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经济学课程教学实践探讨
2020-03-03孙俊芳
孙俊芳,鲍 玥
(苏州大学东吴商学院,江苏苏州,215000)
留学生人数是衡量一个国家教育实力甚至是整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留学生来我国留学。据统计,2018年共有来自196个国家和地区的近50万名各类外国留学人员来华学习。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亚洲第一的留学目的国,这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文化软实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苏州大学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把教育国际化工作摆在学校事业发展的突出战略位置,坚持扩大开放、提升内涵,学校国际化水平显著提升。苏州大学留学生规模保持稳定增长,年均接受来自70多个国家超过3000名留学生,留学生规模稳居江苏省首位。来华留学生中,有不少学生选择学习经济学课程,其中以来自老挝及越南等发展中国家的留学生为主。来华留学生选择经济学课程,除了希望学习经济学理论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学习中国经济发展的先进经验,以期未来将所学应用到工作中,服务各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事业。因此,如何满足留学生的学习需求,成为任课教师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就留学生经济学课程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一、留学生经济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留学生基础知识薄弱
由于来华留学生普遍需要将大量时间投入到中文学习中,因此,在经济学基础课程上投入精力较少。留学生在微积分、线性代数等数学课程学习中普遍存在较多困难,多数学生在相关课堂上保持沉默。[1]在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等课堂上,由于基础理论功底不扎实,较多留学生面对中文的教材会表现出无奈与无助,学习起来也较为吃力。来华留学生对中国现阶段的经济、社会、文化体系与价值观念等各方面的概念理解有限。有的留学生对中国的认识仅仅停留在书籍、影视中,而这些书籍、影视中有一部分与中国的现状是不相符的,造成了留学生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缺乏正确认识,这对于他们的经济学课程学习也是不利的。此外,相较于美国、英国等高等教育话语权强国,中国的高等教育全球话语权处于弱势,加上生源国高等教育政策导向分化以及国际关系突变等复杂因素,造成来华留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2]学习意愿有强有弱,这无疑加大了教师教学的难度。
(二)留学生选课结构不合理
来华留学生以完成学分要求为目标,往往同时选择较多的课程学习,然而由于中文基础薄弱、专业基础不强,一些留学生学习起来无法兼顾多门课程,最后甚至难以达到及格线。因此,一旦选课结构出现了问题,就无法达到留学生来到中国学习经济学知识的目的,甚至还有可能出现延迟毕业时间等情况,这些都与他们来华留学的初衷相违背,也是教师不愿意看到的。另外,目前高校的教学管理人员大多将重心放在国内学生上,面对留学生的规章制度或多或少存在漏洞。[3]规章制度的不完善甚至纰漏,都会造成留学生在选课阶段耗费大量时间,最后甚至需要求助教学管理人员来调整、修改选课信息,导致事倍功半。教学管理人员一方面要接受大量的国内学生的选课咨询,另一方面要处理烦琐的日常工作,对于留学生遇到的选课疑惑及困难,教学管理人员不一定能够做到随时接受咨询,即使接受咨询后也时常难以回答,其服务方式也可能没有充分考虑留学生所面临的困难。[4]因此,选课结构不合理可能会使留学生的学习陷入不良循环,而且不能及时调整不合理的所选课程也可能会让留学生从一开始就失去学习兴趣与信心,加重心理压力。
(三)留学生中文水平参差不齐
不同留学生群体之间中文水平差异较大,来自中国周边国家的留学生普遍比来自非洲、欧洲等地区的留学生中文水平更高。由于中国与周边国家人员交往较为密切,文化融合程度较高,因此,来自亚洲国家的留学生中文学习进度较快、效果较好。与之相反,大多数来自非洲或欧洲的留学生中文学习较慢、效果也不尽如人意,这意味着这些留学生需要比亚洲国家留学生花费更多的时间及精力去学习中文。如果所有留学生的课程教学进度相同,则会发生不同国家留学生接受知识程度不一致的情况,这无疑加大了留学生的课程考核及考试题目的设置难度。来华留学生的中文水平差异,也会加大教师对课堂的把握难度。由于难以判断不同国家的留学生是否跟得上课堂进度,因此,在课堂中设置提问环节时,也会面临一部分留学生积极回应,而另外一部分同学不知所措的两极分化现象,这势必会拖慢整体教学节奏。教师如果采取重复知识点的方法照顾中文差的留学生,难免会让中文较好的留学生觉得厌烦、枯燥,而教师如果采取强行灌输知识、紧跟教学计划的方法,则会造成中文水平不佳的留学生信心受挫,时常有失落感。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常常采取以上两种教学方法,而不论哪一种方法都会对来华留学生的整体学习感受产生负面的影响。
(四)教师的教学方法较为传统
目前针对留学生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方式以演示文稿、口头讲解以及案例分析为主。[5]然而,经济学是一门将理论与实际密切结合的社会科学,经济学课程中有很多知识需要结合时代背景才能更好地理解。留学生在缺乏相应的时代背景知识的情况下,很难厘清教师讲述的经济学知识要点,以至于缺乏课堂交流互动的主动性及积极性,而这将导致经济学课程教学达不到理想效果。同时,留学生在来华之前所接受的教育形式大多与国内不同。笔者从与留学生的交流中得知,国外的教学课堂气氛轻松幽默,教师希望学生完全融入课堂,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表达,无论学生回答对错,大多给予夸奖表扬。在课堂之后,国外教师几乎不会布置书面作业,而是留下一些不具体的作业,比如,讨论某个话题,结合社会现象解释知识点等,这与中国教师习惯布置具体的、有固定答案的书面作业很不一样。教师在教授来华留学生时,如果不关心、不注意中外课堂的不同,则会造成来华留学生在一段时间之内都难以适应课堂,无法在课堂上给教师以积极的反馈,更不用说及时吸收、掌握知识。在考核环节中,国外的教师常会将考试与课堂表现结合起来,注重课堂上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有些教师甚至将课堂表现、小组协作成果的分数占比位列第一,以体现学生参与课堂的重要性,这与国内教师重视期中、期末考试的考核习惯不同。在留学生不了解国内考核习惯的情况下,传统的考核形式很可能会使他们得不到理想的分数,加大获取高分的难度,也降低了来华学习的满意度。
