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术语与术语的非术语化现象

2020-03-03

今天 2020年18期
关键词:界定术语现象

(北京外国语大学 北京 100089)

引言

术语的非术语现象并不是一个新现象,早在18世纪研究者就发现了军事和科技术语的转义现象,但这在当时表现的还不是那么积极,只是稍有显现。从19世纪30-40年代开始,俄语标准语中就开始吸收术语词汇了。非术语化现象渐渐得到了研究者的重视,从而发展成为术语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非术语化是术语学研究提出的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术语学认为,术语词从一个专业领域的专用词汇变成了一个通用语中的普通词汇,这种现象叫“非术语化”。术语的定义是术语理论研究的基础,要想研究术语的非术语化现象,首先应当了解什么是术语。

1.术语的定义及其特征

法斯梅尔编写的《词源词典》(《Этимологический словарь русского языка》,1986中,对термин(术语)的释义如下:уже в 1705 г.Через польск.termin из лат.terminus《пограничный знак》.(该词于1705年通过借用波兰语termin,间接借用拉丁语terminus,该词在拉丁语意思是“边界符号”)。从该词的词源角度来看,术语就是“边界符号”,就是给概念设界限。

然而,自20世纪30年代初术语理论创建之日起,包括俄罗斯术语学家洛特(Д.С.Лотте)、格里尼奥夫、列依奇克(В.М.Лейчик)等在内的,许多国家多个领域的学者,都曾试图对“术语”一词进行准确的界定,但截止目前,学术界对术语的定义,众说纷纭,尚未统一。通过分析不同学者对“术语”的界定,我们归纳出,不同学者对术语的界定主要分为以下三种角度。

第一种是在界定术语时,注重术语与概念之间的联系。列依奇克是俄罗斯著名的语言学家、术语学家、词典学家和词典编纂者,他认为,术语是某一科技领域具有确定概念,且与该领域其他名称相关,并与它构成术语系统的称名单位。冯志伟也曾从术语与概念之间的联系的角度来界定术语,他认为“在科学技术中需要给一个观点或一个概念确定界限时,就得使用‘术语’。因此,术语一词可以看作是对于概念所作的界定。”[1]他对术语的定义也是更侧重术语与概念之间的联系,认为术语是对概念所做的界定。

第二种是在界定术语时,更注重对术语的要求。洛特是俄国术语学奠基人,对俄罗斯术语理论和标准化工作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认为术语是专业的、具有特定意义的、单义的词汇,它能准确的指称概念和事物。由洛特对术语的界定,可以看出,他在界定术语时,更强调对术语的要求,即单义性和准确性。

第三种是在界定术语时,强调术语与一般的词或词组不同,是一种特殊的研究对象。格里尼奥夫认为“术语是某种语言中,专门指称某一专业知识活动领域一般(具体或者抽象)理论概念的词汇单位。”[2]戈洛温(Б.Н.Головин)认为,术语是一个单独的词或基于名词的从属词组,表示专业概念,旨在满足专业领域内的特定交流需求。格里尼奥夫和戈洛温在界定术语时,强调术语与一般的词或词组不同的地方在于,术语是用在专业知识领域,指称该领域的专业概念。

自术语学基本理论提出之时算起,大约共计80年的历程,但迄今为止,普遍为人接受的唯一的、标准的术语的定义并没有产生。原因在于从不同角度对术语界定,就会有多种不同的术语的定义。观察角度不同,侧重的方向就不同,必然针对术语就会产生不同的定义。然对术语的界定众说纷纭,呈现多样性的特点,但我们发现,在这些定义当中至少存有一点相同之处,该点是得到学者们广泛认同的,那就是把术语看作是与某一专业领域的概念相联系的词或词组。也就是说,术语能够对某一专业领域的典型事物或现象进行专业、准确的界定,术语的形式是词或词组。

在术语学之前,语言学家已注意到了术语不同于普通词的一些特征[3]。通过对术语从不同角度的定义可以总结归纳出,术语一般来说具有单义性、准确性、系统性的特点。

单义性(однозначность)是术语的基本特点,指术语通过其指称功能,在语言之外的现实和符号(术语)之间建立起一种单义性的关系。但这里的单义性,是从术语在某个专业领域来说的,单义性依赖于某个具体领域。该术语形式可能在其他专业领域中用于其他意义,但这并不影响它在特定领域中的单义性特点。例如,реципиент这一语音形式,可在多个领域中表示不同的概念:在化学领域,该术语表示“接收器容器”,在医学领域,该术语表示“器官移植的受体”,在语言学领域,该术语则表示“受话者、信息接受者”,“реципиент”这一语音形式从抽象意义来看,它似乎是多义的,然而具体到一个具体领域时,其意义是单一的、确定的。

