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思维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以动画发展与动画制作通识课程为例

2020-03-03

教育观察 2020年9期
关键词:动画思维课程

韩 竞

(天津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天津,300382)

当代高等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从近几年众多高校陆续增加的通识教育可看出,通识教育是高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有利于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并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高校通识艺术教育是整个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1],不仅发挥着重要的美育作用,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也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创新思维属于人类的最高级认知活动范畴,它是以感知、记忆、思考、联想、理解等能力为基础,以探索性、求新性、综合性为特征的心智活动。创新思维是多种思维形式特别是发散思维、辐合思维和重组思维高度融合的结果。[2]

动画发展与动画制作通识课程(以下简称动画课程)属于设计艺术类的动画学科下的一门基础课程。动画作为视听艺术,综合了文学、电影、美术、音乐、舞蹈、雕塑等艺术形式,体现出更强的多元化艺术特征。根据设计艺术学科的特点和培养目标,动画课程以美育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为核心,展开教学实践。高校可通过改进教学设计、教学组织和教学实践,探究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完善本课程的教学体系,从而达到通识教育的培养目标。

一、教学设计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提出:“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systematic)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教学系统本身是对资源和程序作出有利于学习的安排。”[3]基于此,动画课程的教学设计内容为教师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安排与决策的预设,具体包含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组织设计、教学评价设计。

(一)教学目标设计

在明确教学目标之前,首先需要对课程学习对象有一个全面了解,即学情分析。只有精准地了解学习对象,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确定教学目标,组织教学活动,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高校通识课程学习对象主要是各学院跨年级、跨专业的学生,他们的年龄、认知结构、知识结构等差异十分明显。因此,教师在进行课程目标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学习对象的差异性,将教学重点放在激发不同学科背景、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学习兴趣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打破学生原有的思维模式,从而提升和拓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动画课程教学目标是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了解动画的本质特征、发展历史、各国动画艺术风格及动画制作流程等知识内容,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修养,锻炼学生的协作能力、动手能力以及获得创意思维的能力。

(二)教学组织设计

教师根据授课内容,需要有计划地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例如,理论课程采用问题导入、案例教学、分组课堂讨论、开展辩论赛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实践课程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动画创意短片制作,让学生完成动手体验教学活动,感受学习的乐趣,并在团队合作中增强协作意识,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动画课程的教学方法要注重“教学结合”“学教并重”,根据课程内容的理论和实践两大模块进行,理论模块教学以教师为主导,侧重教师有计划、有层次、有重点地进行课程内容梳理,以问题导入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课程体系和知识框架并掌握核心内容。 实践模块教学以学生为主导,侧重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习的主动意识和创新思维。为了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教师可让学生分组进行动画创作,这样学生在实践环节了解动画制作流程的同时学会用艺术形象思维和创新思维来观察世界、思考人生,从而养成多维角度思考问题和看待事物的习惯。

(三)教学评价设计

对课程进行评价是课程编制活动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根本目的在于通过评价活动发现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找出造成这些问题和不足的原因,从而做出相应的改进。[4]

课程单元结束时,教师与学生通过网络通信工具进行积极沟通和交流,进一步获得学生课上学习的感受和学习体会,教师及时对授课内容、授课手段和方法进行调整,便于学生在后续课程中更好地接受学习内容。课程结课后,教师通过网络信息技术进行课程教学问卷调查,获取反馈数据,即学生学习后的感受和学习效果,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归纳总结,这些资料可以作为对今后教学方案和内容进行改进、调整和完善的依据。

上述动画课程的教学设计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实现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新性思维能力的提升。

二、教学组织

教学组织是教师基于教学设计,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地采取不同组织手段和方法,从而便于教学目标顺利实现的活动。例如,在课前,教师提供给学生学习材料并组织全班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活动,为顺利实现师生课上互动交流做准备。同时,教师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分组,构建学习团队,引导学生进行互动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一)辩论式教学组织

