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阳剪纸手工艺进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2020-03-03张云奇贺亚婵

吕梁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手艺手工艺剪纸

张云奇,贺亚婵

(吕梁学院 艺术系,山西 离石 033001)

吕梁市中阳县地处黄河流域中断,是黄河文明的发祥地,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中阳剪纸就是在这里孕育延续下来的一种民俗文化。中阳剪纸内容丰富,传统岁时节令、婚嫁寿庆丧事礼仪、祈福祝愿、民间故事神话传说等都是其表现的题材。中阳剪纸在造型上保留了秦汉时期艺术特点,既纯朴古雅又细腻浑厚,表现手法单一直观却内涵丰富。透过中阳剪纸可以看到黄河流域古老民俗文化的遗存,那些没有被记载下来的历史、传说等传统文化通过代代相传的剪纸被传承下来,因此中阳剪纸有着独特的艺术审美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

2006年,中阳剪纸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文化部命名中阳县庞家会村的王计汝老人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阳剪纸的代表性传承人。王计汝8岁就开始学习剪纸,从事剪纸60多年,创作了许多优秀作品。她的剪纸全凭自己的想象,每一件都是原创。王计汝获得的国家级奖励共14 项,省级奖励24项,包括中国文艺协会颁发的“中国文艺金爵奖”,中国剪纸艺术协会颁发的“纪念安徒生诞辰二百周年中国童话剪纸艺术大赛一等奖”“南京首届中国民俗吉祥艺术节剪纸刺绣金奖”,中国文艺协会颁发的“书画最佳奖”等。

中阳剪纸与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在现代化、科技化的发展背景下面临着失传的危险,如何使其得以保护与传承,并对其进行研究与普及,无疑是作为地方性高校应该承担的职责。“在当代中国情境中,要想根本解决传统工艺的传承问题,必须依靠教育,而且必须依靠以学校教育为主体的国民教育”[1]。吕梁学院在2011年就组织开展“王计汝剪纸艺术研讨会”,并经清华美术学院和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推荐聘用王计汝老人为校级特聘教授。近几年,吕梁学院以学校教育为平台,以教学改革为抓手,将中阳剪纸手工艺融入学校艺术课程建设,使王计汝大师民间手艺在高校课堂中重新焕发出活力,以新的姿态在高校艺术教育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中阳剪纸手工艺进课堂的教学实践概况

课程实践首先在吕梁学院艺术系展开,主要面向艺术系绘画、美术学两个专业的学生。这两个专业的学生既有较为扎实的造型能力,又有一定的审美理论基础,对民间手工艺有着较为浓厚的兴趣,对于剪纸手艺相对好掌握。

(一)课堂实践

课程中王计汝大师先画线稿,学生临摹,然后再动剪刀传授剪纸技法。王老师细致耐心,对学生手把手地指导,在授课的时候穿插一些中阳剪纸的历史背景和剪纸纹样所蕴含的民间故事,学生在学习剪纸技法的同时对剪纸的历史文化也有了了解。王老师的课没有传统课堂的循规蹈矩,课上师生能亲切的交流,学生之间能相互探讨,形成了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通过课堂实践促进了学生对中阳剪纸手工艺的认识与理解,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让学生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对深入研究剪纸文化有了兴趣。另外,学生在手工艺制作的过程中学会专注,不再浮躁,逐渐养成严谨的态度和责任心,这使得一丝不苟的传统工匠精神在高校学生中得以传承[2]。

(二)中阳剪纸手工艺的创新研究

在艺术系教师的指导下,2019届美术学专业部分毕业生中将“中阳剪纸手工艺”与毕业论文、创作结合,把剪纸手工艺作为对象进行创新研究。在撰写剪纸相关论文中,学生多从自身剪纸课程体验出发,研究探讨中阳剪纸的传承与保护,提出的论点有理有据,有一定创新性和建设性。在中阳剪纸毕业创作中,学生提取中阳剪纸的题材、构图、纹样等元素结合平面设计,制作了一系列平面创意设计作品。这种理论与实践创作的结合,进一步促进了中阳剪纸艺术的多元发展。

(三)以赛促教

“技能竞赛是推动高校与行业的衔接桥梁,也是高校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的重要路径”[3]。艺术系在中阳剪纸手工艺教学实践中,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的大赛与展会。王计汝老师是剪纸主题创作的大师,在课堂教学中把大赛内容作为任务目标,将中阳剪纸元素融入大赛主题中,结合大赛以往优秀获奖案例指导学生设计参赛思路,这样既激励学生学习剪纸手工艺的热情,同时也是对学习成果的检验。在近两年的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以及山省教育厅和文化旅游厅举办的“梦从这里出发”高校毕业季优秀美术作品展等赛事中,美术学专业的学生表现突出,多次获得剪纸类作品奖项。以赛促教整合优化了教学资源,提高了教学效率。