二、从国际化角度对留学生经济学课程教学的思考
(一)优化教学内容,激发留学生学习兴趣
“知之者不如乐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应进一步优化留学生经济学课程教学内容,合理设计教学任务,提升留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适当扩展经济学课程教学内容,如增加对留学生各自国家经济发展情况及运行规律的介绍,开展对当今世界经济形势的讨论,以鼓励不同国家的留学生大胆发表意见,提高留学生群体的文化交流程度,帮助其开阔视野。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积极促进留学生与中国学生的互动交流,可以将中国学生与留学生平均分组,设置中国学生与留学生的小组讨论,让留学生通过讨论与回答,减轻他们在课堂上的紧张感,提高他们的中文运用能力和知识体系构造能力。通过让中国学生与留学生互相熟悉,互相帮助,争取让留学生们更好地融入课堂,在课堂上不但可以提高中文水平,也可以更深入地探索经济学知识。同时,教师应该广泛吸取教学经验,总结留学生的兴趣点,从留学生的兴趣角度出发,设计满足其好奇心的教学内容,比如,选择合适的经典商业电影片段,让留学生探讨、寻找背后的经济学解释,同时设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鼓励留学生多角度思考。
(二)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因材施教
留学生来华学习,需要适应全新的学习环境,难免感到紧张、束手束脚。教师要尽量营造和谐、活跃的教学氛围,耐心引导并鼓励留学生在经济学课程学习中大胆提出课程方面的相关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对于留学生的回答,以鼓励、肯定为主。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工作的实践使我们深信,每个学生的个性都是不同的,而要培养一代新人的任务,首先要开发每个学生的这种差异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教师要增强留学生的创新意识,多环节多步骤地设计提问,循序渐进引导留学生进行发散式思考,并注意问题的灵活性与开放性,争取让更多的留学生有机会分享他们的见解。其次,教师可以采取设立学习小组的方法,对中文水平较弱的留学生,在课后辅导时应该将重点集中在大纲规定的知识点上,不求数量而求质量,力求其掌握规定的重点知识。最后,教师可以采取精讲与略讲相结合的方式,灵活调整课程大纲,多询问并适当参考留学生的学习感受,让更多的留学生掌握扎实的经济学基础知识,对于一些难度较高的知识点,则让留学生做到熟悉即可。
(三)创设情境教学,打开留学生中文思维
叶圣陶说过:“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学习经济学课程的前提是中文沟通,注重留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至关重要。情境化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计划有目的地将学生带入创设的情境中,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并快速掌握知识的一种教学手段。情境教学可以让留学生了解中文的本质,中文是来源于生活的,是贴近生活的,更是服务于生活的。情境创设是提高留学生课堂参与度的一种可行办法,留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探索、思考,可以充分发挥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情境中巧妙加入经济学教学内容,可以建立一个学生思维的兴奋中心,不仅可以优化学生的中文思维,还可以帮助其掌握经济学知识。
(四)优化中文口语教学,促进交流与互动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通常只重视课本知识点的重要性,而忽视留学生群体中文口语教学的重要性,忽视语言的交际性。这种教学理念导致教师忽视了对留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上很少有时间对留学生进行中文口语训练,使留学生失去了宝贵的中文语言交际机会。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在课堂上,留学生课后几乎没有机会接触中文口语。如果教师忽视了口语的重要性,留学生自然而然也会不重视口语,这对其中文水平的提高乃至综合能力的培养都会造成阻碍。教师需要体谅留学生的语言障碍,
适当运用英文解释经济学中的中文名词、语句,帮助留学生理解中文的博大精深,并给予留学生相应的鼓励和提升中文的建议。教师应该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留学生,提高留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留学生勇敢开口说中文的决心与兴趣。
(五)加强教学信息化建设,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在实际的经济学课堂教学中,计算机与多媒体等信息技术的应用是教育信息化、教学手段现代化的一个重要部分。教师积极运用信息化教学,如讲述经济学案例时播放中文动画教学片,配以英文字幕或者运用简易可视化图表分析经济数据,可以帮助留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减轻其对中文教学的恐惧感,同时提高其学习中文的积极性,也可以锻炼其对案例、图表数据的理解能力。多样化的信息输出也会降低留学生学习知识的枯燥感,有利于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六)加大经费保障,强化政策支持
留学生是高校中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教师在对留学生开展教学方面需要不断进行实践与探索。目前针对留学生的经济学课程也在不断建设中,需要教师不断思考教学的方法技巧,总结教学经验,及时复盘。面对不断出现的复杂情况,教师需要耐心细致地制定教学方案,并通过与留学生交流,了解其学习情况后调整完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效果。相比教授国内学生,留学生教学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汗水。如果学校没有为教师设定合理的经济保障及支持政策,将会导致教师的工作与回报不成正比,降低教师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对于来华留学生教学工作的“更上一层楼”也加大了难度。因此,高校应适当跟进对承担留学生教学的教师的支持政策和条件保障,如开展授课培训、提供课程教学相关经费等,使教师更好地投入到留学生教学活动中。