在学习各国动画艺术风格的理论知识点环节上,为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教师可组织学生围绕一个议题进行各小组的辩论。为达到课堂辩论的有效性,教师在课前要提供相关资料给各小组,并组织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在课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有序开展辩论,每组推举学生代表依次进行演讲、辩论。在辩论过程中,教师作为组织者,需要观察学生辩论状态,控制好辩论节奏,积极引导学生的辩论内容走向,防止偏离辩论核心议题。辩论结束,教师要肯定学生的演讲内容,总结和归纳课程辩论内容。通过教师有效的课堂教学组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够得到训练,语言组织表达能力也可以得到增强。

(二)学习小组式教学组织

在动画实践过程中,教师可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共同协作,完成创新短片任务。在动画制作前期,教师要启发每组组员进行动画创新构思,通过大家的头脑风暴,碰撞产生火花,完成短片的内容创意。随后,教师引导各组员着手准备拍摄需要的材料,如纸张、人偶、拍摄器具、辅助工具等。在动画制作过程中,教师要轮流对每组中遇到的拍摄问题进行解答,特别是对团队成员存在不同的意见分歧,教师要给予正确引导,让学生各自协调,达成统一目标,在充分发挥自我个性和自我特长的同时学会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协同合作,充分发挥团队的创新潜能,高效完成小组任务。在动画制作完成后,为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教师可组织各小组作品进行相互拉票PK,以凝聚各组的团队精神。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设计,能够促进学生的相互交流,增强相互沟通、配合及分工能力,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之间的思想创新和灵感的相互碰撞,使学生不仅收获友谊,也获得个体成长。

三、教学实践

根据动画课程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组织,教师下一步应当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实践。教学实践是学生对所学课程理论知识的实施验证,是加深学生对艺术性形象创新思维运用的重要环节。在此环节上,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进行学科之间的专业互融,加强专业学科的立体交叉,运用艺术性形象创新思维解决学习实际问题,注重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理论学习环节引导、激发兴趣,提升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1.以形象思维拓宽学生观察事物的角度和方法

在理论课程内容方面,教师要注重体现艺术形象思维模式的特点,以形象思维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角度和方法。例如,动画起源部分的教学,教师可通过动画视觉形式进行不同历史时期动画发展的情况展现,注重从艺术视角着手,从形象思维的角度进行切入,结合人类生存的萌芽状态,讲解动画艺术如何出现、产生。

2.以创新思维启发学生感受创新在动画艺术发展中的推动力量

在梳理动画的历史发展内容方面,教师应突出动画创新性变革代表人物及历史作用,侧重从艺术创新的角度分析推动动画向前发展的动因,让学生清晰地感受到艺术创新思维在促进动画艺术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3.以多元化思维开启学生的创新思维模式

对于动画的本质特征、类型动画及各国动画艺术风格理论内容的教学,教师应选取播放创新强、风格多元化的动画作品,通过形象性画面、生动的造型、优美的音乐、引人入胜的叙事,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目的。多元化创意风格的动画作品传递的创造思维和丰富想象力,能够让学生感受多元思维方式,冲破学生原有的思维模式,开启创新思维模式。

4.以问题思维导入打开学生的学习兴趣大门

在理论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将每个章节内容知识点贯穿若干设问及思考题中,层层递进,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学生打开学习兴趣的大门。在课上,教师应利用预先设计好的问题进行导入,引导学生围绕课程知识点,分组进行讨论。由于通识课的学生大部分都是非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因受各自思考模式的影响,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会有所差别。