在中阳剪纸手工艺课堂教学的影响下,艺术系学生自发成立了剪纸社团。剪纸社团由学生组织活动,相关教师进行指导,便于学生交流学习剪纸艺术。剪纸社团注重学生个性和可塑性的发展,致力于让剪纸手工艺活动成为大学生真正表达自我感受和想法的地方,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可以用手来自由表达的空间。剪纸社团还组织策划各种剪纸展览、交流会,鼓励学生进行剪纸文创产品的设计和研发,在弘扬传统手工艺术的同时突出了艺术系的专业特色,也极大地丰富了大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

另外,艺术系2019年成立了专门的剪纸工作室,多次举办剪纸学术讲座,开展学术交流,邀请业界知名专家、民间手艺大师来校开展座谈会。通过学术交流活动,进一步提升学生对传统剪纸文化的认识与理解,从而增强学生对剪纸手工艺学习及研究的兴趣。另外高层次的学术交流与体验能开拓学生的视野,为学生专业课程的创作创新奠定了基础。

二、中阳剪纸手工艺进课堂的困境

中阳剪纸手工艺课程在吕梁学院开展有多方面资源优势,课程实践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高校课堂传承的困境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师徒传承或者家族传承的方式已经难以为继。高校把剪纸手艺传承人请进课堂,使学生近距离接触剪纸手艺,一方面开拓学生的第二课堂,激发文化自觉性;另一方面有助于在大学生中挖掘有技艺天赋的、有意愿的传承接班人。但是,由于大部分传承人年龄都较大,而且课堂脱离了传统剪纸所产生的现实环境,传承人授课并不能完全真实地呈现传统剪纸手工艺的创作,更具有表演性质。传统剪纸的创作大多来自田野、乡间劳作,所以这种创作很难通过课堂原汁原味地进行传授,从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将手艺传承人请进课堂这种教学实践持续性较差。

(二)剪纸手艺创新发展的困境

中阳传统剪纸的创新发展需要顺应当下人们的审美趋势,将传统剪纸艺术与现代产品有创意地结合在一起进行开发生产,是中阳剪纸发展的有效途径。

从课堂实践情况来看,很多学生对中阳剪纸的学习兴趣不浓厚,学生的作品大多是已有剪纸纹样的模仿,缺乏对剪纸精神内涵的内化与再创、自主创新的能力与耐性。另外学生相关作品未成规模,要将学生剪纸创意设计作品面向市场,转化为生产力,还需进一步努力与探索。

三、传统手工艺进课堂的启发

(一)开展田野考察,培养学生文化自觉与自信

为了更好地开展“手工艺进课堂”的教学和科研,需要原汁原味地了解民间传统手艺。利用寒暑假进行社会实践,开展田野考察,带领学生深入田间村头,走访手艺人,了解手艺人的生活,实实在在地感受他们的创作生存根源。

通过田野考察实践,对民间手工艺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为进一步提升课程建设与学术研究提供素材与基础。在这些活动中学生与民间手艺近距离接触,在体味工匠精神的同时,也能切实体会到民间手艺人的窘迫生存现状和剪纸面临的失传危机。这些非说教的全新的认知,能使学生更加明确民间手艺进课堂的意义,也会侧面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与研究。

(二)加强高校与企业的合作

中国艺术研究院方李莉提出“在人类社会转型的过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会消失,但前提是它要被融入到当代生活中,成为活的文化,成为当代社会的政治文化经济的一部分。如何做到?首先就是让这些‘遗产’成为建造未来政治文化经济的资源,成为新的文化生长的种子和基因。”[4]所以,除了技艺的传承,高校更应该在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中从文化、工艺、纹样等方面对其予以开发利用。这既可以提高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也可以帮助激发、丰富设计灵感。同时,如果把学生基于传统手工艺的创意设计作品转换为现实的生产力,实现商品化,这可以使传统手艺成为新的文化元素,在新的社会环境中进行传承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高校教师对传统手艺有深入的研究,提炼更多的艺术元素,注重创意设计,研发出既符合现代艺术审美、又有历史文化传承价值的特色产品,更需要社会的政策与高校、企业合作对接的共同支持与努力。

四、结语

晋陕沿黄地区民间手工艺种类丰富,中阳剪纸是其中的重要类型,地方高校承担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责任与义务。2020年1月经山西省教科文卫体系统认定,吕梁学院“王计汝传统工艺(手艺)大师创新工作室”成立。吕梁学院将依托大师工作室开展一系列教学改革,以期为民间手工艺文化遗产融入高校教育开拓传承路径,为推动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与区域经济文化建设协同发展做出贡献。为了保障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传统手工艺进课堂还需要我们不断地实践探索,进行更多新的思考和借鉴[5]。

猜你喜欢

手艺手工艺剪纸
Andalusia's white villages
老手艺
剪纸
最贵的不是手艺
《寻找手艺》让“手艺”文化走红
老手艺
手工艺·温州发绣
走近手工艺人
嘎玛:扎曲河畔的手工艺之乡
剪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