准确性(точность)通常是指术语的意义明确、清晰。术语就是给概念下定义。既然术语能够给概念做界定,那么术语的意义一定是清晰、明确的。因为一个领域的专业概念通常具有准确的界限,这是术语基本的特点。无论是哪个领域的哪一个术语,我们在该专业领域的术语词典中一定能找到对该术语所做的清晰明了的解释。术语必须准确,而且还要能够被至少该领域的专业人士所理解,术语解释应当避免晦涩,避免因歧义而引起的争论。由此可见,准确性是对术语构成完整术语系统的内在要求。

系统性(системность)是术语最为本质的属性,指一个学科的术语是一个内在相互联系、彼此制约的有机系统。一个学科的术语汇总起来就形成术语系统,但这种汇总而并非简单地将术语进行随意组合。任何术语都有与之层次相同,或者与之处于不同层次的关联术语。这些术语同处于一个系统,彼此依赖和制约,关系十分紧密。术语的系统性说明术语是不能独立存在的,任何术语必须置于其所归属的科学知识系统中才可能具有准确的意义。

2.通用词的定义及其特征

通用词是表示事物、现象、性质和行为等名称的最一般和使用最广的词,其使用不受语体限制,在科技语体、文学语体及日常生活中也可以使用,词汇本身不含附加的感情评价色彩。比如,表示概念、事物、现象的通用词有:стол(桌子),стул(椅子),тетрадь(练习册);表示性质和状态的通用词有:красивый(漂亮的),хороший(好的),поздно(晚),рано(早)表示行为和状态的通用词有:пить(喝),бежать(跑),читать(读),печь(唱歌)。由例子可以看出,通用词具有使用范围广,日常应用性较强,通俗易懂的特点。

3.术语和通用词的关系

对于术语和通用词的关系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而争论的焦点在于两者是否是对立关系。一种观点试图把术语和通用词对立起来,以便将术语置于语言范围之外。洛特(ЛоттеД.С.)认为“术语是与通用词对立的特殊的词。”另一种观点认为术语和通用词汇等同。如科捷洛娃(КотеловаH.3.)认为术语具有词所具有的任何语言特征,如:反义现象、同义现象、多义现象及同音异义现象等。该观点的支持者认为“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意义上,都无法找出通用词汇、非专业词汇的词和术语词汇的词之间的本质差别”这些观点都为术语与普通词同一关提供了理论支撑。

这两种观点无论是认为术语与通用词是二元对立关系也好,还是认为二者是等同关系也罢,观点都是片面的。术语与通用词既有关联,又有区别。术语和通用词的范围是开放的,因为科技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我们的语言也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任何知识领域的术语总汇中都存在既用于日常言语也用于行业言语的词汇单位。”[4]术语与通用词一直在不断地相互影响着,列福尔马茨基(РеформатскийА.А.)认为:“任何口常的、不是虚词的词,都可能因与某一专业事实的准确对应这一特点而进入专业词汇并成为术语。另一方面,任何术语都可能因为失去与被称名事物的准确对应而返回到口常言语中去。”这就是术语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术语化与非术语化两种现象,由此可见,术语与通用词之间是相互关联、可以相互转化的。

4.非术语化现象

术语的非术语现象并不是一个新现象,早在18世纪研究者就发现了军事和科技术语的转义现象,但这在当时表现的还不是那么积极,只是稍有显现。从19世纪30-40年代开始,俄语标准语中就开始吸收术语词汇了。非术语化现象渐渐得到了研究者的重视,从而发展成为术语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术语学认为,术语词从一个专业领域的专用词汇变成了一个通用语中的普通词汇,这种现象叫非术语化(детерминологизация)。这种现象在现代语言中是普遍存在的,也是扩充标准语的主要源泉。不同的交际场景需要有不同的词汇来表达,因此不断将术语词吸纳进入丰富的语言系统,可以满足我们不同的交际目的,从而出现了术语从专门领域向通用领域的过渡现象,即非术语化现象。

术语的非术语化过程通常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术语进入普通语言时仍然保留着术语意义。此时,术语严格的定义已经开始模糊,但产生的普通词义是临时的,不稳定的,经过人们一段时间的使用检验后,可能普通词义并未固定下来。这一阶段的术语主要用于书面的科学文本、学术交流、科技报告、普及性的科普政论宣传中。第二阶段术语在普通语言中已经用于转义,这个转义可以在词典中以单独的专门的义项形式出现。这时术语词失去了严格的概念性和意义性,不再表达其用于专业语境时的术语意义。

