的不可替代性;主动规范各级政府的补贴行为、强化知识产权的执行力度等,通过制度性改革和创新,构建更好的市场竞争环境。在市场拓展方面,应坚定决心,将“一带一路”作为中国对外开放、走出去的桥头堡,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加快新技术、新产品在沿线国家的应用。借此不仅可以达到对外宣传“中国智造”的目的,而且能够增强产业链之间相互联系,增强彼此信任,为后续的海外市场拓展提供互信基础,提升合作可能。
与此同时,也必须认识到以5G为代表的核心关键技术发展不同于盖房子。房子是只要不断盖,就一定能起高楼,而核心关键技术领域要想有所突破必然经历屡败屡战的挫败感。有必要认识到发展核心关键技术是一个必须始终如一、持续坚持的长久事业,不能因为一时的低回报而止步不前。唯有营造开放、共赢的产业技术发展环境,才能让企业、科研工作者、投资人在更加包容的创新氛围中推动更多的“世界第一”在中国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