5.以学科立体交叉思维激发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从艺术角度分析动画作品,结合自己所学专业知识进行立体交叉思维,从而激发和拓展学生创新思维。例如,分析日本动画作品艺术风格形成的原因时,日语专业方向的学生把所积累的有关日本语言文化知识和自己对日本的看法和观点,结合动画作品具体实例进行深度阐释,能够很好地将自己的专业所学、体验感悟和本课程知识点进行有效对接。计算机专业学生可以从所掌握的技术角度结合动画作品制作技术进行分析,哲学专业的学生可以从作品折射出的哲学思辨进行艺术作品内涵分析,文学专业的学生可以结合专业知识从艺术作品文本角度进行主题思想的分析。学生的学科融合讨论分析能够拓展和延伸讨论议题的内涵,让讨论的核心内容更加鲜活、生动、丰富,各学科的交叉优越性也能凸显出来。结合专业的分析打破了学生的专业壁垒,促使学生自觉地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对事物的人生感知体验与动画内容进行有效创新融合。

教师利用多种理论思维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并获得自我成就感和满足感。学生在课堂上实现自我进步和蜕变,正是通识课程学习意义的体现。

(二)通过实践教学鼓励学科融合,培养团队精神,激发创新思维

1.实施头脑风暴,碰撞创新火花

在动画实践环节的初期,教师可针对学生对艺术零基础的情况,从低门槛、易操作的材料定格动画入手,组织学生开展动手实践创新活动。小组成员需要进行头脑风暴,产生作品创意。比如,有的学生是新闻与传播编导专业或文学专业的学生,通过自己所学的编剧知识或文学知识,可以为小组创作出一个很有趣的创新小故事,并赋予短片跌宕起伏的情节;有的学生所学专业为服装设计,因此,在动画短片创作中可以设计玩偶的服饰;有的学生喜欢天文,可以应用在动画作品要表达的四季夜空中星象的不同变化中;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可以利用一些废弃的计算机零件当作动画创作的表现材料,以塑造出别具一格的视觉表达效果。

2.多元实践探索,实现动画作品创新拍摄

在动画制作拍摄中期,动画材料选择和摆拍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有的小组成员把自己身边的各种大大小小的钥匙收集起来,巧妙利用钥匙的不同形状和大小,排列组合成平面人偶形状,保证作为胳膊和腿部的钥匙可以逐帧进行位移拍摄,该片受到中国传统皮影的启发,巧妙地运用金属钥匙材料完成了动画的逐帧摆拍,激发了组员的创新力和想象力。还有一组团队在真人定格动画启发下,自己参与拍摄,通过画面上人物有规律的移位,造成画面强烈的视觉韵律感和节奏感,极具动画实验性。更多小组采用了纸张、玩偶、笔进行拍摄,学生自觉地运用课上积累的视觉审美知识进行创新思考和创意制作,通过对材料的聚合、分散的有效排列,创造了充满视觉律动感的画面。

3.发挥个人专业所长,增强创新效果

在动画制作后期,短片需要进行音效处理。例如,学生为了完成后期任务,主动学习后期剪辑知识,播音专业的学生发挥声音优势,创作完成了契合画面的声音元素,增强了短片的生动性和趣味性。最终,学生通过相互合作、发挥所长,完成小组创新动画,在这一过程中感受到了团队合作的力量和创新表达的成就感。

通过实践教学,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头脑风暴创意训练、亲自动手参与制作创意动画,完成对课程理论知识的认知体验,打破传统思维定式,达到跨学科的知识交融、激发和培养学生潜在的创新能力、使学生的全面素质得到提升的目的。

四、结语

上述动画课程的教学设计、教学组织及教学实践改进中,教师坚持“以生为本”,紧紧围绕动画通识课程具有的艺术创新性特点,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整体综合素质和学识修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得到有效的释放和拓展,从而较好地完成了课程教学目标。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鉴于学生年龄、知识背景、思维习惯、审美的差异,课程的实施环节没有达到充分有效的教学要求。例如,动画实践创作环节中,由于学生动手能力和审美经验不能在短时间内提高,影响和削弱了最终完成作品的技术性、艺术性和创新表达,作品优劣参差不齐。因此,后续课程需要进一步加强作品的规范性,教师要充分利用线上线下推送需要赏析的创新作品,强化和提升学生的艺术感受力和美感体验,从而进一步完善动画课程教学体系。

猜你喜欢

动画思维课程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做个动画给你看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动画发展史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我的动画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