4.1 非术语化现象的原因。术语发生非术语化有内外两个原因。隐喻认知思维方式是内因,是术语的非术语化现象的决定因素。而外因包括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是术语的非术语化现象的推动力。隐喻思维能力是随着人的认知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是认知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人们认识世界,特别是抽象事物不可缺少的一种认知能力。莱考夫(Lakoff)和约翰逊(Johnson)曾说过:隐喻的本质就是根据一种东西去理解并体验另一种东西。在隐喻模式中,一个域可以系统地用另一个域中的词汇来谈及或表达。这种语义转移手段是建立在人类共有的一种思维方式一一联想思维基础上的。联想是认知主体的主观能动,作用于具有相似性的两事物之间,将其并置在一起构成隐喻。如:банк在经济领域为“银行”,可以承担现金存放等业务,基于相似的用途隐喻转义为“(存信息、物品等的)库,中心”,банкданных数据库,банкгенов基因库。

非术语化现象的语言因素是指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是普通词词义限制。人们在进行思想表达时,说话人为使自己的话语增加表现力,以引起受话人的注意,进而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或者为了避免遇到普通词词不达意的境况,往往会想使用各种新鲜的表达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术语的非术语化使用则恰好赋予了语言的情感表现力色彩。另一方面是术语本身的特点。人们在交往中经常会想长话短说,这样一来压缩了能指,也就缩短了话语。这时术语的简短性特点决定了其在人们的交际中会受到优先选择。尤其是那些短小精悍、言简意赅的缩略术语因得到人们的钟爱而得以广泛使用。还有一方面是语言的经济原则。术语的非术语化使用是在不增加词汇总量的前提下,利用专业术语既有的语音和形体,在其固有词义的基础上产生的新义来满足交际需求的发展,这正符合语言的经济原则。

非术语化现象的非语言因素主要是指历史社会方面对其的影响。在一定时期内使用频率较高、结构简单的术语,就会发生非术语化现象,从而轻松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如中国在80年代后期,伴随着科学技术地飞速发展,电子通信技术、计算机科学技术这些领域的术语不断被人们所熟,这样一来大众自然会受到这些领域的专业术语的影响,会经常使用这些术语。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了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新型媒介传播手段,大众传媒的广泛宣传,加速了对科学技术的普及和推广,使某些学科、领域的知识为人们所了解、熟悉,人们渐渐使用这些学科领域的术语进行日常交流,随着使用时间、次数的增多,这些术语就进入普通词。

4.2 非术语化现象的特点。非术语化现象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特点。语言的发展是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体现在非术语化现象上表现为,不同的历史时期非术语化领域的侧重范围有所不同。比如中国在80年代之前宗教、戏剧、医学、物理、军事处于蓬勃发展时期,因此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会常常听到、看到、学习、并且与他人交流这些领域的相关内容,术语的非术语化也就主要集中在这些领域;而80年代以后,伴随着科学技术地飞速发展,频频发生非术语化的术语则主要集中在电子通信技术、计算机科学技术这些领域,如:“反馈”、“编码”、“软件”、“硬件”、“存盘”、“内存”、“格式化”、“界面”、“下载”等;当我国国家重心转移向经济建设时,商品经济大潮冲击社会每一个角落,术语的非术语化现象又集中到了经济类词上,如“透支”、“出口”、“内销”、“货币”、“套牢”、“绩优股”“飘红”等。

非术语化现象还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性特点。由于国情的差异,同一学科领域中发生非术语化的词也有所不同。比如各国在各自的文化基础上发展出独具特色的体育项目,如美国棒球,英国的板球,中国的乒乓球等。美式英语中与棒球运动有关的术语homerun“跑回本垒”,非术语化后词义变为“大功告成”。再比如与我国乒乓球运动有关的术语“擦边球”。在此类体育运动的非术语化后的词汇便成为其语言中所特有的,只有对该运动有深刻了解的本族人才能领会其非术语化后的涵义。[5]

5.结语

术语的非术语化现象在现代语言中是普遍存在的,也是扩充标准语的主要源泉。术语的非术语化不仅使人们的日常语言变得丰富多彩,也使交流更加形象生动,能够满足大众的交际需要。语言的发展是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导致非术语化现象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民族性特点。因此这就要求翻译俗化术语时,译者应该充分考虑源语言的民族特性,因为只有本族人才能领会其非术语化后的准确涵义。所以术语的非术语化理论研究意义重大,不仅可以丰富术语学理论,而且还可以为翻译提供有力借鉴。

猜你喜欢

界定术语现象
我国首次对“碰瓷”作出明确界定
它们离“现象级”有多远
高血压界定范围
对“卫生公共服务”的界定仍有疑问
你能解释下面的现象吗
猜谜语
“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财物”的界定
奇异现象传真
有感于几个术语的定名与应用
从术语学基本模型的演变看术语学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